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戰粉絲舉報AO3事件的風波已經過去了一段時間。
最近肖戰再次被大家熱議,是在6月29日「金掃帚」頒獎典禮上,結合專家評委意見與網友票選的結果,肖戰被評為了「最令人失望的男演員」。
不知道「金掃帚」獎的朋友又可以參考下面維基百科的詞條:
7月4日,《經濟學人》也出人意料地,在「中國」板塊頭版再次提起肖戰和他的粉絲們,並且以此作為一種鏡像,來分析這背後的中國飯圈文化。
文章用肖戰的《陳情令》開頭,「The untamed」就是《陳情令》的英文翻譯。
翻譯:
古裝武俠劇《陳情令》是中國收視率最高的電視劇之一。自去年在線發布以來,該視頻的瀏覽量已達80億次。劇中的萬人迷肖戰(如圖所示)已經擁有了一大批粉絲。10月份的時候,北京的一個機場擠滿了來見他的人,導致航班延誤。
順帶提一句,《經濟學人》配的這張肖戰圖的確非常有魅力。
可能大家會很疑惑,為什麼會翻譯成「The untamed」。
電視劇《陳情令》改編自原創耽美玄幻小說《魔道祖師》,而《無羈》是《魔道祖師》上卷的分卷名,這裡的「The untamed」就翻譯自《無羈》。
untamed是形容詞,意思是「野性的,未受馴服的,未受抑制調教的」。「the + 形容詞」這種表達方式,指的是或者是某種類型的人。
所以這裡的The untamed,非常好理解,就是「不受馴服、無拘無束的那一類人」。
The untamed」, a costume martial-arts drama,後半句就是我們常看的「古裝武俠劇」。
這裡的翻譯很直接,「古裝」整體翻譯為costume就行了,完全沒必要把「古」翻譯成ancient或historical,請看《柯林斯詞典》的解釋,costume本身,就有「古裝」的意思。
如果想要強調某部古裝劇是連續劇,那麼就可以在drama後加一個「series」costume drama series。
再看《經濟學人》是怎麼形容肖戰的: Its heart-throb star, Xiao Zhan (pictured), has gained a legion of fans.
heart-throb是個非常高級的形容詞,可以翻譯為「萬分迷人的」,而且,它特指男性。
詞典中收錄了它的名詞形式:heartthrob
throb意思是「跳動;抽搐」,所以 heart-throb,大家可以理解為像「芳心縱火犯」一樣的大帥哥。
a legion of 詞組,意思是「一大批」; legion本身也可以做形容詞,意思是「眾多的;大量的」。
再來看第二段,文章怎麼描述肖戰事件的始末:
翻譯:
今年2月,在網際網路上充斥著肖戰粉絲們對一家網站發布了有關他的淫穢小說的抱怨。政府關閉了它。今年5月,一段視頻在網上瘋傳,在一間滿是小學生的教室裡,學生們高喊:「肖戰哥哥,你真棒!」 拍攝他們的老師被停職。
除了fans,大家還可以用devotee來表達「粉絲」的含義。
enthusiast 同樣能表達「狂熱者,愛好者」。如果粉絲狂熱屬性不那麼重,那麼可以用:follower 「追隨者,支持者」來表示「一般粉絲」。
a website hosting raunchy fiction about him. 這裡 hosting 是動詞+ing 形式,作後置定語修飾前面的website。一家網站發布了有關他的淫穢小說,這件事應該地球人都已經知道了,因為肖戰粉絲的反對,這個網站被政府關閉。
值得一說的是最後一句:The teacher who filmed them was suspended. suspended,形容詞「懸浮的、暫停的」,這裡的意思是「停職」。
5月12日,作為肖戰粉絲的老師在課堂上宣傳肖戰,並且拍視頻為他應援,視頻中學生們戴著口罩起身與老師做一樣的應援動作,整齊劃一地喊著:「肖戰哥哥你很好,我們很喜歡,衝啊!」
5月15日,又有網友曝光一段視頻,內容是廈門某中學初二老師在網課上製作PPT向全班學生講解自己和家人粉肖戰的原因,以及為何肖戰可以成為學生的榜樣,並鼓勵學生們向肖戰學習。
之後,涉及教師都被停職處理,央視也坐不住了。不止在指責老師,也在叫藝人反省。
《經濟學人》對這種狂熱的飯圈現象應該是不太理解的,所以文中這樣形容飯圈:
These are passionate and sometimes combative online groups devoted to particular celebrities.
這些是專門針對特定名人的充滿激情、有時甚至是好鬥的網絡群體。
combative,意思就是「好戰的、好事的」,而且不止是肖戰的粉絲combative,AO3網站的支持者也combative,相當不好惹。
AO3網站在中國關閉後,這個網站的粉絲們抵制了肖戰所代表的品牌,並在他的所有社交媒體頁面留下很多憤怒的謾罵和侮辱性的字眼。
而就算是這些奇奇怪怪的應援以及持續不斷的謾罵爭吵背後,竟都需要金錢支撐。
《經濟學人》給出了飯圈文化背後驚人的金錢數據:
翻譯:
近15%的2000年後出生的粉絲每月在他們喜愛的明星身上花費至少5000元人民幣(約合707美元)——這比城市平均可支配收入高出40%。
fandom就是「飯圈」的正宗翻譯。而在大資本運作下,還有很多小粉絲是真金白銀地「砸錢」。
引用自媒體IC實驗室的一句話:
「在已不愁吃穿的年代,精神幼稚的年輕人無處安放的精力,最終必須通過樹立一個假想敵進行鬥爭來獲得釋放。」
飯圈粉絲們用錢堆積出了流量,但現在「流量」明星卻成為了罵人的話,流量明星們同樣成也「流量」,敗也「流量」。
---萌萌的分割線---
飯圈文化原本起源於韓國,這完全是韓國資本家能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的一個圈子,韓國很多所謂的偶像,背後也全是財團資本在運作。
而現在,中國似乎已經在步韓國後路,最近的選秀熱火如荼,但成團出道的小姐姐們背後基本都有公司和資本運作。我想這也是《經濟學人》在事隔幾個月後再次關注肖戰事件的原因。
以往靠才華、靠演技、靠唱功可以出道成名、拍電影、發唱片。現在給人的感覺,就是在靠收割粉絲「集資」,然後花錢買熱搜,花錢買排名,花錢買投票。這樣的粉絲飯圈文化,確實值得反思。
周五啦!點個「在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