輩分!你的家族是如何排輩的?

2020-12-11 一覽無餘之盡收眼底

人靠衣裝,馬靠鞍,一看長相二看穿!大家好,我是太easy!今天我們研討輩分是否與年齡有關?

中華文化底蘊深厚、淵遠流長。古人命名重取義、重內涵,更重行輩之序和長幼之別,幾千年來一直延續至今。

輩分,對於一個人來說,一生下來就被確定了,自己別無選擇。同宗族之間的輩分是嚴格遵守的,比如說稱呼必須準確,日常生活中要向長輩請安、讓座、讓路,坐次上也十分講究,不能亂禮法。那麼輩分是否與年齡有關呢?

年底將至,最近陪父母回老家探親,從我的記憶裡對這些遠親沒有過印象,只知道見到老人是太爺爺輩分,見到和父親年齡相仿的是爺爺輩分,見到和我年齡相仿的是叔舅輩分,當我見到一個特別喜人的三歲孩子我忘記了輩分,帶著孩子玩了半天,後來父親告訴我,這是你小叔……(此處略去我當時的心情),晚上在我四叔家住,四叔比我小三歲還能接受,四嬸兒的妹妹比我小27歲(此處繼續略去我當時的心情)。

論輩分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內容之一,輩分增強了家族成員的凝聚力、使家族成員有了歸屬感,當然,隨著社會的發展城市化的推進,遠親分布較散,輩分概念正逐漸淡化。如果有機會就回老家認認親,不論距離多遠,不管年齡大小,還有流有共同血液的親人在期待著你的回家認親!

相關焦點

  • 你知道輩分是什麼嗎?你的輩分有多高?有些人居然說輩分是陋習!
    很多人只知道輩分是祖輩之間用來排序用的,父母他們那一代對輩分可能知道得多一點,至於現在的年輕人,可以說知之甚少!有一些人竟然說輩分是陋習應該摒棄!真讓人大跌眼鏡。把輩分看作陋習說明了你的無知,因為輩分不是陋習,而是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是幾千年傳承下來的傳統文化!輩分的解釋:指在家族、親友的長幼先後中所居的地位, 或者指家族、親友之間的世系次第。
  • 年輕人多不會排輩 「六親不認」現象普遍存在
    記者調查  年輕人大多不會「排輩」  21歲的小李是在校大學生,眼看就要放寒假回老家了。他說,每到過年,他都為如何稱呼眾多親戚頭疼。  小李的家族也很大,每年過年要互相走親戚拜年,七大姑八大姨的,經常整不明白,叫錯的時候也常有,相當尷尬。
  • 孟姓百家姓排名94位,孟氏家族的輩分排字是怎樣的?
    孟姓現在排的輩分是從孟軻算起的第56代排起,有50個字輩,可排到第105代。孟子的學說在北宋之時猜得到朝廷的認可,有了官方的祭祀活動。以孟軻為第一代,從孟氏的第二代到第四十四代公濟,大多數人只有其名而沒有詳盡的事跡記載。
  • 你是什麼輩分的,以後的孩子還有輩分嗎
    小布帶你了解上海戶籍人口中的「國」字輩》,有些感觸,城市化的進程削弱宗親概念。我這裡還是知道輩分的,只是這個輩分用完了後,以後的孩子輩分是什麼呢?還有人去續族譜嗎?是不是都成了無本之樹,無源之水?我生在農村,一個村子裡全是一個姓,所以遇到人也好稱呼,因為輩分擺在那裡。到我這裡傳下來的我知道的輩分就是「見德樹華思永成」。我是「華」字輩,我兒子是「思」字輩。
  • 紅樓夢:論字排輩,賈府的族長不是賈赦,而是一個渾人
    賈赦的族長其實只限於在榮國府,若要按照論字排輩輪不到賈赦。是寧國府的賈珍,主要是寧國府日漸衰落,又加之風氣不正。所以名聲很是不好,於是人們大多只記得榮國府的賈赦,以及賈寶玉。01論字排輩在古代的重要性論字排輩是古代宗族制度十分重要的事情,一個大家族住在一起,能夠有序的維繫
  • 你的名字中還有代表輩分的字嗎?一些家族規定用錯輩分不許入譜
    想想多少有些不解,當然了,不懂就要問,同行的長輩告訴爆炸君,其實名字中間的那個字都是「輩分」。一輩人中,名字中間的那個字就是指他們的輩分,所以毫無例外都是相同的。當然這個解釋固然令人醍醐灌頂,但是「輩分」在歷史上是怎麼衍生出來的呢?這裡面可就說來話長了。中華文化底蘊深厚,人名被賦予了深刻的文化意義。
  • 崑曲按字排輩有講究 蘊含老一輩藝術家美好期盼
    大學裡,是根據畢業或入學年份來確定你是學長還是學弟,比如八七屆、九一級,但浙昆不是這樣子的,他們很傳統:用字來排行輩,認輩分。  這次浙昆招收的新成員,是「代字輩」。  崑曲是怎麼按字排輩的?這個「代字輩」又蘊含什麼樣的意思呢?新聞背後,是一個有趣而文雅的傳統。  在以前,一個中國人的名字是很有講究的,因為名字常和輩分聯繫起來。
  • 姓名中怎麼看待 輩分字的做用?
    其實這個問題很好理解,中國的傳統,一個家族為了自己顯赫家族的榮譽地位世代傳承萬代,這樣就顯示了一個家族一代代廣為流傳而在社會上的地位和氣派,才會彰顯這個家族這個姓氏在這一帶的顯赫,因此從很早以前一個大家族一個有名望有地位有教養人口多多的大家族,很注重這一支的世代傳承,就要舉行很隆重的儀式,聘請有大學問的人進行輩分字的選擇,這樣也有力的彰顯了傳宗接代世代永好的思想理念。
  • 2020年,為什麼用輩分給寶寶起名字,越來越少了?
    作為一個喜歡傳統文化的小編,「童」姓,家族字輩目前在用的為:「茂葉達天朝忠孝傳家寶...」。本人是「天」字輩。對於我們上世紀90年代前出生的人來說,相信大家都一樣,名字中還是會加輩分的,90後出生的人大多都不會再用輩分了,有些甚至家族輩分不再往下續了。
  • 家族的字輩用完了,該如何續字輩?
    一種行輩字派是對各輩人名中的用字的限定。如某一輩人的名中都用「明」字,另一輩都用「德」字等。孔氏家族的行輩字派從思晦開始,他規定下一輩均用「克」字。再往下各輩依次在名中用希、言、公、承、弘、聞、貞、尚、衍、興、毓、傳、繼、廣、昭、憲、慶、繁、祥、令、德、維、垂、佑、欽、紹、念、顯、揚等現在在臺灣的孔德成先生是孔子的77代孫。 行輩字派一般都由家族中某位名人制定,很多都編成幾句吉祥話,有的文人甚至寫成詩。如浙江《唐氏宗譜》的行輩字派是「福祿永昌隆,和良端世美,才智瑞寧聰」。
  • 劉強東認祖歸宗,劉氏家族按「字」排輩
    劉強東認祖歸宗,劉氏家族強勢回歸2018年1月2日,也是新年第二天,劉強東在個人微頭條上發微,全文如下:劉強東尋祖公告:家族解放前系湖南省湘潭縣劉氏族人,太爺爺在此出生,後因故移居江蘇!因太爺爺和爺爺去世較早,目前只留下有限信息—湘潭劉氏鍾靈堂,父親大人吩咐希望能夠找到自己的家族族譜,請老湘潭縣的劉氏族人互相轉告,萬分感謝!
  • 農村流行「按輩分」取名,現在家長都不用了,父母:土得掉渣
    ,每個輩分都有固定的字,將這個固定的字用在寶寶的名字中,能彰顯家族的興旺,與對祖宗的尊敬,這樣的思想現在卻很少有用的了,大部分的年輕人都會自己給寶寶取一個響亮的名字,遵照家譜給寶寶取名的少之又少。孩子這個輩分的應該用什麼字來做名字啊?」這句話讓丈夫摸不著頭腦,只是一個簡單的名字問題,為什麼還要回家去看家譜,等到回到家以後詢問自己的父親,發現寶寶這個輩分的人都需要用「紅」字來作為名字中間的字,例如:劉紅某。
  • 輩分相差七輩的長者該怎麼稱呼?最終成懸念
    輩分相差七輩的長者該怎麼稱呼?對這個問題,不僅讓當事人抓耳撓腮,現場的六百多人也為之瞠目結舌,沒有一個人能說出準確答案,最終成為一個懸念。 昨日,六百多穆姓人相聚巴南雲篆山開家族會。16歲的穆茂雪碰到63歲的穆昌智,尷尬的事情發生了———因為這一老一少的輩分相差七輩,穆茂雪不知怎麼稱呼面前的老者。
  • 古代起名字一般都按輩分來排,為何現如今很少人採用這種方式?
    大家好,歡迎來到百家號(美俠帶你觀人生),中國的文化也可以說非常博大精深,在歷史的長河中,沉澱了許多人間精華,比如說給孩子起名字就有一定的講究,古代的時候起名字一般都按輩分來排,但是在現如今很少人能夠根據輩分來起名字,對這一現象,很多人都很不解,甚至有五花八門的猜想,為了給大家解惑
  • 輩分差太大是一種怎樣的體驗?網友:23歲被叫爺爺,嚇呆女朋友
    因為孩子是隨父姓的,而到了女兒這輩,就是「華」字輩,這是家族規矩,絕對不能違背。同事為此很鬱悶,覺得老公太過迂腐了,新時代的孩子,誰家起名還要受限於這些傳統禮教啊,而且這個字一加上,原先的名字美感全無。
  • 農村青年拜把子的尷尬一幕:論輩分該叫爺,拜完把子稱兄弟
    這個提議得到了大家的一致響應,搬了桌子,上了香爐,好酒好肉擺上,大家跪了一排,向上天作了禱告,並按年齡排了大哥、二哥、三哥……村裡老人們知道這個事驚呆了:按照輩分,他們的大哥是五弟的爺爺,四弟是二哥的叔叔,三哥輩分最大,六弟要喊三哥老太爺才對!
  • 華夏歷史上有四大家族:4個姓共用一個「通天家譜」,世代遵循!
    哪個姓的字輩又最(幾乎都排得起來)呢?中國人是比較講究輩分的,不管哪個姓氏,都有自己一套規矩,都進行非常具有特色的輩分排序。不過不同的姓氏,排序的規範程度也各不相同,其中有一定的規律。說白了,他們有通用族譜,是四海通用,甚至是全球通用的,哪怕你走到美國、加拿大,也要遵循族譜的規矩。在我們中華大地,那麼多的姓氏,有全球通用家譜的,只有四個姓氏,這四姓就是孔、孟、曾、顏。
  • 從小在大城市長大的孩子,還知道自己在家族中的輩分嗎?
    在我們中國,受傳統文化的影響,絕大部分人在自己的姓氏家族中,都是有自己的輩分的。就算是長期生活在大城市的居民,不再跟老家或家族聯繫,其實也是有自己的輩分的,只是你不再在意這一點而已。接觸少數民族不多,不知道少數民族是否也有嚴格的輩分規定。
  • 淺談一下農村的輩分,小編人生的稱呼前後反轉,哭笑不得
    文:二妮 圖:網絡搜集輩分,顧名思義:家族、親友之間的世襲次第。而農村過去對輩分的強調,源於儒家文化幾千年來的影響。中國是一個禮儀之邦,更注重輩分的講究。……咱只有點頭哈腰作低的份,甚至有的族親跟我曾祖父平輩,我都要老奶奶,老爺爺的喊,誰叫咱輩分低呢!所謂家族之間的世襲次第與年齡並不平行。「甚至有的比我小一輪的男孩、女孩,我必須得叔叔,姑姑的喊。真是「姐妹有大小,姑侄女無老少。」沒想到,咱也有輩分高的機會。
  • 春節家族團聚「六世同堂」,稱呼難倒眾人
    2月9日大年初五,在山東菏澤,生活在這裡的王氏家族舉行家庭年會,近百名王氏後人歡聚一堂,現場出現了「六世同堂」的場面,由於輩分拉的太大,晚輩遇見長輩時不知該如何稱呼了。據了解,目前這裡的王氏家族最小的輩分是三十五世的世字輩,世字輩的孩子已經1歲,最長輩的二十七世的老人還健在。由於特殊原因,家族中最小輩分的孩子和二十七世的老人沒有到場,儘管如此,現場還是出現了「六世同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