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四川紅燒牛肉麵,十個人有十個做法,主要工序大同小異,不同之處是在牛肉處理和煸燒的過程中稍顯差異,這種差異就能夠讓牛肉臊子口感分為兩個類別,一種是入口耙軟化渣,牛肉本鮮足,老少皆宜。另一種是入口稍硬,但越嚼越香,感覺香料香味都進入到牛肉裡面,缺點就是容易塞牙。天南地北,口味各不一樣,那麼掌握牛肉臊子的兩種風味煸燒方法非常必要,這一點會員們可以結合我們之前的視頻專欄做一個調整。本文易家川菜把兩種牛肉臊子的煸燒關鍵要點分享給各位會員。
牛肉的三種處理
生煸:生煸就是新鮮牛肉經過表面清洗後,直接切成小塊,做生意都切成小顆粒,然後下生鐵炒鍋直接煸炒,煸炒過程油量比較寬,這樣是為了防止耙鍋焦糊,煸的過程中,依次放入各種調料、香料粉、冰糖等,直到把各種調料全都煸進牛肉中,煸透,煸到牛肉發乾,最後再用紅燒底料加湯中小火燒1到2個小時,這種方式是傳統牛肉煸燒方法。最後的牛肉臊子入口稍硬,但越嚼越香,香料香味都進入到牛肉裡面。
焯煸:焯煸的意思就是牛肉是用水煮過,既然是牛肉,那麼煮過牛肉的湯是很鮮的,不能浪費,所以焯牛肉這一步可以直接與吊牛肉湯合二為一,既可以焯牛肉,還可以提高牛肉湯的質量,當牛肉肉質稍微煮一下後拿出來切成方塊,因為肉質比較緊實,所以這個時候牛肉更好切,切出來大小均勻,更利於商用精打細算的成本考量。後面的煸燒牛肉程序與上面是一樣的,易家川菜的川渝面與小吃專欄中的牛肉臊子就是這種做法。
醃煸壓:還是相同道理和方法,這種牛肉臊子成品體積大,叫砣砣牛肉,比較特色,前提是要選擇帶一層薄板筋,膠質較重的牛肉,入口相當巴適,當然採購價格要高一些。在製作方面,首先要用香料、椒鹽醃製12個小時,然後焯煮,讓牛肉肉質變緊實,這樣才利於改刀,改刀成大砣牛肉,再用生鐵鍋進行煸炒,煸炒過程中還要使用各種調料來提高它的肉香味,當把紅燒底料放入,而且香味和顏色煸炒出來後,就倒入高壓鍋,再加入適量牛肉原湯進去,連湯帶肉一同壓耙軟。這種牛肉俗稱砣砣牛肉,用於面臊子就叫砣砣牛肉麵或者霸王精品牛肉麵。
三種牛肉烹飪風味解析
通過以上三種牛肉的製作方法,雖然都是在做牛肉臊子,但最終成品風格、口感都是不一樣的。這裡重點要注意的是烹製牛肉的方法和火候問題。
1、牛肉不焯水直接煸炒再燒,可以最大程度保留牛肉的肉香鮮味,這樣牛肉入口口感更耙軟軟爛,但不成形。此種方法適合比較看重原味和軟爛程度的口味。
2、牛肉焯水後再煸炒,可以讓牛肉更有形態,適合做生意對成本考慮較多的情況,這種牛肉入口稍硬,缺點就是容易造成水分流失,也就是10斤牛肉做好就成了6到7斤,但是按照經營來看,一碗牛肉麵舀上4到5塊牛肉,相當有利潤。
3、預先經過醃製後的牛肉,特別入味這一點不否認,再經過煸炒過程中的補充,讓牛肉由內到外完全入味散發出香料和調料的味道,再利用高壓鍋,將牛肉原湯再次收回到牛肉肉質裡後,使得大砣大砣牛肉吃在嘴裡特別過癮,這種風格適合口味重的朋友,但從本味上來看,更多的是調料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