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在即,這幾天杭城不少中小學老師忙著家訪。
記者採訪發現,許多學校的家訪準備工作比往年做得更細緻,不論是幼升小還是小升初,作業量是家長們共同關心的問題之一,有的是看到身邊的朋友孩子「搶跑」,有的是被各類自媒體信息提前預支了焦慮,老師們也一一給出針對性建議回應家長關切。
二胎新手爸媽
面前有座焦慮「大山」
創意城小學的沈丹老師剛結束為期一周的新生家訪,最多時一天要跑九戶家庭,今年班裡六成都是二胎家庭,爸爸媽媽們普遍年輕,大寶才剛上一年級,有的二寶還沒上幼兒園。
沈老師發現,二胎家長們自認缺乏教育經驗,但對孩子教育又特別上心,因此家訪時總是逮著機會向老師提問,「家長們太熱情了,每戶人家基本都要待上一個小時」。
創意城小學老師與小朋友一起閱讀
家長們一般最關心這三個問題,一是班裡有多少小朋友,擔心人太多老師顧不過來;二是詢問老師是否會調動,希望小學六年老師能一直跟上去;三是對學校特色課程很感興趣,尤其是和孩子正在上的興趣班相關的。
「其實小學低段家長們不用太擔心,重點還是應該放在行為習慣的培養上,家長平時要多陪陪孩子。」沈老師說,一二年級作業量不會很多,孩子只要上課專心聽,跟上老師節奏,完成該學的內容,問題不大。
沈老師為每個新生帶去了學校統一準備的開學物品清單,新生們需要準備哪些一目了然。還有一項勞動小達人活動布置給孩子,包含掃地、整理書桌、清洗抹布等,一直到開學前,每天完成一項,也是為了讓孩子儘快適應小學生活。
每個新生都拿到了開學「禮包」
家訪過程中,除了了解孩子興趣愛好之外,老師們還會進行日常藥物使用方面的摸底,為學生開學後的飲食和運動「排雷」。
親子關係和自主管理
是小升初銜接兩大關鍵詞
基於初中生青春期的特點,初中班主任家訪時會面臨更多挑戰。
景成實驗學校華老師手繪家訪地圖
景成實驗學校華老師騎車去家訪
景成實驗學校初一班主任華佳清老師,家訪時就遇到了一位強勢的媽媽,學習、運動作息時間給女兒安排得井井有條,並且初中三年禁止孩子碰手機、玩遊戲。問起孩子興趣,孩子也不太願意訴說。
這類家庭不是個案,針對這類情況,華老師會建議家長除了學習方面,多給孩子一些關心,花點時間了解孩子真實的內心想法,委婉的書信表達也是一個好方法。
有效的親子溝通、良好的家庭氛圍,對孩子學習,甚至性格培養都是有益的。
每場家訪,華老師有三個必問的問題:第一,用一句話總結自己的小學生活;第二,說說自己的興趣愛好;第三,談談自己的初中目標。
在華老師看來,詢問興趣愛好是讓孩子放鬆和打開話匣子的金鑰匙,也能拉近和學生的關係。「他們這個年齡,比起父母,有的更願意和同齡人交流。」所以想要走進他們的內心,可以先從互相關心的朋友做起。
初中生的另一大壓力來自學業,這也是很多家長擔心的問題,一來是上初中後知識廣度和深度「加碼」,孩子該如何適應;二來,家長會更關注孩子成績以及未來的升學、發展之路。
「能不能自律、學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強不強很關鍵。」在文暉中學姚青老師看來,這是小升初適應的前提。
文暉中學老師與家長們交流
在家訪過程中,有兩點讓姚老師印象深刻,一是很多家庭都沒有擺放電視機;二是暑期孩子在外上培訓班已是常態。尤其是受公民同招政策影響,沒有選擇民辦而在公辦中學就讀的家長,對孩子學習方面的要求會更高。
姚老師說,相比小學,初中在校時間明顯拉長,有些問題可以在學校時就解決掉,因此初中生也要擺正自己的心態,做好心理調適,有問題及時和老師、家長溝通。
早在8月初,文暉中學老師們就通過線上的形式,給學生講解了小升初銜接的常規問題,比如因為科目增加而變多的作業量,學習時間如何安排,怎樣做好規劃等。
姚老師家訪了很多年,也總結出一些經驗。她一般會先向家長了解孩子的暑假安排,再看看孩子的作業情況,就能大概知道學生每天花了多少時間在學習上。等開學後,學校老師也會根據學生假期的學習情況給出針對性的建議。
每日商報記者 夏瑩
值班編輯 章丹丹
下載每日商報APP客戶端「每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