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醫生,是你們救了我的命,謝謝你們。」5月26日,一位46歲的女性患者因心慌、胸悶、雙下肢水腫1月餘,前來聯勤保障部隊第926醫院就診。就診時,患者所攜帶的外院檢查診斷顯示,患者為先天性心臟病(房間隔缺損),要求行房間隔缺損封堵術。隨後,心外呼吸科結合患者病情,於當天收住院 。期間,經術前再次檢查顯示:患者先天性心臟病(房間隔缺損),心影增大,呈梨型心,繼發右心增大,肺動脈高壓。
為了更好的治療患者,期間,經心外呼吸科、介入科及特診科聯合會診後決定,為患者實施房間隔缺損封堵術。此手術方法採用經股靜脈穿刺,將封堵傘送入心房,固定在房間隔缺損處,阻斷心房水平左向右分流,恢復正常血液循環途徑。
該手術為微創手術,但需嚴格掌握手術適應證,且該患者心臟形態改變,意味著行手術時解剖位置有所改變,增加了手術的難度及術中的風險。對此,經醫生反覆向患者及家屬交待手術風險及併發症後,患者及家屬強烈要求繼續行微創手術治療。
經過幾天調理和術前準備,6月1日,醫生於介入科DSA室局麻下為患者實施手術。手術過程中,醫生為患者實施常規股靜脈穿刺後導絲放入,反覆嘗試,卻未能找到正確位置。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怎麼辦?
通常情況下,類似這樣的常規封堵術,一般只需要20分鐘就能完成的手術。可是,如今20分鐘已經過去了,手術卻沒有進展,難度遠比術前討論的要複雜的多。
根據患者情況,經過手術醫生現場再次探討決定,先為患者行右心室造影術明確術中情況。通過造影顯像發現:患者心臟解剖位置明顯向右移位。較常規患者手術難度再次增加,每進行一步操作,都有可能誘發患者心律失常等危險。
為了手術能夠順利進行和患者生命安全,此時,心外呼吸科護士長也進入操作室,對患者進行全程床旁監護。一方面安慰患者,做好患者的心理護理。一方面嚴密監測患者的心率、血壓、呼吸及血氧飽和度等,以便發生病情變化,可以及時處理。
同時,邀請特診科醫生實施床旁彩超,再次確認位置的準確性,以便正確放置導絲。
在心外呼吸科、介入科、特診科三位主任醫師的齊心協力下,30分鐘後,醫生將導絲放置到了正確的位置,成功開啟了手術的第一步。隨後,通過常規步驟完成了封堵器的放置。經床旁彩超證實封堵器位置正確,封堵嚴密,破壞試驗無異常後,成功釋放封堵器。經術後檢查,封堵器位置固定,未見穿隔血流信號,手術成功。
6月6日,經過5天的治療,患者訴心慌、胸悶、雙下肢水腫症狀均消失,康復出院。
什麼是房間隔缺損?
房間隔缺損(atrial septal defect,ASD)是指在胚胎發育過程中房間隔的發育、吸收和融合出現異常,導致左、右心房之間殘留未閉的缺損。是成人最常見的先天性心臟病之一,主要症狀為勞力性呼吸困難,有些患者可因右室容量負荷過重而發生右心衰竭,早期修復缺損可降低併發症的發病率,缺損大、未及時治療者預後差。成年ASD常見的典型症狀是:乏力,心臟雜音,心力衰竭,運動能力較差,心悸或心律失常,雙下肢或腹部腫脹,虛弱且容易疲憊,特別是在運動時,出現呼吸短促或困難應及時到正規醫院就診。
房間隔缺損封堵術系微創手術
房間隔缺損封堵術系微創手術,其優點為創傷小、恢復快、住院周期短、手術費用低。對於條件和大小合適的房間隔缺損,成功率可達到預期效果。
總 編:楊 黎 劉金山
主 編:李雪林
編 輯:程金峰 劉德貴 張朝華
作 者:董 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