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靠衣裝,馬靠鞍,一看長相二看穿!大家好,我是太easy!今天我們研討輩分是否與年齡有關?
中華文化底蘊深厚、淵遠流長。古人命名重取義、重內涵,更重行輩之序和長幼之別,幾千年來一直延續至今。
輩分,對於一個人來說,一生下來就被確定了,自己別無選擇。同宗族之間的輩分是嚴格遵守的,比如說稱呼必須準確,日常生活中要向長輩請安、讓座、讓路,坐次上也十分講究,不能亂禮法。那麼輩分是否與年齡有關呢?
年底將至,最近陪父母回老家探親,從我的記憶裡對這些遠親沒有過印象,只知道見到老人是太爺爺輩分,見到和父親年齡相仿的是爺爺輩分,見到和我年齡相仿的是叔舅輩分,當我見到一個特別喜人的三歲孩子我忘記了輩分,帶著孩子玩了半天,後來父親告訴我,這是你小叔……(此處略去我當時的心情),晚上在我四叔家住,四叔比我小三歲還能接受,四嬸兒的妹妹比我小27歲(此處繼續略去我當時的心情)。
論輩分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內容之一,輩分增強了家族成員的凝聚力、使家族成員有了歸屬感,當然,隨著社會的發展城市化的推進,遠親分布較散,輩分概念正逐漸淡化。如果有機會就回老家認認親,不論距離多遠,不管年齡大小,還有流有共同血液的親人在期待著你的回家認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