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國慶回家,我就發現:關於孩子長高,還真是個全家都無比關心的事情。像我家老人對寶寶長高這件事就尤其上心,國慶期間帶娃回家,一連五天我們家餐桌上總是離不開各式各樣的骨頭湯,蟲草花大骨湯、玉米排骨山藥湯、清燉羊肉湯...在吃飯的過程中,還經常會發生這樣的場景:娃喝完一碗湯之後,奶奶就特別激動:「寶寶乖乖,那就再來一碗吧,長個兒一定要多喝骨頭湯。」說著又給寶寶盛了滿滿的一碗湯。
多喝骨頭湯真能長高嗎?在這個問題上,中山大學曾有研究證明:用蒸餾水熬製骨頭湯,湯裡鈣含量一般是2mg/ 100ml左右,最多不會超過4mg。鈣含量真的非常非常少,對於娃長高的效果也可以說是微乎其微。老人是真的希望寶寶能長高,但是傳統的觀念卻適得其反。
關於長高的「老說法」,別信!
其實,在關於孩子長高的問題上,很多人還存在著一些認識上的誤區。
爸媽高,孩子肯定不矮
遺傳的確能夠影響到孩子的身高,但是營養、運動、睡眠、情緒這幾個後天因素,對身高的影響高達30%。所以並非爸媽高,孩子就一定能高,其它因素異常同樣會導致孩子矮小。
吃鈣片能長高
長高並不僅與補鈣有關,還要全面評估生長激素和與生長有關的因素是否正常。
而且孩子長得高,靠的是生長激素的分泌,生長激素的缺乏將會引起身高的缺陷。相反,如果補鈣過了頭,身體內過多的鈣反而可能會引發疾病,譬如骨質石化症等。
做好這 3 點,讓娃突破遺傳長更高
首先是讓孩子玩得好:
適量的運動能夠為關節提供充足的活動機會,能促進生長激素的分泌,讓孩子獲得更多的蛋白質的合成,全身骨骼得到更好地生長。
像跑、跳等遊戲運動,都會對寶寶身高的增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有研究表明,經常參加體育鍛鍊的孩子,與不經常參加鍛鍊的同齡孩子相比平均會高4-8釐米。
更重要的是讓孩子睡得香:
睡得好,長得高,還是有一定科學依據的。充足的睡眠是保證孩子生長激素分泌的前提,孩子睡夠了才有可能長得更高,如果寶寶頻繁夜醒,勢必會影響生長激素的分泌,從而影響身高發育。
最後還要保證讓孩子吃得對
吃對並不是吃飽就夠了,孩子太胖或者太瘦都是營養不均衡的表現,都可能導致孩子長不高。食物不一定要吃得多,但要吃得豐富,以便營養均衡。如果是已經添加輔食的寶寶,就要優先考慮含鐵的紅肉和動物內臟、含鈣豐富的蔬菜、含鋅量高的水產品。
如果寶寶還沒到吃輔食的年齡,寶媽們也應保證孩子每日奶類的攝入量,因為這對孩子生長發育至關重要。1歲前每日飲奶600~800 mL,1 歲後輔食以外要保證每日300~500 mL的飲奶量。
同時在保證飲奶量的基礎之上,寶媽們還應選擇好吸收、營養價值更高的奶粉。近幾年,越來越多的寶媽們選擇羊奶粉,而在羊奶粉中,綿羊奶又比山羊奶營養價值更高。綿羊奶中的天然乳鐵蛋白是牛奶和山羊奶的8倍,天然乳鈣是牛奶的1.5倍,乳鈣是孩子們成長最理想的鈣種,因為它相比無機鈣要好吸收得多。吃什麼是第一步,吃進去後有沒有被吸收同樣重要。而很多家長們都忽略了後者。
而綿羊奶在消化吸收方面,也有著自己獨特的優勢,比如綿羊奶的平均脂肪球顆粒比牛奶小1/3,其中的A2蛋白也更有利於寶寶吸收,這樣一來,寶寶對鈣及其它營養元素的吸收也會更好。
對比研究市面上五、六種羊奶粉後,我更推薦的是藍河綿羊奶粉,來自世界黃金奶源帶紐西蘭,原罐進口到中國,奶源和奶粉質量有保證。我家娃到現在已經喝了將近一年的藍河綿羊奶粉了,身高確實比大多數同齡寶寶要高出一些,而且皮膚很白淨,走到哪裡都被問平常都吃什麼。如果和我家一樣的寶寶,正處於生長發育的關鍵時期,寶媽們不妨試試同款奶粉。
所以,在正視基因遺傳因素的前提下,我們還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給孩子提供儘可能充足且營養均衡的營養,幫助寶寶建立良好的生活作息,適量運動並控制體重,寶寶們還是會有機會長成「大高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