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面試,面試官也是人,人的想法可能千奇百怪,雖然其中有一定的規律可以循,但是不乏意料之外的問題。面試的套路可以說是「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根本上就是能夠自圓其說,你若簡單我比你還簡單,你若複雜,我比你還複雜。
面試官當然是明知故問,因為你沒有經驗簡歷上明明白白寫得很清楚,對於給求職者提出這樣的問題,其實就是看看你如何回答。避重就輕一通有的沒有的亂說,會讓面試官覺得你虛而不實;把和應聘職位不相關的社會實踐一頓亂說,會讓面試官感覺你講話沒有重點,而且你的求職穩定性可能不夠。如何回答這個糾結的問題?
所有面試問題從本質上可以歸結為三個:
1.想不想做這份工作(求職動機和價值觀等);
2.能不能做這份工作(技能、經驗和職業素養等);
3.能否與現有團隊一起將這份工作做好(工作態度和團隊精神等)。
對於公司,招人最大的風險是職業穩定性不夠,首先是想不想勝任的問題;其次就是能不能勝任的問題。勝任的基本條件是能力和經驗,什麼經驗?簡單來說,經驗就是做錯事後不再重犯,但是你沒有經驗?誰知道你會不會犯。
初出茅廬者會有這樣一個過程,從沒有經驗到有經驗的過程,但是,在求職時,面試官希望你能夠證明自己可以勝任這份工作,沒有經驗,確實是一個硬傷,那麼,你要回答重點就是,對於沒有經驗這回事,你有什麼彌補的方式:
1. 最好能說明「吃過點肥豬肉」
比如,在實習的時候在實習公司做過相關的職位工作,做了多久。負責什麼,學會了什麼?了解什麼,甚至可以說一下對這個職業與行業產生了深厚興趣,確定了自己的職業發展方向……沒有相關的實習,就說社會實踐,你應聘網絡運維工作,大學在校門口的網吧做網管,雖然工作內容有很大的差距,但是這個社會實踐說明了你有基礎工作經驗和對這個職業的興趣;學市場營銷,寒暑假去做一份兼職的銷售工作,不管看起來多Low都是一種體驗,一種了解,諸如此類,都可以。記住,你所說的社會實踐和大學實習,一定要和應聘職位有相關性,且多提及你「學到什麼」。
2.起碼要說明「見過肥豬跑」
大學不是學與應聘相關的專業,所以沒有實習過,也沒有意識動彈做過相應的社會實踐。那麼,是否參加過學校或者社會甚至網上的一些相關比賽,是否有親屬朋友同學從事相關的工作經常與他們交流,或者喜歡看與這個行業相關的書籍論壇……。總之,能證明自己「雖然沒做過,但也聽說過」,照貓畫虎,基於對職業了解後產生的求職動機,也表達了自己的職業穩定性。
比如,想找一份工作,先買書狂看惡補三個月,這是一種「見過肥豬跑」的彌補方法;再有,有的同學通過培訓,快速的加強勝任職位所需的專業技能,通過學習中的項目實踐,積累經驗,也是「吃過點肥豬肉」的彌補方法。
通過這樣的問題,也可以看到求職者的應變能力,最好在回答中體現出自己的自信心和學習能力等。沒有工作經驗的潛在性人才,學習能力的強弱非常重要,新人能儘快的熟知並勝任職位要求是每個面試官希望看到的。而如果求職者回答時,表現出膽怯,退縮或者不誠懇,這比沒有工作經驗更加可怕。一名員工的自信程度往往決定著他的工作狀態和業績,有自信的人更有面對工作困難的勇氣和決心。
回答時,第一,可以承認工作經驗的重要性,認識到自身的不足,展現出積極的態度和主動的學習精神;第二、清楚的表述出參加過的與應聘職位相關的實習或實踐,或者可以勝任職位的優勢和特長;第三、適當表決心,強調自己會不斷的提升工作能力,萬萬不可神情閃爍,語調微弱,看著感覺一點信心都沒有。
> 回答示例
「作為一名應聘者,在工作經驗方面我確有所欠缺,因此在讀書期間我一直用各種機會在這個行業裡做實習。我發現,實際工作遠比書本知識豐富,複雜,但我有較強的適應能力與學習能力,在實習中均能圓滿的完成各項工作,從中獲取的經驗使我受益匪淺。請貴公司放心,學校所學及實習的工作經驗使我一定能勝任這個職位!」
當你明確了自己的職業方向,就應該提前做好準備工作,不管是看書學習,還是社會實踐,或者是參加培訓,總之,想方設法增加求職的籌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