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酒的故鄉,酒文化淵源流長,無酒不成席,無酒不成歡。以酒助興,喝酒喝出了熱鬧,但也能喝得敗興,弄不好還會出問題;;高興了喝酒,不高興了也喝酒;有事了喝酒,沒有事也喝酒酒可以養生,也可以傷身。人們對酒是又愛又恨,對酒的感情很複雜。
0 1 中國曆朝歷代都有禁酒的傳統
相傳夏禹時期,儀狄釀造出了甘美濃烈的美酒,獻給了大禹,大禹品嘗後,被這香甜濃純的味道深深地吸引住了,胃口大開,覺得是人間美味,雖然喝多了,有點暈頭暈腦,但是感覺就像騰雲駕霧般一樣舒服。大禹因中午飲酒過量,誤了正在幹的事,十分懊惱,說酒是好東西,但喝後容易誤事,會有人因飲酒而亡國,就禁止儀狄再釀酒。他的話不幸被言中,他的後代夏桀因沉溺於酒色之中,斷送了夏朝江山。
西周初期,周公總結夏商王朝敗落的一個原因就是飲酒無度,提出了限酒的主張,發布了最早的限酒令《酒誥》。規定,不能飲酒可以不飲,能飲則飲,但不得失態損德,否則,就罰失態之人上交無角的羚羊。還專門設立了「萍氏」的官職,督察提醒人們謹慎飲酒,要有節制,意在提醒不要重蹈覆轍。
在歷史上禁酒極為普遍,除了以上的政治原因外,還因為糧食問題引起的。禁酒時,會有嚴格的懲罰措施。如發現私酒,輕則罰沒酒麴或釀酒工具,重則處以極刑。
0 2 酒禮的規定
飲酒在中國有著很為悠遠的傳統,酒與國家的禮制密切相關,「百禮之會,非酒不成」,有酒禮才成。《詩經小雅·瓠葉》記錄了燕飲禮儀:
幡幡瓠葉,採之亨之。君子有酒,酌言嘗之。有兔斯首,炮之燔之。君子有酒,酌言獻之。有兔斯首,燔之炙之。君子有酒,酌言酢之。有兔斯首,燔之炮之。君子有酒,酌言酬之。
《瓠葉》是一首典型的燕飲之詩,獻、酢、酬都是燕飲禮儀。先是主人向客人敬酒;酢是客人飲過主人獻酒後回敬主人;酬是主人飲過客人敬酒,自飲一杯後再回敬客人。至此禮畢,主客各喝兩杯。如果宴飲人數眾多,會有按照長幼次序進行交錯相酬,稱作旅酬。旅酬也有節度,不能超過三杯,這時主客喝酒都有數量。
旅酬之後,主客行酒不再規定次數,飲酒不再統計爵數,開始不計數量地互相喝,也就是「無算爵」的階段,亦即「無量」。
我們現在的餐桌上敬酒的禮儀也是由此而來,先由主人向客人敬酒,主人按照客人的地位年齡逐一敬酒,然後是客人再按照主人的地位年齡逐一回敬。
0 3 孔子之酒量到底如何
孔子說,「惟酒無量」。作為聖人的孔子的酒量到底有多大?
《論語》中對孔子的酒量沒有直接記載,比較早地明確記載孔子酒量的是《孔叢子儒服》:
平原君與子高飲,強子高酒曰:「昔有遺諺:『堯舜千鍾,孔子百觚,子路嗑嗑,尚飲十榼。』古之聖賢無不能飲也。吾子何辭焉?」子高曰:「以穿所聞,賢聖以道德兼人,未聞以飲食也。」平原君曰:「即如先生所言,則此言何生?」子高曰:「生於嗜酒者。蓋其勸厲獎戲之辭,非實然也。」平原君欣然曰:「吾不戲子,無所聞此雅言也。」
趙國公子平原君和孔子六世孫孔穿(字子高)一起喝酒,孔穿不想喝,而平原是一個勸酒高手,他就拿孔穿的先祖孔子善飲說事。他說,有個這樣一個傳言,堯舜的酒量有千鍾,孔子的酒量有百觚,子路也有十榼。古來聖賢沒有一個不能飲酒的,你為什麼要推辭呢?言外之意就是你老祖宗都善飲,並且不為過,你就沒有理由推辭不飲酒呀。
已經勸道這種程度,孔穿被逼到死角,即使不會喝酒,這個時候也會應該一飲而盡的。但是他不但不為所動,還說,這個傳言只不過是那些嗜酒的人為勸人喝酒而編造的戲言,其實並不是這樣,不要當真。平原君說,我不是戲言,是真心實意想請你喝酒。
鍾、觚、榼都是古代的酒器,孔子的後代否定的孔子能喝百觚的說法,到底能喝多少,還是一本糊塗帳,後人有說能喝一升,也就是4斤,也只是推測,並無實據。百觚、酒無量並不是說聖人千杯不醉,只不過是說他能喝酒,酒量很大。
在古代中國,沒有蒸餾技術,酒多是發酵後直接過濾的發酵酒,其實酒的度數很低,度數大概在3%~10%之間,與現在的啤酒度數差不多,所以才造成誤以為古代人很能喝的假象。
0 4 酒可以放開量喝,但不能失態
孔子說了「惟酒無量」後,接著強調「不及亂」,還說「不為酒困」。困,亂也。雖然酒量好,但也要控制好自己的量,不能醉酒。
酒,小酌怡情,大飲亂性。過量飲酒,傷身是小,酒後失德是大。有的人酒後胡言亂語,言語衝動,尋釁滋事,做出種種不當的行為。
喝酒本是交流感情,但現實中也有一個不好的習慣,在酒桌上非要喝倒一個人才算事,於是就死命地勸酒,把白酒當飲料喝,把紅酒當白開水喝,再好的酒也是糟蹋。
比如,某銀行員工自發聚餐,喝酒後就出現了失態的行為,領導因新招員工敬酒沒有喝,對他進行辱罵並打耳光,有的人摔了酒杯砸桌子,還有的人對女同事動手動腳,這就是嚴重的酒後失態。
結束語
「惟酒無量,不及亂。」平平淡淡的一句話,卻充滿了辨證思維。孔子告訴我們,在需要喝酒的場合,酒量淺的人就少喝一點,酒量大的人可以不限量地飲酒,但不能亂喝,更不能胡喝海喝,不管酒量深淺,都以不喝醉不失態為標準。不能強人所難。這才是文明的酒文化!實際上也是在說,人要有自制力,飲酒如此,其它事也是如此。
好酒、嗜酒的酒人,何不效仿效仿孔老夫子喝酒之德?
我讀《論語》:
【原文】惟酒無量,不及亂。(《論語·鄉黨》)
【譯文】(孔子說)只有酒可以放開量喝,但不能醉酒失態。
(圖片來自網絡,侵權立刪)
讀書感悟人生,寫文傳承文化。歡迎關注@丁小悟典 ,帶你領略傳統文化之美。歡迎留言,一起探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