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廚新記]餛飩

2021-02-22 梅璽閣主

  松茸鮮肉餛飩,這根本就是個異類。

  上海人在聊餛飩的時候,我們說的是「上海大餛飩」,什麼廣東的雲吞、沙縣的名點,都不在討論範圍。

  我有個版本的大餛飩,很多人吃了都說好吃,那是我私房菜的存底,豬肉、河蝦仁、乾貝、扁尖、榨菜、開洋。

  但我平時一般不做這個版本的,麻類,到了美國之後,小蝦仁倒是也有,不過是海蝦,沒有河蝦那麼鮮。

  我最常做的版本是肉和榨菜,或肉、榨菜、扁尖,前段時間發明了豆苗肉餛飩,那樣在摘豆苗時就不會不捨得了,儘管摘嫩的炒來吃,老的可以包在餛飩裡。

  豆苗做餡,要先用開水燙過,一大把豆苗,燙過以後只有一點點。

  夢花街的餛飩店參加了「夢想改造家」項目,他們家的餛飩無非就是個頭大,味道極其一般。上海有那麼三家店,舒蔡記的生煎、萬壽齋的小籠、夢花街的餛飩,都是加不了分子拼命減分母的,價格一下來,性價比就飆升。

  夢花街上,其實在那家著名的餛飩店朝西,有家安徽人夫妻老婆店,他們家的小餛飩和隔壁的鍋貼都相當好,非要去網紅店的,真是洋盤。

  不知道有沒有人回訪夢想改造家的後續情況,我敢說,百分之九十九被改造家庭,依然會過上以前的日子,甚至更逼仄,夢想改造家們的「奇技淫巧」其實也是要佔去空間的,然而並不是面積和布局讓他們過得不好,是理念,理念很難改造。

  -

  我娘說「包餛飩太累了,再也不自己包餛飩了」,我說「我是偷懶才包餛飩,包餛飩多容易啊?!」

  我娘說「我不要吃肉餛飩,實別別一隻只,象吃肉圓一樣,有啥意思啦?」,我說「我就歡喜吃肉呃,阿拉搿搭又沒新鮮薺菜賣。」

  我娘說「我歡喜吃菜呃,菜要多!」

  -

  但凡有人跟你說「正宗的上海餛飩,皮不是方的,是梯形的」,千萬別信,那就是他買到了沒切好的皮子,然後又被賣皮子的騙了。

  -

  上海人最喜歡吃的是薺菜肉餛飩,最好是薺菜加青菜,都是開水燙過才行,只用薺菜的話,薺菜太幹,但不能加水,而是要餡中加油,一斤餡要加個一二兩麻油,問題是加了油的餡,很難包。

  我喜歡包餡大的餛飩,我和女兒都有這本事,可以包出比別人餡大一倍的來。好友洪淵到我家來玩,幫著包餛飩,其餡甚小,我對她說「這是給自己吃的啦,不是賣的!」

  

  刀魚餛飩就是智商稅,我排過一系列算式,按成本來算,58元一碗的餛飩,每個餛飩能攤到0.5克刀魚,照一個餛飩十二到十五克餡來算,單碗刀魚餛飩的成本價在千元以上。

  所以千萬別以為自己花八百元吃了碗刀魚餛飩就是大款就是識貨朋友,恰恰相反,洋得沒法再洋的洋盤了。

  松茸餛飩亦是如此,浪費好食材罷了,且松茸有股奇怪的泥土味,與餛飩並不是很搭。

  韭菜餛飩是上海人不能想像的東西,但是好象與刀魚放在一起就名正言順高大上了。勿要再洋盤了,過去韭菜和刀魚,都是不上檯面的東西,什麼?要吵?我才不和你吵這個,你先搞清楚了什麼叫「臺面」再來,不是貴的就一定上檯面的,你花再多的錢娶個從良的回來,依然……為防女權找茬,大家自己想。

  

  很方地方有用剩菜做包子的習慣,也有的地方包包子喜歡放粉絲、豆腐等,餛飩沒有這種吃法,上海人的餛飩相對簡單,純肉、菜肉、蝦肉,菜肉分薺菜肉和青菜肉,蝦肉一定是河蝦仁,沒有用海蝦仁包餛飩的。

  其它餡的,一般都不是家裡包的,比如鹹蛋黃的,好象是每隻餛飩中放半隻鹹蛋黃,想想也嚇人,一碗餛飩有五隻鹹蛋?所以這種餛飩最好吃「全家福」的,吉祥餛飩就有全家福的,吉祥餛飩難吃死了。

  耳光餛飩可以論只賣,是個不錯的謔頭,耳光餛飩的味道袛算中上,主要還是好玩,可以點四隻餛飩加份辣肉,關鍵那時已經十一點鐘了,酒早喝過一場了,這時給碗方便麵也好吃的。(耳光餛飩是上海的夜宵餛飩攤,印象中白天是不開的)

  -

  山海關路的餛飩攤也以論只賣,我有時要二葷二素四隻大餛飩加十隻小餛飩,我在那邊動拆遷的最後幾天把餛飩攤要拆掉的消息發到了微博,據說那幾天去吃的人全都認識我。

  據說最後那個老闆拿了十二套房子。

  據說後來那個餛飩攤開到了黃河路定興路的華茂飯店,就是我的紀錄片《我愛「四大金剛」》中小豆子出場的那個早餐點。

  ----

  煎餛飩、油氽(炸)餛飩、生煎餛飩,是三種不一樣的東西,加上冷餛飩,是四種不一樣的東西。

  ----

  餛飩要好吃,首先肉要經過攪打,放鹽後攪打起勁,我現在用Kitchen Aid的電動手持攪打器,很方便,因為我包一次餛飩就三十八隻,為什麼是這麼個奇怪數字?因為一包餛飩皮一磅三十八張,配一磅肉正好。

  如果要一下子包一二百隻餛飩,要用臺式的Kitchen Aid來打肉,如果要再多的話,去找商業用機工業用機,它可能長得比Kitchen Aid難看,但一定效率更高更好用,你看,沒有果汁店用Vitamix的,這道理簡單得就象盜版光碟店裡的DVD機,別追求名牌,一定是那個最好用。

  榨菜我是必放的,而且是切成粗粒,肉攪打起勁後,放入榨菜粒再打,大多數情況下我是不放鹽的,一磅肉,一包涪陵榨菜。

  然後放雞蛋,與肉醬一起打勻,蓋保鮮膜放冰箱冷藏,半個小時左右後,肉醬「凍」住了容易包。

  ----

  豬油,餛飩湯裡放豬油是很正確的事情,沒有豬油放雞油、麻油都可以。

  餛飩湯,以雞湯為上,豬骨湯次之,再不濟,白開水加醬油亦可。

  ----

  肉餛飩餡有放醬油與不放醬油兩種,放醬油則放蔥,吃的話,我都喜歡;自己做的話,我不放醬油。

  ----

  「標準」的上海餛飩,湯中放的不是白胡椒粉,而是「鮮辣(味)粉」,後者要比前者便宜得多,著名國際品牌McCormick(味好美)在上海市場有「鮮辣味粉」賣,在北美卻沒有。這也不稀奇,洛杉磯的亞超有至少五六個品種的「樂事」薯片是從中國進口的……鮮辣(味)粉的上海本土口牌,好象是叫「唯加」,一家成立於2002年的有「七十多年歷史」的「中華老字號」企業。

相關焦點

  • 匍匐魔都(5):餛飩記
    這個緣由,說來辛酸,值得一記。幼小時,父母無財力送我上幼兒園、託兒所,只能任我一個人在家獨自玩耍。我唯一的「遊戲」,就是在大人們指點下,識了些字,白天就用粉筆複習,在門外的水門汀地上,寫滿了一地的漢字。父親晚上回家,低頭檢查後,如果沒有寫錯一個字,給我的獎勵就是等到入睡前,弄堂裡傳來「篤篤」的叫賣聲時,帶我下樓去買一碗鮮肉小餛飩。
  • 糖水餛飩,甜蜜蜜的餛飩新吃法
    糖水餛飩By Norma北方愛吃餃子,上海人愛吃餛飩!我家諾寶就是不擇不扣的餛飩控。小妮子飯量不大,但是每次只要是吃餛飩,她總能呼嚕呼嚕的吃上一碗,所以我們家吃餛飩的頻率還是蠻高的。這快要到元宵節了,包完了湯圓我順帶就又包了餛飩,不料包湯圓盛了些芝麻和豆沙餡,包餛飩又剩了些餛飩皮,於是突發奇想拿這個兩樣結合一下,成就了這碗甜餛飩。 餛飩的餡現在也是各式各樣,什麼菜肉的、蝦仁的、鹹蛋黃的很多口味,但都是鹹口的,甜的餛飩外面我是沒見有的賣的。
  • 冬至餛飩夏至面,吃了這麼久的餛飩,你知道它的來歷嗎?
    相信大家都吃過餛飩這種美食小吃吧,薄薄的麵皮裹著厚厚的肉餡,一勺清湯帶著幾片蔥花。一口下去油而不膩,鮮美可口,說著我口水都要流出來了。餛飩,主要由豬肉,蝦肉,蔬菜,蔥,姜,麵粉等做成。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叫法,比如中國北方就叫餛飩;四川叫抄手;廣東江西等部分地區叫雲吞,福建就叫做扁食扁肉了。至於餛飩的來歷,則大致有兩種說法:一種是相傳在漢朝匈奴橫行時期,百姓因為匈奴困苦不堪,便自創了這種麵食,取匈奴兩大部族首領「渾」、「屯」之諧音,以表達對匈奴的痛恨和對安穩生活的美好祝願。
  • 吉祥餛飩研發實力勢不可擋,探索餛飩新世界~
    吉祥餛飩研發實力勢不可擋,探索餛飩新世界~ 財訊網 | 2020-12-18 09:13:46 一款"出圈"美食,既要有色香味俱全的煙火氣息,又要能娓娓道來其前世今生的歷史淵源,但真正讓其流傳四方的生命力所在,是製作者創新研發的實力。
  • 蝦籽餛飩、白湯餛飩、高郵餛飩……揚州餛飩哪家強?
    但是小編還是要先表個態:在揚州人心中,菜肉大餛飩不是餛飩,是水餃。餛飩是純肉餡的,用筷子挑著往皮裡一抹,手一捏,前後不過幾秒鐘,一枚餛飩就包好扔餛飩堆裡了。剛出鍋的小餛飩,點上幾滴辣油,冒著熱騰騰的鍋氣。那麼鮮那麼香,那一刻會覺得自己是這個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小餛飩個頭單薄,做不了主食。
  • 無錫王興記餛飩店的前世
    後來逐步改為白湯(肉骨頭湯)和紅湯辣油兩種,熱天再增加冷拌餛飩。為了滿足顧客的不同需要,後來又有紅湯辣油加線粉,有的再加雞蛋,在餛飩上放香乾絲和蛋皮絲;白湯加開洋、紫菜、胡椒粉等佐料,到6月初,新大蒜葉上市,再加上一些香料, 一碗餛飩端到顧客面前,色、香、味俱全,惹人喜愛。幾十年來,王興記餛飩始終保持了這種特色。
  • 周末來一碗簡單美味的砂鍋餛飩雞吧!附詳細做法及具體用量克數! ~每周學會一道菜!
    在成長過程中一起分享專業、實用、有趣的親子新知與體驗大手牽小手,幸福向前走 從今天起,「大手牽小手」開出一個新欄目,每周學會一道菜。 歡迎您提供自己拿手的、新學的、特別喜歡的~~~一道菜、點心、主食、湯……等等等等的詳細做法、用料、用量,尤其歡迎您將下廚全過程的關鍵照片PO上來,讓大家按圖就能學會製作。如果您願意提供簡單的個人介紹、育兒心得或者照片更好,總之~~這個欄目,我們希望愛和美味都是滿滿噠! 不管是不是廚藝高手,相信您總有一道拿手或者特別愛吃的料理,一起分享吧!
  • 餛飩&餃子|餛飩成了「嘉湖細點」的水點,分大小餛飩
    文 | 楊穎立1「餛飩」一詞最早見於三國時張揖所著的《廣雅》一書,其實張揖所說的「餛飩」並不是現今流行於市的「餛飩」,以其「今之餛飩,形如偃月,天下通食也」 的表述來看,應是現今的清代美食家袁枚在《隨園食單》一書中就評論說:「做餛飩,與餃同」。如果說有區別也只不過存在於包法上:餛飩在麵皮上放餡後摺疊包成元寶狀;而餃子在麵皮上放餡後折皺包成偃月形。2正因為餛飩與餃子有著一脈相承的血緣關係,餛飩在中國也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唐、宋、元、明、清各個歷史階段的各種有關飲食的書籍中都有餛飩的記載。
  • 如何製作最好的餛飩和餛飩湯
    我最近的香港之旅,餛飩和餛飩湯的發源地是一個富有成效的。我的好處是讓我的兄弟姐妹留在香港,並有幸品嘗一些城裡最好的餛飩。他們還把我帶到當地人只知道的地方去尋找頂級餛飩廚師使用的異國情調的食材。毫無疑問,餛飩已經從街頭小吃變成了烹飪傑作。如今,成千上萬的遊客來到香港,紛紛湧向著名的餛飩商店,尋找最受好評的餛飩和湯。
  • 老闆親自下廚 61歲爺叔分享30年餛飩鋪紅火經驗
    這些年的上海,「上年紀」的小店越來越「有味道」,新加入的「成員」也不斷帶來驚喜。在上海市商務委支持下,新聞晨報·周到記者將帶大家走近小店、體驗小店,深入感受在魔都「逛馬路」的別樣魅力。早上6點半到10點供應8塊錢一碗的小餛飩,下午3點半開始賣10元的砂鍋餛飩。皮薄餡多的小餛飩在開水裡翻滾,碗裡、砂鍋裡撒上紫菜蛋皮、榨菜香蔥,再來半顆滷蛋,兩者一「組合」,澆上骨頭湯,小餛飩就可以上桌了。阿姨用託盤一下子就能裝5碗,噔噔噔地爬樓梯上下端給吃客。
  • 餛飩皮新吃法,又香又脆,比包餛飩還好吃,做法簡單懶人食譜
    大家好,我是美食原創作者:橘子姐,今天用餛飩皮做一個新吃法麵食的做法真的千變萬化, 就連做好的餛飩皮也能有多樣的吃法,早上在菜市場買了三塊錢的餛飩皮,今天不包餛飩,就做一個新創意的吃法,一半炸,一半煮,兩種吃法混合在一起
  • 小餛飩新包法,皮薄餡大,汁鮮味美,上桌連湯都不剩!
    小餛飩新包法,皮薄餡大,汁鮮味美,上桌連湯都不剩!大家好,每天我都堅持自己下廚,用著簡單的食材,烹飪出最美味的家常美食,喜歡做美食的朋友們歡迎關注!在此謝謝大家啦!今天來包小餛飩最簡單的一種包法,在皮子中間放上餡,皮子的一半抹殺水,對摺捏緊兩個角,漂亮的餛飩就包好了。是不是超級簡單?一次耐心地包好。鍋中加入少一些的油熬熱,來點蔥薑末爆香。加入開水。下入小餛飩燒開。記一下冷水再次燜煮一會就熟。來點鹽、雞精、黑胡椒粉、香油調味,再來點蔥花。
  • 吉祥餛飩如何將餛飩做到極致?探索吉祥餛飩美食新思路
    傳統美食新創造:「萬物皆可為餡」說起中華傳統美食,不得不提的就是餃子這一美味。餃子原名「嬌耳」,是古老的漢族傳統麵食,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歷史。從東漢時期開始,醫聖張仲景首先發明餃子作為藥用,而後餃子就成為了中國北方民間的主食和地方小吃。俗話說,「大寒小寒,吃餃子過年」。
  • 餛飩不要再煮著吃了,教你一個新吃法,鮮香順滑,全家都愛吃
    大家好,歡迎來到百家號美食小坊,我們今天要說的是:我做的餛飩不用煮,簡單一蒸10分鐘出鍋,鮮香料足,比餃子好吃餛飩大家都吃過吧?平時大家愛吃的早餐無非就是餛飩,包子,餡餅等。從我記事開始,我的早餐就是餛飩,所以直到現在要說吃了多少年,吃了多少碗我也記不準了,只知道鮮香滑嫩,連湯也是最美味的。關於餛飩的製作,各地有各地的做法,都是根基個人口味來製作的,一般情況下大家都是用水煮著吃的,但是最近小編發現了一個新的做法,自從學會這種做法之後我家再也沒有煮過餛飩吃,簡單一蒸10分鐘出鍋,鮮香料足,比餃子好吃。
  • 主食水餃來源自餛飩嗎?餛飩又是怎麼來的
    餛飩餃子師出同門,剛才那位顏之推說過,「今之餛飩,形成偃月」。不是關二爺的偃月刀,而是跟餃子一樣的形狀。餃子,北方更流行些餛飩是北方叫法,南方叫雲吞或者抄手。跟麵條的「不託」之名有一比的是,「餛飩」這個名字也很有意思,這個名字從何而來?
  • 針尖餛飩你聽過沒?最與眾不同的餛飩,只有指甲蓋那麼大,還好吃
    餛飩名號繁多,各地的風俗習慣不同,叫法也就不同了。江浙等大多數地方稱餛飩,而廣東則稱雲吞,湖北稱包面,江西稱清湯,四川稱抄手,新疆稱曲曲等等,各地的味道也有所差異。然而陝西韓城有一種餛飩和咱們一般吃的餛飩完全不一樣,當地人叫做臊子餛飩,也被稱為「針尖餛飩」,臊子餛飩對於韓城人民有著特殊的含義,在韓城民俗文化中有著不可替代的地位,是在喜慶的場合、祝願性的活動中都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每到逢年過節、男婚女嫁、老人過壽、喬遷、接待貴客等的第一頓飯必須是餛飩。
  • 蘇州人愛餛飩,全國第一
    蘇州的餛飩,各式各樣,種類繁多,論個頭兒分為大餛飩、小餛飩,論餡又可分為「全肉」或「菜肉」的,連湯底可以是雞湯、骨頭湯……蘇州的餛飩,幾乎能作為一天三頓的吃食,「早上吃一碗蝦肉小餛飩,中午來一碗雞湯大餛飩,晚上把餛飩撈出來蘸點醋吃,明天早上在油裡煎一煎和粥吃,好像沒有什麼是一碗餛飩解決不了的嘛,假使有麼,就吃兩碗」——施斌。
  • 祥鑫隔壁的餛飩店,到底搬去哪兒啦?
    說起古城區皇廢基上開了近20年的 「味雅餛飩店」 不少市民雖然記不住名字但卻印象深刻 他家的那口餛飩 讓不少吃貨惦記著 餛飩個大餡足 湯是放了蝦皮煮的,特別鮮美
  • 南京十二碗傳奇餛飩,擠在同一張桌子上喝餛飩喝得不亦樂乎
    皮薄可以透光,湯鮮而燙,餛飩被煮的滑溜直接一吸就入口吞下,所以叫喝餛飩。南京人為了喝餛飩甚至還作了一首南京話唱的本土歌曲。也許歌詞已經記不甚清,但是那一句「啊要辣油啊?」卻成為了連外地遊客都會說的經典對白。
  • 大餛飩、小餛飩、砂鍋餛飩、煎餛飩…不重樣的上海餛飩隨你挑!
    阿拉上海的餛飩 有多少種呢? 這家餛飩店藏在小區裡,盧阿姨非常熱情,看到客人就會問「來切餛飩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