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昨晚起了幾次?」
「三次。」
「我五次。」
以上這種對話,是我和小區裡的寶媽的日常對話,在小區裡遛娃,除了聊孩子的吃喝拉撒外,就只有睡覺問題了。
而這個問題又是令大多數寶媽頭疼的問題,所以總是一聊起來就沒完,其中大多數寶媽都在抱怨自己的寶寶總是頻繁夜醒,尤其是純母乳餵養的寶寶,餓了醒,不餓也醒,一般晚上起個四五次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多的時候則是無數次。
寶寶頻繁夜醒,媽媽是最痛苦的,一方面擔心寶寶睡不夠發育不好,一方面擔心自己睡不好白天沒有精力照顧寶寶,各種擔心綜合起來,就成為了一個焦慮、暴躁的寶媽。我想很多寶媽都有過半夜想把寶寶丟掉的衝動吧?
有這種想法的寶媽請暫且緩一緩,因為寶寶頻繁夜醒,真的不能怪他啊!
"環球科學ScientificAmerican"曾經發表過一篇論文,論文提出了一個有趣的發現:我們人類睡覺每晚都會醒100次,平均每5分鐘醒一次,每次持續不到15秒,科學家們將這種不斷覺醒的機制稱為「自發性微覺醒」(spontaneous arousal)
也就是說,一個人無論晚上睡得多沉,他都會經歷這些覺醒,這是人類為了生存而發展出來的機制,一些研究認為,在人類演化的早期,頻繁的覺醒對他們的生存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在人類風餐露宿時期,他們必須對周圍的環境保持警戒,以防被其他捕食者偷襲。
所以睡不深、經常醒是人類的自我保護機制,這種機制已經作為基因遺傳下來,在現代成年人身上暫時看不出有什麼作用,但是在嬰兒身上作用卻顯著。
想像一下,寶寶剛出生,不會走路,連抬頭都不可以,在晚上大人睡覺,無人照看他的時候,他靠什麼來保持警惕?
這時候自發性微覺醒就發揮作用啦,在他餓了、拉了、生病了、口鼻被捂住的時候,他就會被這種頻繁的微覺醒徹底喚醒,進而用哭聲來喚醒大人照顧他,以解除自己的困境和危險。
更重要的是,這種覺醒機制能讓寶寶頻繁從睡眠中醒來,很大概率上能讓寶寶避免嬰兒猝死症候群(Sudden infant death syndrome, 簡稱SIDS),SIDS是一個月至一歲嬰兒的頭號死因,無數嬰兒在睡夢中死去,大人卻找不到原因。
一種解釋認為,意外的窒息導致嬰兒的呼吸暫停。而從睡眠過程中醒來能幫助嬰兒移動位置或是哭出聲來,從而確保他們仍然呼吸順暢。自發性微覺醒機制可以防止他們出現缺氧的狀況,所以頻繁夜醒的寶寶,在睡夢中猝死的風險會更低。
美國育兒專家西爾斯博士也曾做過一種假設:寶寶頻繁夜醒是預防猝死症候群的內置保護機制。
所以寶媽們,當你夜晚抱起你那醒了無數次的寶寶想要發火時,想一想這是他在保護自己,是不是就沒那麼糟心了呢?是不是還有點心疼他的感覺?
不過頻繁夜醒其實也並不完全是好事,睡眠不足,對寶寶的身體和大腦發育都會有影響,同時對於寶媽來說也是一種煎熬,晚上睡不好,白天照顧寶寶的精力不足,陪伴的質量就會打折扣,所以,如果寶寶夜晚醒得太頻繁,也需要適當引導,讓他學會自主入睡,同時學會自己接覺。
對於我們大人來說,這種微覺醒不會影響睡眠質量,因為很多時候我們根本意識不到自己醒了,或者醒了翻個身又能入睡,但是寶寶卻做不到,因為寶寶沒有自主入睡的能力,同時他的睡眠周期也極短,所以想要寶寶睡個好覺,還需要媽媽幫一下忙。
寶寶從淺睡眠到深睡眠的周期大概只有50分鐘,這一輪睡醒了,需要從新進入下一輪睡眠,所以在兩個睡眠周期的間隔,需要接覺。
圖片來源:《嬰幼兒睡眠全書》
那媽媽可以做些什麼呢?
既然知道了寶寶頻繁夜醒不是他故意的,那就儘量不要對他生氣,對於他睡眠這件事,儘量以平常心看待,他能睡是最好的,但是睡不好也沒關係,媽媽只需陪著他就好,要知道孩子慢慢長大,終究會學會自己睡覺的,這種辛苦的日子也會有盡頭。
媽媽還要有另一種平常心,就是接受自己偶爾出現的怒氣,當媽很累,耐心被耗光是很正常的事,煩躁和生氣也難以避免。借用西爾斯的話:寶寶的睡眠習慣更多是由他的「獨特個性」決定的,而非取決於父母的夜間照顧,寶寶醒來不是你的錯。所以你不要過度責怪自己,不要對自己有過高的要求,我們要允許自己生氣,但是不能把氣衝著寶寶出。
當你在夜晚因為寶寶多次醒來又遲遲不願入睡而煩躁的時候,可以把寶寶放床上哭一會,然後整理一下自己的情緒,等到自己平靜下來了,再去安撫寶寶,跟寶寶道個歉,說明一下原因,寶寶雖然小,但是你情緒裡面表達出來的東西他能感受得到,你心平氣和地哄他,他會慢慢被哄好的。
其實媽媽保持心態平和對寶寶睡眠也有幫助,如果你很焦慮,每天一到晚上就擔心,害怕寶寶夜醒影響彼此睡眠,那麼接下來的一整夜你都睡得不安穩,這種情緒會傳遞給寶寶,讓他醒的更頻繁。
如果你實在太焦慮了,試著晚上跟寶寶分房睡,像我原先跟寶寶一起睡,兩個人都睡不好,後來我讓寶寶晚上跟他爸爸睡,我單獨睡一個房間,效果就好多了,我睡得香,寶寶也醒得少,半夜他餓醒了,他爸爸過來叫我過去給寶寶餵奶,餵完奶我又回到自己房間,彼此安睡下半夜。
所以如果有情緒方面困擾的寶媽,不妨試一試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實在調整不好,就嘗試分房睡,晚上把寶寶丟給爸爸,一般爸爸都比較心大,寶寶哼哼唧唧他也能睡得死死的,很多時候你不去管他,他反而睡得更好。
寶寶晚上夜醒,在缺乏安全感的狀態下很難重新入睡,他會擔心大人是否依然關注他,在缺乏安全感的時候,他會醒來尋找媽媽的乳頭,或者尋找大人的擁抱。
想要消除寶寶的不安,媽媽要在白天給到他足夠的安全感。
白天按需餵養。在寶寶想要吃奶的時候,及時餵他,讓他知道只要他需要,媽媽隨時都在。
白天多抱他。或者多擁抱他,跟他有更多的親密接觸,以減少寶寶的哭鬧和焦慮,同時減少晚上的不安情緒。
長期高質量的陪伴可以增強寶寶的安全感,更有利於培養寶寶獨立的個性,在晚上不小心醒來之後,他可以放心地再重新入睡。
我家寶寶在小月齡的時候我通常無條件滿足他的需求,沒有試過隨他哭鬧不管他的情況,所以他的安全感是比較足的,現在他夜裡大部分時間都可以在醒後自己接覺,一般他醒了睜開眼睛,看一眼爸爸在旁邊,又自己閉上眼睛睡了。如果他睡飽了醒來也不會急著找大人,能自己玩上一會兒。
所以如果你家寶寶是一個安全感不足的孩子,可以嘗試著白天多陪陪他、抱抱他,以減少他的焦慮情緒,讓晚上睡覺更加安穩。
晚上睡覺的時候如果寶寶感到不舒服會頻繁醒來,媽媽最好排查一下,確認他是在舒適的狀態下入睡的。
是否太熱或者太冷。一般寶寶熱了或者冷了都睡不好,尤其是太熱的情況下,寶寶會出汗,穿多了或者室溫太高都會令寶寶煩躁不安。所以天氣熱的時候不要給寶寶穿太多,可以適當開空調,晚上醒了檢查一下寶寶是否有出汗,出汗了再適當減少衣物,降低溫度。
是否腸脹氣。很多小月齡的寶寶都有腸脹氣的問題,這也會導致他晚上睡不好,頻繁醒來,媽媽在白天以及睡前儘量多給寶寶揉肚子、做排氣操,以緩解寶寶腸脹氣的不適感。
是否鼻塞。小寶寶很容易鼻塞,呼吸不順暢會令他在夜晚頻繁醒來。一來是他的鼻黏膜比較敏感,很容易充血,這個過程會伴隨著鼻塞。二來寶寶鼻腔內分泌物會堵塞鼻孔,造成鼻塞。所以媽媽在寶寶鼻塞的時候要做一些處理,保持室內溼度,為寶寶及時清理鼻腔分泌物。
另外寶寶在身體發育的各個階段都有可能造成他頻繁夜醒。比如長牙造成的口腔不舒服,學會翻身後會半夜起來翻身等等,這些則需要媽媽有足夠的耐心,引導寶寶適應身體發育帶來的改變。
寶寶頻繁夜醒又不能自主入睡,這不是一朝一夕能改變的事情,這是他們身體內獨特的自我保護機制使然,媽媽需要做的,不是去責怪寶寶或者責怪自己,而是要平常心看待,在這個前提下,再慢慢培養寶寶自主入睡、晚上睡整覺的能力。
希望所有寶媽們都能在用心引導下擁有一個天使寶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