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12年是否讀太久?專家:學制與其縮短不如貫通

2020-12-11 中國臺灣網

  究竟從小學到高中畢業應該要讀多久才夠?中國孩子花12年上完中小學,真的太長了嗎?有學者認為,學制的長短不是問題,如何適當地劃分階段、貫通隔閡和規畫教學內容,才是改善教育品質的關

  究竟從小學到高中畢業應該要讀多久才夠?中國孩子花12年上完中小學,真的太長了嗎?

  現有的學制從何而來,又可以如何改革?學制的長度和教學的內容,究竟會如何互相影響、又應以何者為重?

  近日,21世紀教育研究院舉辦了一場專題研討會,就上述問題展開討論。在會上,有專家表示,中小學12年學制有其歷史淵源和科學性。學制的長短不是問題,如何適當地劃分階段、打通隔閡和規畫教學內容,才是改善教育品質的關鍵

  中國基礎教育「6-3-3」分段的十二年學制,大致建立於1922年。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表示,當時提出實行「十二年學制」時,經過了多次討論和打磨,政府管理部門基本沒有幹預,都是由教育家群體來判斷及決定的。

  在此之前,早在1915年,就有人對過往的學制提出批評和反對意見;到1917年,幾乎大多數省份都提出要更改學制。到1918年時,出現了不少專題調查。包括著名的知識分子蔡元培、陶行知、胡適和北京高師校長陳寶泉等人,都曾到各省對新學制的設計調整,進行過很多調查,「做了很紮實的工作」。而當時,教育家群體的主流意見是實行十二年學制。

  20世紀60年代,中國中小學的學制,又迎來一波劇烈的變動。

  據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楊東平介紹,在1960年代初,當時的主政者和政策制定者,包括毛澤東、劉少奇、陸定一、康生等人,都對中小學學制問題發表了看法,此後又成立了中央學制改革領導小組,開展了多種多樣學制改革的實驗,試點九年一貫制、十年一貫制、五四學制等多種學制。

  其重要背景,是毛澤東提出了「學制要縮短,教育要革命」的要求,並認為十二年的學制時間太長,「學生關在學校、脫離社會實踐」的時間太久了。

  受此影響,在「文革」中,中國大幅度縮短學制。北京師範大學資深教授、中國教育學會名譽會長顧明遠表示,「文革」期間恢復學習以後,一開始時很多地方都是「4-4」學制──即中學不分初中高中,小學和中學一共讀8年;直到「文革」結束後,才實行了「5-2-2」學制──即小學5年,初中2年,高中2年,大學3年。楊東平表示,這個制度一直實行到約1978年,「文革」結束之後。

  此後,中國中小學又恢復了12年學制。顧明遠說,「文革」結束後,大多數地方都還是五年制小學;改成六年制是北京市「帶頭」,在領導層的要求下首先改的。

  到了1980年代,政府也曾有過縮短學制的強烈動機。楊東平說,那時的口號是「早出人才,快出人才,多出人才」,因此回顧1960年代、1980年代的兩次學制改革衝動,動機都不是為了教育本身。

  目前,雖然「6─3─3」學制基本為大多數地方採用,但在一些地方還有例外。楊東平舉例稱,例如上海還是五四學制——小學五年,初中四年,這是90年代以後實行的。當時施行的原因是因為小學的學額不夠,而初中學額還有富餘,「進行嘗試後覺得還不錯,就延續下來了」。

  當前,又有許多主張縮短學制的聲音浮現。其中,不少意見認為,中國中小學的現行教育內容,完全可以用10年、11年的時間就教完;還有意見提出,現行的12年學制,是因為高三整整一年、初三有大半年都要用於備考,才需要這麼長的學制。此外,還有意見提出,縮短學制可以減輕學生負擔。

  但楊東平、儲朝暉等人都認為,如果「應試教育」體制不改,學生花大量時間備考、「浪費青春」的癥結不會有根本性改變。

  儲朝暉認為,學習負擔跟學制沒有關係。學習負擔主要由教學、管理、評價方式來決定的。如果教學能使學生有更大的自主空間,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課程、成為「學習的主人」,那麼學習負擔就不會太重。

  上海中學原校長唐盛昌表示,與先進國家的中小學課程相比,中國教材內容的可選擇性相對狹窄,學習內容的探究性、現代性、數位化等維度,都和英、美等國家差距頗大。唐盛昌將中國和美國、英國的高中理化生等學科課本相對比,發現重複的內容可能只有30%,甚至15%。

  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副教授楊明全表示,學制的產生是綜合產物。現在對學制的討論,大多集中在時間長短的問題上,但其實學制是非常複雜的概念。學制所涉及的,不僅僅是年限問題,還有學生身心發展的特徵,以及腦科學發展等等,是綜合的產物。

  他以自己在美國訪學期間的經歷解釋,美國的教育認為,「孩子在低齡時期的教育需要慢下來」;在美國,低齡學童的老師認為孩子們的童年很寶貴,要讓他們過一個完整的童年。因此,美國小學的課程課標,主要只有基本的科目。此外,還會開設田野調查課程、遊園課程等等,以多樣性的豐富內容,充實孩子們的童年。

  楊明全認為,「6-3-3」學制是世界教育發展的歷史選擇。從19世紀末以來,這一學制逐漸興起。

  1960年代,著名兒童心理學家皮亞傑提出的「認知發展階段四個階段」的劃分,也基本上和「6-3-3」學制相對應。

  皮亞傑認為,6~7歲到11~12歲,是兒童的「具體運算階段」,此時的認知發展,必須藉助具體事物的形式來進行;到15歲之後,才會進入「形式運算階段」,此時的學童才能更好地進行邏輯推理。

  楊明全表示,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調查,全世界199個樣本國家中,各國的基礎教育年限從10年到14年不等。其中,採取10年學制的只有10個國家,僅佔5%;實行12年學制和13年學制的國家,約佔77%。不過即便如此,各國的學制分段仍有較大差異,反映了各國教育不同的歷史演進傳統。

  在上述研討會中,許多專家認為,與其提倡縮短學制,不如提倡小學、初中、高中等不同階段之間的貫通。

  例如顧明遠就表示,現在以不少小學生的能力,5年內就可以完成6年的學習內容;如果能推動 「九年一貫制」,不論是「同校一貫」或者「異校一貫」,都可以及時為有能力的小學生調整教材。

  楊明全也認為,若採取「一貫制」後,則「小升初」「初升高」這些環節可以被取消,讓學生投入更多時間學習自己感興趣的東西。在小學進入初中階段時,還可以仿效美國的做法,如對學生的各學科表現評價,採取發展性的水平指標,而非選拔性的成績指標。

  北京市海澱區教育科學研究院院長吳穎惠表示,從教育的理想狀態看,最好的模式是12年一貫制。她說,教育是連貫的過程,但現有的分割狀態,使得一些學習內容在不同階段反覆出現,引起學生厭倦。她希望「能減少一個分段是一個」。而在她所在的北京市海澱區,「九年一貫制」已經是目前重點探索的模式。吳穎惠說,現在在北京市海澱區,「在新社區建的學校,完全按照一貫制建,不允許再建單獨的小學和初中了」。

  唐盛昌則主張,學制的階段劃分應該多元化,開放「多重學制並存」。例如在美國, 「5-4-3」、「6-3-3」,「4-4-4」等學制都並列存在。

  而唐盛昌較為推崇美國目前流行的「4-4-4」學制。他認為,高中階段念四年有很大的優點。一方面是因為有研究發現,青少年價值觀的形成時期,主要是初三和高一這兩年;然而,現有的學制將其割裂了。如果能夠貫通,將有利於德育和人格發展的輔導。另一方面,從國際經驗來看,四年制高中的課程內容會廣闊得多。

相關焦點

  • 中小學學制該怎麼改?12年學齡是否太長?
    今年兩會期間,著名作家、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曾建議:將12年學制改成10年一貫制。這一建議引發的熱議,如今仍在繼續。該不該縮短中小學學制?大家有話要說。他建議縮短「633學制」,中小學學制從12年改成10年,並取消小升初和中考,讓學生在連讀制的輕鬆學習環境中健康成長。   支持者:節省兩年寶貴的青春時光   這一建議得到了眾多網友支持。他們認為,在應試教育環境下,學制太長浪費時間,高三、初三就是複習,小學5年上完也沒問題。
  • 兩會|莫言建議縮短學制:從小學到高中只用讀10年
    全國政協委員莫言就在前不久提出建議,學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25年太長,基礎教育佔比太大。建議縮短學制,中小學學制從12 年改成10年,並取消小升初和中考。 無獨有偶,全國人大代表楊傑和莫言的看法相似,她呼籲將小學從6年縮短為5年,普通高中的學制從3年改為2年讓學生能提前進入社會歷練。 對於這個話題,您怎麼看?
  • 莫言建議:將12年學制縮短為10年!網友:贊成,專家:不合適
    2016年,在全國政協會議期間,莫言曾建議縮短教育學制,將12年改成10年,取消小升初和中考,十年內只進行2次期末考試,每學期根據課程進行課堂測試。他認為,從學前教育算起,到研究生畢業,要經歷長達25年的時間,其中基礎教育的佔比太大,不太合理。莫言的建議,直擊當前教育痛點。
  • 上那麼久的學是「耽誤時間」?基礎教育12年學制太長?
    圖片來源:網絡  「莫言說得對,在學校上那麼久的學就是耽誤時間,學不到真本事,不如到社會上歷練。」家在遼寧的陳達讀到高二就退學了,現在北京某房地產中介公司工作。自莫言在今年兩會上提出將基礎教育12年學制改為10年一貫制後,縮短學制的呼聲就不時出現,加速創新、減少剩男剩女、提高勞動力供給等都是呼籲者的理由。  社會公眾的訴求並未得到教育界內的認可。日前,21世紀教育研究院召開基礎教育學制改革研討會。會上,專家均認為基礎教育12年的學制應維持不變。
  • 基礎教育12年學制太長嗎? 專家:應維持不變
    基礎教育12年學制太長嗎? 專家:應維持不變 原標題:   「莫言說得對,在學校上那麼久的學就是耽誤時間,學不到真本事,不如到社會上歷練。」家在遼寧的陳達讀到高二就退學了,現在北京某房地產中介公司工作。
  • 莫言建議縮短學制:從小學到高中只用讀10年,專家:不懂教育
    全國政協委員莫言在2016年的政協會議上曾提到,學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25年太長,基礎教育佔比太大。建議縮短學制,中小學學制從12 年改成10年,並取消小升初和中考。當年,全國人大代表楊傑和莫言的看法相似,她呼籲將小學從6年縮短為5年,普通高中的學制從3年改為2年讓學生能提前進入社會歷練。
  • 專家建議研究生學制縮短1年?
    之前類似的建議也被一些專家多次提及,比如在2017年的全國兩會上,皮革化學專家、川大博導石碧就曾提案建議:碩士、博士研究生階段學制各減少1年。目前專碩一般2年,學碩2年半到3年,如若真的減少一年的話,未來碩士研究生學業將一年即可完成。
  • 縮短學制,利國利民?
    有人認為現在的學制太長,大學生畢業即成為剩男剩女,導致出生率下降,勞動力不足,社會老齡化。建議將中小學教育從12年減少到10年甚至9年,大學也減少一年。縮短學制能利國利民嗎?答案是否定的,世界上主要國家基礎教育學制都不少於12年。美國、加拿大、日本、法國、澳大利亞、印度為12年制,俄羅斯2001年起將中小學學制從11年延長至12年,德國、英國為13年制。法國、瑞典等國家試行將普通中學與職業學校合併,成立綜合中學,把三年制高中延長為四年。
  • 專家建議縮短學制,小學和研究生在讀時間減兩年
    近日12月10日,東北亞經濟研究院學術專家副主委周天勇表示,「『十四五』期間看能否延長義務教育的時間」,同時為了使整個經濟有新的勞動力進來,小學到研究生的教育應當縮短兩年。並表示,過去是為了減輕就業壓力,延長了教育的時間, 如今勞動力不足了,也該適當縮短教育時間。
  • 專家討論12年學制壓縮:10年完成任務無科學依據
    (原標題:12年基礎教育該壓縮?專家:調整課程架構更關鍵)中新網北京7月15日電 壓縮12年基礎教育學制、打破原有「633」學段劃分、推行9年一貫制教育……近年來,關於基礎教育學制改革的呼聲不斷,聲音眾多。
  • 政協委員建議縮短中小學學制 以應對人口老齡化
    近日,全國政協委員、來自河北農業大學的許皞建議縮短中小學學制,應對人口老齡化,緩解即將到來的青壯勞動力短缺。一時間,引發各界人士關注。  學制可縮到9年  @許皞  目前我國人口趨於老齡化,20年後青壯勞動力要參與生產創造財富,還要分出很多人員侍奉老人,屆時青壯勞動力短缺將是很大的社會問題。並且,中小學學制過長會佔用青少年接觸社會和生活的時間,不利於個性綜合素質的培養。因此建議,縮短中小學學制到9年或10年。
  • 縮短學制提前兩年畢業,你願意嗎?
    今年兩會,全國政協委員、四川省民政廳副廳長張力準備了關於縮短基礎教育學制的建議,「12年可以縮短為10年,小學5年、初中3年、高中2年。」言論一出,很多網友表示「嚴重同意」,「小學6年真沒必要」:2016年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莫言在分組討論時發言建議,學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25年太長,基礎教育佔比太大。建議縮短學制,中小學學制從12 年改成10年。2017年的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石碧又提交提案,建議義務教育加高中階段學制應減少兩年,碩士、博士研究生階段也減少兩年。
  • 中小學的學制絕不能給博士生學制讓路
    這個理由是不充分的,在新高考改革的背景下,中小學的學制是可以適當調整,便於高等教育和基礎教育的銜接。但就業和婚育理由縮短中小學學制是站不住腳的。目前的學制基本上是633學制,基礎教育從小學到高中畢業,一共12年,小學6年,初中3年,高中3年。也有九年一貫制的54學制,即義務教育階段9年學制。還有12年一貫制。總之,基礎教育學制是12年。
  • 縮短學制,小學變5年高中變2年,可行嗎?
    2014年廣東省政協委員黃豔儒提交的提案就旗幟鮮明地認為,整體學制太長導致學生畢業太晚,造成「適應社會慢、婚育壓力大等諸多不便」。他甚至建議將現行的12年學制縮短為9年,「這樣19歲就可以大學畢業,可以更早地規劃人生。」考慮人口結構的趨勢,這樣的說法有一定合理性。
  • 專家建議:碩士、博士學制應再各縮短1年,讀研只要1年!
    之前類似的建議也被一些專家多次提及,比如在2017年的全國兩會上,皮革化學專家、川大博導石碧就曾提案建議:碩士、博士研究生階段學制各減少1年。目前專碩一般2年,學碩2年半到3年,如若真的減少一年的話,未來碩士研究生學業將一年即可完成。
  • 中小學學制:改還是不改?
    而在各地,旨在實現學段貫通、更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學制改革,也正在成為研究和實踐的熱點。那麼,如何正確看待學制問題,如何科學推進學制改革?為此,本刊特邀有關校長和專家就此展開對話,也歡迎各位讀者來稿參與討論。
  • 梁建章:「縮短學制」,莫言無畏並非無知
    「縮短基礎教育時間,不僅對學生有幫助,且在進入高等教育後,也提前了碩士、博士畢業的時間,對於創新很有好處。」事實上,攜程聯合創始人、董事局主席兼CEO梁建章早就表示,「同時,中國現在城市裡高學歷的婦女的生育率還不到1個小孩,未來面臨比日本還嚴重的低生育率危機,縮短中學教育也是緩解人口危機的良方。」
  • 莫言:中小學學制應減兩年 實行10年免費教育
    全國政協委員莫言建言學制改革:  在兩會上歷來「惜字如金」的全國政協委員莫言昨日不僅打破沉默,還「滔滔不絕」地介紹了他的「跨界」議案。莫言稱,學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25年太長,基礎教育佔比太大。
  • 莫言委員關注「633模式」 建議縮短中小學學制
    今年他撇開文學談教育,經過再三斟酌,提案是《關於中小學學制改革的思考與建議》。「雖然我沒有讀過中學,也不是專業的教育工作者,但身邊有很多親友在中小學任教,也親眼見證了自己的孩子從小學到中學艱辛而漫長的學習過程。因此,我對中小學學制問題一直比較關注,並做了一些調查與思考。」莫言委員透露,自家的哥嫂、侄子還有外甥、外甥媳婦都是教師,大家常常聚在一起探討教育問題。
  • 莫言建議12年基礎教育學制改10年專家:無知無畏
    ­  7月13日下午,21世紀教育研究院在京召開「基礎教育學制改革研討會」,與會教育專家一致對作家莫言提出的「縮短基礎教育學制」表示反對。他們承認莫言做過調研,但認為其觀點缺乏理論支撐與科學依據。­  與會專家認為,基礎教育學制12年,這是世界通行的基礎教育學制,是培育一個孩子身心成熟的必要時間,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提出基礎教育學制要縮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