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解周文王如何寫出《周易》?《連山》《歸藏》說了什麼?

2021-03-05 日知錄
圖解周文王如何寫出《周易》?《連山》《歸藏》說了什麼?

神州日知  樂兒

       

在看圖之前,先說一個問題。

很多人包括樂兒一樣,為什麼在幾千年前,古人能夠做出今人都不能做的事情,以及今人都無法解釋的事情。

典型如《河圖》《洛書》及「三易」的撰寫,更令人稱奇的是,後人據此做的預測等竟然無比精準。

古人究竟如何做到的?真的有外星人指點,或是史前文明留下來的嗎?

要回答這個問題,還是回到當今科學。

一般認為,當代科學就是實證科學,即事實必須透過觀察或感覺經驗才能認為存在。簡單說,你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就是不存在的。

正如實證主義創始人孔德指出,人類非生而知道萬事萬物,必須經由學習過程,從不同的情境中獲得知識。透過直接或間接的感覺、推知或體認經驗,並且在學習過程中進一步推論還沒有經驗過的知識。超越經驗或不是經驗可以觀察到的知識,不是真的知識。

就實證科學而言,宇宙這部著作是用數學語言寫出的,一切可以量化和圖形化。就《易經》而言,在這一點上和現代科學是相通的,也是建立在一公理和公設之上的。

但是,《易經》所得結論不是通過實證科學方法,即通過觀察或感覺,因此也不受實證科學的束縛,更不會因實證科學的不斷發展而顯得落後。

回到今天的題目,周文王如何寫出《周易》,為什麼到現在仍然管用,就是用了一套不同於今人的思維方式和方法,寫就《周易》。

很多人談到《易經》,首先想到的是佔卜,周文王寫《易經》,是解決當時商周鬥爭的一部策論。

當時,周文王姬昌被關押在羑裡城,在今河南省湯陰縣,一關就是7年。

此時,周國內部是群龍無首,姬發資歷太淺壓不住陣,太姒思夫心切,很可能做了些不理智的行動。生死存亡之際,周文王巧妙地通過《周易》,傳導了他對當時局勢的判斷,他對周國發展戰略的思考。

這些內容連《史記》都沒有記載,讓我們看到一個緊張的、生動的、充滿智慧的鬥爭場面。

      

當然,《周易》的讀者就是姬發、周公、太姒、周國的王子王孫們的。當時,又不想讓商王知道內容,所以,《周易》有點像密碼,

無疑給後世學習增加了難度。

我們可以簡單想一下,陷於周文王那樣的境地,會給孩子寫點什麼。

可以有自己人生經驗教訓的總結,可以有對子女的諄諄教誨,唯獨不會有的是假話、空話和套話。

即使是個普通人,他在這種困頓環境中寫出來的話,也是非常可貴、非常值得珍惜的,更何況作者還是周文王這樣的稀世偉人。

後來,周武王姬發正是憑著《周易》這個武器戰勝了商紂王,奪取了商朝的天下。

就拿「西南得朋,東北喪朋」這句話來說,史料記載,周文王出獄時,主動向帝辛(商紂王)貢獻了一塊土地,這塊土地在朝歌以西,西岐以東,就屬於「東北喪朋」的範疇,此地獻得好,一來解除了帝辛的猜疑,二來降低了周國的管理半徑。

與此同時,周文王向西部的戎狄大舉進攻,鞏固了後方根據地,這就是「西南得朋」。

這好比解放戰爭時,解放軍主動放棄中心城市,佔據廣大的鄉村,一下子就變被動為主動。你看,短短八個字,威力多麼強大。

但是,對於今人來說,以上都是歷史,普通人不太會關心幾千年的事。如果《周易》僅僅是本史書、策論,就難稱「大道之源」「群經之首」。

      

事實上,除了歷史、政治、軍事等外,周文王在寫《周易》過程中,構建了一套系統性的、整體的、動態的思維體系。

評論《易經》,後人喜歡用「潔靜精微」這四個字,其實這遠遠不夠,這只是突出了《易經》細節描述非常精彩的一面,沒有充分認識《易經》的系統性、整體性、動態性的思維優勢。

如今的教育,從小學到大學,從碩士到博士,論起具體的知識應該是學了不少,但是,不知道簡單的為人處世道理,遇到事情不知道如何分析和解決,缺乏最基本的解決問題的能力。

這些問題出在哪裡呢?是因為他們學習了太多的具體的知識,而沒有學怎麼把這些知識串起來、用起來,使之為自己的工作服務,為自己的生活服務。

這樣學到的知識,是死知識,甚至學得越多越有害。

       

周文王的《易經》距今3000多年了,為什麼好些人對其頂禮膜拜、奉若神明,就是因為這部書給了我們一種方法,一種可以把所有的具體知識串起來、用起來的武器。

所以,3000多年光陰逝去,《易經》仍然可以影響現實生活,仍然可以指導人們的行動。

所以,學易,重點在於掌握其思維方式,古人的已經消失的思維發方式。只有掌握了這套思維方式,才算真正學懂了《周易》。

學會《周易》的原理和思維方式,不管您是什麼年齡,從事什麼職業,都有益。

其實,讀如何一本書,也要學作者的思維方式。作者怎麼想的,又如何表達出來的?

當然,如何科學都是不斷積累的結果。周文王寫《周易》也是基於「先天八卦」「河圖」「洛書」等。

至於「先天八卦」「河圖」「洛書」等如何寫就,我們隨後介紹。

今天趕緊和樂兒一起看看周文王是如何思考並寫就《周易》的吧。     

    

相關焦點

  • 易學傳承系列之消失了的《連山》和《歸藏》
    據記載從上古伏羲到周朝這個階段,易學有三本著作,分別是《連山》、《歸藏》和《周易》。東漢學者桓譚在《新論正經》中說:「《連山》八萬言,《歸藏》四千三百言;《連山》藏於蘭臺,《歸藏》藏於太卜。」可是,到了今天,我們只見到過《周易》,而《連山》、《歸藏》已經淪為傳說。上古有《連山》,據傳為盤古開天地後第一代君主天皇氏所創。《連山》以艮卦為首卦。
  • 《連山易》、《歸藏易》、《周易》:這3部「易書」有何區別
    《山海經》中有這樣的記載:「伏羲得河圖,夏人因之,曰《連山》;黃帝得河圖,商人因之,曰《歸藏》;列山氏得河圖,周人因之,曰《周易》。」這裡的「夏」、「商」、「周」,指的就是夏、商、周三個朝代,所以我們就可以看到:《連山易》出現於夏朝,《歸藏易》出現在商朝,《周易》出現在周朝。
  • 連山易、歸藏易、周易這三者關係?《神農本草經》與連山易的關係
    連山易,歸藏易,周易這三易關係是是什麼?很多人的學者以為《連山》、《歸藏》、《周易》是三種不同體系的易經,這是不全面,你只能說,再流傳下來的易分很多體系。為什麼會這樣呢?我們先從易的起源說起。連山易,歸藏易,周易這三易的關係是:演變關係,經歷連山、歸藏、乾坤之易,易經非一人所作,是歷代聖人所作。現在有人誤認為《易經》就是《周易》,《周易》就是《易經》其實這是錯誤的。三易是北鬥天道崇拜的產物,自古有之,合稱易經。中國自古有三易,一是連山,二是歸藏,三是周易,其中連山易是中國易經的源頭。
  • 關於《周易》《連山》和《歸藏》的一點想像
    書上說易經分《周易》、《連山》、還有《歸藏》。《連山》和《歸藏》也早已失傳。我自然是不懂的,但我亂猜了一下:《連山》是不是推演之易,由簡入繁。《歸藏》是不是歸納之易,化繁為簡。《易經》無論怎樣,終究不離陰陽。
  • 如果《連山》、《歸藏》沒有失傳,《周易》還會如此出名嗎
    關於《易經》,有兩件事為我們所熟知:其一,《易經》其實共有三部,即《連山易》、《歸藏易》和《周易》;其二,這三部《易經》中的前兩部,也就是《連山易》和《歸藏易》,早已失傳,現在所剩下的,也就只有《周易》了,所以現在我們所說的《易經》,指的就是《周易》。
  • 周文王說不是他!他只是推演《周易》
    《周易》原本不叫《周易》叫《易》他成書何時,至今無人知曉,根據一句傳言,大約可以推到新石器石器!人更三聖,世歷三古!意思是說《易》經歷了上古時代聖人伏羲,中古時代聖人周文王,近古時代孔子,用時幾千年!有人說周文王就是《周易》的作者!
  • 《連山易》、《歸藏易》、《周易》,它們都是以哪一卦為起始的
    提起《易經》,我們大都認為是指《周易》,其實這樣的說法並不準確,事實上,《易經》共有三部,即《連山易》、《歸藏易》、《周易》,只不過由於《連山易》和《歸藏易》早已失傳,所以我們現在也就乾脆認為《易經》就是《周易》了。
  • 周文王臨終前遺言,為《易經》核心思想,耐人尋味,影響至今
    易經的發展經歷了4個版本:伏羲氏創造先天易,也叫先天八卦;然後是神農氏創造連山易,也叫連山八卦;再到黃帝軒轅氏創造歸藏易,也叫歸藏八卦;最後才是我們熟悉的《周易》,是由周文王演繹的。由此可見,我們稱周文王是《周易》創始人,實際上也是在前人的基礎上演繹的。
  • 連山歸藏二易真的在歷史中消失了嗎
    《周禮》有云:「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連山》,一曰《歸藏》,一曰《周易》」,而此說認為《連山》為神農時代的筮書,神農也稱「連山氏」,《歸藏》為黃帝時代的筮書,黃帝也稱「歸藏氏」,後夏用《連山》,商用《歸藏》,西周所用之書則冠以「周」字,名為《周易》;其二則取鄭玄《易贊》,「『連山』
  • 周文王被困推演《周易》,六十四卦蘊含天地間一切變化,無上智慧
    《周易》是「三易」之一,其他兩易分別是《連山易》和《歸藏易》,不過這「兩易」已經失傳了,只有周文王的《周易》流傳了下來,而中國文化的源頭正是從《周易》開始的。本土文化裡的「三教九流」哪一家的思想裡沒有《周易》的影子,《周易》是在解釋「道」,而中國這片土地上的所有思想無不在解釋「道」,最終的目標就是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這樣才會「頓悟」,才能夠真正的明白。那麼關於《周易》是怎麼產生的,你知道嗎?傳說這是「周文王」創作出來的。
  • 周文王姬昌臨終前留下遺言,為《易經》核心思想,專家研究至今
    易經的發展經歷了4個版本:伏羲氏創造先天易,也叫先天八卦;然後是神農氏創造連山易,也叫連山八卦;再到黃帝軒轅氏創造歸藏易,也叫歸藏八卦;最後才是我們熟悉的《周易》,周文王將《易經》的八卦演繹成64卦和384爻,並作卦辭、爻辭,後人把這個版本稱為《周易》。
  • 我國驚現上古文字,被證實是失傳已久的《連山易》,專家開心不已
    懂點《易經》的朋友都知道一句話;「夏有連山,殷有歸藏」,意思是夏朝的《易》是《連山易》,商朝的《易》是《歸藏易》。到了商末,周文王由於被拘於羑裡無事可幹,於是演繹出《周易》。後來,「連山易」和「歸藏易」就失傳了,誰也不知道到底是什麼樣的。
  • 易經:神秘的《連山》、《歸藏》,實則並未失傳,而是融入儒、道
    以「取象思維」讀連山、歸藏,將得出不一樣的答案《連山》、《歸藏》、《周易》的三個系統,實則在秦、漢以後為傳統文化所用,有隱有現。——這是李秀筆記通讀很多易學書籍之後的看法。具體分析如下:三易之法,一曰連山,二曰歸藏,三曰周易。
  • 《周易》創始人,臨終留下一段話,為易經核心之一,至今耐人尋味
    易經的發展經歷了4個版本:伏羲氏創造先天易,也叫先天八卦;然後是神農氏創造連山易,也叫連山八卦;再到黃帝軒轅氏創造歸藏易,也叫歸藏八卦;最後才是我們熟悉的《周易》,是由周文王演繹的。由此可見,我們稱周文王是《周易》創始人,實際上也是在前人的基礎上演繹的。
  • 周公解夢的周公與周易,有何血緣關係?看完漲知識了!
    周公解夢的周公與周易,有何血緣關係?看完漲知識了!   提到周公解夢,相信很多人都知道,提到周易,很多人也都知道,但提到周公與周易的關係,很多人都容易搞混,甚至會認為,二者沒有什麼關係,其實周公解夢的周公與周易,是有血緣關係的。
  • 《連山易》、《歸藏易》是真的失傳了嗎?
    連山者察天,歸藏者察地,文王察其和而演周易。自東周以降,人道興,天道隱。故周易為仲尼所重,以為萬物綱紀。」《連山易》和《歸藏易》,加上《周易》,總稱為「三易」。《連山易》是神農時代的《易》,所畫八卦的位置,和《周易》的八卦位置不一樣。黃帝時代的《易》為《歸藏易》。
  • 連山、歸藏、周易,其經卦皆八,其別皆六十有四,是為基礎
    上文說,《連山》與《歸藏》、《周易》並稱為"三易",有說《易經》通指「三易」。《周禮·春官》曰:「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連山,二曰歸藏,三曰周易。其經卦皆八,其別皆六十有四。」意思是說《連山》、《歸藏》、《周易》是三種不同的佔筮方法,但都是由8個經卦重疊出的64個別卦組成的。
  • 三易中的連山歸藏真的失傳了嗎?
    對易的解釋從古至今因循相襲,考證三易,所說都被一言以蔽之。再無異議。常言道:"真傳一句話,假傳萬卷書,"這一言是真傳嗎?筆者尋根朔源,不從萬萬千千書叢擷取。只追究三易都採用什麼方法,用這些方法做什麼事。人們做事都是通過方法來達到目的,這是恆定不變之理,是揭開一切現象的根源。我們判定二易是否失傳,就從這個點入手。如果對易學感興趣的朋友,在研究易學時,都學會這個入手法,會有事半功倍的收穫。
  • 《周易》的「周」字,可不是指周文王寫的易,還有這樣幾個意思!
    易學文化是中華文明的根基,說到《周易》,大多數的朋友們都還是了解的,畢竟易不僅是周易,還有《連山易》和《歸藏易》。那麼在大多數朋友的了解中,多將《周易》認為是,周文王困於羑裡時,所著的易,叫做周易,相當於易的一個版本,畢竟易並非是周文王所原創,其只是重新排列的卦序,並寫了卦辭。
  • 所謂西方有《聖經》,那麼東方有什麼呢?
    所謂西方有《聖經》,那麼東方有什麼呢?所謂西方有《聖經》,那麼東方有什麼呢?最為神奇的是,只要你跟著易經做選擇,按照它說的去做,就會離成功更進一步!現如今很多人其實分不清楚《易經》還有《周易》的差別。通俗一點講,《易經》其實是一個統稱,從遠古時代的伏羲開始,到周文王姬昌演譯《周易》一共有4個版本。第一個版本正是伏羲氏開創的先天八卦。第二個版本是隨後神農氏創造連山八卦。接著黃帝軒轅氏又創造了歸藏八卦。後來才是周文王姬昌演繹的《周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