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故宮名列全球人氣最旺博物館前20

2020-12-22 華夏經緯網

    華夏經緯網6月12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臺北故宮博物院和臺中科博館榮登全球人氣最旺博物館前20名,受觀光客歡迎;展現地道臺灣味的博物館,近年也成為島內民眾旅遊熱點。

    據報導,國際主題公園協會(Themed Entertainment Association)發布的最新報告指出,去年全球人氣最旺的前20名博物館中,臺北故宮博物院名列第13,臺中的自然科學博物館名列第18,受到島外觀光客喜愛。

    臺「內政部」昨日公布明年3天以上的連假有6個,島內旅遊業者看好博物館旅遊在臺旅市場的潛力,寓教於樂的博物館導覽行程近年越來越流行。

    臺灣雄獅旅遊副總經理遊國珍表示,參加島內旅遊團以家庭親子族群居多,通常為周末出發、天數約1至2天,雄獅以往的島內旅遊團除了各地知名景點外,也囊括島內寓教於樂的博物館遊覽行程。

 

 

 

 

 

 


 

 

責任編輯:張暉

相關焦點

  • 全球最受歡迎博物館20強 臺北故宮等兩家上榜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資料圖:位於北京的中國國家博物館前,等待參觀的觀眾排起長龍。九州 攝 圖片來源:CNSPHOTO中新網7月16日電 據臺灣《旺報》報導,國際主題公園協會(Themed Entertainment Association)近日評選「全球最受歡迎博物館20強」,兩岸共4家博物館上榜。據報導,在該榜單中,大陸的中國國家博物館、上海科技館,分居第3、第16;臺灣的臺北故宮、臺中科博館分居第13、18名。
  • 臺北故宮要改名「華夏文物博物館」?故宮前院長馮明珠:自毀招牌
    國立故宮博物院傳將因應政院組織改造,改隸屬於文化部,因此鬧得沸沸揚揚,外界更流傳故宮將更名為「華夏文物博物館」一說。對此,故宮前院長馮明珠於臉書貼文表示,自己反對故宮納入文化部,並指若真更名為「華夏文物博物館」,更是愚不可及、自毀招牌。
  • 2016年全球博物館接待遊客數量前20排行,中國有四個但沒有故宮
    國際主題景點業內權威組織--主題娛樂協會(Themed Entertainment Association and AECOM)2017年6月公布統計報告列舉了全球前20家最受歡迎、接待遊客數量最多的博物館排名。根據報告,全球排名前20位的博物館訪客量增長1.2%,達到歷史新高的1.08億人次。
  • 最年輕的故宮——臺北故宮
    是中國大型綜合性博物館、臺灣規模最大的博物館,也是中國三大博物館之一,研究古代中國藝術史和漢學重鎮。臺北故宮博物院座落於臺北市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建造於1962年,1965年夏落成。佔地總面積約16公頃。為仿造中國傳統宮殿式建築,主體建築共4層,白牆綠瓦,正院呈梅花形。院前廣場聳立五間六柱沖天式牌坊,整座建築莊重典雅,富有民族特色。
  • 專訪臺北故宮前院長周功鑫:翠玉白菜人氣高因為一般人看得懂
    臺北故宮博物院前院長周功鑫。 視覺中國 資料「就故宮整體而言,它的收藏是非常多元多樣的。當時運到南方的藏品,是從藝術史的角度選擇了被認為是精品的文物南遷。但現在的北京故宮也徵集了很多文物。」11月13日,臺北故宮博物院前院長周功鑫在上海國際童書展上出席了「圖說中華文化故事」系列叢書的新書首發活動。
  • 臺北故宮博物館三大鎮館之寶,兩件人氣遠高另一件,卻飽受爭議
    歡迎來到溜溜達達看世界,今天我們來聊一聊臺北故宮博物館的兩大鎮館之寶:肉形石和翠玉白菜。這兩件文物一直是臺北故宮博物館的人氣國寶,許多國內外遊客來這裡專門就為看它們,在對外宣傳的時候,」東坡肉形石、翠玉白菜和毛公鼎」也一直被列為三大鎮館之寶,但卻引起了很大爭議,毛公鼎實至名歸,但肉形石和翠玉白菜就藝術價值而言並不足以擔當鎮館之寶的重任。
  • 更名「華夏博物館」?民進黨要對臺北故宮博物院下黑手了
    臺北故宮博物院傳將改隸屬於臺文化部門管轄,引起爭議。臺北故宮博物院前院長馮明珠疾呼要三思!(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資料照片)關於臺北故宮博物院的爭議,經常圍繞在文物歸屬以及文物背後象徵的意義。這次有心人卻從組織改造下手,傳出將改隸臺文化部門,並更名「華夏博物館」,由隸屬臺行政機構的二級機關轉為三級機關。
  • 更名「華夏博物館」? 民進黨要對臺北故宮博物院下黑手了
    臺北故宮博物院傳將改隸屬於臺文化部門管轄,引起爭議。臺北故宮博物院前院長馮明珠疾呼要三思!      不僅降低國際地位 還會淪為民進黨宣傳機器      雖然組改案尚在討論中,但臺北故宮博物院前院長故宮前院長馮明珠呼籲民進黨當局「要三思!」
  • 全球最受歡迎20家博物館,中國4家上榜
    據CNN(美國有線新聞網)報導,近日由主題娛樂協會(TEA)和美國建築顧問公司AECOM公布的第12期《主題公園暨博物館報告》(Theme Index and Museum Index)中,統計出全球最受歡迎20家博物館,法國羅浮宮(Louvre Museum)以810萬訪客排名居首,比2016年參觀人數增加近10%。
  • 臺北故宮博物院將降格、更名?前院長批「自毀招牌,愚不可及」
    傳出因應臺「行政院」組織改造,臺北故宮博物院將改隸「文化部」,更名「華夏文物博物館」,臺北故宮博物院前院長馮明珠昨日於臉書貼文表示,自己反對故宮納入「文化部」,同時若真更名「華夏文物博物館」,更是自毀招牌,愚不可及。
  • 中國最年輕的故宮,中國三大博物館之臺北故宮的文物來自哪裡?
    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英文:National Palace Museum, Taipei),又稱臺北故宮、中山博物院,是中國大型綜合性博物館、中國三大博物館之一,也是研究古代中國藝術史和漢學重鎮,為臺灣省規模最大的博物館。
  • 臺北故宮or北京故宮?究竟誰更能代表故宮博物館?
    故宮文物南遷的這段歷史,讓兩岸間形成這樣一個普遍印象:抗戰時期,存放在北京故宮中最有價值的文物,早已經打包南遷,那些留在北京的文物都是些不值一提的瑕疵品,比如,臺北故宮的鎮院之寶精品中的精品翠玉白菜,正是蔣介石從北京運到臺北故宮的。
  • 臺北哪裡好玩兒 臺北故宮博物館值得一去
    而這其中的方式很多,但是其中最受人歡喜、減壓效率最高的方式那就是旅遊了!和朋友、和愛人或者是獨自一人,離開家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既可以開闊眼睛又可以豐富生活。世上好玩兒的地方那麼多,那在臺北,什麼地方值得一去呢?要說到臺北值得一去的地方,臺北故宮博物館一定是其中之一。下面就來為大家說說故宮博物館為什麼值得一去!
  • 臺北遊記:101、臺北故宮博物館
    昨晚,我們去了臺北101觀賞夜景,或許是因為太高了,或許是因為與期待值有很大的差距,或許是因為隔著玻璃,並沒有覺得很壯觀或很美。個人覺得,或許在陽明山觀臺北夜景會更有FEEL呢!點擊翌日......今天睡到九點多起床,然後收拾行李,打個的搬去臺北的一家大酒店落腳。整頓好行李後,與兩個表妹一起去茶餐廳吃了粵菜(好感動,好多天沒吃米飯了,此時深刻認識到自己是地地道道的廣東人),吃完飯後我們就去臺北故宮博物館。
  • 臺北故宮博物院——有「北京故宮看建築,臺北故宮看文物」之說
    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各類文物珍寶約65萬件,素有「北京故宮看建築,臺北故宮看文物」的說法。 文物來源於抗日戰爭時期,北京形勢嚴峻,國民政府決定將北京故宮博物院、古物陳列所、頤和園和國子監的重要文物南遷與此。
  • 臺北故宮博物院前院長馮明珠 為韓4.0計劃背書
    國民黨2020參選人韓國瑜提出未來要讓臺北故宮博物院所有文物在同時間展出,面對外界質疑此一主張的可行性,韓國瑜政策顧問團總召張善政昨召開記者會說明,韓國瑜打算藉由臺北故宮4.0計劃實踐,用數字展覽補實體展覽空間不足,前臺北故宮院長馮明珠也出席記者會為臺北故宮4.0計劃背書。
  • 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否認臺北故宮將改名為「華夏博物館」
    臺北故宮博物院。(圖片來源:臺灣「中時新聞網」)據臺灣《聯合報》報導,島內上周傳出臺北故宮博物院將由原來隸屬於臺行政主管部門的二級機關轉為歸屬於臺文化主管部門的三級機關,甚至還傳出將改名為「華夏博物館」,被質疑「去中國化」,引發輿論熱議。
  • 臺北故宮南院再度轉型 前院長:大英博物館會變來變去?
    本報資料照片 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     華夏經緯網9月5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臺北故宮南院主題將重新定位為「地理大發現時代東亞地中海概念中的臺灣福爾摩沙」。對此,博物館界有兩派看法。一派認為以臺北故宮現有館藏與研究,不足以撐起新主題。另一派認為,新一代博物館是「沒有界線的博物館」,臺北故宮不必局限於館藏,應連結其他博物館打造新方向,南院的新嘗試值得鼓勵。
  • 港媒刊文「北京故宮藏品勝臺北」 臺北故宮回應
    【觀察者網 綜合報導】臺北故宮「兩道大菜」——「翠玉白菜」、「肉形石」,盛名在外。 不過,圍繞著這兩件文物的爭議也始終未消。這不,最近北京故宮和臺北故宮又登上了媒體。 6月5日,香港經貿商會會長李秀恆在《香港商報》刊登一篇題為「北京故宮藏品勝臺北」的文章。文章背景是,5月29日「好事多磨」的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正式舉行動土儀式。
  • 為何說臺北故宮成犧牲品?
    《工商時報》感慨,從開咖啡館、賣彩妝,再到搞綜藝,北京故宮文創模式百招盡出,屢屢引爆大陸新話題,不但使600歲的故宮成為「網紅」大IP,更為其在2018年創下十幾億元人民幣的收入。《中國時報》稱,從除夕開始,每天限制8萬人的北京故宮天天爆滿,去年更刷新紀錄迎來超過1700萬名參觀者,成為「全球參觀人數最多的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