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兩頓飯或者是三頓飯,其中包括一頓飯,到底科學不科學,其實並不是在幾頓,而是在吃法。
首先,我們可以從能量的角度來解釋一下。
我們可以用「能量守恆定律」的理解來吃飯。人活著就需要吃飯,就需要工作,即便什麼事情都不做,成天地躺在床上,也需要呼吸,翻身,一樣可以消耗身體的能量。更何況是體力的勞動以及腦力的勞動,能量的消耗就會越大,隨著勞動量消耗了相應的能量。
消耗的能量就需要隨時的進行補充,可以多,當然也可以少,就是不能沒有,但是合適才是最好的。比如,今天的你總消耗一萬大卡的熱量,就需要吃進去一萬的大卡熱量。
經常性的吃多,用不完,就會變成脂肪在身體體內斤進行堆積以及肥胖,各種的營養過剩性心腦血管疾病或許就會出現。經常性地吃少,或許就會導致人體的營養不良,血虧氣短,各種的營養缺乏性疾病或許也是會出現。
消耗能量主要是以細胞燃燒來體現的,學術上面叫做代謝。補充能量主要就是的方式就是吃飯,吃進去各種的食物,在人體的體內進行分解以及加工,補充消耗掉的相應能量。所以說,消耗多少就需要補充多少,比如:汽車,加多少油,就可以跑多少的路。
其次,從食物構成方面來進行解釋一下:
所有的食物,無外乎三大營養的成分:脂肪、蛋白以及糖。其次還需要有多種的維生素以及礦物質,以保持人體營養的均衡。
非常明顯的一個道理,所有食物的營養成分以及含量其實都是不一樣的。比如:動物肉,豬肉以及牛肉其實都是不一樣的,營養成分也是不一樣的,味道當然也是不一樣的。
即便是同一頭豬,不同部位的營養成分以及含量其實也是不一樣的。這就決定了我們人類的食物構成不可以單一化,牛肉非常的有營養,只吃牛肉那麼就不行。
而且,我們的生活並沒有格式化,其實都不在一個模式裡面,所在的地域、生活的習性、物質的條件,就已經註定了吃的食物、進餐的量以及飲食的習慣都是各不相同的。比如:高原雪域的人們,常年的糌粑奶酪以及牛羊肉,就活得非常的健康。
海洋漂泊的人成天是白水煮魚一樣活得非常的好。但是這些都有一個基本的原則並不會去違背,這就是吃進去的能量,必須需要抵得上自身消耗掉的能量,不管你是吃的什麼食物。
最後,我們從進餐的時間來解釋一下。有了上面的兩個方面的分析之後,一天吃幾頓飯就比較容易理解了。
1、早餐必須要吃:可能很多人或許會忽略早餐,要麼就是因為需要睡懶覺,要麼就是因為趕著上班,要麼就是因為感覺自身不餓等等諸多的原因。
但是這些都不是你不吃早餐的一個藉口,因為不吃早餐對我們身體有非常大的影響。早餐其實吃多吃少都沒有關係,但是必須要吃點,給自己的健康留一個保障。
2、午餐需要吃飽,補充好身體的能量:午餐其實也是非常重要,因為經歷了一個早上的消耗,我們身體所剩的能量已經不多了,需要及時的進行補充。再者,為了下午可以有比較充沛的精力,中午需要吃飽,給自己補充比較足夠的能量。
3、晚飯適當的吃一點,不可以吃多:晚飯不建議吃得太多,當然也不建議吃得太過 的油膩,儘量少吃一點,多吃一點比較清淡的。
因為晚飯之後,我們一般都不會做一些比較複雜,或者是運動量過大的事情,主要是放鬆自己的心情,不需要消耗太多的能量。再者,晚飯過後沒有多久,我們就得需要睡覺,吃得太飽或者是吃得太油膩都不利於我們的睡眠。
最後的結論就是,按著我們人體的需要,只要能夠保證人體的營養,一天這三頓飯還是比較科學的,間隔的時間也需要合理,次數也需要合理,但是需要養成喲個習慣,懂得欣賞這種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