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4號,深國交剛剛結束一天的課程,在312教室,理論物理與哲學社迎來了一位演講嘉賓:Thomas劉宗靈(託馬斯)。相信不少人都或多或少聽過這個名字,Thomas是國交2015屆畢業生,在剛剛過去的十二月從美國的威斯康星大學,以榮譽哲學和經濟雙專業畢業。這次,他來到社團分享的是他在大三的時候寫的一篇獲得了哲學系年度最佳倫理學論文的作品——《笛卡爾式思維實驗對享樂主義的反駁》。
隨著現場的聽眾陸續就坐,演講正式開始了。託馬斯先是做了一個簡單的自我介紹,隨後就立馬進入今天演講的主題:享樂主義(Hedonism)。他先向大家簡單的介紹了一下什麼是享樂主義,分為心理享樂主義(psychological hedonism)和倫理享樂主義(ethical hedonism)。心理享樂主義的支持者們普遍認為:所有人做的所有的事最終都是為了追求快樂(或減少痛苦)。他列舉了很多例子讓大家理解享樂主義的思想。
正當大家認為享樂主義挺有道理的時候,託馬斯向大家介紹了一個著名的反駁享樂主義的思想實驗:著名哲學家Robert Nozick提出的「體驗機」(Experience machine)。這思想實驗的內容大概如下:你的面前有一臺體驗機,體驗機裡的世界完全是按照你的想法設定的,所以你可以在體驗機中體驗一切你想要的經歷和想過的人生,因此你會比在現實世界生活快樂得多。雖然進去後你不會知道你所在的世界是虛假的,但是一旦進入體驗,你就和外界斷了聯繫。如果要進去,就是進去一輩子,活在這個給你極大快樂的虛擬世界中。請問你會進去嗎?
在託馬斯向我們提出問題後,大家思考了一下並開始舉手投票。結果現場的大部分人都沒有選擇進入這個體驗機。看文章的你也不妨想像一下,自己是否會選擇進去呢?(我相信現實生活中的大部分人也不會選擇進入這個體驗機)如果正如享樂主義者所說,快樂值是所有人最終在乎的唯一目標,因為體驗機中的世界相對於現實世界我們能獲得更高的快樂值,那麼所有人當然會選擇進入體驗機。可是結果並非如此。
也許這個思維實驗讓一些人意識到了享樂主義是不對的,託馬斯認為這個思想實驗有缺陷,並且需要得到改進。他的分析是體驗機的實驗沒有遵守控制變量法,並存在兩個自變量(Independent variable),開心值(the level of happiness)和信念的真實值(the truth value of our beliefs)。因此,我們就無法知道是否因為開心值的改變導致了人們的偏好上的改變。
針對這一點,受到笛卡爾啟發的託馬斯提出了一個新的思想實驗——笛卡爾式思想實驗。他在21號的下半部分演講中給我們講述了這個思維實驗。他回顧了上次關於心理享樂主義的內容,並又引出了倫理享樂主義:追求快樂和減少痛苦應該是人類所追求的唯一最終目標。託馬斯講解後用哲學論證帶著大家反駁了倫理享樂主義者的觀點。
兩場演講不僅吸引了不同對哲學感興趣的同學,語文組鄧老師(Margaret)也來到了社團演講現場。考慮到這種情況,託馬斯也臨時作出調整,將大部分的內容改為中文演講。之後,鄧老師評論道,「Thomas對於哲學的熱愛和樂於分享讓人感動,通過專題講座將思辨的精神帶給學弟學妹,這樣的方式值得學習」。
此外,由於有很多因為在國外留學或在外校讀書的同學們對哲學演講感興趣,託馬斯也進行了視頻直播,並有近70人在直播中觀看了演講。第二場演講吸引了到了一位在國交就讀的國際生,他希望託馬斯儘可能的用英文,因此託馬斯再次進行了臨場調整,用全英文順利完成了整個演講。
總的來說,兩次演講圓滿落幕,但還未打上句號。對於哲學的思考應當貫穿人們的生活,更希望感興趣的同學朋友也能多多分享,多多思考,繼續保持對哲學的興趣與熱愛!
(深圳國際交流學院官方公眾號「深國交」 ID:SCIE-2003,如需轉載請標明文章來源)
推薦閱讀
深圳國際交流學院
辦中國最好的國際高中
投稿郵箱:zhaosheng@scie.com.cn
學校官網:www.alevel.com.cn
諮詢熱線:0755-8398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