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金屬】天津大學凌濤,阿德萊德大學喬世璋Angew. 電荷積累和自旋極化在碳基催化劑催化電還原氮中的關鍵作用

2021-02-19 能源電催化材料

近日,天津大學凌濤教授,阿德萊德大學喬世璋教授Angew. Chem. Int. Ed(IF 12.959)發表題為The Crucial Role of Charge Accumulation and Spin Polarization in Activating Carbon‐Based Catalysts for Electrocatalytic Nitrogen Reduction」的文章。

全文連結:

https://doi.org/10.1002/anie.201915001。

廉價的碳基催化劑是電化學氮還原反應(NRR)中有前景的催化劑。但是,碳基催化劑對NRR的活性來源尚不清楚,並且仍缺乏合理設計和合理設計碳基NRR電催化劑的規則。 

近日天津大學凌濤教授聯合阿德萊德大學喬世璋教授,將理論計算和實驗觀察相結合,系統地評估了硫族/氧族元素(O,S,Se,Te)摻雜的碳材料作為潛在的NRR催化劑的能力。實驗發現雜原子摻雜引起的電荷積累促進了N2在碳原子上的吸附,並且自旋極化增強了第一個質子形成* NNH的電勢確定步驟。Te摻雜和Se摻雜的C催化劑表現出較高的固有NRR活性,優於大多數金屬基催化劑。本項工作在碳材料的電子結構與NRR性能之間建立相關性,為NRR應用鋪平了道路。

圖1.(a)原始和雜原子摻雜的C催化劑上N2的吸附自由能圖(ΔEN2).(b)在各種雜原子摻雜的C催化劑中,分別對環狀摻雜原子和環狀碳原子(與摻雜劑相鄰)的較差電荷ΔQdopant和ΔQC圖. 正電荷值和負電荷值分別表示電子增益和損耗.(c)用於在原始和雜原子摻雜的C催化劑上形成* NNH的吉布斯自由能圖(ΔG* NNH).(d)與摻雜劑相鄰的碳原子的自旋矩,在插圖中圈出.(e)摻雜了Se和Te的C的自旋分辨密度圖的等值面俯視圖和側視圖. 等值面值設置為0.0005 eÅ-3.(f)ΔG*NNH與活性碳原子的自旋矩之間的相關性.

圖2. 摻雜硒和碲的C催化劑上具有締合遠端路徑的N2電化學還原的自由能圖.

圖3. 雜原子摻雜的C的表徵圖.(a)雜原子摻雜的C的合成過程示意圖.(b)和(c)雜原子摻雜的掃描電鏡(SEM)和透射電子顯微鏡(TEM)圖像圖.(d)摻Te催化劑的HAADF-STEM圖像和C,N和摻雜元素的相應EDS映射結果圖.

圖4. 碳骨架中雜原子的化學環境圖.(a)摻Te的C催化劑的HAADF-STEM圖圖.(b)-(d)分別為O-,S-,Se-和Te摻雜的C催化劑的FTIR,XPS和N2-TPD光譜圖.

圖5. 原始和雜原子摻雜的C催化劑的NRR性能的實驗評估圖.(a)控制實驗的流程圖,以確認所研究的催化劑上產生了NH3.(b)14NH4+和15NH4+的標準樣品以及由NRR產生的電解質的1H NMR光譜圖(600 MHz).(c)和(d)分別在不同電勢下原始和雜原子摻雜的C催化劑的法拉第效率和NH3產率圖.(e)ln(TOF)與ΔGN2+ΔG* NNH之間的相關性。TOF的值是每種催化劑的最大值.(f)在N2飽和的0.1 M KOH中連續五次循環電解過程中,Se和Te摻雜的C催化劑的法拉第效率和NH3產率圖. 此處表徵的催化劑為11.32%的O摻雜的C,3.09%的S摻雜的C,2.74%的Se摻雜的C和1.88%的Te摻雜的C.

此成果發表在國際知名學術期刊 Angew. Chem. Int. Ed(IF 12.959),Yang Yuanyuan, et al. The Crucial Role of Charge Accumulation and Spin Polarization in Activating Carbon‐Based Catalysts for Electrocatalytic Nitrogen Reduction. Angew. Chem. Int. Ed. 2020, 59, 4525-4531.

DOI:10.1002/anie.201915001

撰稿人:韓藝

相關焦點

  • 姚向東團隊揭開雜原子在碳基氧還原催化劑中的面紗
    碳基材料由於其諸多的優點而被廣泛的研究,其中主要包括雜原子修飾的碳材料和缺陷基碳材料。近日,澳大利亞格裡菲斯大學姚向東教授課題組通過理論計算和相應的實驗系統地研究了各種雜原子在非金屬碳基氧還原催化劑中的作用。本工作不僅解決了非金屬碳基ORR催化劑中長期存在的關於雜原子作用的問題,而且對研究電催化反應機理以及設計高效催化劑方面都具有建設性的指導作用。
  • 武漢大學張暉團隊系列ES&T: 碳基材料活化過硫酸鹽體系--電子轉移過程的本質及其影響機制
    通訊作者:張暉 教授(武漢大學)、段曉光研究員(阿德萊德大學)通訊單位:武漢大學、阿德萊德大學 成果簡介
  • 【催化】中科院化學研究所胡勁松課題組揭示碳基納米催化劑電催化還原二氧化碳的活性機制
    其核心挑戰是開發高性能二氧化碳還原反應(CO2RR)的電催化劑,提高目標產物產率和實現高選擇性。氮摻雜碳基納米材料作為廉價非金屬CO2RR催化劑備受關注,但因其結構複雜,難以精確控制,導致對其催化活性位點的認識仍存在較大爭議,催化性能也亟待大幅提升。利用結構明確的小分子作為模型催化劑是明晰其催化機制的有效手段,但小分子自身的催化活性低,實驗誤差大,難以給出可信結果。
  • 大型單原子催化劑綜述:用於氧還原反應的單原子催化劑的分子設計
    最關鍵的地方是陰極氧還原反應的緩慢限制了燃料電池總輸出功率密度。緩慢的四電子(4e-)轉移ORR提速的過程需要使用大量貴金屬催化劑質量負載,所以增加了燃料電池堆的總成本。迄今為止,Pt已被廣泛認為是催化氧化還原反應的最佳元素。然而,由於Pt的極度缺乏,Pt基催化劑的成本約佔燃料電池組成本的55%。
  • 電荷具有霍爾效應,你知道自旋也有霍爾效應嗎?
    這些都是利用了電子電荷的這一特性。隨著技術的進一步發展,電子電荷量子效應和熱效應帶來的負面影響也暴露出了很多問題,人們開始關注電子的另一個重要特徵——自旋。自旋概念的提出要追溯到1925年,萊頓大學的George Uhlenbeck和Samuel Goudsmit在發表的德文文章中提出自旋。
  • 合成氨產率提高近十個數量級:石墨炔基Pd原子催化劑|NSR
    該領域中,原子催化劑具有諸多優點,有望成為變革性的下一代催化劑。制氨電催化劑Pd-GDY的合成原理,及其可重複使用過程 石墨炔具有豐富的化學鍵、高共軛π電子離域、表面和孔洞結構。藉助這些特點,研究者提出了「金屬離子錨定-電子轉移-自還原」的零價金屬的穩定過程,由此實現了金屬原子與石墨炔本體的不完全電荷轉移,大大增加了催化活性位點數量,並使活性組分高度分散,以獲得最佳催化效果。
  • 雲南大學JMCA綜述:單分散活性位的協同催化作用
    (g),(h)(Co-Pt)@ N8V4(g)和(Pt-Pt)@ N8V4(h)的電荷分布。(i)電荷密度的俯視圖。貴金屬和非貴金屬原子之間也存在協同作用。張龍舟等人報導了一種局部分散的鉑鈷氮碳基原子催化劑(命名為A-CoPt-NC),具有優異的活性和穩定的ORR(質量活性是商用Pt/C的267倍)。
  • 氮化硼和石墨烯片夾心的單原子催化劑實現非強非弱極化電場用於...
    氮化硼和石墨烯片夾心的單原子催化劑實現非強非弱極化電場用於高效固氮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0/29 13:33:06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Jun Jiang小組在研究中取得進展。
  • 黃延強&劉彬Angew:鎳單原子催化劑模型揭示二氧化碳還原反應機理
    本文中,研究者設計了一種結構均勻、清晰的單原子催化劑,並在導電碳載體上對其進行了研究。在近邊緣結構吸收光譜、拉曼光譜和近環境X射線光電子能譜研究的基礎上,發現Ni單原子催化劑中的Ni+是通過Ni2+原位還原所產生,並對反應物CO2的活化表現出很高的活性,Ni+是CO2還原反應(CRR)真正的催化活性位點。此外,通過與動力學研究相結合,確定CRR的控速步驟為*CO2-+H+→*COOH。
  • 【非金屬】北航朱禹潔&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Cheng Zhuo ACS Catal.:在還原氧化石墨烯上摻雜氯增強氮電還原氨的能力
    近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朱禹潔&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Cheng Zhuo課題組報導了非金屬碳質材料應用於電還原合成氮的新進展,在期刊ACS Catalysis ( IF 12.350 )上發表了題為「Enhancing Nitrogen Electroreduction to Ammonia
  • 哈工大&滑鐵盧大學《AFM》:新策略!鋅空氣電池高效催化劑
    編輯推薦:本文中,通過在Fe-MIL-88B衍生的1D Fe2O3納米棒表面原位聚合吡咯,製備了具有層級微/介孔結構的1D鐵/氮摻雜碳納米棒(Fe/N CNR)。該研究提供了一種非常有前途的ORR催化劑,而且為設計用於能量轉換和儲存應用的1D多孔材料提供了一條新的途徑。
  • 王舜&金輝樂&夏鎮海 Angew. 雜原子摻雜碳材料增強電荷存儲的起源
    NPOC-900-0.5的D峰和G峰強度之比最大為0.997,表明適當的煅燒溫度會導致明顯的缺陷,這有利於電容性能的提高。NPOC-X-0.5(X=800,900,或1000)顯示C、N、O、P元素的存在,確認NPOC合成成功(圖2c)。圖2d所示的高分辨N 1s峰為N型吡啶(398.8 eV)、N型吡咯(400.8 eV)、N型四元(402.5 eV)和N-O(403.5 eV)。
  • 湖南大學張世國教授團隊在碳基電催化材料領域取得系列進展
    碳基單原子催化材料具有高的導電性和結構明確且高效的活性中心,在諸多電化學反應體系中表現出良好的催化活性。然而,一般傳統碳基單原子材料中同時存在雜原子摻雜缺陷、本徵缺陷等多種功能化物種和潛在活性位點,如何精確調控非金屬中心功能化物種並深入理解其催化作用機理仍然比較複雜。
  • 電催化二氧化碳還原合成二碳產物
    深入理解Cu基催化劑體系中碳 - 碳偶聯的反應機理 ,並通過對Cu基催化劑的設計提高碳 - 碳偶聯反應的選擇性,是相關研究領域的重中之重。天津理工大學張超博士(第一作者)、魯統部教授(通訊作者)在《科學通報》發表了題為「電催化二氧化碳還原合成二碳產物」的綜述文章。
  • 嵌入 N 摻雜石墨烯中的過渡金屬合金電催化合成氨性能的理論研究
    文章報導了一種過渡雙金屬原子嵌入 N 摻雜石墨烯做電催化氮還原反應的電催化劑。文章亮點研究背景傳統的哈珀法工業合成氨 具有能耗高,CO2 排放量大等問題,因此用電催化合成氨是一種極具前景的替代方案。傳統的單個過渡金屬基電催化劑面臨著法拉第效率低、過電位高和活性差等問題,所以我們設計了兩個金屬的雙原子催化劑。本文中,通過全面的自旋極化密度泛函理論(DFT)計算,系統評估了分散在氮摻雜多孔石墨烯(NPG)中的各種二元過渡金屬對 eNRR 的催化性能。
  • Nature報導迄今為止還原性最強的有機光催化劑,還原能力堪比金屬鋰!
    線上校招對接活動芳基滷代物的C-X鍵一直是合成化學家研究的熱點,受到滷素和芳基共軛的影響,碳滷鍵往往表現為惰性的化學鍵,特別是芳基中的C-Cl和C-F鍵。對於芳基碳滷鍵的切斷往往需要藉助於高能自由基、貴金屬催化和較強的還原劑。
  • 【Angew. Chem. Int. Ed】7月24日材料類文獻匯總
    ;分子間和非對稱選擇性交叉氫烯基化;南方科技大學簡介:使用一組中性(NHC)NiIIH催化劑和具有新型NHC配體的陽離子NiII催化劑,實現了在α-烯烴的最少取代部位的內環1,3-二烯的高選擇性交叉氫烯基化。
  • 電解水制氫:如何設計金屬碳化物催化劑?
    (a) 1D分級Mo2C納米線的HER示意圖;(b) Mo2C納米線的TEM圖片;(c,d) 0.5 M H2SO4中,不同Mo2C催化劑改性的玻碳電極的極化曲線。(Energy Environ. 要點3:碳化物/碳複合材料碳載體,例如,碳納米管(CNTs)、石墨烯(GRs)、氧化石墨烯(RGO)、多孔碳等,是金屬碳化物電催化劑的良好載體。碳載體的作用體現在:改善納米尺寸的分散性、避免結塊或燒結、降低活性位之間的電阻、促進物質擴散、界面相互作用優化活性位的電子性質等。
  • 哈爾濱工業大學孫飛副教授:碳材料對燃煤煙氣硫脫除及資源化研究進展
    為揭示硫元素在碳材料內的吸附轉化機理並進一步探索硫的高效資源化方法是提高碳材料脫硫及再生性能、降低使用成本的關鍵。哈爾濱工業大學孫飛副教授綜述了基於碳材料的燃煤煙氣硫脫除及資源化的研究進展,分析了碳材料內SO2多相反應機制及其影響因素,討論了碳材料再生及硫資源化路徑。在此基礎上,提出了高性能煤基活性焦的低成本宏量製備的技術需求。
  • 北京化工大學:一步電沉積法構建高效炭載納米糰簇氧析出催化劑
    報導了一種一步電沉積法構建的高效炭載納米糰簇氧析出催化劑。氧析出反應(OER)受限於自身的四電子轉移過程和高陽極反應電位,制約著包括鹼性電解水和可逆鋅空電池等技術的發展。鎳基化合物被認為是陽極材料最具成本效益的電催化材料,因為它們能夠提供接近貴金屬(RuO2和IrO2)商業催化電極的OER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