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某幼兒園之前被爆出老師打孩子事件, 據家長反映,每天中午,如果孩子不能按要求午睡,該老師就用拍打等方式強迫孩子午睡。家長們聽到後,紛紛譴責該老師的做法,認為強制孩子午睡,既不安全也不科學。
還有家長提出,小孩子精力旺盛,晚上十二個小時的睡眠已經足夠,白天根本不需要小睡。特別是男孩子,活潑好動,怎麼可能一動不動的躺床上休息?
其實,孩子是否需要小睡,與其年齡和自身睡眠節奏等因素有關。家長和老師不能一刀切的強迫孩子午睡,或者片面認為孩子白天小睡無關緊要。
孩子白天是否需要小睡
睡眠是多種因素一起作用的結果,小睡同樣如此。孩子需不需要小睡,主要考慮以下兩種因素。
1. 年齡研究表明,1個月的孩子,每天需要小睡時間大約8個小時,次數不限。
3個月的孩子,每天需要5個小時左右的小睡,次數為3-4次。
6個月的孩子,每天需要約3.25小時(0.25小時=15分鐘,0.5小時=30分鐘,下同)的小睡,次數為2-3次。
9個月孩子,每天需要3個小時上下的小睡,次數減少為2次。
12個月的孩子,每天需要大概2.5小時的小睡時間,次數為2次。
18個月孩子,每天需要約2.25小時的小睡,次數降低成1次。
3歲的孩子,91%需要小睡,9%不再需要小睡了。
3-4歲的孩子,小睡時間平均在1-3個小時,而5-6歲的孩子,平均1-2個小時。
睡眠專家布朗博士認為,通常孩子到了6歲,就不再需要小睡了,除非家庭裡有小睡的習慣和傳統。
一般而言,小孩子如果白天抗拒小睡,家長需要通過調整其夜晚入睡時間等方式,來引導孩子小睡。大孩子則需要家長認真觀察,針對不同情況採取相應的措施。
2. 睡眠節奏如果白天小睡使孩子夜晚入睡時間大大推遲,並且小睡取消後,孩子晚上入睡時間提前,清晨醒來時間延遲,孩子很可能就不再需要小睡了。
另外,如果孩子不小睡,表現得很疲倦、無精打採,常常無緣無故發脾氣,容易憤怒等,說明孩子還是需要小睡來補充能量;反之,如果孩子精神狀態很好,吃和玩都沒有障礙,也沒有異常興奮和萎靡,說明孩子可以適當縮短,甚至取消白天小睡了。
有理論認為,人體內的睡眠生物鐘是由基因決定的,因此存在個體差異。這也是為什麼同年齡段的孩子,有些仍需要小睡,有些已經不需要了。
孩子白天小睡的益處
如果把人體當成一個大的電力儲存器,孩子平時的吃、玩等行為是放電的過程,而白天小睡和夜晚睡眠則是充電的過程。根據能量守恆定律,二者只有在大體相當的情況下,孩子才能精力充沛,各項機能正常運行。
1. 使嬰兒注意力更集中布朗博士根據60名5個月大健康嬰兒的研究表明,注意力和白天小睡的時間長短密切相關。白天小睡充足的嬰兒,他們樂意和大人互動,對大人的逗弄表現出極大的興趣。他們喜歡關注新鮮事物,經常睜著圓溜溜的大眼睛,四處打量周圍世界,注意力集中在某物體上的時間較長,學習能力也較強。
而白天小睡不足的嬰兒,他們因為太過疲倦,很難取悅自己,對大人的交流也缺乏反饋。他們整天忙著和自己的困意作鬥爭,幾乎沒有精力來關注外部世界,注意力斷斷續續,學習能力較差。
總體來說,白天小睡時間長的嬰兒,注意力集中時間也更長。
2. 令孩子適應能力強
布朗博士跟蹤調查了上述60名5個月大嬰兒,發現他們到了3歲,那些易於管理、適應能力強、性格溫和的孩子,白天小睡時間較長。而那些難以管理、適應能力不強、性格暴躁的孩子,白天小睡時間較短。
這項調查還顯示,白天小睡時間對夜晚睡眠時間並沒有什麼影響。無論孩子白天是否小睡,夜晚睡眠時間都維持在10.5小時左右。也就是說,白天缺失的小睡,並不能通過夜晚早睡來彌補,只會造成總睡眠時間不足。
以我家小寶為例,他每天小睡平均2個小時,如果哪一天小睡不足,被吵醒的話,就會亂發脾氣。凡事就得遵循他的想法,否則就是大哭大鬧,很難哄。平時自然醒來的話,就自己爬起來玩耍互動,情緒很少有大的起伏。看來,小睡時間是保證孩子成為「天使寶寶」的關鍵因素之一。
3. 提升孩子的認知能力一項針對10-14歲孩子的睡眠限制研究表明,即使只有一個晚上睡眠不足,孩子的語言創造力、抽象思維能力、概念形成能力以及解決複雜問題的能力都會受到影響。而這些高級認知能力,將會顯著影響孩子的學習能力和成績。
比利時和中國臺灣的兩項——關於睡眠時間和學業成績關係的調查,以約1000名尚未到青春期兒童為樣本。結果顯示,睡眠好的學生,學習不好的比例較小;而睡眠不好的學生,學習不好的比例較大。
有趣的是,睡眠缺乏並不影響孩子的簡單記憶和學習能力。即使長期睡眠不足,孩子還可以正常的讀、寫、算。只有等到孩子課程難度加大、學業負擔加重,睡眠問題才會逐漸凸顯出來,它的傷害具有隱蔽性和長期性。
紐西蘭大約有10%的青少年存在睡眠問題,他們常常焦慮不已,甚至會出現輕度抑鬱,比平常人更易患上品行障礙。
孩子什麼時候小睡效果好
嬰兒早晨小睡一般是快波睡眠,夜晚睡眠也以快波睡眠為主,所以被視為夜晚睡眠延續,而下午小睡通常是慢波睡眠。一般來說,早晨小睡補充精力的效果,沒有下午小睡好。
一項針對兒童的研究顯示,在褪黑素水平低的時候進行大量快波睡眠,會促成大腦儘早發育成熟。成人的相關實驗表明,快波睡眠主要負責我們的情感和心理,深度慢波睡眠則主要促使身體發育。對大多數適齡孩子來說,午睡必不可少,且對孩子的成長作用重大。
如何引導孩子小睡
有些家長知道小睡對孩子十分重要,但熊孩子就是遲遲不肯睡,我們應該怎麼辦呢?
1. 養成科學的睡眠模式一位幼兒園老師指出,在園裡拒絕睡午覺的孩子,大多數存在睡眠問題。這些孩子要麼晚上遲遲不能入睡,要麼睡眠節奏紊亂,和自身的生物鐘不相匹配。這就可能導致孩子白天小睡時間錯亂,甚至乾脆取消。
我們可以從小培養孩子「吃+玩+睡」的作息模式,在孩子過度疲勞之前,按照固定的時間規律,把瞌睡的孩子放在床上。每天定時哄睡孩子,時間一長,孩子小睡的時間和長度都固定了下來。
2. 培養孩子自主入睡4-6個月孩子最適合培養自主入睡習慣。在小睡固定的前提下,我們可以養成系統的睡眠儀式。例如第一步:在房間裡營造安靜、昏暗的環境;第二步:給孩子換上舒適的睡衣;第三步:用柔和的聲音為孩子講故事,或者與孩子聊天;第四步:陪伴孩子入睡。
然後逐步簡化睡眠儀式,如家長為孩子講完故事後,發現孩子有睡意,可以嘗試讓孩子自己入睡。家長在旁邊觀察,如果孩子出現長時間的哭鬧,家長應該及時介入陪伴。如果孩子能夠很快入睡,接下來可以進一步簡化程序,直到孩子能夠獨立入睡。
當然,從家長哄睡到孩子自主入睡,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孩子可能會出現反覆、退化等情況,家長需要溫柔的堅持。除非孩子有生病、哭鬧異常等特殊情況,家長不應該重新哄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