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五十歲,知天命之年,這四件事,還是認命吧

2020-12-13 你的身邊有我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人到五十歲,許多事該放的放,該忘的忘,對一些名利慾望也該學會看淡了,人生要學會隨時給自己做減法,才會輕鬆前行。

人到五十歲,早已走過了激情的年紀,不再意氣用事,學會了向生活低頭,學會了沉默寡言,學會了對自己人生的深度思考,人到五十歲,終將會明白,人生沒有回頭路,許多事,不是你想怎樣就怎樣,得不到的名利,愛不到的人,還是放下吧,求而不得的奢望,往往是人生的煩惱和痛苦。

有一句話說,命裡有時終須有,命裡無時莫強求;年輕時,誰不希望自己的人生燦爛輝煌,誰不希望自己的愛情浪漫圓滿,誰不希望自己的生活富貴奢華;走過半生,才知道一切都是天意,一切都不可強求,人到五十歲,對這四件事,還是認命吧,讓一切順其自然,才是最好的生命狀態。

一、對自己的婚姻還是認命吧!

今生你遇見誰,都是你命中要遇見的人,有的人陪你走一程,有的人陪你走一生,而你要珍重的是能夠陪你一生一世,和你能夠同風雨共患難的眼前人,和你相濡以沫的枕邊人。

生活不易,婚姻更為不易,磕磕絆絆的生活消耗了夫妻間太多的耐心,生活的雞毛蒜皮,生存的競爭壓力,不同的三觀,不同的性格脾氣,都會導致夫妻間矛盾重重,甚至會有過不下去的想法。

人到五十歲,太多人的婚姻,成了一潭死水,相互間沒有了話語,沒有了關心,彼此成了熟悉的陌生人,所謂過不好又離不了,讓自己的感情痛苦不堪。

人到五十歲,對自己的婚姻還是認命吧,學會原諒和關心,包容和理解,才會有夫妻間的和睦相處,風風雨雨幾十年,相互扶持著走過人生最艱難的時光,就要學會珍惜彼此,善待彼此,才會有感情的和諧和日子的天長地久。

人到五十歲,不要在婚姻之外尋找感情的寄託,更不要以愛情的名義去出軌和背叛,弄丟了婚姻,此生你就很難再去尋找到幸福,對自己的婚姻認命,死心塌地維護自己的婚姻,才不會晚景悽涼,才有好日子過。

二、對自己的功名前途還是認命吧!

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年輕時誰也想過功名利祿,想過事業前途,誰也想活得體面有尊嚴,誰也想能夠出人頭地,風光無限,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功名利祿,前途事業,並不是人人都能夠唾手可得的東西。

人到五十歲,對於得不到的功名利祿,看不到希望的事業前途,還是認命吧,所謂命裡有時終須有,命裡無時莫強求,到了五十歲,如果得不到這些東西,就不要去強求了,如果太熱衷這些浮名浮利,就是不切實際,就是奢望,求而不得,只能會增加自己的煩惱和痛苦,也會成為別人的笑柄,貽笑大方。

人貴有自知之明,要看到自己的能力和資源人脈,求而不得的功名利祿,往往還是自己德不配位,每一個人都要過與自己能力相匹配的生活,到了五十歲了,年齡就會成為人生成功失敗的障礙,學會看淡人生的成敗,學會認命,才會有清醒的人生。

三、對自己的財富還是認命吧!

農村有一句土話說:三十不發四十不富,五十到了尋死路,每一個世俗中的人,沒有人不希望自己過得富有,生活能夠隨心所欲,對財富的追求,從來就不會有終止,也是每個人的權利,然而到了五十歲,還沒有發達,還沒有富貴,還是認命吧 !

命裡一尺,難求一丈,每個人的一生財富都是有定數的,強求不來,該發財的時候,時氣會推著你,也許輕易就能賺得盆滿缽滿,命裡沒有財富的,折騰了一生也賺不到錢,甚至還欠下一屁股債,不要看到別人發財了就眼紅,要看看自己有沒有那個命,外財不發命窮人,不是你的財富,得到了也終會失去。

人到五十歲,要學會知足常樂,不要心心念念的還想著怎樣去發財,沒有那個命,實際一點,找一份工作,打一份工,能夠養家餬口也不錯,如果腳尖不點地,也許只能窮一輩子。

四、對自己的兒女還是認命吧!

人到五十歲,兒女也已經長大,我們曾經對兒女抱有無限的希望,甚至是我們活著的目的,望子成龍是每一個做父母的心願,兒女能夠有出息,甚至能夠光宗耀祖,才是我們所期望的,但是面對沒有出息的兒女我們還是認命吧!

有一句話說,好孩子都是人家的,面對自己普通平常的兒女,還是學會接受吧,只要孩子還能夠走正道,還知道孝順你,不惹事,不懶惰,做一個平常人就好,找一份工作,掙一碗飯吃,大多數人的人生還不是這樣。

為人父母者,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成為最優秀的人,不但自己有好的命運和前途,也會為父母臉上帶來榮光,但前提是你的孩子能夠有那個能力,如果只想著讓孩子能夠成為你所期望的佼佼者,卻認識不到自己孩子的能力的不足,你自己會失望孩子也會痛苦。

人到五十歲,知天命之年,對以上四件事還是認命吧,認命不是認輸,而是看清自己真實的生活和人生,腳踏實地,真實做人。

相關焦點

  • 「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順」:人過50歲,餘生已經開始了
    孔子曾經把自己的人生分為了幾個階段,其中他將人生的五十歲稱之為「知天命」之年,而六十歲則是「耳順」之年。五十歲是人生的一個很關鍵的年齡點,從這裡開始,一個人就開啟了他的餘生,並且要能夠深知他以後的命數。
  • 《知天命的五十歲》
  • 五十而知天命指的是什麼天命
    有人說50歲的人對事情不再有追求,對榮辱不再關心;但事實上這個所謂的知天命,應該是兩層意思,一層是人到了50歲,已經快從中年步入老年,應該徹底知道自己了,知道自己在這個時代和社會的位置,(不是地位)十歲以前可以混沌無知;二十歲可以懵懂輕狂;三十歲可以對自己非凡幻想;四十歲可以對自己抱有半醉半醒;但到了五十歲,那就該徹底知道自己是一塊什麼料,有多大的能量。
  • 五十而知天命,什麼意思
    五十而知天命,什麼意思天命就是天道之理。即天道仁義。這就是我們通常說的。老而有德。德是天道仁義,如果到了五十還不知道天道仁義,那麼這個人就是個糊塗人。他幹的事也可能是糊塗事。三十而立,三十開始獨立做學問,四十不惑,四十歲的時候不會感到困惑,五十知天命。五十歲的時候知道天道仁義,六十耳順,六十歲的時候平靜接受一切。七十隨心所欲不逾矩。七十歲的時候才能隨心所欲。這就是孔子的修行過程。五十知天命。天道義理。這裡一定要知道,命是天命仁義的意思。而不是什麼規律。孔子是個修行人。一切行為基礎都是仁。
  • 孔子說「五十而知天命」,這個「知天命」是什麼意思
    (《論語·為政》)這句話很多人都耳熟能詳,大意就是,孔子自己說,我十五歲決定發奮學習;三十歲能夠自立;四十歲的時候呢,就不被外界所困擾,對很多事情開始不迷惑;五十歲的時候知道了天命;六十歲的時候,能夠正確對待各種言論(當然,有學者認為,「耳順」應該是「聖順」,古代在傳抄的時候,抄錯了。我曾經對此題有過解答,此處從略);七十歲的時候,能夠從心所欲,但不破壞規矩。
  • 五十而知天命也!
    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個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五十本應是知天命之年 ,樂天知命,無需強求 ,因為人生已經過去了一大半 。過了五十是個很尷尬的年紀 。在單位上班的感覺進步沒希望 !去打工老闆又嫌你年紀太大!只要你失業了,就很難再就業 !絕大部分單位招工條件,年齡基本都是需要四十多歲以下 。每年畢業的大學生許多都找不到工作 ,就別說已知天命的我們 。
  • 「人到五十而知天命」:餘生,我只想和這四個人在一起,如此可好
    當我們人到五十的時候,我們就進入了「知天命之年」。在古代,人到五十的人,就已經是一個進入人生暮年的人了,即使到了現在,人到五十的人,也是一個開始慢慢變老的年齡,我們的餘生,開始了。都說「人到五十而知天命」,一個人到五十的人,一定要懂得對身邊的人進行取捨了,也許,好好地愛著身邊的這四個人,餘生,就足矣了。
  • 關於孔子的五十而知天命,你了解多少
    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見《論語·為政》)意思是說,人到三十歲的時候,即使沒有建功立業,也要找到人生立的方向;從三十歲到四十歲,經過十年的努力奮鬥,到四十歲的時候,在你所從事的領域中基本做到遊刃有餘不存在困惑了;五十歲的時候了解順應自然規律,六十歲的時候,別人說的好話壞話都不會放在心上了,聽什麼都順耳;七十歲可以隨心所欲卻無處不中規中矩,也就是說主觀意識和做人達到了融合為一的階段。」
  • 佛教:人到五十,這2件事別再做了,有損福報!
    孔子說:「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人到五十,一定要知天命,有些人可以去做,有些事情千萬別再做了,容易損耗你的陰德,使你晚景悽涼。人到五十,人生已過半,千萬別再像個孩子一樣,經常做出一些幼稚的事,也不要經常去損耗自己的陰德福報了。
  • 五十而知天命,那麼「天命」到底是什麼呢?
    孔子在晚年對自己的一生進行了簡要的自述,在《論語·為政》中寫道: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這一評述成為無數讀書人的「人生標杆」,每逢年歲將至,總有觀聖人行跡來反思自己的生平,三十「立」的是什麼?四十自己是否真能「不惑」?五十是否真的理解了「天命」?
  • 孔子說「五十知天命」,忙碌半生的你,知天命嗎?
    「五十知天命」出自孔子的《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這一段話是孔子的人生感悟。從生理角度講,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人體盛衰的總規律。
  • 五十知天命,你真的知道天命是什麼嗎
    所謂知天命,就是看見現實存在。 例如,我現在在寫文章,我現在要起床,我現在要刷牙,我現在要去上班,我現在在切菜,我現在在掃地等,當下的每一個行為,每一種實際存在,就是天命。 天命就是老天的命令,老天讓你幹的事——你實際正在做的事。天命是看得見的,你唯有看見這些實際情況,才叫知天命。
  • 五十知天命,做好這三道減法!
    作者:萬紅雲原創作品,抄襲必究紅雲導語: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人到五十歲,按照古人的要求能夠通曉天命的年齡段。詳細解釋應為:三十歲之時,要有所建樹;四十歲之時,不應再有迷惑之事;五十歲之時,而應通曉天命,悟透生命本質,往後餘生,皆是一個內心明如鏡,什麼事兒都瞧得明白,看得透的人。其實,人生,一晃五十春秋,說慢也慢,說快也快。真心不容易。而五十歲之前,我們的生活一直忙忙碌碌,不斷地做著加法。
  • 星雲大師:人到五十知天命,做好這2字,助你自在歡喜
    孔老夫子說過,五十歲是知天命的年紀,所謂知天命,即是知道了「命裡有時終會有,命裡無時莫強求」。也就是說,年輕之時你可以笑傲天下向命運宣戰,但若是五十歲你還未成功,你就應該知道理想實現之艱難,所以這個時候你要收收心,做好「淨心」二字。
  • 五十知天命!今後的路,該如何走?
    柳哲歲月如梭,轉眼五十歲,到了知天命之年!我走南闖北而來,東衝西撞而來,懵懵懂懂而來,半睡半醒而來,人生又走到了一個新的起點與人生的關鍵節點!孔子曾言「五十知天命」 ,天命到底是什麼?讀《論語》,子貢曾說過:「夫子之文章,可得而聞也。夫子之言性與天道,不可得而聞也。」那麼性與天道,又是什麼?從我自己的角度,來揣摩天命,應該懂得天道,明心見性,天人合一,替天行道的時候了!《中庸》裡也說過: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讀《道德經》最多的詞彙,是道。而《論語》最多的是仁。
  • 佛說:人過五十,一定要知天命,天命就是這2個字
    孔子當年求道於老子,不禁心曠神達,說了一句話:「吾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今五十一方知造化為何物矣。」人過五十,一定要知天命。天命就是上天運行的規律,天命主宰眾生的命運,一個人只有知天命,才能趨吉避兇,遇事化險為夷。到底什麼是天命?
  • 孔子說「五十而知天命」,天命是什麼?看完你才懂得其中的意思!
    導讀:孔子說「五十而知天命」,天命是什麼?看完你才懂得其中的意思!50歲是一個人從中年步入老年的過渡期,也說明一個人過完了半生,大體基本輪廓依稀可見,無論是學識,還是閱歷,以及自制力,都到了最高境界了,基本的方向應該不變了。
  • 如何理解「五十而知天命」的「命」?(上)
    一個尊長下了口令,受了命的人,就有了職權,有了職權,也就有了責任,叫做「任命」。「天命之謂性」的「命」就是這個意思,老天好像發了話,表示了一種意思,它命令你做一個人,同時就給你一個人之所以為人的本分,這就是你的性,叫做「天命之謂性」。孔子「五十而知天命」的命,也可以這樣解。孔子到了五十歲的時候知道,人之本性是天之所命,秉承天命而行道是他的本分。
  • 「五十而知天命」,這個「知天命」是什麼意思?
    孔子所說的「三十而立」,指的就是明確了自己追求的目標,給自己的人生確立了方向,從三十歲開始努力。努力十年之後明白了生命的真相,才「四十而不惑」,不再迷惑、不再彷徨猶豫。繼續努力,在五十歲就達到了「知天命」。
  • 五十而知天命,就是懂得了順其自然,不再起執念。
    子曰: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這孔老夫子口裡的「不惑」與「知天命」,是指人的40歲和50歲,這個年齡階段也剛好就是人生中的中年時期。所謂「不惑」,就是懂得了很多道理,不再會迷惑;而「知天命」,就是懂得了順其自然,不再起執念。按說四五十歲這個年齡的人,應該是已經把人情世故與人生百態都看的很清楚了。不再會過於強求一些並不屬於自己的東西,對一些很棘手的事情也基本能做到淡定自若、並順其自然。但在現實社會中,能真正達到這樣境界的人並不多,甚至是少之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