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北京師範大學聚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構建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注重引導教師深入挖掘各類課程和教學方式中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寓價值觀引導於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之中,推動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同向同行,取得了一定成效。
在2020年教育教學大討論期間,教務部(研究生院)聯合黨委宣傳部(新聞中心)在學校官微開設「BNU課程思政雲享會」欄目,邀請學部院系專業教師分享經驗與心得,展示北師大在課程思政建設方面的探索與成果。
本期的分享人是北京師範大學歷史學院張越教授,他講授的是本科生「中國近代史學思潮」課程(也包括主講研究生課程「歷史學的理論與方法」和「中國史學史導論」)。
「中國近代史學思潮」課程是歷史學專業的「一段渠」、「責任田」,該門課程旨在講述包括唯物史觀史學思潮在內的中國近代幾種主要史學思潮的發展過程,主要通過以下兩種教學手段嘗試緩解思想政治教育與歷史學專業教育相互隔絕的「孤島效應」,切實做到推動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協同前行、相得益彰。
第一,結合歷史學的學科特點,在客觀陳述史實的基礎上,實事求是地講述近代中國各種主要史學思潮產生、發展的來龍去脈,從中凸顯唯物史觀史學在中國形成並發展起來的社會背景和學術價值。
受到近年來某些輿情(如「民國熱」等)的影響,學生們普遍對清末民國以來王國維、胡適、傅斯年等著名史家推崇備至,對郭沫若、范文瀾、翦伯贊等中國馬克思主義史家不僅重視不夠,而且頗多負評,對唯物史觀史學的了解與認識更是極其有限。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僅有思想政治理論課較為單一地講授馬克思主義理論在中國革命史中的指導作用和唯物史觀在中國近代史學中所產生的影響,可能會產生一些簡單生硬的教學效果。「中國近代史學思潮」課程重點梳理了20世紀初受進化史觀和救亡圖強影響產生的「新史學」思潮、民國時期受西方實證史學影響產生的歷史考證思潮、受史學「求真」理念與新文化運動影響產生的疑古思潮和以唯物史觀為理論指導的唯物史觀史學思潮的形成發展過程及影響。同時,針對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和興趣點,既然學生們對非馬克思主義史學了解得相對較為充分,教師在講授的過程中便提示學生其存在的局限性和「民科」渲染中的不實與誇大之處;既然他們對唯物史觀史學了解的並不全面,教師在講授過程中便不動聲色地著重強調唯物史觀史學在大革命失敗後為了回答「中國向何處去」的問題而曾經被當時的知識界普遍認同的事實,以及中國馬克思主義史學形成發展中內在的學理依據和學術邏輯。
在教學手段上,教師堅持不說空話、套話,也不輕易下結論,恪守用史實說明問題的歷史學研究原則;課堂PPT配以豐富的原始材料截圖和學者手跡、書影、照片等材料,圖文並茂地陳述事實;嚴格把關課程教學指定參考書,指導學生閱讀那些真正具有學術價值的學術論著。通過這些教學方式引導學生自覺地在幾種史學思潮中加以對比、進行深度思考,不僅產生了良好的教學效果,也使學生真正地認識了唯物史觀史學的獨有價值和實際意義。
在對本課程的課下調研中,許多學生由衷地表示,了解了中國馬克思主義史學的真實情況,是學習本課程的最大收穫。因此,尊重本學科的特點,將「思政」融入「課程」,做到「如春在花、如鹽化水」,形成「潤物無聲」的效果,是大有可為的。
第二,落實課程的育人功能,設置課堂論文寫作訓練環節,加強對學生論文寫作和溝通能力的培養,切實提高學生的論文寫作與學術溝通的能力。
本課程要求學生撰寫期中論文,教師逐篇詳盡地審閱每位同學的論文,依據學生論文中出現的問題,以這些問題為實例,分「總體評價」、「如何選題(問題意識)」、「二級標題舉例」、「行文文字中的問題」、「論文規範」、「如何寫『摘要』」、「引文與注釋問題」等部分,做成內容充實的PPT,在課堂上專門指出、講解和總結學生論文中出現的問題,通過這些問題有意識地在課堂上重點講授、指導、訓練學生的論文撰寫、課堂溝通與表達的能力,形成課堂講授與論文寫作訓練的互動局面。這種教學方式對任課教師的備課具有較大的挑戰性,因為這首先需要教師花費大量時間精力認真閱讀每一份期中論文,而不是大致瀏覽一過,給出成績了事;其次需要教師本人具備較強的學術研究能力,教師能夠得心應手地從全體同學論文的選題、結構、論證、文字表述、學術規範等各個方面提取典型案例,並分門別類地歸納、總結、講解。
儘管這樣做的工作量極大,但是教學的現場效果非常明顯——課堂上幾乎所有同學都聚精會神地從頭聽到尾,事後學生的反饋十分強烈,因為他們知道了自己論文中究竟存在著什麼問題,應當怎樣克服這些問題。許多同學在畢業多年後見到教師說,這個教學環節至今讓他們印象深刻,他們走上工作崗位後,即使不是從事本專業的研究和教學,但是在文章的寫作與溝通方面,這個教學環節對他們仍然有著重要影響。學生寫作與溝通能力,既是本課程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也是落實課程思政的有效途徑之一。提高學生的論文寫作與溝通水平,有利於發揮所有課程的育人功能,實現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
(作者:張越,北京師範大學歷史學院教授)
今年5月,北京師範大學啟動全校範圍、持續全年的教育教學大討論。大討論以「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推進教育教學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全面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為主題,包括「如何進一步加強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建設」等五大議題。6月,教育部印發《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全面推進高校課程思政建設。
新聞連結:
北京師範大學2020年教育教學大討論開幕!
關於BNU2020年教育教學大討論,你想知道的都在這裡!
教育部印發《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全面推進高校課程思政建設
如何全面推進高校課程思政建設?教育部8問答詳解
-bnuweixin-
來源:教務部(研究生院)
排版:李欣妍
責任編輯:吳佳芮
投稿/加入我們:xwzx@b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