縮短學制,小學變5年高中變2年,可行嗎?

2020-12-15 騰訊網

縮短學制,看上去有很多理由:降低婚育年齡、增加勞動力供給、給學生減負等等

政協委員張力提出縮短學時的理由,並不算新鮮。2014年廣東省政協委員黃豔儒提交的提案就旗幟鮮明地認為,整體學制太長導致學生畢業太晚,造成「適應社會慢、婚育壓力大等諸多不便」。他甚至建議將現行的12年學制縮短為9年,「這樣19歲就可以大學畢業,可以更早地規劃人生。」

考慮人口結構的趨勢,這樣的說法有一定合理性。正如今日話題這兩年一直關注到的,生育形勢越來越嚴峻,不要說二孩,年輕人連一孩都不想生,很重要的原因就在於初婚年齡不斷推遲,甚至推遲得越來越快,如江蘇省平均初婚年齡竟已達到34.2歲。而初婚年齡和生育年齡的推遲,又是一系列連鎖反應的結果,教育年限不斷增加確實是其中一個原因。尤其對於女孩子來說,讀書讀到二十來歲,一出校園就面臨激烈的職場競爭,往往回過神來想談婚論嫁時,已經成為大齡「剩女」了。

對於職場女性而言,婚育尤為艱難,因此很多人把問題歸咎到學太久、畢業太遲

縮短學制的第二個理由,是應對老齡化以及勞動力供給不足的壓力。這同樣是人口結構惡化造成的。按劉遠舉的說法,到2040年,人口老齡化可能導致中國9000萬勞動人口的淨損失。這對社會經濟發展和穩定都會有嚴重的影響。而在他看來,「如果延遲退休兩年,同時再縮短學制兩到三年,這可以增加五年的勞動時間。勞動人口的數量就會顯著增加,可以改善中國的勞動人口結構。」

少子化老齡化背景下,勞動力短缺已成為重要的社會問題

除了上述跟全社會都有關的考量外,一些人認為,縮短學時本身對孩子就有好處。的確,以中國人對教育的重視,以及根深蒂固的應試教育思想,中國孩子的學習負擔在世界上都算是首屈一指的。像莫言就認為,現行的學制和升學考試制度,不僅增加了學生的學業負擔和家長的經濟和心理壓力,還衍生了重點班、校外補課等困擾民生的社會問題——「為了小升初、初升高、高升大的考試,小學、初中、高中的學生要提前一個月甚至一個學期結束課程,進行強化複習,累積起來12年中有一年半在複習應試,而長期的複習讓孩子們筋疲力盡,厭學情緒普遍。」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在2016年提出,應該把12年學制改為10年一貫制,取消小升初和中考

在很多人看來,這樣的學習模式不僅糟糕,而且還是一種資源浪費——很多學生虛耗光陰在畢業後一輩子可能都用不上的解析幾何和數列題中,還不如早點打工獲得收入,增長見識呢。

但反對縮短學制,依據同樣非常充足——發達國家幾乎沒有這麼幹的

基礎教育的時限到底可不可以縮短?教育界的人士普遍都是持反對意見,認為指望縮短學制來為學生減負是一廂情願。的確如此,之所以有小升初、中考、高考等選拔性考試,理由其實在於,現有的教育資源是短缺的,且分配是不均衡的,只能通過選拔性考試來讓合適的人去合適的學校念書,這也是教育資源優化配置,通過競爭促進孩子水平提高的需要。所以,只要教育資源還存在短缺,還存在「雙一流」、「985」等概念,強化性的複習就必不可少。12年學制要2年用來專門複習,10年學制可能也會分配出2年來強化複習,其強度反而可能更高。再說了,強化複習也不純粹只有應試的意義,中國的基礎教育之所以在世界範圍內受到不少認可,說明現有的一套做法對於學生知識水平的提高,還是有一定作用的。

在劉遠舉看來,這種為強化複習浪費時間辯護的說辭難以成立,因為「教育除了應試功能,還有普及知識的功能」,「那些不打算上高中的初中生,那些不打算上大學的高中生,是不是就變為了陪太子讀書,浪費了兩年時間呢?」但這個看法同樣也忽略了,沒有人從一開始就註定是「陪太子讀書」的,事實上有這種想法的家長和學生應該被糾正過來。國家盡力創造公平的選拔性考試,目的就是讓人人都有機會「鯉魚躍龍門」,通過中考、高考來改變人生命運,儘管這種做法也有爭議,但大體上來說還是成立的。把這些時間簡單稱之為被浪費掉了,是值得商榷的。

之所以反對縮短學制,更重要的一點是,世界上的發達國家幾乎沒有這麼做的。聯合國的人類發展指數(HDI),教育是三個大指標中的一個,而評估教育發展水平的,最重要的依據就是平均受教育年限。據最新的2016年版HDI排名,排名前列的發達國家和地區,平均受教育年限(25歲之前受教育的時間)都在12年上下,這是因為很多年紀大的人受教育年限比較短,中國的這一指標只有7.6年(數據有爭議);更重要的是看預期受教育年限,可以理解為如今的年輕人受教育的年限——排名前列的國家或地區這一指標達到了17年、18年上下,澳大利甚至達到了20.4年——相當於5歲不到就開始上學,一直上到25歲,而中國的這一指標也只有13.5年,跟發達國家差距很大。而看HDI這張表,其實就能很直觀地感受到國家的發達程度與受教育年限有密切的聯繫。

聯合國人類發展指數2015年排名,排名前列的國家和地區人均期望受教育年限都很高

有人說,中國的基礎教育太長,沒有必要,可以增加高等教育的年限。但事實上,發達國家也基本都是12年的基礎教育,也都是18、19歲才上大學。而在國內的教育界,呼聲也是延長義務教育,把義務教育覆蓋到整個基礎教育的12年,向發達國家看齊。經合組織(OECD)關於教育的報告中,也都把教育擴張視為成就,視為數十年來人類社會進步的重要因素。而且延長教育年限的好處也是經過科學論證的。根據2009年的調查,經合組織(OECD)國際學生評價項目的最新證據顯示,在接受調查的65個國家中,58個國家至少接受了一年學前教育的15歲學生比從未接受學前教育的學生學習成績更好,即使考慮了經濟社會背景。

發達國家的年輕人不僅跟我們差不多年紀上大學,而且高中或大學畢業後往往有Gap Year,就業時間比中國人往往更晚

在這樣的情況下,呼籲縮短學時可以說是與國際先進經驗背道而馳,真這麼做,恐怕會損害整個國家的競爭力。

不過,按照一些人的看法,雖然歐美是發達國家,但對教育不像中國人那麼重視。認為歐美人需要12年完成基礎教育,中國人只要10年就夠了。的確,很多小學老師都反映,在小學低年級教授的拼音、漢字乃至外語,孩子往往已經在家裡就學會了。而高年級的學生也存在課本知識吃不飽的現象,所以才會尋求學奧數、乃至更高年級課程的現象。因此不少人認為提高課程的知識密度,縮短教育年限完全可行。

但有沒有想過,中國人對教育的這種重視,是否本身就是一種「揠苗助長」呢?把注意力過於集中在應試有關的課程,是否對「教育」兩字理解得太狹隘呢?認為縮短學制可以覆蓋現有課程的內容,是否可以反向思考,在現有課程中添加應試以外的東西,比如更多的社會實踐,更多的第二課堂,來填滿這12年呢?

社會有太多問題需要解決,但未必都有捷徑可走

肯定會有讀者有疑問,剛才列舉的反對縮短學制的理由,並不涉及「婚育年齡推遲」、「勞動力供給短缺」等問題。是的,因為這些都是衍生的問題,與教育本身沒有關係。人應該接受多少年的教育,來更好地全面發展,來應對複雜社會的挑戰,在教育學領域是有人去研究其中的規律的,至少目前從發達國家的經驗來看,長比短好。而且不妨進行個簡單的推理——人們的壽命在增加,人們的生活水平在提高,對藝術、體育的欣賞需求在增加,科技在向前發展,社會的自動化程度在增加,為什麼人卻反而應當縮短教育年限,苦哈哈地提早進入社會累死累活地工作呢?這是違反直覺的。

只能說,社會的其他方面出了問題,使一些人認為需要通過縮短學制來解決。這個思路是有問題的。比如,婚育年齡推遲,是與讀書讀太久有關,但有沒有可能通過別的方式來解決呢?比如給年輕人創造更好的婚育條件(降房價、降房租),尤其給女性兼顧工作和婚育創作條件(禁止孕婦歧視),以及改變社會觀念(婚育不要與房子、工作綁定)等等。又比如勞動力供給的問題,相比起延遲退休、縮短學制等對勞動者本身不利的做法,提高勞動者技能、引入外勞、投資人工智慧等等,可能更應該是優先考慮的選擇。

對於教育本身,改善現有的諸多弊端,也能讓現有的教育年限不會顯得太長。

比如,相比起縮短基礎教育年限,可以考慮讓高等教育年限更加靈活,像英國的一年制碩士,也能培養很好的人才,國內的一些學校和專業可以參考,不用非得三年。

又比如,在課程大綱指導下,讓學校和老師有更大的教學自由度,以此滿足「吃不飽」的學生,或者進行一些藝術、體育領域的特色培養。當然,做到這一點的前提,是增加教育資源供應,儘量解決教育資源不均衡的問題。

讓教學有更多自由度,用特色教育填滿這12年,可能是比縮短學制更好的選擇

縮短學時的想法,反映人們對教育和社會諸多問題的現狀很不滿,但有時候,捷徑未必能解決問題。百年大計,教育為本,與教育有關的建議更是要慎之又慎。

相關焦點

  • 縮短學制,實行小學5年、初中2年、高中3年,高中納入義務教育?官方回應!
    這裡所說的縮短學制,應該指的是小學六年、中學六年的12年學制。近年來,有關學習年限的討論熱度頗高。這幾年的全國兩會,不少代表、委員也聚焦教育改革問題。他們提出的意見是:將我國的初等教育從目前的12年制改為「523」的10年制,使全體公民在十八周歲之前即可完成初等教育課程,即小學五年、初中兩年、高中三年。
  • 兩會|莫言建議縮短學制:從小學到高中只用讀10年
    全國政協委員莫言就在前不久提出建議,學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25年太長,基礎教育佔比太大。建議縮短學制,中小學學制從12 年改成10年,並取消小升初和中考。 無獨有偶,全國人大代表楊傑和莫言的看法相似,她呼籲將小學從6年縮短為5年,普通高中的學制從3年改為2年讓學生能提前進入社會歷練。 對於這個話題,您怎麼看?
  • 莫言建議縮短學制:從小學到高中只用讀10年,專家:不懂教育
    全國政協委員莫言在2016年的政協會議上曾提到,學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25年太長,基礎教育佔比太大。建議縮短學制,中小學學制從12 年改成10年,並取消小升初和中考。當年,全國人大代表楊傑和莫言的看法相似,她呼籲將小學從6年縮短為5年,普通高中的學制從3年改為2年讓學生能提前進入社會歷練。
  • 縮短學制,才能快速普及高中教育,你同意嗎?
    縮短學制才能更快普及高中教育。 把高中納入義務教育,需要增加的資源投入是天量的。義務教育從9年延長到12年,相當於要一下子增加33%的投入,假設各年級所需辦學資金都相同,暫時也就珠三角之類的少數發達地區能相對輕鬆地承擔吧。
  • ​縮短學制,才能快速普及高中教育,你同意嗎?
    縮短學制才能更快普及高中教育。把高中納入義務教育,需要增加的資源投入是天量的。義務教育從9年延長到12年,相當於要一下子增加33%的投入,假設各年級所需辦學資金都相同,暫時也就珠三角之類的少數發達地區能相對輕鬆地承擔吧。
  • 縮短學制提前兩年畢業,你願意嗎?
    今年兩會,全國政協委員、四川省民政廳副廳長張力準備了關於縮短基礎教育學制的建議,「12年可以縮短為10年,小學5年、初中3年、高中2年。」言論一出,很多網友表示「嚴重同意」,「小學6年真沒必要」:今年,除了張力委員,全國政協委員阮詩瑋也建議,將初等教育由「633」制改為「523」制(即小學5年、初中2年、高中3年);全國人大代表張紅偉則認為,我國應該儘快推行「十年義務教育」,即小學5年+初中3年+高中2年的學制。
  • 縮短學制、將普通高中納入義務教育?教育部表態了!
    在今年5月的全國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上,有委員在提案中建議「縮短基礎教育年限,擴大義務教育範圍」。近日,教育部在官網給予公開答覆。 12年,即小學6年、初中3年、高中3年。
  • 縮短學制、將普通高中納入義務教育?教育部表態!廈門有實行五四制嗎?
    教育部近日公開回復有關縮短學制、將普通高中納入義務教育問題事情是這樣的有全國政協委員在提案中建議,縮短基礎教育年限,擴大義務教育範圍。這裡所說的縮短學制,應該指的是小學六年、中學六年的12年學制。按照現行學制,6歲開始接受義務教育,6年小學,3年初中3年高中,一般本科4年22歲畢業,醫學、建築等有5年的,23歲畢業,本碩博連讀的還得再往上加,畢業後都二十七八了。
  • 縮短學制,利國利民?
    有人認為現在的學制太長,大學生畢業即成為剩男剩女,導致出生率下降,勞動力不足,社會老齡化。建議將中小學教育從12年減少到10年甚至9年,大學也減少一年。縮短學制能利國利民嗎?答案是否定的,世界上主要國家基礎教育學制都不少於12年。美國、加拿大、日本、法國、澳大利亞、印度為12年制,俄羅斯2001年起將中小學學制從11年延長至12年,德國、英國為13年制。法國、瑞典等國家試行將普通中學與職業學校合併,成立綜合中學,把三年制高中延長為四年。
  • 專家建議學制縮短兩年,年輕人早就業,又緩解勞動力短缺,可行嗎
    近日,東北亞經濟研究院學術專家副主委周天勇在某論壇上明確表示,「未來一段時間看能否延長義務教育的時間,同時為了使整個經濟有新的勞動力進來,小學到研究生的教育應當縮短兩年。」有網友建議,其中的1年,可以把現在小學的六年制改成五年制。這樣的提法,筆者是贊成的。像我們這一代人,都是接受了五四學制的教學,也並沒有多少的影響——這不就是成功的典範嗎?因為小學時間長,教授內容本身就不多,完全可以進行精簡壓縮。或許有人說,小學生的心智發育是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的。
  • 莫言建議:將12年學制縮短為10年!網友:贊成,專家:不合適
    新中國成立後,1951年頒面《關於學制改革的決定》,規定中小學實行"五三三制",即小學5年,不分段,初中、高中各3年。由於師資和教材等條件還不具備,1953年又將小學恢復為六年制。此後又先後進行過小學5年一貫制、中小學「522制」、「532」、小學和初中「54制」、「9年一貫制」等教育實踐。
  • 小學5年,高中2年,研究生也可以縮短?專家新建議,你怎麼看?
    2018年時,政協委員張力曾經在「兩會」中提議:很多年輕人離開學校時已經達到晚婚年齡,工作和婚戀難以兼顧,最好能夠縮短基礎教育學制。張力認為:目前小學+初中+高中總共是12年,可以縮短為小學5年、初中3年,高中2年;這樣一共10年,學生們也可以提前兩年畢業。轉眼兩年,在剛剛過去的一場北京論壇上,教育年限的話題再次受到熱議。
  • 某專家建議研究生學制縮短為2年,對學生來講究竟是利是弊?
    某專家建議研究生學制縮短為2年,對學生來講究竟是利是弊?很多人說,一個學生,如果學成的話出來就接近三十歲,因此,必要的學制縮短是很有必要的。從幼兒懵懂時期開始,甚至不少孩子從幾個月大就已經進入學習階段,從最初的早教階段再進入幼兒園,小學六年再加上初中三年,完成九年義務教育之後如果能考上高中,通過高考再考入大學的話,等到大學畢業已經二十多歲了。簡單來說,如果從幼兒園開始到研究生畢業,這個時候學生年齡已經達到二十五六歲,學成後便會有兩個煩惱接踵而至,分別是:事業與婚姻。
  • 中小學12年是否讀太久?專家:學制與其縮短不如貫通
    究竟從小學到高中畢業應該要讀多久才夠?中國孩子花12年上完中小學,真的太長了嗎?有學者認為,學制的長短不是問題,如何適當地劃分階段、貫通隔閡和規畫教學內容,才是改善教育品質的關  究竟從小學到高中畢業應該要讀多久才夠?中國孩子花12年上完中小學,真的太長了嗎?  現有的學制從何而來,又可以如何改革?
  • 專家建議縮短學制,小學和研究生在讀時間減兩年
    其實早在前兩年兩會時期就有人大代表提出過縮短兩年學制的提案,比如全國政協委員莫言在分組討論時發言建議,學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25年太長,基礎教育佔比太大。建議大大縮短,中小學學制從12年改成10年,並取消小升初和中考。讓學生坐上直通車在連讀制的學習環境中健康成長。
  • 高中將納入義務教育?9年義務教育變12年?教育部回應!
    近日,教育部公開回復有關縮短學制、將普通高中納入義務教育問題回復。 網站截圖 總的意思是:我國共12年的基礎教育課程設置符合國際普遍做法,基本符合兒童身心發展規律和認知規律,目前還不具備縮短學制和將普通高中納入義務教育的條件
  • 縮短學制?高中納入義務教育?教育部再回應!
    近日,教育部公開回復有關縮短學制、取消中考、將普通高中納入義務教育問題。 網站截圖 總的意思是:我國共12年的基礎教育課程設置符合國際普遍做法,基本符合兒童身心發展規律和認知規律,目前還不具備縮短學制和將普通高中納入義務教育的條件
  • 小學改成5年制、研究生縮短一年!引發網友熱議!
    12月10日的麒麟論壇上,嘉賓周天勇在演講中提出建議:「十四五」時期,要想讓整個經濟體都有新的勞動力進入,小學和研究生的教育應該各縮短一年。」所有建議將幼兒園也納入義務教育體系,將小學壓縮成5年,研究生再壓縮一年。此話一出,立刻引發了廣大網友的熱議。
  • 專家建議研究生學制縮短1年?
    之前類似的建議也被一些專家多次提及,比如在2017年的全國兩會上,皮革化學專家、川大博導石碧就曾提案建議:碩士、博士研究生階段學制各減少1年。目前專碩一般2年,學碩2年半到3年,如若真的減少一年的話,未來碩士研究生學業將一年即可完成。
  • 莫言建議12年基礎教育學制改10年專家:無知無畏
    ­  7月13日下午,21世紀教育研究院在京召開「基礎教育學制改革研討會」,與會教育專家一致對作家莫言提出的「縮短基礎教育學制」表示反對。他們承認莫言做過調研,但認為其觀點缺乏理論支撐與科學依據。­  與會專家認為,基礎教育學制12年,這是世界通行的基礎教育學制,是培育一個孩子身心成熟的必要時間,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提出基礎教育學制要縮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