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條》的開幕戲,為什麼發生在這個國家?

2020-10-03 金潤醬讀心理

諾蘭的最新電影《信條》上映,片中第一場戲發生在烏克蘭。

片中美國中情局、俄羅斯恐怖分子、烏克蘭特種部隊等各方勢力集結劇院,上演了一場劇院恐怖襲擊的大戲。

這讓烏克蘭又走入人們的視線,不過烏克蘭人卻不少吐槽:這個劇院也太破了吧,我們烏克蘭的歌劇院可不是那麼破。

(真實的烏克蘭歌劇院)

實際上電影的取景地是愛沙尼亞的塔林,這是建於蘇聯時期的一座廢棄場館。

實拍狂魔諾蘭為了電影效果還特別做了修繕。

那麼,為什麼在愛沙尼亞拍的電影,劇情中卻要安排它發生在烏克蘭呢?

直接在字幕上打上愛沙尼亞,不就不用費力請烏克蘭演員和烏克蘭特種部隊的道具了嗎?

這是因為烏克蘭已經逐漸走在美俄衝突的臺前,成為大國博弈的地緣焦點。

烏克蘭地理上位於東歐,東臨俄羅斯,西接西歐。國家的政治經濟也一直在兩端維持著微妙的平衡。

可是這一平衡在2013年底被打破了。

2013年11月21日,烏克蘭前總統亞努科維奇突然宣布停止與歐盟籤署聯繫國協議。

這讓烏克蘭民眾深感失望,從而發起了示威。

在衝突中俄羅斯秘密派特種部隊來增援烏克蘭警察,而民眾中有人收了美方代理的錢,故意煽動和挑釁。

於是衝突不斷升級,警察使用了槍械、閃光彈,甚至裝甲設備。

直到2014年2月,共造成100多人死亡。這場運動被稱為尊嚴革命。

回顧這次事件就會發現,電影《信條》中的恐怖襲擊發生在烏克蘭有其現實合理性。

大國利益的爭鬥往往以小國為戰場。

亞努科維奇政府垮臺後,烏克蘭人民開始重建和平,恢復經濟。

2020年,全球冠狀病毒大流行,對於烏克蘭又是艱難的一年。

人們一直為了期待美好的生活而不斷忍耐。

而當這些問題長期無法解決,人們的憤怒和不滿就會開始顯現,犯罪和恐怖襲擊開始上升。

今年7月21日,烏克蘭盧茨克市一名恐怖分子挾持了公交車,他要求總統承認他恐怖分子的地位,並呼籲大家去看電影《地球公民》。

這不免又讓人想起科幻劇《黑鏡》中的情節:片中一名恐怖分子挾持人質,要求首相與豬一起拍不雅視頻,才會釋放人質。

這樣的魔幻現實就發生在烏克蘭。

2019年有一個採訪,一位香港姑娘流著眼淚說:希望可以有烏克蘭一樣的美好結局。

如果她真的了解烏克蘭,會發現烏克蘭就是一個悲喜劇的發生地。

病態社會將導致越來越多的壞事發生,要好的結局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相關焦點

  • 為什麼《信條》的第一場戲要發生在烏克蘭?
    諾蘭的最新電影《信條》上映,片中第一場戲發生在烏克蘭。 那麼,為什麼在愛沙尼亞拍的電影,劇情中卻要安排它發生在烏克蘭呢國家的政治經濟也一直在兩端維持著微妙的平衡。 可是這一平衡在2013年底被打破了。 回顧這次事件就會發現,電影《信條》中的恐怖襲擊發生在烏克蘭有其現實合理性
  • 為什麼叫「信條」?
    01諾蘭導演的《信條》上映有一段時間了,我在看完之後也寫了一篇文章,並沒有講電影,而是講了音樂。至於電影,我就給說明了一個前提,現在大家也都知道了,就是熵增熵減,只要明白了這個前提,基本上看懂《信條》應該是沒啥問題的。
  • 電影《信條》五個影射,英超切爾西老闆在列,九個國家躺槍
    所以可能諾蘭在設計劇院這個橋段時自然而然會想到莫斯科劇院人質事件。還有,《信條》中的人質都是坐在椅子上陷入昏迷的,這種情況下被舌頭堵住氣管的發生概率就極低了,而莫斯科劇院人質事件中,死於窒息的人質都是躺在地上的。
  • 我為什麼不喜歡《信條》
    為什麼要拿這個關係人類安危的核裝置去交換那位雖然很美但非親非故的女人質。諾蘭可以用巧合來強行挽救這個任務,卻無法挽救這個人物。 徐皓峰曾批評國產電影本質是一場晚會。《信條》其實亦然,複雜的時間穿梭,只是一場精心編排的團體操,裡面完全不體現任何個人的主觀意志,只有導演假時間之名要求人物服從安排。這或許是此片最反諷的地方,《信條》這個片名只剩一個回文形式,而喪失了「信條」的實質。 時間穿越的故事,最終必然涉及人如何看待「命運」。
  • 我為什麼不喜歡《信條》
    「歌劇院」是農神方形碑上的單詞(此碑是TENET這個單詞的出處),諾蘭必須讓它亮相,核裝置則是劇情的需要,兩者強行疊加,幾乎造成了一種喜劇效果:誰能想到這麼重要一個東西竟然就寄存在衣帽間呢……又比如說主角(名字就叫「主角」)為什麼要拿這個關係人類安危的核裝置去交換那位雖然很美但非親非故的女人質。這只不過是類型片形式上的要求而已,我是英雄,你是美人,我一定要英雄救美的,但這顯然並不是一個特工正常的思路。
  • 深夜聊天室:你希望《刺客信條》下一作發生在哪兒?
    《刺客信條:奧德賽》已經發售三天,相信有不少玩家正沉迷於在風景如畫的古希臘漫步。作為熱衷將真實歷史設為背景的系列遊戲,《刺客信條》的正統作品發生地迄今為止已經包含了中東地區、義大利、美國、加勒比海、法國等各個國家和地區。你希望育碧下一位刺客的傳奇發生在什麼地方呢?
  • 《信條》:順流逆流,一切註定的都會發生嗎?
    《信條》:順流逆流,一切註定的都會發生嗎?《信條》的成功,在於對時間空間化塑形的技術突破,視覺奇觀不斷敲擊觀眾。至於,所謂逆熵是對熱力學第二定律的「反動」則不必深究。《信條》的失落,在於加強了諾蘭不善於拍攝感情戲的既往印象。
  • 《信條》為什麼會跌落神壇?
    諾蘭為什麼在《信條》上翻了車?無論是內核還是運用的理論,諾蘭這次都沒有把握好,他實現了自己心中一個夢一般的設想之後,卻讓整個電影故事為它做了嫁衣。》這部電影,解答大家對電影的一些疑惑,指出其中一些不該有的bug,最後給出一個答案:之前也曾熟練遊弋於時空中的諾蘭,為什麼在《信條》上翻了車?
  • 最全《信條》電影解析,看完這個再去二刷!
    鄭州一影院音響被炸壞,台州一影院銀幕著火了……△ 來源:微博用戶@lexon_看完《信條》,不用擔心自己頭頂冒出「十萬個為什麼」,很正常。今天這篇,就為你一一答疑解惑。前面的部分,在看片前就可以先做了解,不太涉及到核心疑點——
  • 《信條》拍攝取景的國家,比我去過的還要多
    這個小眾而獨特的旅遊目的地,雖然曾在2018年被孤獨星球列為《最有價值目的地》之一,不過它一直在大家心目中存在感並不強烈。比方說,你以為它在東歐,事實上它是一個北歐國家!《信條》的英文片名「TENET」是典型的回文體,正反向拼寫都是一樣的,這其實與影片的結構也是一致的。「信條/Tenet」,就在這個正方形的中心,就像一個十字架。
  • 《信條》為什麼不動人
    文|梅雪風 1你當然得承認《信條》的複雜度以及時間鉗形攻擊的精妙感。最讓人覺得奇妙的是,影片最後順時針與逆時針同時摧毀一棟樓房。順時針摧毀了樓房,於是在這個時間點之後,它就只是個廢墟,逆時針摧毀了這棟樓房,那麼在這個時間點之前,它也是個廢墟。
  • 《信條》為什麼沒「騙」到我們?
    這個導演有點拼 作為時間三部曲的最終章,《信條》把諾蘭所追求一切高大上的特點放到了最大——最宏大的真實場景、最緊張的背景音樂、最高深的理論支持和最能繞的邏輯怪圈
  • 《信條》拍攝取景的國家,比我去過的還要多!
    :帶著演員們在7個國家取景,想想光是時差已經有多難搞,這真不失為諾蘭最用心、取景場地最多的一部作品了!  這個小眾而獨特的旅遊目的地,雖然曾在2018年被孤獨星球列為《最有價值目的地》之一,不過它一直在大家心目中存在感並不強烈。  比方說,你以為它在東歐,事實上它是一個北歐國家!
  • 克里斯多福·諾蘭電影《信條》在新加坡點映發生意外
    當地時間8月30日,克里斯多福·諾蘭執導的電影《信條》在新加坡NEX購物中心邵氏影院進行點映時,影院天花板發生部分坍塌,導致兩人受傷。據參加點映的一名觀眾表示,&34;坍塌事故發生在新加坡當地時間克里斯多福·諾蘭執導的電影《信條》於8月26日起在多國首映。
  • 《信條》的第一句話,為什麼說的是它?
    這是電影《信條》開場的第一句話,也是貫穿整部影片的一句暗號,可以說這第一句話和它對接的暗號已經解釋了全部。可你知道,什麼是「混沌理論」?為什麼和它對接的暗號是:「黃昏時分無敵人」?今天,我們就再次來說說這個極具東方文化精髓的理論(禪說電影平臺已經禪說過一次「混沌理論」,今天我們將通過電影《信條》再次來說說這個顛覆歷史的重要發現),先弄懂混沌理論,再去看《信條》,也許你會少些盹。
  • 《信條》為什麼不動人?
    文|梅雪風  你當然得承認《信條》的複雜度以及時間鉗形攻擊的精妙感。 最讓人覺得奇妙的是,影片最後順時針與逆時針同時摧毀一棟樓房。順時針摧毀了樓房,於是在這個時間點之後,它就只是個廢墟,逆時針摧毀了這棟樓房,那麼在這個時間點之前,它也是個廢墟。
  • 《信條》是哲學家諾蘭寫給這個時代的一封情書
    依我之陋見,在《盜夢空間》裡,諾蘭是一個基礎主義者的立場,而在《信條》裡,諾蘭的基礎主義立場發生了讓步,可能他依然堅持有最最基本的事物,但那個事物不再是實體性的一個東西,而可能是一些原則。這一轉變,與哲學史裡的某些轉向,頗類似。可能我多慮了,但確實也說得通。
  • 從《信條》看英美文化輸出
    為什麼說是『美英』文化輸出?重點是因為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英國人。最近一次看到克里斯多福.諾蘭的電影是著名的《敦刻爾克》英國大撤退。可能有些電影,導演是不喜歡拍的,有可能是政治任務,但既然拍了,也要拍出自己的風格《敦刻爾克》就是這樣的人子,講歷史故事。
  • 淺談《信條》:我與現在,已經發生過
    「……我們現在不在這裡意味著它從未發生過嗎?」 ──《TENET信條》1.克里斯多福·諾蘭的《記憶碎片》(Memento , 2000)中,主角有順向失憶症,無法形成新的長期記憶,每十分鐘記憶就清空。這個「不要相信他的謊言」的筆記,是個idea,植入、慢慢長大、直到牢固。起先讓他對這個人有了戒心,繼續衍生為「他是壞人」、「殺了他」的合理推進。但當初主角為何寫下這個筆記?因為這朋友說出讓主角痛苦的往事,主角不願意再聽到他說起這件事,為了確保永遠避開這份痛苦,他叮嚀自己「不要相信他的謊言」。
  • 電影:信條
    《信條》TENET劇情簡介:世界存亡危在旦夕,「信條」一詞是唯一的線索與武器,主人公穿梭於全球各地,開展特工活動,力求揭示「信條」之謎,並完成一項超越了真實時間的神秘任務,這項任務並非時間之旅,而是【時空逆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