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10 12:2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適逢「」節氣剛過,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氣象局氣候變化特別顧問丁一匯近日接受《經濟日報》記者的專訪。在採訪中,丁一匯院士闡釋了二十四節氣的當代意義,並強調二十四節氣七十二物候是大科學,涵蓋了天文、地理、人文、農事等等,是人類觀察大自然變化和農耕時代需求相結合的一個產物,也是天人合一思想的具體體現。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攝影出版社2019 年10 月第1 版,作者李學峰)編寫之際,我們曾邀請丁一匯院士為該書作序。結合採訪視頻及序言,再次感受下節氣的魅力:
丁一匯院士接受《經濟日報》記者專訪。
視頻來源:經濟日報微信公眾號
序言
2016 年11 月30 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通過決議,將中國申報的「二十四節氣——中國人通過觀察太陽周年運動而形成的時間知識體系及其實踐」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在國際氣象界, 這一時間認知體系被譽為「中國古代第五大發明」,實在可喜可賀。2018 年9 月26 日,中國氣象服務協會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舉行儀式,頒發「翼城·歷山·曆法之源」牌匾,確認晉南臨汾市翼城縣為「七十二候」起源之地。這是中國氣象界對中國曆法起源問題的專業性和權威性的認證。
沒有想到國慶長假剛過,臨汾市氣象局的延雪花副局長就與我聯繫,說翼城縣糧食中心主任李學峰同志是一名攝影愛好者,也是一名喜歡科普創作的文學愛好者,他自2015 年8 月起用三年的時間將二十四節氣和七十二候全部拍攝了出來,目前計劃付梓,想請我審查並作序。這可是一個向國民宣傳普及氣象知識和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大好事,我沒有拒絕的理由,便爽快地答應了他們的要求。
當我仔細地看過李學峰的這部飽含深情、得來不易的氣象科普攝影作品後,我被作品所具有的嚴謹的科學性和優美的藝術性所撼動,這簡直就是一場氣象科技與攝影藝術融為一體的盛宴。我十分樂意將此部作品向廣大讀者,特別是廣大的青少年朋友,以及氣象、曆法愛好者們推薦,這不僅是一部科普作品、藝術作品,更重要的是,它對傳播優秀的中華文化,促進物候學研究,推動地方經濟和旅遊事業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早在堯舜時期就開始了曆法、物候的探索。《尚書·堯典》記載:堯「乃命羲和,欽若昊天,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時」。晉南陶寺遺址考古成果不僅確定了「最古老的中國在晉南」,而且也就古人對曆法的探索提供了實證資料。《竹書紀年》記載:堯「元年帝即位居冀命羲和曆象」;舜「元年帝即位居冀作大韶之樂」;禹「元年帝即位居冀頒夏時於邦國」。夏時即夏曆,冀便是古冀州,即晉南為中心的廣大地區。歷史上便有舜耕歷山的記載,相傳舜帶領先民們創製了中國最早的曆法—七十二物候歷,而這座神聖的大山就在晉南翼城與沁水、垣曲和陽城的交界處。李學峰的這部作品進一步證實了曆法之源地的準確性,坐實了曆法之源地的科學論證,也進一步呈現了中國二十四節氣在農耕文明時代,對中國科學早期發展的貢獻。
科普攝影作品首先應當具有嚴謹的科學性,同時還要具有賞心悅目的藝術性。李學峰的作品二者兼備。希望作者在今後的研究中,不斷創新,將藝術與科學緊密地結合起來,創作出更多、更精彩的經典之作,引以為盼。
是為序。
丁一匯
2018 年12 月於北京
這是一部怎樣的科普攝影讀物?
攝影術發明於1839年
曆法為華夏文明延續千年的智慧
曆法、物候與影像結合
跨越千年的智慧相交匯
嚴謹的科學性 & 賞心悅目的藝術性 於一體
堪稱一部「科普攝影作品集」
作者:李學峰
開本:32開
版次:2019 年10 月第1 版
ISBN 978-7-5179-0884-5
定價:58.00 元
《二十四節氣與七十二物候——來自曆法源頭的影像物候報告》作者李學峰,出生於二十四節氣的起源聖地——黃河中遊晉南翼城的歷山地區,從事農業農村工作30餘年,自2015年8月起,用3年的時間將二十四節氣和七十二物候全部記錄、拍攝,這是一部「來自曆法源頭的影像物候報告」。
作者從中國農曆的曆法源頭(晉南地區)說起,以影像並《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的解讀說明二十四節氣和七十二物候的特點和來龍去脈,同時將與每個節氣有關的天文、氣象、物候、農事、民俗等知識娓娓道來,把中國傳統文化的詩意與現代生活方式相結合,揭示了自然的魅力和農業生產中的趣味,頗具科學性、知識性和欣賞性。
攝影 | 李學峰
立春
雨水
驚蟄·初候·桃始華
春分·初候·玄鳥至
清明·初候·桐始華
小滿
夏至·二候·蜩始鳴
處暑
立秋·三候·寒蟬鳴
寒露·三候·菊有黃華
立冬·二候·地始凍
大雪·三候·荔挺生
冬至·初候·蚯蚓結
購書方式:
1、保存下圖至手機相冊,
2、打開手機天貓掃一掃,
3、選擇該圖片,即可購買
相關內容
| 新書 |
跟隨格裡·巴傑,重新讀懂攝影
?
什麼,成就了莎莉·曼?
「作家」身份之外的蘇珊·桑塔格
伊莎貝拉·伯德:傳奇女攝影師鏡頭下19世紀末的中國
| 徵集 |
1700多年歷史的「最美小城」始興,向您發出一封邀請函!
| 影廊 |
攜手半生一道追光逐影:一對美國華裔夫婦的光影世界
| 對話 |
世界前沿風景攝影師阿特·沃爾夫:永遠不要停止觀察
| 技法 |
| 話題 |
敢把領導人拍成這樣,背後的攝影師們是群什麼人?
| 影史 |
中國攝影出版社|分享影像、閱讀與生活
微信ID:cpphphoto
電話:010-65220965
原標題:《這是大科學!聽丁一匯院士講二十四節氣的當代意義》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湃客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