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之道,在明明德 | 明德講堂總結篇來啦~

2021-01-08 澎湃新聞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 | 明德講堂總結篇來啦~

2020-07-17 22:0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五天時間,十場直播

明德講堂,回憶悠長

從語言文化到數字科學

從理論知識到實踐分析

近35000名學子相約「雲上」

學習交流,碰撞思維

今天傳傳就和大家一起重溫

精彩紛呈的「明德講堂」

課堂回顧

精選留言

直播過程中,許多同學將課程所得與自身知識框架結合,在公眾號、B站、微博等平臺的評論區分享自己的收穫和體會。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b站和微博的精選留言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公眾號留言

優秀作業

隨堂作業是聽課效果最好展示!直播期間,來自全國多所院校的同學們提交了自己用心完成作業,老師也適時點評,在互動中指導遠方的學子。每一份作業都包含了沉甸甸的收穫與成長,讓我們一起欣賞、感悟。

《影視聲音編輯》課程作業

羅心妤的擬音小視頻

劉安彤的擬音小視頻

《光傳送網的網絡基礎架構》課程作業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

@福州大學同學,你用心的作業被老師看到啦,李老師有回覆哦!

《為什麼要了解中國傳統政治文明》課程作業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

@李明宇 ,白文剛老師在讀完你的思考後,這樣說:

《影像意義系統:影像的表意》課程作業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

@劉安彤,對你的作業,孫振虎老師這樣點評

《數字貨幣的前世今生》課程作業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

禮品揭曉

學習的同時,「明德講堂」還為大家精心準備了充滿傳媒特色的小禮物,快來看看有沒有你:

1

圖書館套餐

獲獎名單

18數媒網絡劉安彤;bing Lou

2

好好學習套餐

獲獎名單

李明宇;Summer;蘇水釩;

薛瑤嘉;LaiNeu千葉

3

溫馨陪伴套餐

獲獎名單

羅心妤;張璧麟;潘辰飛;陳CC;

kusoChOkCreep;張皓玉

此外,所有收到「精選」回復的留言,都可以獲得外國語言文化學院特製明信片+隨機禮物一份!

領獎方式詳情請戳 →

「大學之道,

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五天時間 ,十場直播

明德講堂,彰顯大學之美!

未來時刻,與你常常有約!

●●● 中國傳媒大學官方微信平臺 ●●●

來 源 | 教務處

編 輯 | 張菲埡

責 編 | 郭 妍 王雷亭

編 審 | 王維家

原標題:《大學之道,在明明德 | 明德講堂總結篇來啦~》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大學》解讀之二
    今天開始解讀《大學》的正文(如上篇所說,我們的解讀是遵循王陽明的路子)。先看第一章。前面說了,第一章是全書的總綱領,以後各章都是圍繞著第一章展開的。第一章的基本內容,就是提出了所謂的「三綱領」、「八條目」。「三綱領」,是指三個基本宗旨。
  • 《大學》中的明明德,究竟什麼是「明德」
    《大學》解讀之<一>「明明德"《大學》本是《禮記》中的一篇文章,為孔子弟子曾子所作。南宋朱熹將其從《禮記》中獨立出來, 成為「四書」之一。全文文辭簡約,內涵深刻,影響深遠。大學開篇寫道: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明明德的通俗解釋是發揚高尚、光輝的美德。但並沒有進一步闡述什麼是高尚、光輝的美德,該如何發揚。對「明明德」進一步闡述的第二章「傳」中寫到:《康誥》曰:「克明德。」《太甲》曰:「顧諟天之明命。」《帝典》曰:「克明峻德。」皆自明也。其中《康誥》、《太甲》、《帝典》都是五經之一「尚書」中的文章。
  •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原來是這個意思
    即便讀過《大學》,知道這本書這本書開篇第一句話是「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然而……誰能說清楚什麼是「明明德」嗎?這句話分為兩部分,前一字「明」是動詞,是通曉、明白、理解的含義,後二字「明德」是指極為完美的德性。
  • 淺談《大學》中的「大學之道,在明明德」
    儒家的《大學》的總綱領是: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這三句話怎麼講?一明明德第一句在明明德,明明德就是佛家講的明心見性,自性就是明德;我們現在自性迷了,迷了不明。明德永恆不變。德是什麼?目的在教我們恢復我們的明德,所以明明德第一個「明」字是個動詞,我們怎樣把我們的明德再恢復它的光明,這就是教育的目的。這是屬於自利,就是我們要成就德行,要成就學問;成就學問是明,成就德能就是德。
  •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於至善。」這句話是《大學》的核心;而《大學》又是《論語》的總綱。「大學之道」流程圖 1、參考上圖:「大學之道」流程圖 《大學》邏輯上的綱目關係:三綱八目,絜矩之道
  • 《禮記·大學》一: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大學之道,在於弘揚光明正大的品德,在於用真情實意對待他人,在於使人的德行達到理想中最美好的境界。今天開始,我將和大家分享自己學習《禮記·大學》的心得體會,希望通過這個學習過程,和大家一起成長、進步。《大學》為《禮記》第42篇,南宋學者朱熹將《大學》從禮記中拿出來單獨成書,使其在古代文化傳統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明代大儒王陽明的"格物致知"和"心學"就是為了解釋《禮記·大學》中的"修身在正其心"章句,可見其重要性。
  • 《大學》——「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1)
    「古人說:『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核心價值觀,其實就是一種德,既是個人的德,也是一種大德,就是國家的德、社會的德。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儒家強調的「大學」,是大人之學、是君子之學、是走向人生大道的學問,能開始研習「大學」,就意味著心理成人的開始、就要求著君子之德的遵守、就開啟著光明大道的修行。所以《大學》開篇的「三綱領」,即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就是對於「大人之學」的三項總要求。
  • 中文 ·美文||大學之道,在明明德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九月入學,十一月已過半。獲得了大學生的稱謂,過上了每天上午兩節課,兩節課就是一上午的大學生活,認識到了「上了大學就輕鬆了」這句話的真相,卻在被問到「你為什麼要讀大學」的問題時陷入沉默。
  •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
    今歲,我隨父親上嶽麓山,路過湖南近代教育先驅、長沙明德中學的創辦人鬍子靖先生(1872——1940)墓時,父親特地帶我去墓前鞠了一躬。父親一向教導我尊師重教。我曾就讀明德中學,故而,父親說:「你要記住,沒有鬍子靖,就沒有你。」
  •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大學》為中國古代典籍名篇之一,原為《禮記》第四十二篇,為孔子的學生曾參所整理成文,但後世學者多認為《經一章》為孔門弟子對孔子原話的記錄。宋代理學大師朱熹曾云:「《大學》是『外有以及其規模之大,而內有以盡其節目之祥者也』」,他還進一步將《大學》概括為「三綱八目」——即明明德、親民、止於至善的三綱領和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八條目。
  • 明明德——《大學章句》
    《大學章句序》的「小大之別」:解釋了古代小學與大學的區別:入學要求和職能差別。
  •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你理解了嗎?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圖文無關大學解釋有三:1.博大之學。即博大精深的學問。2.大人之學。相對於小學而言。道意有二:1.目標。2.宗旨。對於上大學的人來說他的目的是什麼,對於辦大學的人來說它的宗旨是什麼。雖從兩個層面分說,但目的都一樣。都是後面說的明明德,親民,止於至善。明明德:第一個明的意思是使什麼東西明亮起來,第二個明的意思是光明。德是品德,德行。合起來說就是讓我們內心本有的光明品德明亮起來。
  • 大學教育如何教人學好?《在明明德》論大學之道
    仔細看這本書的封皮,底紋是四個大字「大學之道」。》開篇就是——「大學之道,在明明德」。這個群就是社群,團隊、集體,既有具象的伴隨學生大學後很長時間成長發展甚至終生的社群,也還有在一個社群感的角度,豐富著學生的社會屬性。成群,是大學階段非常重要的一個成果。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講,「明德」是更多地在談成人與成群之道。
  • 【大學之道】《康誥》曰:「克明德.」
    【寫在前面】馮大榮老師每周五會在中心給同學們講解《大學》。老師結合自己的修心體驗,用淺顯易懂的語言向我們娓娓道來這修身之學。我們將老師的話記錄下來,彙編成「大學之道」這一板塊推送給大家,希望「大學之道」能真正根植在你我的心中。《康誥》曰:「克明德。」《太甲》曰:「顧是天之明命。」《帝典》曰:「克明俊德。」皆自明也。「克」是能的意思,「峻」是大的意思,「顧」是常常看著,「明」是光明的意思。
  • 東關小學師德講堂—研習《大學》,修身以教
    師德講堂:11月2日——11月18日,經過三周時間、四次講堂完成了《大學》的二級培訓,全體教師分成兩組——班主任組和科任教師組,利用教研時間學習,每位種子教師分別講授兩次。每次講堂都有三個環節第一環節:向至聖先師孔子行禮第二環節:培訓學習第三環節:師德主管簡要總結老師們懷著至誠感恩的心向大成至聖先師孔子行三鞠躬禮。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在講堂中,老師們認真聆聽,用心感受,更加深入了《大學》的深刻內涵,感受經典的魅力,領悟聖賢思想。
  • 跟習大大學引經據典:「大學之道,在明明德」
    跟習大大學引經據典(七)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古人說:「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而《大學》,過去是在「四書」教育中首先學習的一部經典,它相對短小易懂,被稱作「初學入德之門」,是中國知識分子從此走入系統學習、走進道德世界的基礎學問。  而「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又是《大學》最開篇的一句話,明明德、親民、止於至善,這三個詞就是整部《大學》的「三綱領」,由此可見這句話的重要性。  什麼叫「大學之道」呢?
  • 瞳中:大學之道,在明明德 「反派角色」下的老年人
    出自《大學》: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大學之道:大學的宗旨。"大學"一詞在古代有兩種含義:一是"博 學"的意思;二是相對於小學而言的"大人之學"。古人八歲入小學,學習 "灑掃應對進退、禮樂射御書數"等文化基礎知識和禮節;十五歲入大學,學習倫理、政治、哲學等"窮理正心,修己治人"的學問。明明德:前一個"明"作動詞,有使動的意味,即"使彰明", 也就是發揚、弘揚的意思。後一個"明"作形容詞,明德也就是光明正大的品德。道德是發展先進文化,構成人類文明,特別是精神文明的重要內容,道德是以善惡為標準,道德總是揚善抑惡的。
  •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 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而《大學》,過去是在「四書」教育中首先學習的一部經典,它相對短小易懂,被稱作「初學入德之門」,是中國知識分子從此走入系統學習、走進道德世界的基礎學問。  而「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又是《大學》最開篇的一句話,明明德、親民、止於至善,這三個詞就是整部《大學》的「三綱領」,由此可見這句話的重要性。  什麼叫「大學之道」呢?
  • 【學習經典】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古人說:「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而《大學》,過去是在「四書」教育中首先學習的一部經典,它相對短小易懂,被稱作「初學入德之門」,是中國知識分子從此走入系統學習、走進道德世界的基礎學問。而「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又是《大學》最開篇的一句話,明明德、親民、止於至善,這三個詞就是整部《大學》的「三綱領」,由此可見這句話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