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者救贖自己,聖人普度他人《肖申克的救贖》

2020-12-19 是個怪人的事

Zihuatanejo 是一個地方,在墨西哥,太平洋岸。你知道墨西哥人怎麼稱呼太平洋嗎?那是沒有回憶的海洋。那就是我想去的地方。一個溫暖而沒有回憶的地方。Andy Dufresne 這麼告訴 Red 。他們坐在肖申克監獄的高牆下,石頭築成的高牆,而墨西哥在遙遠的南方。於是他們最終在那裡重逢。赤著腳,海風吹走了帽子, Zihuatanejo, 墨西哥,太平洋像是 Red 夢想的一樣蔚藍。過程是那麼紛繁。無數精心盤算的細節,無數巧合,無數痛苦的不眠之夜,無數次提心弔膽。所以一切才能結束的如此令人愉悅。爬出下水道的他在暴雨中衝刷乾淨了一切,一切監獄的陰暗。他脫下囚服對著天空吶喊。那就是對自由最好的注釋。Red 從一開始就很喜歡這個人。在監獄的空地上閒庭信步,仿佛有一種隱形的屏障,把他和身邊的人隔離開,他走路的樣子,就像是在自己家的花園裡散布一樣。然後他冒著巨大的危險去給監獄長幫助,代價是讓他們,罪犯們,在陽光下修繕屋頂的時候喝幾瓶冰啤酒,就像是在整修自己的房子。放在窗臺上雕刻出來的小石像。貼在牆壁上的女明星招貼畫。響徹整個監獄的歌劇。他感興趣的並不是度過漫長的日子,他想要做的是以此保存自己的靈魂。保存自由的靈魂。

一個年輕有為有著大好前途的銀行家,妻子背叛了他,他也被冤枉而鋃鐺入獄。本以為他這樣的身份,又遭遇了這樣的變故,會很難在監獄待下去,或者連繼續生存下去的信心都被磨滅。卻沒想到他不僅很快就融入了這個大環境,還因為自己的金融知識和樂於助人的性格,在獄警和犯人兩方都很吃香。當我以為他會一直以這種狀態在監獄裡待下去的時候,電影出現了一個大的轉折,他越獄了,而且是從一開始進來的時候就在一步一步實施這個計劃,特別是看到最後一幕,他和獄友在海邊擁抱的情景,心裡真的感到很溫暖。

這是一部關於希望的電影,它是每個年輕人內心的夢想和現實衝突的縮影。看完電影以後,每個人都會問自己:我心中的那份希望還在嗎?看到主人公在雨中展開雙臂擁抱淋漓的一刻,也酣暢了每一位觀眾,每個人,或許都在期待著這一幕的到來,然而當這一幕到來的時候,你會留下心酸的淚水,因為,結果是美好的 過程是艱辛的。第一次看完它的時候還不知道什麼叫做自由,便反覆觀摩,數年後的一天在一遍又一遍的體會和琢磨中看到了人性的堅韌和希望的力量,轉眼望去至今走過的路,蹣跚磕絆,但總有一種永不放棄的力量去推動你,相信一切。直到今天再看到這部電影的名字才發現,是它潛移默化的教會了我成為一個堅韌的人的品質,也成為了我無法遺忘的啟蒙老師,我有太多的老師了,他們也許是一個年齡相仿的姑娘,也許是一個鋃鐺入獄的囚犯,可他們都是平凡的人

經典一直是經典,90年代出現的優質電影。別人認為八百年都做不到的事情,你認為多久可以做到。男主人公告訴我們他用了八百年的幾十分之一的時間做到了。在這期間他豐富了監獄圖書館的藏書,把自己變成監獄裡不可缺少的一份子。他成功的出去,那個自由的世界。所謂的公平,在知道真相的時候已經沒了。他已成長:既然公平不在,我就只要自由。他就是總有一天會飛起的那隻鳥?Some birds aren't meant to be caged, that's all. Their feathers are just too bright.---有些鳥兒是永遠關不住的,因為它們的每一片羽翼上都沾滿了自由的光輝!

當《費加羅的婚禮》想起,看著安迪愜意的沉浸在音樂的天地裡,享受著自己的精神世界,內心的尊敬與嚮往油然而生,仿佛琴瑟合弦,高山流水兩相知。一直以來都很希望在這個紛紛擾擾的世界中能夠保持內心的獨立與完整,能夠在這個物慾橫流的世界裡有尊嚴的活著,幾乎是在那一剎那,喜歡上了安迪,以及他的扮演者蒂姆.羅賓斯,雖然他的片子看過的寥寥可數看著囚犯們坐在秋日的陽光下,享受著安迪用智慧換來的啤酒,而主人公仿佛一個局外人一樣游離於畫面中,整個人都在散發著一種發自靈魂,來源於知識的光輝,我想古人所說的「胸有詩書氣自華」大概就是這種境界吧?當最後安迪逃離黑獄,在滂沱大雨中仰天長嘯,心中的鬱結仿佛也隨著這一聲煙消雲散,其實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座Shawshank,都有一座禁錮你內心自由的黑獄,世俗的觀念,殘酷的現實,根深蒂固的習慣,無不在無時無刻的影響著你,如何才能做會你自己?如何才能暢遊在自由的天空裡?如何才能將精神深化,超脫於紅塵外,達到夢想的家園?

很難有一部電影能比《肖申克的救贖》能更好的詮釋夢想與救贖這兩個詞的關聯和真諦,電影予人帶來心理的震撼與洗滌從未如此的深刻,主角安迪與男二黑人瑞德主輔相成的兩條脈絡營造了一個關乎追夢自由和心靈救贖最好的故事,當看過電影,不禁感慨對比安迪的遭遇,我們生活中看似邁不過的坎又能算什麼,這是最有溫度的電影,生活其實本就一直有著夢想,哪怕失敗,只要能心擁夢想,便定能獲得希望的救贖。

相關焦點

  • 一部電影史上的偉大改編:《肖申克的救贖》
    1994年一部電影史上永恆的經典之作《肖申克的救贖》在美國首映。這部電影可以說是掀起了美國人的觀影狂潮,也創造了一個低成本高票房的電影奇蹟。而時到今日,這部電影仍以豆瓣評分9.5,超過80%的人給予4星或5星的評價傲視電影界,並被稱為電影史上永遠的第一名。
  • 《肖申克的救贖》裡五大堪稱座右銘臺詞,你最愛哪一句?
    豆瓣評分多年來一直位居第一的電影——《肖申克的救贖》,相信很多朋友都不陌生。劇中安迪被冤枉入獄,面對「飛來橫禍」,他沒有言棄,反而憑藉強大的毅力,完成了自我救贖,與對獄友的救贖。而劇中展現的對自由的嚮往,對夢想的追求,永恆的友誼等都帶給了觀眾深刻啟迪。
  • 《肖申克的救贖》中英臺詞分享:人生跌落谷底時,該如何自我救贖
    《肖申克的救贖》有多經典,想必大家都有耳聞吧~1994年上映,曾獲第67屆奧斯卡金獎,評分9.7,是目前豆瓣電影TOP250排行榜的第一名,同時也是豆瓣首部評分人數過百萬的電影。而當自己的得意門生湯米,為證明自己無罪而被典獄長殺害後,安迪不甘如此,用了20年時間精心策劃,最終成功越獄。二十年後的一個雨夜,安迪從肖申克監獄越獄成功,他爬過惡臭的下水道,獨自站在雨中,任雨水衝刷自己自由的身體和靈魂,這一幕也成了影史永恆的經典!
  • 《肖申克的救贖》的經典臺詞,喪的時候就看看
    在她身上,我看到了自己,一個反著的自己。我總是好奇她為什麼如此優秀,她和我說,多看一些好的文學、影視作品吧,你能看到那些你接觸不到的人生,另外,你可以多在外邊走走,你會發現晚上12點,外賣小哥還在送外賣,滴滴代駕還在等客戶,街道上寂靜的聽不到一點聲音;凌晨3點,環衛工已經開始工作,菜市場的小販已經擺好了攤子,儘管此時夜還是一片漆黑。你說,你有他們辛苦嘛?
  • 《肖申克的救贖》豆瓣173萬人打出滿分|救贖只能靠自己
    我們一點點長大,漸漸發現這個世界是不公平的,但每天都有人在為自己的出路摸爬滾打,他們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技能,逐漸從同類人中脫穎而出,奔向更高的舞臺和自由,這未嘗不是一次自我拯救。什麼是自我救贖?有一個回答是這樣寫的:認清自己的錯誤,並願意改變自己,不管是自己挺過來自救,還是請人幫忙,只要你願意讓自己好起來,就是自我救贖。
  •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故事從1946年說起,緬因州一位銀行家安迪喝得醉醺醺地上了自己的車,還把手槍裡裝滿子彈,接著是他妻子與人私通的畫面,然後兩人雙雙被殺。安迪被判刑入獄,成了肖申克監獄的重罪犯。在獄中,他與黑人囚犯雷德互相幫助,成為好朋友;而以博格斯為首的一群囚犯卻經常襲擊安迪。
  • 《肖申克的救贖》:到底救贖的是什麼?
    肖申克的救贖肖申克的救贖,看了好多遍的經典電影,我一直都想知道電影為什麼叫做救贖,它在救贖什麼,在滿是犯人的監獄裡,談救贖是何等的好笑啊,可是看過影片之後我相信每一個人都會對這兩個字有自己理解肖申克的救贖離開前的雨夜,安迪幫監獄長做好了最後一筆帳,他換上嶄新的行頭,然後通過自己多年挖掘的密道逃出了這裡,他在骯髒的下水道裡匍匐前進了數十米,可是我卻看不到絲毫骯髒的感覺,因為這是自由之路
  • 掙脫即救贖——《肖申克的救贖》
    「剛入獄的時候,你痛恨周圍的高牆;慢慢地,你習慣了生活在其中;最終你會發現自己不得不依靠它生存,這就是體制化。」體制化意味著臣服,意味著沉淪,意味著失去了骨血靈魂與思想火花成為跪倒在脅迫下的行屍走肉。在或大或小的體制中,在難以逃離的大環境裡,難免會沉積於表面的安穩而逐漸喪失了自我意識,失去了一切對光明與自由的嚮往。
  • 《肖申克的救贖》:實現自我救贖的兩個階段
    英國作家克萊夫·巴克曾說:「每個美國家庭都擁有兩本書,一本是《聖經》,另一本可能就是史蒂芬·金的《肖申克的救贖》。」電影《肖申克的救贖》源自小說,豆瓣評分9.7分,一部監獄題材的電影,已經成為時代的經典,被很多人列為男人必看的電影之一。
  • 《肖申克的救贖》安迪的救贖和自由之路
    《肖申克的救贖》是一部關於希望和自由的電影,在豆瓣評分9.6,在IMDB評分9.2,雙榜第一,給觀眾帶來很大的反向和深思,直至今天仍有其社會意義和人性探索!在這其中可以看到很多影片關於救贖和自由的暗示,也可以讓觀眾深思如何自救!為什麼片名叫《肖申克的救贖》而不是安迪的救贖呢?
  • 《肖申克的救贖》:有些鳥兒天生就是關不住的
    《肖申克的救贖》是一部關於希望與救贖、信仰和自由的小說。作者史蒂芬·金是美國現代驚悚小說大師,擅長創作恐怖小說。他的作品已被譯為三十多國文字,讀者超過3億5千萬,在全世界擁有無數金粉。《肖申克的救贖》是史蒂芬·金的代表小說之一,創作於1982年。
  • 《肖申克的救贖》:永遠滿懷希望,永遠追尋自由
    電影中安迪所追求的自由,是痛苦的自我反省、漫長的自我救贖後,體會到的真正的自由。1994年《肖申克的救贖》在美國正式上映,距今雖然已經有25年了,但這部電影卻依然是一部必看電影,因為它是永遠的經典。當你在不同的年齡去看這部電影,會有不同的感受,電影是沒有改變的,改變的是人心吧。
  • 否定製度化的《肖申克的救贖》
    《肖申克的救贖》豆瓣評分9.7,憑著這個分數,應該推薦給大家看看!我們在電影院裡看過很多電影。在觀影的過程中,有時為某個情節我們感動得流下了眼淚,有時為了某個情節我們破口大罵,有時為了某個情節,我們激動不已!在看完《肖申克的救贖》這部電影時,好多人坐在觀椅上內心久久不能平靜。
  • 看電影《肖申克的救贖》:照進人們內心中的希望和救贖之光
    一、作品簡介電影《肖申克的救贖》是根據美國作家史蒂芬.金的中篇小說《肖申克的救贖》而改編的一部經典之作。影片主要是圍繞以安迪、瑞德、山姆等人物為主線展開的發生在肖申克監獄裡面的一系列故事。該部作品的導演在最大程度地保留原創作者的作品風格的基礎上適當地融入了個人的見解,圍繞希望、救贖為主題展開,表現出史蒂芬.金在驚悚題材之外的驚人功力。《肖申克的救贖》深刻地揭示了體制化對人們的壓迫,展現出人們對於希望和自由的渴望的同時,也表現出了人們內心的救贖。
  • 在體制化中救贖自己—《肖申克的救贖》影評:安迪是如何做到的?
    他的代表作品有《肖申克的救贖》《綠色奇蹟》《迷霧》等。作為一個對電影有著狂熱追求的導演,他對《肖申克的救贖》這部電影有著精準的把控。這部犯罪劇情電影被希望、自由這主題所涵蓋,在監獄的每個人都被體制化了,被極度嚴格的紀律和聖經所禁錮著。正如瑞德所說:「希望是很危險的東西,希望會讓人瘋狂,它在這裡沒用」。
  • 《肖申克的救贖》點燃希望,讓你有一種什麼樣的救贖!
    這部老電影,當年的你是因什麼而看的呢,我個人當年看全憑著因為評分高,看完電影卻感覺並沒有想像的那麼好,多年以後的今日看完了整本書才發現當年的自己真是閱歷不夠,書中所表達的體制化是我們無法逃過的話題,書中的一部分與大學的我也引起了共鳴,大學比高中更累,因為我們不知道該幹什麼,整日無所事事
  • 《肖申克的救贖》:構建了一個如何直面命運的象徵世界
    文/一木 一直以為肖申克是主人公的名字,原來是一座監獄,主人公的名字叫安迪。那為什麼電影名字不叫《安迪的救贖》呢? 《肖申克的救贖》讓人深為感動,但一肚子話似乎又難以表述,這是很多觀眾的反饋。其實這並不奇怪,因為它是一部比較特別的電影,它建立的是一個關於人生與命運的象徵世界。雖讓人感觸良多,但它又不像一般的故事片那樣——讓人的情感聚焦到某個特別的場景和細節中去,所以又總感覺難以言說。 是不是看《阿Q正傳》也有這麼種感覺?
  • 《肖申克的救贖》:三個階段探究安迪重獲自由的救贖之路
    文/動動電影《肖申克的救贖》(The Shawshank Redemption)上映於1994年,由弗蘭克·達拉邦特執導,蒂姆·羅賓斯、摩根·弗裡曼等主演。該片改編自史蒂芬·金《四季奇譚》中收錄的同名小說,講述了年輕銀行家安迪因誤成殺妻兇手進入肖申克監獄服刑。
  • 《肖申克的救贖》可怕的體制化
    《肖申克的救贖》(The Shawshank Redemption)就是這樣一部偉大的影片。該片是由弗蘭克·達拉邦特執導,蒂姆·羅賓斯、摩根·弗裡曼等主演。我和《肖申克的救贖》是這樣相識相知的:一天沒課的下午,和大學室友準備看一部電影,於是就在網上翻來覆去的尋找,最後鎖定了《肖申克的救贖》,之後,開始了漫長的下載之路(校園網還是挺慢的),等到下載完成之後,距離晚飯的時間已經快到了,準備先看一部分再去吃飯,可想而知,我們把影片看完了才去吃飯,然後把影片推薦給了周圍喜愛電影的同學
  • 票房慘澹《肖申克的救贖》,補電影票的機會來了!
    《肖申克的救贖》票房總計兩千八百多萬美元,而同期上映的《阿甘正傳》的票房是6.7億,可謂是對比慘敗,表現不盡如人意。作為主演的摩根·弗裡曼在參加節目的時候揭露《肖申克的救贖》不賣座的原因,在他看來就是因為電影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