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蘆瓢子

2021-02-07 四月薔薇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四月薔薇」


葫蘆瓢子

林清玄


在我的老家,母親還保存著許多十幾二十年前的器物,其中有許多是過了時,到現在已經毫無用處的東西,有一件,是母親日日還用著的葫蘆瓢子。她用這個瓢子舀水煮飯,數十年沒有換過,我每次看她使用葫蘆瓢子,思緒就仿佛穿過時空,回到了我們快樂的童年。

猶記我們住在山間小村的一段日子,在家的後院有一座用竹子搭成的棚架,利用那個棚架我們種了毛豆、葡萄、絲瓜、瓢瓜、葫蘆瓜等一些藤蔓的瓜果,使我們四季都有新鮮的瓜果可食。

其中最有用的是絲瓜和葫蘆瓜,結成果實的時候,母親常常站在棚架下細細地觀察,把那些形狀最美、長得最豐實的果子留住,其他的就摘下來做菜。

被留下來的絲瓜長到全熟以後,就在棚架下幹掉了,我們摘下幹的絲瓜,將它剝皮,顯出它輕鬆乾燥堅實的纖維,母親把它切成一節一節的,成為我們終年使用的「絲瓜布」,可以用來洗油汙的碗盤和鍋鏟,絲瓜子則留著隔年播種。採完絲瓜以後,我們把老絲瓜樹斬斷,在根部用瓶子盛著流出來的絲瓜露,用來洗臉。一棵絲瓜就這樣完全利用了,現在有很多尼龍的刷洗製品稱為「菜瓜布」,很多化學制的化妝品叫做「絲瓜露」,可見得絲瓜舊日在民間的運用之廣和深切的魁力。

我們種的菇蘆瓜也是一樣,等它完全熟透在樹上枯乾以後摘取,那些長得特別大而形狀不夠美的,就切成兩半拿來當舀水、盛東西的勺子。長得形狀均勻美麗的,便在頭部開口,取出裡面的瓜肉和瓜子,只留下一具堅硬的空殼,可以當水壺與酒壺。

在塑料還沒有普遍使用的農業社會,葫蘆瓜的使用很廣,幾乎成為家家必備的用品,它伴著我們成長。到今天,菇蘆瓜的自然傳統已經消失,菇蘆也成為民間藝品店裡的擺飾,不知情的孩子怕是難以想像它是《論語》裡:「一簞食,一瓢飲,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與人民共呼吸的器物吧!



葫蘆的聯想在民間有著悠久的歷史,許多甚受歡迎的人物,像李鐵拐、濟公的腰間都懸著一把葫蘆,甚至《水滸傳》裡的英雄,武俠小說中的丐幫快客,葫蘆更是必不可少。早在《後漢書》的正史也有這樣的記載:「市中有老翁賣藥,懸一壺於肆頭,及市罷,輒跳入壺中,市人莫之見。」

在《雲芨七籤》中更說:「施存,魯人,學大丹之道,遇張申,為雲臺治官,常懸一壺,如五升器大,化為天地,中有日月,夜宿其內。」可見民間的葫蘆不僅是酒哭、水壺、藥罐,甚至大到可以涵容天地日月,無所不包。到了亂離之世,仙人腰間的葫蘆,常是人民心中希望與理想的寄託,葫蘆之為用大矣!

我每回看美國西部電影,見到早年的拓荒英雄自懷中取出扁瓶的威士忌豪飲,就想到中國人掛在腰間的葫蘆。威士忌的瓶子再美,都比不上葫蘆的美感,這是無可奈何的事,因為在葫蘆的壺中,有一片濃厚的鄉關之情,和想像的廣闊天地。

母親還在使用的葫蘆瓢子雖沒有天地日月那麼大,但那是早年農莊生活的一個紀念,當時還沒有自來水,我們家引泉水而飲,用竹筒把山上的泉水引到家裡的大水缸,水缸上面永遠漂浮著一把葫蘆瓢子,光滑的,烏亮的,琢磨著種種歲月的痕跡。

現代的勺子有許多精美的製品,我問母親為什麼還用葫蘆瓢饔,她淡淡的說:「只是用習慣了,用別的勺子都不順手。」可是在我而言,卻有許多感觸。我們過去的農村生活早就改變了面貌,但是在人們心中,自然所產生的果實總是最可珍惜,一把小小的葫蘆瓢子似乎代表了一種心情——社會再進化,人心中珍藏的歲月總不會完全消失。

我回家的時候,喜歡舀一瓢水,細細看著手中的葫蘆瓢子,它在時間中老去了,表皮也有著裂痕,但我們的記憶像那瓢子裡的清水,永遠晶明清澈,涼人肺腑。那時候我知道,母親保有的葫蘆瓢子也自有天地日月,不是一勺就能說盡,我用那把葫蘆瓢子時也幾乎貼近了母親的心情,看到她的愛以及我二十多年成長歲月中母親的艱辛。

四月薔薇(公眾號  LD:hblycjc3788)   喜歡請點讚轉發哦!

相關焦點

  • 林清玄:葫蘆瓢子
    在我的老家,母親還保存著許多十幾二十年前的器物,其中有許多是過了時,到現在已經毫無用處的東西,有一件,是母親日日還用著的葫蘆瓢子。她用這個瓢子舀水煮飯,數十年沒有換過,我每次看她使用葫蘆瓢子,思緒就仿佛穿過時空,回到了我們快樂的童年。猶記我們住在山間小村的一段日子,在家的後院有一座用竹子搭成的棚架,利用那個棚架我們種了毛豆、葡萄、絲瓜、瓢瓜、葫蘆瓜等一些藤蔓的瓜果,使我們四季都有新鮮的瓜果可食。
  • 葫蘆世界 | 福爾摩斯葫蘆菸斗
    這是經典的福爾摩斯葫蘆菸斗,葫蘆和海泡石的混合拼接。葫蘆是一種天然植物,具有各種大小和頸部形態,有利於這種葫蘆菸斗的設計。
  • 【葫蘆文化】葫蘆概體一覽圖
    中國(天津)第一屆葫蘆文化藝術節於2014年12月15日起,在天津今晚報大廈二層組委會辦公室開通現場報名,廣大葫蘆愛好者均可根據報名表要求攜帶相關資料現場報名參展!葫蘆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作物之一,中國考古在浙江餘姚河姆渡遺址發現了7000年前的葫蘆及種子,是目前世界上關於葫蘆的最早發現。葫蘆在中國古代有許多記載,同時關於其名稱也有多種叫法,「瓠」、「匏」、「壺」、「甘瓠」、「壺盧」、「蒲盧」均指葫蘆。「壺」、「盧」本為兩種盛酒盛飯的器皿,因葫蘆的形狀和用途都與之相似,所以人們便將「壺」、「盧」合成為一詞,作為這種植物的名稱。
  • 河北邯鄲:「葫蘆爺爺」的「葫蘆娃娃」
    53歲的龍常青是河北省邯鄲市廣平縣平固店鎮北吳村的一名農民,他基於興趣自學烙畫葫蘆技藝,二十多年間製作各式烙畫葫蘆作品三千餘件,作品內容包括歷史人物、花鳥魚蟲、神話故事等。烙畫葫蘆又稱燙畫葫蘆、火筆畫葫蘆,製作者運用烙鐵在葫蘆上熨出烙痕作畫,根據火候和力度的不同,能夠繪製出豐富的層次和色調。↑2020年5月14日,來自河北省邯鄲市廣平縣平固店鎮北吳村的龍常青在進行烙畫葫蘆創作。
  • 吳昌碩的葫蘆VS齊白石的葫蘆!比比看!
    吳昌碩 葫蘆圖 1921年作此幅《依樣》構圖呈半弧形,花葉藤蔓依勢而下,上密下疏,幾欲撐滿全紙,五隻葫蘆各擇其位,畫幅下端那隻垂枝往下,勃勃生機也。吳昌碩 葫蘆圖 1915年作題識:秋果黃且紅,如錦張碧空。安得製成衣,被之七十翁。乙卯秋,吳昌碩這幅《葫蘆圖》共有吳昌碩三方鈐印:吳俊之印(白)、吳昌石(朱)、虛素(朱)。
  • 霹靂葫蘆說——一隻葫蘆的前世今生
    ,因為各種不良善,世界遭到懲罰,引發了一場大洪水,二人因為躲在葫蘆裡得以倖存,為了全人類,便跑出來生孩子,所以又有人類是葫蘆所生的說法,聞一多先生甚至考據研究出二人根本是葫蘆的化身:「一對葫蘆精」;印度傳說裡薩竭羅國王的二老婆生了個葫蘆,剖開後跑出六萬子民;傣族傳說中,說洪水泛濫,河上漂來一隻大葫蘆,葫蘆裡出來八位男子,有位仙女一揮手,其中四個變成了女人,大家便去生小孩了……中國的彝族、傈僳族、拉祜族中也都有類似的傳說
  • 文玩葫蘆分幾種?文玩葫蘆圖片欣賞
    這壺都是指葫蘆。」我國古書上「壺」、「匏」、「瓠」、「甘瓠」指的均為葫蘆。在七千多年前的浙江河姆渡遺址就發現了葫蘆和葫蘆種,並在其後漫長的發展演進過程中,形成了獨特的葫蘆文化。我國《詩經》、《論語》中均廣泛提到了葫蘆。《詩經》中與葫蘆有關的作品就有《邶風·匏有苦葉》、《小雅·匏葉》等11篇,在《詩經》時代,葫蘆就已廣泛地應用於社會生活與人們的日常生活中。
  • 葫蘆是什麼?
    估計它來源於非洲,在今天的墨西哥、秘魯和泰國均有數千年的被種植的葫蘆被發現。在埃及葫蘆被作為陪葬品。在中國河南考古遺址出土的葫蘆皮最早的是七至八千年前的。河姆渡文化遺址中發現的葫蘆子也有七千年的歷史了有些學者懷疑在甲骨文中就已經有指葫蘆的字了(卣)。中國最早將葫蘆稱為瓠、匏和壺。在《詩經》、《論語》中均有葫蘆被提到。一個例子是《詩經·豳風·七月》中的「七月食瓜,八月斷壺」。
  • 葫蘆種植技術和葫蘆種子催芽的方法
    葫蘆的用處有很多種,大家電視裡也經常看到武俠劇裡面用來喝酒的葫蘆,還有很多樂器也是用葫蘆做的,比如葫蘆絲,葫蘆還可以做成工藝品,還是可以治病的藥材
  • 「最葫蘆葫蘆文化絲路行」走進山東聊城
    ——告訴你一個不同凡響的葫蘆山東聊城,京杭大運河穿城而過,串聯起南來北往的文明,也成就了這座江北水城。它不僅是運河古都,還是中國葫蘆產業、葫蘆文化的一方重鎮。多年來,扈魯將聊城作為研究葫蘆文化、傳承葫蘆藝術、發展葫蘆產業的一個重要支點,在這片葫蘆沃土上深耕細作,讓「最葫蘆」文化品牌綻放出奪目璀璨的光彩。
  • 葫蘆頭
    吃不慣泡饃的,初聽葫蘆頭,一定會有些好奇,說不定還有些食慾,但他知道了葫蘆頭就是豬大腸做的,估計連一點胃口都沒有了。就像南方人,乍一聽新疆的饢,滿是好奇,一見之下,才知道原來就是燒餅,好奇心沒了,就會覺得這東西費牙口,沒什麼興趣了。其實,吃了正宗的饢,才知道燒餅也可以是極品,同樣的道理,吃了正宗的葫蘆頭,才知道,到了西安,不吃一碗葫蘆頭,那簡直就是沒到過西安。
  • 葫蘆代表什麼,為什麼好多神仙都帶著葫蘆?
    今天聊的是一個大家既熟悉又陌生的植物——葫蘆。大家知道太上老君有葫蘆,八仙鐵拐李有葫蘆,福壽老人也有葫蘆,甚至中國八十年代創造的最著名的動畫片都叫《葫蘆娃》。葫蘆屬葫蘆科、葫蘆屬植物,它是爬藤植物,一年生攀援草本,有軟毛,夏秋開白色花,雌雄同株,果有棒狀、瓢狀、海豚狀、壺狀等,類型的名稱亦視果形而定。另外古時候人們把葫蘆曬乾,掏空其內,做盛放東西的物件。那麼葫蘆究竟有什麼寓意,又有什麼本領讓它如此高頻率地出現在神話故事裡呢?
  • 「最葫蘆·葫蘆化絲路」走進俄羅斯
    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藝作座談會和代會重要講話精神,繁榮發展中國優秀傳統化,走出去講好中國故事,展示中國魅, 丁酉年秋,「最葫蘆」——扈魯、問墨伉儷國畫作品巡展,邁出了國,走向了世界,站在「帶路」的歐洲線上,以其獨特的藝術視,向世界講述中國「最葫蘆」的故事。
  • 葫蘆爺爺的願望
    放下手中的葫蘆和針管筆,黃阿金笑言,「你看動畫片《葫蘆兄弟》裡,那個葫蘆爺爺也是白鬍子,這鬍子也是我的重要道具。」  黃阿金是名副其實的「葫蘆爺爺」,和葫蘆的緣分很深。一輩子從事美術工作的他,退休後迷上葫蘆彩繪和雕刻,如今有了自己的「葫蘆工坊」,每個雙休日都會去城隍廟附近擺攤,售賣葫蘆工藝品。
  • 葫蘆的吉祥寓意
    葫蘆的枝「蔓」與萬諧音,每個成熟的葫蘆裡葫蘆籽眾多,漢族就聯想到「子孫萬代,繁茂吉祥」;葫蘆諧音「護祿」、「福祿」,加之其本身形態各異,造型優美,無須人工雕琢就會給人以喜氣祥和的美感,古人認為它可以驅災闢邪,祈求幸福,使子孫人丁興旺。因此,千百年來,葫蘆作為一種吉祥物和觀賞品,一直受到人們的喜愛和珍藏。
  • 奇麟漫筆:聊城葫蘆文化代言人卡通葫蘆漫像
    奇麟筆前幾日觀看山藝校友、動漫同業多年好友任家斌師弟網絡直播代言聊城葫蘆文化產業的視頻,忽有靈感,創作漫繪了這幅把他變成卡通葫蘆造型的漫像作品。2007年,任家斌組織了第一屆中國江北水城(聊城)葫蘆文化藝術節,讓東昌葫蘆開始揚名全國。聊城運河葫蘆風情文創小鎮打造者,聊城葫蘆文化產業代言人,用葫蘆文創助力鄉村振興。
  • 《紅樓夢》中的葫蘆
    不過這裡的「葫蘆」非指實物,而是一種修辭方法,實指「糊塗」。以「葫蘆」諧音「糊塗」,早在宋元時就相當流行,原作「葫蘆蹄」,又作「葫蘆提」「葫蘆題」。如宋張耒《明道雜誌》就有「安能霹靂手,僅免葫蘆蹄耳」之句,其後戲曲作品中用得最多。如「念竇娥葫蘆提當罪愆」「只不如葫蘆蹄每日相逐趨」「和你也葫蘆題了也」等。《紅樓夢》提到葫蘆實物的地方有兩處。
  • 什麼人適合翡翠葫蘆?翡翠葫蘆的寓意有哪些?
    在眾多的翡翠飾品中,翡翠葫蘆不同於其他題材,它不僅本身給大家帶來獨特的美感,更發展形成了一種文化類別。經過長期的歷史沉澱,翡翠葫蘆有非常多美好的神話傳說,像遠古時代的女娃與伏羲就把葫蘆視作敬重的神明來供奉。
  • 葫蘆爸and葫蘆媽
    葫蘆爸:生於1989年              畢業於湖南潭州攝影后期學院         曾任職:
  • 倒栽本長葫蘆賞析
    「本長」是指天然長成,且適合裁切成蟲具的葫蘆蟲具。本長葫蘆為亞腰形制,做蟲具時,下肚為「居室」,腰為「通道」,上肚一部分為「翻兒」。 「倒栽」是將本長葫蘆上下顛倒180°做成的蟲具,葫蘆下肚當作「翻兒」,而上肚則供鳴蟲生活。之所以這麼處理,是因為這些葫蘆的腰與下肚相比顯得過細,但與上肚相比卻成比例。顛倒以後,不僅有「翻兒」,還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