寶寶吃得好,才能長得高、身體棒,道理媽媽們都懂。
所以幾乎每個媽媽都會在輔食上下功夫。
然而,別人家寶寶吃飯是這樣的:
這樣的:
你家缺是這樣的:
這樣的:
有媽媽想不通哪裡出了問題,來諮詢橄欖樹生命育兒顧問說:「我每餐都餵完他一整碗米糊、粥,還常常喝湯,這麼有營養了,為什麼他就是不喜歡吃輔食呢?不吃輔食不長個兒的啊!」
???每餐都一整碗米糊、喝湯?
這不禁讓我想起一位初中生男孩吐槽媽媽逼著自己吃了2000多個雞蛋和500多個蘋果,在天台大喊:我再也不要吃蘋果和雞蛋了!
還有一個更小的吶喊少年,被媽媽逼著每天吃4盆飯!注意是盆!
從這裡就能感受到孩子大大的壓力。這些中小學生尚且因「媽媽覺得你沒吃飽」「媽媽覺得你要多吃XX」的煩惱,吃到再也不想吃雞蛋、蘋果,覺得吃米飯壓力大。
我們還不懂得用語言表達自己的寶寶,每天都被媽媽逼著吃同樣的一大碗米糊,內心該有多絕望呀?真是心疼寶寶。
這種現象並不少見,很多媽媽給寶寶添加輔食時會犯這樣的錯誤:過於關注「量」,而忘了關注「質」,逼迫寶寶吃太多,食物種類卻單一。
橄欖樹生命育兒專家強調,輔食不應該只關注吃多少,更重要的是怎麼吃、吃什麼,否則會給寶寶帶來諸多不良影響:
1、營養不良,會影響智商
只給寶寶吃少數幾種食物,而不拓展食物品類,很難做到營養均衡,很容易導致寶寶缺乏營養,現在很多家庭的孩子缺鐵和營養不良。
很多寶寶10個月了,媽媽還是只給他吃粥、米糊、喝湯,其實喝一大碗湯,鈣的吸收也比不上吃一塊肉!吃不對,吃再多也沒用!
大腦的絕大部分在三歲之前逐步定型、完善,營養是大腦發育的基礎,營養不良會導致大腦發育遲緩,影響寶寶智商。
在嬰幼兒時期能提供均衡營養和科學養育,可以決定兒童潛能能否充分發揮。也就是說,吃得不好,天才可能被餵成笨蛋,吃得好,寶寶更可能養得機智過人!
2、影響口腔發育和語言發展
每天給寶寶吃差不多的東西,今天吃米糊、粥,明天吃土豆泥,後天吃菜花,吃來吃去就是米糊、粥、土豆泥老幾樣,這會讓寶寶失去用口腔探索其他食物的機會。
比如總是吃糊,不吃肉,那寶寶就很難學會咀嚼肉類。稍微硬一點的食物就吃不了,啃雞爪子之類的就更加別想了。
吃糊、軟的食物、硬的食物、帶骨頭的食物,吞、咬、咀嚼,口腔使用方式不一樣,需要的能力也不一樣。寶寶長期吃單一品類的食物,會影響寶寶的口腔發育。
口腔發育會直接影響寶寶語言能力的發展,口腔發育得差的人,語言表達能力很難好。
3、讓寶寶挑食、偏食,不愛吃飯
一方面,長期逼迫寶寶要吃定「量」,很容易給寶寶帶來不愉快的進餐體驗,從而對吃這件事很抗拒,不愛吃輔食,長大後不愛吃飯。
另一方面,長期只給寶寶吃單一的食物,接觸的食物種類少,很容易讓寶寶挑食、偏食。寶寶從接觸到一種食物到接受和喜歡上它,是需要時間的。很多寶寶小時候沒接觸過的食物,長大後遇上了也不會吃。
世界上好吃的食物千千萬,寶寶卻只能吃到那麼幾種,既可憐又心酸。
1、吃多少,寶寶的感受最重要
添加輔食時不要強迫寶寶吃,第一次吃時,沾點食物在他嘴唇上,讓他主動舔著吃。
寶寶自己會用手抓食物吃時,不要怕髒怕麻煩,讓寶寶盡情的用手自己抓著吃,這樣既能提升寶寶吃飯的興趣,還能鍛鍊寶寶的手眼協調能力。
吃多少要以寶寶的感受為主,寶寶每天的食量都不一樣,媽媽不必規定寶寶每餐必須吃多少。
讓寶寶自己決定吃還是不吃,有助於他更好的體驗飢餓感和飽腹感,逼著寶寶吃定量的食物可能讓寶寶不知饑飽,長大後可能變成吃起來毫無節制的無底洞。
當寶寶出現把頭轉向一邊、緊閉著嘴不願意吃、推開勺子等行為時,說明他已經飽了。
強迫寶寶吃飯容易讓寶寶對吃飯產生不好的情緒,也更容易發生異物阻塞氣道的危險。
吃再多不如吃得有營養。特別是孩子的胃容量還很小,要儘可能地在小的食量中提供更多的營養,種類豐富、合理搭配是健康飲食的最重要原則。
那寶寶需要什麼樣的營養,需要吃什麼呢?主要有以下幾種:
鐵:寶寶的第一口輔食一定要選擇以高鐵食物,比如強化鐵的米粉,肉泥等,蛋黃也富含鐵,但較難吸收且容易過敏,可根據實際情況到7-8個月添加。
鈣和蛋白質:最常見的補鈣食物是奶製品和肉類,豆製品、蛋中富含蛋白質,但注意不要一味的只給寶寶喝肉湯,湯裡真正含有的鈣和蛋白質都是很少的,要吃肉。
鋅:缺鋅可能會導致寶寶發育不良,嚴重的導致「侏儒症」,含鋅較多的食物有牡蠣、瘦肉、西藍花、蛋類、核桃、花生等;
鎂:鎂主要存在於蔬菜綠葉和粗糧當中,以及多喝水能促進鎂的吸收,總是吃太精細的食物反而會讓寶寶缺鎂,缺鎂容易讓寶寶食慾下降,營養不良;
銅:缺銅可能會導致貧血和骨骼畸形,含銅多的食物:乾果、豆類、莧菜等;
維生素D:主要存在於海魚、動物肝臟、蛋黃和瘦肉中;
維生素A和B:奶製品、水果、蔬菜和蛋、肉中都含有豐富的維生素;
碘:海魚、海帶、紫菜等食物中含有豐富的碘;
硒:魚類(如金槍魚、沙丁魚等)蝦類,動物內臟,蔬菜中(蘆筍、蘑菇等)都含有豐富的硒。
3、食物性狀循序漸進
合適的食物形狀和餐具使用,可以很好地的促進寶寶的吮吸、啃咬、咀嚼、吞咽、翻轉、攪拌等口腔和舌頭功能的發展。
口腔發展優秀的寶寶1歲左右就能啃長條的排骨,1歲多點吃雞爪也不是問題!
輔食看起來就是給寶寶吃奶以外的食物,但什麼時候吃、吃什麼、吃多少、怎麼吃,都有大學問,一不小心就容易踩坑。
橄欖樹生命育兒Tips:避免踩坑,讓寶寶真正「好好吃飯」「吃好」,需要媽媽儲備豐富的科學育兒知識,合理給寶寶安排飲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