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受傷休息 父母的誤工費能否支持

2021-01-15 中國法院網

2014-12-02 10:19:17 | 來源:中國法院網上海頻道 | 作者:沙兆華

  【案情】

  2013年2月某天,甲醉酒駕車撞傷了路邊行走的17歲少年乙,交警部門認定甲負事故的全部責任。司法鑑定中心作出鑑定:乙受傷後的休息期為2個月,營養期為3周,護理期為2周。甲駕駛的機動車投保了交強險,且事故發生在保險期間內。一審法院認定乙的總損失為醫療費、護理費、營養費、交通費、鑑定費及律師代理費共計5784.30元,判決保險公司在交強險限額範圍內賠償乙3784.30元,甲賠償乙2000元,駁回乙主張其受傷休息2個月期間母親誤工費4400元的訴訟請求。二審經調解,三方達成協議:保險公司賠償乙3784.30元;甲賠償乙2000元;甲補償乙3000元。本案最終以調解結案。

  【分歧】

  本案的爭議焦點是:乙的母親的誤工費應否支持。

  第一種觀點認為,不應支持。乙系未成年人,且沒有勞動收入,不會產生誤工損失,而法律規定的人身損害賠償項目所指的誤工費主體,應為受害者本人,其母親誤工費除與護理費重疊的部分外,沒有請求權基礎。

  第二種觀點認為,應予支持。未成年人受傷休息期間由父母或其他監護人陪護,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應對司法解釋規定的誤工費主體作目的性擴張解釋,將受害者為未成年人時,其父母或其他監護人的誤工損失視為未成年人的誤工損失。

  【評析】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人身損害解釋》)第二十條規定,誤工費根據受害人的誤工時間和收入狀況確定。據此,誤工費的產生關鍵有三點:1.誤工費是受害人的損失;2.受害人受傷後需要休息;3.受害人受傷前有收入。本案中,未成年人乙發生交通事故受傷時,雖已滿16周歲,但並未參加工作,無收入來源,且乙主張的誤工費是其母親的誤工費,而不是乙本人的。故一審認為,乙系未成年人,且未提供充分證據證明要求甲賠償其母親4400元誤工費的主張,法院不予支持。

  然而,未成年人乙受傷後需要休息2個月是事實,乙亦提供蓋有上海某自行車修理部發票專用章的說明,證明其母親照顧其2個月產生誤工費。這就產生了兩個問題:1.未成年人受傷休息期間是否需要陪護?2.如需要,父母或其他監護人因此產生的誤工費,應否由侵權人賠償?

  1.不論民法通則還是未成年人保護法,均規定監護人應積極履行對未成年人的監督、教育、保護職責。《上海市未成年人保護條例》第八條規定:「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看護好未成年人,避免讓學齡前兒童獨處。」第十條規定:「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預防和制止未成年人吸菸、飲酒、流浪、沉迷網絡和電子遊戲;預防和制止未成年人閱讀、觀看不適合未成年人的圖書、報刊、影視節目、音像製品和電子出版物;預防和制止未成年人賭博、吸毒、賣淫等違法行為……」南京餓死女童案即是母親未盡到監護責任的典型案例,引起社會對監護責任的深刻反思。本案中乙受傷時雖已17歲,但畢竟還是未成年人,系限制行為能力人,父母仍負有監護責任。況且,乙是受傷休息2個月,雖僅需要護理2周,但2周後其飲食起居不一定可以完全自理。相反,如將受傷後的乙獨自留在家中,缺少父母、學校等監護,對乙的成長是極為不利的,比如,無法防止其沉迷網絡和電子遊戲,觀看不適合未成年人的圖書、報刊、影視節目、音像製品和電子出版物等。

  2.按照《人身損害解釋》對誤工費的規定,一般情況下,未成年人沒有勞動收入,其父母或其他監護人陪護產生的誤工費,難以得到法院的支持。但如上所述,未成年人受傷休息期間是必須受到監護的,這就產生了法律規定與現實需要之間的矛盾,也是本案上訴的主要原因,需要法官運用合理的解釋方法解決。針對《人身損害解釋》關於誤工費的主體適用範圍狹窄,不能細緻保護無行為能力及限制行為能力的未成年受害人,根據全部賠償原則,應採用目的性擴張解釋方法,將受害者為未成年人時,其父母或其他監護人的誤工損失視為未成年人的誤工損失。

  鑑於此,二審法院法官耐心細緻地做調解工作,釋法明理。最終,根據乙母親實際陪護的時間,甲同意再補償乙3000元,以此了結本案糾紛。然而,要徹底解決此類糾紛,建議立法將受害人為未成年人且其無收入來源時,其父母或其他監護人因陪護產生的誤工費損失,與受害人為成年人時產生的誤工損失同等對待,以此彰顯法律對未成年人保護的周到和完備,同時,也為父母及其他監護人履行監護職責以物質幫助。

相關焦點

  • 未成年人受傷家長的誤工費是否應得到法院支持?
    未成年人受傷家長的誤工費是否應得到法院支持?那未成年人的家長主張要求賠償誤工費在法律上能否得到支持? 一種觀點認為,《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二十條規定,誤工費根據受害人的誤工時間和收入狀況確定。依據該條規定,誤工費主體應為受害人本人,家長不是受害人,家長誤工費不應得到支持。
  • 4歲女童幼兒園受傷 家長:不要誤工費 只想知道受傷原因
    近日,市民王女士撥打本報新聞熱線,反映4歲女兒小婷在幼兒園受傷,至今快兩個月了,與園方的協調仍舊沒有令人滿意的結果。因為疼痛,孩子每天哭個不停,這讓王女士非常心疼。  家長:不要誤工費 只想知道受傷原因  王女士告訴記者,女兒小婷今年4歲,在周村區王村鎮中心幼兒園小三班上課。
  • 未成年人遭父母隱蔽侵害 能否撤銷父母的監護權?
    近年來,未成年人保護的話題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一些未成年人遭受著父母的隱蔽侵害,合法權利難以得到保護,激起廣大網友的憤慨。父親長期性侵親生女兒、95後父母售賣親生兒子……這些案例也引發了質疑:如果父母存在侵害子女的行為,在追究刑事責任的同時,能否撤銷他們對孩子的監護權?
  • 請您當法官」第十二場丨「請您當法官」庭審觀摩活動:「準媽媽」車禍受傷 請假保胎該賠誤工費嗎?
    本案糾紛發生在早高峰時,王女士與張先生兩車相撞,導致王女士受傷。事故發生時,王女士已有身孕,受傷後王女士即請病假休息。事故發生後,王女士要求張先生及登記車主張女士賠償她因此受到的醫療費、誤工費、精神損失費等各項損失。
  • 未成年人名下的房產能否買賣?
    一、法律是否支持未成年人名下房屋買賣根據法律規定,支持!前提是符合法律規定的「為被監護人的利益」的情形,根據司法實務,以下情形可以視為「為被監護人的利益」:1、作為監護人的父母為了未成年人教育,比如支付學費等。
  • 少女交通事故受傷 索賠美容費獲支持
    年僅16歲的花季少女沈某在交通事故中受傷,經鑑定, 構成一個九級、兩個十級傷殘,其右背部骶髂關節上疤痕有破潰,後期需行擴創皮瓣整形修復手術,費用約2.5萬元。2008年12 月22日,沈某訴至江蘇省南通市港閘區人民法院,要求被告賠償醫療費、誤工費、整容費、殘疾賠償金等損失共計29萬餘元,其中整容費2.5萬元,獲得支持。
  • 未成年人在公共場所受傷該由誰來擔責?
    近日,石家莊市裕華區人民法院審理的兩起有關未成年人傷害案件,或許能給職工家長和公共場所營業者帶來一些啟示。■案例一: 4歲孩童乘扶梯跌倒造成十級殘疾2019年1月13日,4歲的張某碩隨父母在一家花鳥魚蟲城內乘坐自動扶梯時,因跌倒受傷,被送至河北省兒童醫院治療。
  • 未成年人在校受傷,責任誰來承擔?
    未成年人在校受傷,責任誰來承擔?法院審理後認為,黎明上早自習期間在教室跑動撞倒同學,致同學受傷,應當承擔賠償責任;某小學雖然對學生的教育管理制定了完善的制度,但對未成年人的管理實施存在疏漏是導致學生馬蕊受傷因素之一,應承擔相應的補充賠償責任;學生馬蕊本人在上早自習期間,擅自離開座位在教室走動對其損害的發生自身也存在過錯,應自負一定的責任。
  • 交通事故受害人即將達到法定退休年齡,誤工費怎麼計算?
    理由如下:一審法院不應支持王某建的誤工費用,王某建未提供任何能夠證明其存在誤工情況的證據,且其已經超過60周歲,一審法院判決人保財險沛縣公司賠償其誤工費於法無據。徐州市中級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關於王某建主張的誤工費如何認定問題。
  • 全職媽媽索誤工費3年終勝訴 法院認定家務勞動屬於隱性收入
    3年4次開庭審理,龔慧終於贏得官司 記者任勇 攝(記者耿尕卓瑪)轎車突然開車門致使自己受傷,只因沒工作,索賠誤工費的官司一打就是3年。昨日,龔慧給記者算了一筆帳:扣除律師費及訴訟費實得幾十元。2013年10月,龔慧騎車送孩子上學,一輛轎車路邊突然打開車門,導致她腳部受傷,送醫後縫了3針。交管部門認定車主負全責。丈夫在龔慧受傷後趕回料理家務。龔慧住院17天後在家休養。協商賠償時,龔慧提出的誤工費被拒絕。龔慧便請了律師,沒想到官司這一打就是3年。律師最初與龔慧都有勝算把握,因為最高人民法院有這方面的法律解釋。
  • 未成年人證言能否作為認定「家庭暴力」的依據?
    受害方除了提供出警記錄、傷情鑑定等證據之外子女也可以作為證人提供證言但是,如果子女未成年其作出的關於一方有家庭暴力行為的證言能否作為法官審判的依據這其中的證人證言自然包括未成年人的證言。(2)未成年人具備證人的適格性。未成年人尤其是10周歲以下的兒童,因記憶能力、言語能力、心理承受力、易受暗示性等因素,容易受到各種主客觀因素的影響,導致證言的可靠性下降,為此,不少國家以年齡作為未成年人能否作為證人的門檻。
  • 【民法典】未成年人網絡「打賞」款可否追回?「不滿十四周歲」能否...
    【民法典】未成年人網絡「打賞」款可否追回?「不滿十四周歲」能否被收養?01未成年人的網絡「打賞」行為是否有效?「打賞」款項可否追回?請看民法典相關條款
  • 未成年人犯法,父母是否應該接受處罰
    近日,看到一篇報導《初二女生宿舍內被同學掌摑、澆開水 警方:對涉事3人批評教育》,由於案件涉及未成年人,警方對涉事3名學生批評教育。同時,責令校方及3名學生家長向受傷學生道歉,並要求他們配合傷者就醫治療。看完整個事件,書生很是憤怒,受害者留下一輩子揮之不去的陰影,涉事人員並未得到應有的懲罰,就因為是未成年人,僅僅只是批評教育!!!
  • 當法律對未成年人寬容時,誰對受傷的被害者舔傷口?
    當法律對未成年人寬容時,誰對受傷的被害者舔傷口?最不喜歡看到的就是未成年人的新聞,正能量的少之又少,負能量的滿屏就是強姦、殺人、放火、埋屍。當法律對未成年人寬容時,誰對被害者舔傷口?成年人犯罪,按法律程序辦理,但是未成年人就是法律裡的一粒沙子,讓人迎風流淚,但就是覺得無傷大雅。真的是這樣麼?因為顧及他們是未成年,顧及他們年齡小,心智不成熟?他們不小!現代社會的信息化讓他們的智商見識早已超過年齡的限度,他們甚至比大多數成年人都能規避對自己不利的安全因素。他們囂張,肆意傷害他人,毫無悔過之心,就算警察到來,他們也知道只是個過場。
  • 檢察官、律師呼籲:未成年人犯罪 父母疏忽失職入刑
    近日,吳浩(化名)因意外受傷住院,現在他走上正途,父親也改了動手毛病,父子重歸於好  關注 歧途少年系列報導  呼籲監護人疏忽入刑的前提是未成年人犯罪或受傷害,未成年人身陷不同的困境之中,兩種情況都值得呼籲
  • 「熊孩子」網絡直播打賞、遊戲充值,父母能否主張返還?
    問題請教 問題請教:「熊孩子」網絡直播打賞、遊戲充值,父母能否主張返還?2. 律師答疑最高法:「熊孩子」用父母帳戶打賞主播,父母可主張返還。根據我國《民法》的規定,不滿八周歲的未成年人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因此其參與網路遊戲、網絡直播打賞所花費的支出,應該退還。
  • 面試熱點:法院支持返還未成年人遊戲打賞
    【事件連結】5月19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關於依法妥善審理涉新冠肺炎疫情民事案件的指導意見(二)》,明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參網絡直播平臺「打賞」,監護人請求網絡服務提供者返還款項的,法院應支持。按照我國民法總則規定,8歲以下的未成年人是民事無行為能力人,民事無行為能力人進行的民事行為是無效的。
  • 因交通事故受工傷,誤工費和停工留薪期工資究竟能否同時獲得?
    尤其是關於勞動者已經獲得誤工費的賠付後,用人單位不願意在按照法定標準對勞動者支付停工留薪期工資。那麼這種認知是否正確呢?我們先看一下停工留薪期工資之外的其他工傷待遇,勞動者是否有權獲得賠付的問題。交通事故中的誤工費與停工留薪期工資其本質上都屬於勞動者的工資。在勞動者已經從交通事故肇事方那裡獲得賠償後,其將無權再從用人單位處獲得支付。這個觀點是否正確,司法實踐中法院又是如何處理該類情形的呢?一、誤工費與停工留薪期工資並不衝突誤工費本質上是勞動者因受到傷害不能從事相關工作而造成的損失。
  • 未成年人能否當股東?
    請問,未成年人可以成為房東,為什麼不能成為股東呢?律師解答:並無規定限制未成年人成為股東。根據國家工商總局相關答覆的規定,未成年人是可以成為股東的,其法定代理人可以代為行使權利。因為對方是欠你的錢,所以你需要把債權贈與你兒子,然後對方拿股權跟你兒子(你可以代理)籤訂抵債協議就可以了。
  • 未成年人在校期間受到人身損害 學校是否需要承擔責任
    江都法院黨組書記、院長黃志表示,江都區法院一直以來高度重視婦女兒童權益保護工作,充分發揮審判職能,嚴厲打擊相關違法犯罪,妥善審理婚姻家庭案件,與區婦聯聯合設立容融工作室開展家事調解,藉助「江法慕課」線上法律講堂、送法進鄉村學校社區、公開巡迴審判等強化法治宣傳,為婦女兒童依法維權提供強有力司法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