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婆婆獨創「人參蘸大醬」,驚呆韓國廚師!用這樣1句話評價!

2020-12-24 逆流洗沙

今天小編給大家推薦最新的韓綜動態,在最新一期的韓綜《妻子的味道》中,中國婆婆為學韓國料理,鹹素媛特地為婆婆請來了韓國著名的廚師,並且獲得韓國廚師大賽的冠軍,也是一名新起之秀,崔光鎬。有望成為白鍾元的後繼人。而中國婆婆的料理實力那也是相當的厲害,在以往的節目中,婆婆的徒手剝魚鱗、做100人的大鍋飯的過程,婆婆的實力也不容小覷。

這不,料理的基礎,秀刀工。牛肉餅的料理,先把肉剁成末,韓國廚師慢條斯理的把肉切成了一條一條;而婆婆則是手拿雙刀,噠噠噠噠的剁肉末,剁到一半的時候,婆婆吐槽這把刀太輕了、太難用了!由此看來,2人的刀工還是有差距的!

其次,做牛肉餅需要人參。廚師拿出人參的下一秒,婆婆問:這生的能吃嗎?廚師說可以,婆婆隨即咬了一口人參,嘗了幾下面色有點尷尬,然後對廚師說:這玩意蘸點大醬好吃,話剛說完,廚師就拿來了大醬,婆婆蘸上醬吃了一口,直呼好吃!然後也讓廚師吃一口,第一次吃的韓國人坦言: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感受到的味道!咱們常吃的也就有烙餅就大蔥,婆婆又開創了一個「人參蘸大醬」奇葩的料理。

如果人參便宜的話,小編真是想試一試這「人參蘸大醬」是什麼味道?不過這人參太貴了!小編可是買不起呀!

大家有什麼想法請給小編評論哦!

祝大家度過開心的一天

相關焦點

  • 韓國帥廚師準備用人參做料理,鹹素媛婆婆卻配著大醬當蘿蔔吃了
    韓國帥廚師準備用人參做料理,鹹素媛婆婆卻配著大醬當蘿蔔吃了!人參在我們中國人的心目當中地位絕對是很高的,在古裝劇中它是起死回生的神藥,據說還能日行千裡,在現在都市劇裡邊,人參是討好上級或者丈母娘老丈人的絕佳禮物。人參的功效不用多做介紹,從它的價格上就可以看出來。
  • 那些年,被東北大醬蘸過的菜
    其實,東北誕生如此有特色的蘸醬菜,跟東北的大醬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比如適合燉魚的豆瓣醬、適合蘸蔬菜吃的農家醬(也叫臭醬)等。在此基礎上,還衍生出了生醬、熟醬和辣醬等種種分類。這些醬的味道,在南方是做不出來的。 可以說,用東北大豆釀成的東北大醬,是蘸醬菜在東北大地經久不衰,歷久彌新的重要基石。
  • 為什麼東北喜歡吃小蔥蘸大醬?
    東北人怎麼會那麼的喜歡吃小蔥沾大醬呢?可能去過東北的朋友就會明白,這種現象真的會讓你驚呆了,尤其是南方的朋友。究其原因,可以說很多,但是唯一不變的就是東北的那一份大醬了。首先飲食習慣的形成與氣候特點有很大關係,一位東北的朋友自述他在廣東工作。
  • 北方有句俗話:大蔥蘸大醬,越吃越胖
    綏濱大米北方有句俗話:大蔥蘸大醬,越吃越胖。黑龍江人(重點是農村),大都習慣吃蘸醬菜。在烀醬豆的頭一天,就要把豆子用水泡上,使豆粒膨脹。把浸泡過的豆子放入大鐵鍋裡,添上覆蓋豆子三公分左右的水,開始燒火,待水滾沸後,稍微撤一下火,過半個小時左右,還要燒第二遍火,然後再慢慢用文火煮,大約四、五個小時,大豆由黃色變成暗紅色,真正成了醬色。鍋裡水幹了,醬豆發粘凝聚在一起。這時,要用木製的醬杵子把醬豆搗碎。接下來開始製作醬塊子,把粉碎的醬豆和在一起,在面板上摔成長方形。
  • 韓國大醬「申遺」遭非議,中國東北首先「炸鍋」
    最近,一則韓國有關部門計劃為「大醬」申請世界文化遺產的消息不脛而走,韓國民眾舉國贊同,然而卻在中國東北引起「炸鍋」。大醬源自中國,濃香中帶著淡淡的臭味,東北痴迷已久,韓國憑什麼拿去「申遺」?那麼,大醬到底源自哪裡?韓國有沒有資格拿去「申遺」?
  • 南方媳婦嫁到東北後,才領略到大醬的魅力,一碗大醬,萬物皆可蘸
    作為南方人,在江浙一帶習慣了清淡口味的飲食,剛開始在東北學校還沒真正體驗到地道的東北風味,當嫁到東北後,才讓她體會到飲食上的差異,最讓她震驚的是,在東北的家庭餐桌上,頓頓都少不了東北大醬,可以說任何的蔬菜都可以蘸醬菜,以至於她說:給東北人一碗大醬,萬物皆可蘸醬吃!東北大醬是用黃豆製作的一種醬料,東北人的傳統美食,東北人做豆醬的歷史悠久,源遠流長。
  • 特地道的東北大醬,鹹香四溢,說起蘸醬菜的特點,就一個字,野
    特地道的東北大醬,鹹香四溢,說起蘸醬菜的特點,就一個字,野春天,東北人最喜歡吃的蔬菜,比排骨還貴,還是非常受歡迎,春季,東北人最喜歡的菜,沒過於蘸醬菜了,東北人對它情有獨鍾,蘸醬菜是一道東北特色菜,無疑是東北菜中最簡單
  • 韓國人參巨頭布局中國
    「目前韓國的人參資源已經開發殆盡,而中國一方面原材料充足,另一方面市場巨大,所以在中國設廠。」韓國KT&G公司駐延吉代表洪聖杓告訴中國日報記者。年在中國開設50幾個專賣店,同時進行網購和電視購物,爭取在2015年將中國市場銷售額增加到1億美元。
  • 東北人最愛的大醬,蘸什麼都香!
    在咱東北地區,很多人的飲食一輩子都離不開大醬。有人說:「不吃大醬幹活都沒勁」。在咱們遼東地區加工大醬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滿族祖先靺鞨人製作大醬史書上有著詳實的文字記載。大醬製作周期很長,最少4個月,多則1年。
  • 東北菜的靈魂,就是這濃濃的大醬味兒
    ▲餐桌上的很多菜,東北人都能用它來蘸大醬1926年,黑龍江的《雙城縣誌》稱:「又有豆醬,為家家四時必需之物。」早年間,東北農村人家,幾乎每家院子裡都會有一口醬缸。但是,這種做法肯定是不科學的,這樣做不僅不能緩解疼痛,其中的細菌還可能通過傷口直接進入血液系統,加重傷口的感染。▍為什麼東北人這麼愛吃大醬?
  • 中國人參被韓國「搶」了
    現實告訴我們,中國的好東西正在被韓國搶佔。     一邊是韓國企業從中國大量購買人參原料(韓國人參產量少),加工後以成本價格的十幾倍甚至幾十倍賣到歐美、東南亞,同時大量返銷給中國,一邊是韓國政府、商界、學術界刻意包裝韓國為人參「發源地」和「宗主國」。 韓國聯合通訊社報導稱:「中國試圖通過推出『長白山人參』成為人參宗主國。對此,韓國以高麗參的品牌對中國市場進行反擊。」
  • 韓國有個「大醬村」
    江原道,位於韓國東北部,是韓國首屈一指的旅遊區。旌善郡坐落於太白山脈之間,空氣清新,自古文人士子多隱居於此,因而這裡傳承著歷史悠久、豐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大醬湯是韓國菜中代表之一,更是韓國女人的必備手藝。
  • 夏季到了,你認為吃白菜、豆皮、蔥、黃瓜條等蘸大醬是否合適?
    導讀:夏季到了,你認為吃白菜、豆皮、蔥、黃瓜條等蘸大醬是否合適?想到去年機場的一件事情,有位大叔在機場拿著一根蔥正在蘸醬吃得津津有味時,突然機場的廣播響了:為了保證航班及航班人員的舒適性,請那位拿著大蔥蘸醬吃的先生,在你吃完之後麻煩去刷個牙。可見蘸醬吃菜的魅力真不小,出門時都要隨身攜帶。俗話說,大蔥蘸大醬,越吃越壯。
  • 鹹素媛婆婆生吃大蔥夠豪邁,韓國人驚呆:第一次看見這樣的吃法!
    鹹素媛自從和陳華結婚後,就帶著老公還有公婆上了韓國的綜藝節目《妻子的味道》。這檔節目深受韓國觀眾喜歡,他們也通過這個節目對中國的飲食習慣和文化風俗又多了一層了解。現在很多人被鹹素媛的中國公婆圈粉了。鹹素媛公婆之前在國內吃的一桌「殺豬菜」讓韓國人大開眼界,而最近鹹素媛婆婆到了韓國,在韓國吃飯時,又刷新了他們的認知。鹹素媛和婆婆出去逛街購物,到飯點了二人都餓了,於是二人選擇了一家中國餐廳去吃飯。在韓國也能找到很多中國餐廳的,鹹素媛婆婆選的是山西麵館。
  • 東北幾大特色:火鍋蘸麻醬、小蔥拌豆腐、大蔥蘸大醬、烤串配冰啤
    吃火鍋蘸麻醬。記得當時在東北初吃火鍋時,第一次吃羊肉蘸麻醬,剛開始聞到羊肉很不習慣,聞著麻醬也有一點不習慣,但還是學著東北人的樣涮了涮羊肉,蘸著麻醬吃了一口,結果放進嘴裡就感覺到味道奇怪難愛,甚至噁心倒胃,一下沒忍住趕緊吐垃圾桶了,以後有相當長一段時間沒習慣吃火鍋蘸麻醬,並且基於對麻醬的不習慣,連帶涼皮、涼拌菜一概不喜歡。
  • 給你介紹最詳細的韓國飲食文化
    在三國時代後期,已形成以飯為主、以菜為副的韓國飲食特點。韓國有栽培蔬菜的傳統,但山野中自生自長的野菜也種類繁多,野菜常被用來製作涼拌菜、飯糰、素菜、泡菜等,亦成為韓國飲食的一大特色。 光州被認為是韓國飲食文化的發祥地,因為歷史上王室御用的廚師大都來自於光州。不僅燒烤的式樣以光州最豐富,泡菜的種類也最為齊全(達100多種),而且滋補型的湯類名目繁多。
  • 中國人參差在哪兒?產量第一,價格只有韓國高麗參的1/10
    人參,號稱「百草之王」,在東西方都是廣受歡迎的進補佳品。同為人參,中國人參的產量世界第一,價格卻只有韓國高麗參的十分之一。中國人參比韓國高麗參差在哪裡?9倍價格差說到韓國特產,能夠與泡菜的知名度比肩的,恐怕只有高麗參。
  • 中國人參為何不抵韓國參
    每年9-10月份是人參產銷的「黃金季節」,人參成為國內外業界人士關注的焦點。人參是百草之王,吉林人參聞名遐邇,然而在國際市場上,中國人參與韓國高麗參卻是冰火兩重天:前者產量佔世界70%以上,出口佔70%-80%,但產值不到世界人參總產值的4%;後者年產值是中國6倍之多,並大舉向中國進軍。
  • 韓國大醬湯是韓國特色料理,大醬的脂肪含量少,熱量低
    韓國大醬湯是韓國特色料理,韓式大醬湯有熱湯、涼湯兩種。醬是韓國人最愛的調味料,大醬可用來做大醬湯。大醬是由黃豆經過特殊工藝加工而成,大醬的脂肪含量少,熱量低,用來做大醬湯多食易有飽腹感。韓式大醬湯有熱湯、涼湯兩種。涼湯是用大醬調成湯,再放入黃瓜絲、辣椒醬、蔥花等作料而成。
  • 蘸醬菜,為什麼在東北人愛好吃,而南方卻很少有人吃
    在東北除了豆類,芹菜,韭菜這類蔬菜外,什麼大蔥、小白菜、水蘿蔔、黃瓜、茄子等等,一切園蔬皆可蘸醬。而東北人的蘸醬菜讓南方的朋友目瞪口呆,對於東北人愛蘸醬菜及這個問題,南方的朋友一直都很好奇。東北大醬起源,據說東北醬的飲食習慣是南北戰爭遺留下來的,在南北戰爭期間,努爾哈赤用大醬來解決軍隊缺鹽的問題。參戰時,他總是讓大廚帶著大醬。後來,滿族人形成了習慣,而東北是滿族的發源地,東北人繼承了吃大醬的習慣,大醬從軍隊走到民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