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文化:夫妻兩個字,怎麼寫?從漢字演變過程看妻和妾的區別

2020-12-11 理書少年

大家好,歡迎來到七公子讀書。前面我們說了家庭成員中的父母、子女,今天我們再來說說處於家庭關係中第一位的:夫妻,看看「夫妻」兩個字怎麼寫?

1、夫。「夫」的甲骨文是一個站立的人上面加了一橫,表示人頭上插著簪子。

夫的甲骨文

這個簪子意義重大,它表示此人已經成年。因為古代男子20歲行加冠禮,所謂20弱冠嘛,代表已經成年了。「夫」的本義是成年男子。許慎《說文解字》中:「夫,丈夫也。」這裡的「丈夫」不特指女子的配偶,就是指成年男子,有男子漢的意味在裡頭。如範仲淹《漁家傲·秋思》:「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髮徵夫淚。」

演變過程

也用以特指女子的配偶,如《孟子·梁惠王下》:「老而無夫曰寡。」

2、妻。先來看「妻」的甲骨文:

甲骨文

我乍看這個字的感覺用一個詞可以形容「風中凌亂」……我知道右邊的符號是「又」,表示手,也知道左邊下部的是個「女」字,但是我沒猜到左邊上部那三道豎起來的弧線是什麼?後來查閱資料才弄明白,這個符號表示頭髮……

一隻手抓住女子的長髮,會意為搶奪女子為配偶的意思。這個解釋我倒是能接受。因為古代確實有「搶婚」的做法。

演變圖

大家若有意去了解一下就會發現,我國的傳統裡結婚時拜堂都是在晚上甚至夜裡,拜堂之後還有鬧洞房的習俗。這都跟搶婚風俗有關。

「妻」的本義就是男子的配偶。《說文》:「妻,婦與夫齊者也。」與夫齊,那顯然是指明媒正娶的嫡妻,納的妾不算。如《詩經·齊風·南山》:「取妻如之何,必告父母」。

現如今,「妻」泛指男子的合法配偶。

3、男。首先要感慨一下:「男」是個很實在的詞啊!不信請看:

甲骨文

這就是「男」的甲骨文,簡單明了,一目了然:右邊一個「耒」,耒是耕地的農具;左邊一個「田」,所以很明確,它的本義就是在田地裡耕作的壯年男子。可見古代耕田這種體力活都是由男人擔當的。小篆以後「耒」變為「力」。

演變圖

班固《東都賦》:「女修織紉,男務耕耘。」,分工明確。「男」還可以特指兒子,如「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白居易《長恨歌》)。當然,「男」還是古代爵位名:公侯伯子男。

都已經說到這裡了,我們索性把「妾」也來看一看吧。

5、妾。「妾」的甲骨文下部是一個跪坐的女人(「女」),上部是一個「辛」。

甲骨文

「辛」是什麼?是刑刀!所以,「妾」會意為受刑的女子,它的本義是「女奴」。如《國語·晉語》「鄭伯嘉來納女、工、妾三十人。」《說文》中解,「妾,有罪女子,給事之得接於君者。」男子在妻以外娶的女子叫妾。

演變tu

妾與妻的地位是相差很遠的。《禮記 · 內則》:「聘則為妻,奔則為妾。」 可見妻是明媒正娶的,妾就沒這樣體面了,所以妾不叫娶,叫做「納」。娶妻而納妾耳。《穀梁傳》更是明言:「毋以妾為妻。」

好啦,今天就說到這裡。咱們明天見吧。

相關焦點

  • 漢字的起源和演變:漢字的演變過程
    漢字的起源和演變:漢字的演變過程 2012-11-26 16:53 來源:新東方網整理 作者:
  • 漢字的起源及演變過程
    漢字的起源及演變過程漢字在我國的地位自然不用說,一直擔任著重要的角色,但是你真的了解漢字嗎?現今的漢字的起源知道多少呢?在中國的歷史上,漢字是如何產生和演變的。其實按照中國傳統說法應該是上天派下來為原始人類提高生活技能而傳授的文化知識,為了當時的人可以接受而首先使用象形文字,然後逐漸演變成現代的文字。今天所能見到的最古老的文字是商代刻在甲骨上和鑄在銅器上的文字。這樣說來商代的文字已經是很發達的文字了,所以可以推測出最初產生文字的時代應該遠在商代以前,那就是夏代或更早於夏代。
  • 漢字的來歷:漢字的起源和演變過程
    漢字的來歷:漢字的起源和演變過程 2012-11-26 16:53 來源:新東方網整理 作者:
  • 漢字的演變過程
    漢字由零散的、個別的字符逐漸積累,達到一定的數量後再通過人為規範,就成為了一種文字體系。據考證原始漢字在新石器時代中期產生,到它發展成初步的文字體系大約經過了近2600年之久。中國的文字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6000年前,經過六千年的歷史過程中,中國漢字的演變過程可以簡單的歸納為五個部分,分別是聲、形、象、數、理,而演變的過程為:漢字的演變經歷了甲骨文、金文、篆書、隸書、楷書、草書、行書等階段,至今普遍使用楷書,但仍未完全定型。1.甲骨文(商)發現有大約15萬片甲骨,4500多個單字。
  • 《漢字演變》軟體用動畫展現漢字發展過程
    本報訊(記者李苑)在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漢字構形演化數位化技術與系統」資助下,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北京天人同達軟體科技有限公司聯合研製的《漢字演變》軟體日前在京推出。這是國內首部旨在準確展現漢字演變過程的動畫軟體。
  • 漢字作為一種書寫符號 漢字的特點 經歷的演變過程
    03 漢字有其根據性漢字結構透露出豐富的文化內涵,比如表示心理活動的字,都加上「心」字作為偏旁,如「怡、怕、憂」等等,都和心理活動有莫大的關係,又比如「言」字旁,多半和語言有關係,比如「語、討、議」等等。這些漢字都是有其意義內涵存在的。
  • 對外漢語教師 細說漢字演變過程
    對外漢語教師細說漢字演變過程漢字的發展具有千年的歷史,這一過程是曲折且美妙的。從甲骨文 → 金文 → 小篆 → 隸書 → 楷書 → 行書 (商) (周) (秦) (漢) (魏晉) 草書 。以上的「甲金篆隸草楷行」七種字體稱為 「漢字七體」 ,今天小編就給各位對外漢語教師們帶來這個漢字趣味故事:中國漢字的演變過程。甲骨文「甲骨文」是我國目前能確定的最早的漢字。這是殷商時代刻在龜甲和獸骨上,主要用於佔卜的一種文字。甲骨文中很多字的字形看上去都很像圖畫,也就是字的形狀和字的意思有關聯。
  • 2019年北京中考語文增加「漢字五種字體和大致演變過程」的內容
    讓學生喜歡學習漢字,按漢字筆順用硬筆正確規範地書寫漢字,用毛筆書寫楷書,感受和體會漢字字體的優美,並在第四學段(7~9年級)寫好正楷的基礎上,學寫行楷字,臨摹名家書法,體會書法之美,這是教育部制定的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的內容。
  • 一個漢字的「前世今生」,從甲骨文到現代漢字的演變,漢字啟蒙書
    在找兒童讀物的時候,翻閱到了一本書《漢字是畫出來的》,內容上大部分都是圖片展示和漢字的演變過程圖,文字解釋簡單容易理解,圖片形象生動一目了然。看過之後,覺得非常適合小孩子們進行識字學習。課堂之上,我們學習了新的漢字,只了解到它的筆畫順序、書寫釋義,照貓畫虎般的不斷練習,重複寫上數遍,直到掌握,從來沒有更深的思考過。
  • 一日本書法家展示,日文起源於漢字的演變過程,讓人目瞪口呆
    這和醫生寫的字有的一比,作為一個中國人,我很慚愧,我的漢字,沒有一個日本人寫得好,不行,我去哭會兒。其實,這不是我字寫得太難看,只是我寫的是日版漢字,小眾化,不好看懂而已。怪不得老看自己的草書寫得像日文,日語教科書上有寫,平假名是由我大中華的草書演變過去的,片假名是漢字的偏旁部首,所以小夥伴們覺得字一寫得草就像日語是理所當然的啦,漢字是日語的祖先沒錯的。
  • 初學日語要了解日文漢字和中文漢字的區別
    ‍‍‍‍日語中漢字眾多,關於日語漢字的來歷及演變過程,各種說法與考證不一而足,但其意思與中文意思有很大的差別,所以日語學習前首先要了解日語漢字和中文漢字的含義與不同
  • 如果你了解了漢字演變過程,就不會再去聚合噴簡體字了!
    這時文字不僅限於上層貴族階層能寫能認了,很多平民階層也會寫會認,因為易書寫性和識別性強了,書寫效率也自然提高了,百家爭鳴和諸子百家的湧現也是得益於他們的鼻祖們用文字加口述方式教化了很多門徒。這樣政令傳不下去,都不認識,然後不同的地域也不可能都寫不同的文字去傳政令,就跟現代一樣,同外國人交流或者你學和寫人家的語言,或者對方學和寫你的語言,多不方便啊。所以秦代有感於文字的不統一,除了統一度量衡和車同軌外,還書同文,並制訂了形成了更為簡潔的小篆的代表秦篆,這時的大篆和小篆的區別從圖中就可以看出來了,有明顯的簡化,這個簡化也是為了提高書寫效率,易書寫性和易讀性。
  • 中國傳統文化,書法的發展史,及漢字書體的演變階段
    本文乃作者姜瑩說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了解中國書法藝術的發展史和漢字書體的演變過程。中國書法藝術的發展史大致經歷了發展期、成熟期、繁榮期三個歷史階段。發展期一發展期的書法 包括先秦時期的書法、秦代書法、西漢書法;成熟期一成熟期的書法包括東漢書法、魏晉書法、南北朝書法;繁榮期一繁榮期的書法包括隋、唐、五代時期書法,宋、元時期書法,明、清時期書法和近現代書法。漢字書體在演變過程中出現了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行書、楷書、草書等書體。書法藝術的發展和漢字書體的演變是交織在一起共同進行的。
  • 365夜漢字故事玩轉漢字之漢字的演變發展
    365夜·漢字故事·玩轉漢字之漢字的演變發展小朋友,你知道中國最古老的文字是什麼嗎?目前來說,人們普遍認為是「甲骨文」。首先把烏龜的甲殼或扁平的獸骨洗乾淨,磨平、磨光,再把處理好的龜甲和獸骨交給佔卜的人保管。古人敬畏神靈,認為神靈有神秘的力量,所以做事情之前,要先由佔卜人把龜甲和獸骨燒裂,再根據裂紋判斷吉兇禍福,並把要卜問的事情和結果刻在甲骨上記錄下來,這就是甲骨文。
  • 漢字的來歷:漢字演變的故事
    漢字的來歷:漢字演變的故事 2012-11-26 16:53 來源:新東方網整理 作者:
  • 關於我和漢字故事:我和漢字的故事300字
    關於我和漢字故事:我和漢字的故事300字 2012-11-26 16:52 來源:新東方網整理 作者:
  • 漢字的演變歷史,提升孩子對漢字的認識
    漢字——是世界上連續使用時間最長的文字,已經有三千多年的歷史了。做為漢字的繼承人和使用者,你知道漢字的演變歷史嗎?從結繩記事到倉頡造字,文字是人類進入文明的一個標誌。而漢字是迄今為止連續使用時間最長的文字,也是上古時期各大文字體系中唯一傳承至今的文字。 1.結繩說在文字被開發出來之前,人們通常用在繩子上打結的方法,記錄社會熱點和時政新聞。後來,人們覺得這種方式,不僅繁瑣而且存儲的信息非常有限,於是,逐漸發明了文字。
  • 漢字的特點及演變過程+造字方法——象形(附常見的象形字)
    漢字是表意文字,是用表意體系的符號來表示漢語的詞或語素的。一個漢字通常表示漢語裡的一個詞或一個語素,這就形成了漢字音、形、義統一體的持點。漢字是由筆畫構成的方塊狀字,所以又叫方塊字。中國的文字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6000年前,經過六千年的歷史過程中,中國漢字的演變過程可以簡單的歸納為五個部分,分別是聲、形、象、數、理,而演變的過程為:漢字的演變經歷了甲骨文、金文、篆書、隸書、楷書、草書、行書等階段,至今普遍使用楷書,但仍未完全定型。
  • 美國「漢字叔叔」:自創網站可查每個漢字演變過程(圖)
    漢字字源網站是斯睿德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業。本報記者 劉星攝  美國「漢字叔叔」的中國夢:探究漢字演變過程  「漢字叔叔」是一個美國人,但他在中國更出名。他創建了一個漢字字源網站,在上面你可以搜到幾乎每一個漢字的演變過程,甲骨文、小篆、金文,繁體字、簡體字。2011年,有人把他的網站放到微博上引起廣泛關注,網站的流量一度飆升了4倍多,他也因此獲得了「漢字叔叔」的稱號。  2012年8月,因為一條求助微博,「漢字叔叔」又火了——「他為漢字付出一切,目前貧困潦倒,加上簽證到期,面臨被迫離開中國的困境。
  • 中國的漢字,博大精深,歷史究竟是如何演變的呢?
    關於漢字的構與形,前輩有人早已指出要注意區別,如20世紀50年代,王力曾說,關於字形,應該分為兩方面來看:第一是字體的變遷;第二十字式的變遷。字體是文字的筆劃姿態,字式是文字的結構方式,二者是不能混為一談的。王力所說的字式,即本文所說的構,王力所說的字體,即本文所說的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