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路上的「向陽花」丨道真自治縣三橋鎮新生村駐村幹部楊欣

2021-01-08 天眼新聞

我叫楊欣,今年24歲,2018年通過選調生考試來到三橋鎮工作。

從此一路前行一路歌,背著行囊開赴脫貧攻堅一線,如今已經整整兩個年頭。

儘管此刻窗外寒雨涼涼,但回想起駐村隊員的戰友情,群眾交往的暖恩情,我依然笑靨如花,暖意在心頭。

如果再讓我回到兩年前重新選擇一次,我仍願意奔赴這戰場,縱然艱辛,我亦無怨無悔。

走訪農戶

從對幫扶工作的懵懵懂懂,到把每家每戶幾口人、養幾頭豬、種植多少畝莊稼都銘記於心。

從群眾言語中的「你們來幹什麼」到「你們又來了」再到「你們辛苦了」。我憑著「硬頭皮」「厚臉皮」「磨嘴皮」的功夫,逐漸融入了群眾。

同時,通過向經驗豐富的同志請教,記錄民情日記進行分析總結,漸漸找到了農村工作的方法,得到了群眾的信任和認可。

我這顆「溫室裡的花朵」也逐漸成長為田埂山道上的向陽花。

三橋鎮新生村發展村集體經濟

扶貧工作有很多迷人之處,滿載幸福的例子有很多。

比如原本就不是很富裕的楊保明戶,有兩個孫女讀中學,老兩口又都有殘疾常年吃著藥,2019年其兒媳婦意外死亡更是讓這個家庭雪上加霜。

了解到這一情況,我趕緊諮詢相關政策,終於,通過多方對接幫兩位老人申請到了最低生活保障金,看著老人如釋重負鬆口氣的樣子和他那滿是皺紋卻洋溢著笑容的臉龐,我的心裡暖暖的。

還有張建奎老人,今年已經85歲了,常年一身素色的布衣,一個人住在破舊的三間瓦房裡,下雨天房子到處都漏雨。

了解到老人的情況,我積極聯繫對接「住房保障」政策,可老人說他是老村幹不能給政府添麻煩不願修,他那常年不著家的三個兒子也因為不願幫忙勞作不想修,這可把我急壞了,心裡擔心老人的安全啊,隔三差五就到他家去做工作,一到颳風下雨就趕忙給老人打電話問情況,慢慢的老人的心有所動搖啦。

一看這事有譜了,都說扶貧先扶志,我趕緊做起了他那三個兒子的工作,終於舊房換新顏,老人總算有了安全住房。

老人說他們這輩子是託了黨的福,黨的政策好!讓他們住上了新房子。

發展集體經濟

這趟扶貧之旅我走得很充實,很堅定,在這裡看到了更廣闊的天地。

無比幸運能見證這個偉大的時代,更加幸運能置身其中加入這支脫貧攻堅隊伍。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李傑 整理

編輯 徐濤

編審 尹長東 李玲

相關焦點

  • ...脫貧攻堅練就我一身本領丨道真自治縣桃源鄉辦公室工作人員陳恆
    我叫陳恆,今年27歲,是道真縣桃源鄉桃源社區的一名駐村幹部,2018年到桃源鄉工作。作為脫貧攻堅路上新人,面對所幫扶的5戶貧困戶,我感到焦慮,感受到了壓力巨大、責任重大,同時也感受到了使命光榮。要有說破嘴皮子,磨破腳板子的勇氣,以「繡花」的功夫去扶真貧、真扶貧。我用實際行動詮釋著青春無悔必當奮勇前行的本色。  「老頭子,快出去,修水管的師傅來了。」   「修水管的師傅」這是桃源社區永紅組居民對我親切的稱呼。
  • 「我的扶貧故事」用心感受群眾的苦惱樂丨道真自治縣河口鎮梅江村...
    放棄企業高薪來到扶貧一線,以實幹苦幹書寫梅江群眾脫貧新篇章。我叫楊陽,2018年3月,通過個人申請和組織挑選,我成為道真自治縣河口鎮梅江村的駐村第一書記。啃「硬骨頭」,還得下硬功夫!楊陽背貧困群眾到鎮衛生室辦理慢特病證梅江村共有21個村民小組,716戶2928人,其中,長期在家的農戶有567戶1786人,精準扶貧建檔立卡戶193戶750人。訪遍家家戶戶,我用了三個月時間。
  • ...通過了老鄉們的「閱卷」丨沿河自治縣中寨鎮大宅村駐村幹部安應
    我叫安應,是沿河自治縣中寨鎮大宅村駐村幹部。大宅村位於中寨鎮東南部,海拔1334米,距縣城65公裡,全村12個村民組,292戶1426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139戶701人,屬一類深度貧困村。這導致每次報資料都很難、很慢,當時正是沿河自治縣脫貧攻堅「百日攻堅」階段,時間緊、任務重,我們等不起慢不得。如何把底數摸清,情況摸準是擺在面前急需解決的核心問題。於是,在我的建議下,大宅村四職幹部配合,1個月集中精力摸底。
  • ...的扶貧故事」扶貧路上的感動丨望謨縣昂武鎮昂武村駐村幹部楊明政
    我叫楊明政,2019年8月,來到望謨縣昂武鎮昂武村指揮部任駐村幹部、網格員以及包保責任人。我來到昂武鎮昂武村的第一件事是走訪群眾、認識群眾,學習與群眾打交道,掌握最真實的情況,聽取群眾的寶貴意見,為後面確定扶貧方向奠定好基礎。
  • 「我的扶貧故事」讓更多的人脫貧致富是我的驕傲|道真自治縣忠信鎮...
    2017年底,我剛參加工作,組織便將我安排到忠信鎮山巖村擔任扶貧專幹,開展脫貧攻堅任務,我的扶貧故事由此拉開帷幕。  也就是這一幕,讓我深深地意識到,扶貧不僅僅是任務,還是要幫他們渡過難關的責任。  回到村委會後,跟村支兩委的幹部們協商過後,我提出應該把這戶按程序識別為建檔立卡貧困戶,享受相關的扶貧政策。  經過入戶核查、村民小組會議、村民代表大會、公示等程序,該戶成功被新識別為貧困戶,並由我負責這戶的結對幫扶工作。
  • 「我的扶貧故事」我的沿河情愫丨沿河自治縣夾石鎮堰田村駐村幹部...
    2020年農曆新年放假前夕,單位領導打來電話告訴我,因為工作安排臨時有變,單位商議後決定派我替換同事前去銅仁市沿河自治縣夾石鎮開展駐村督戰工作。我剛新婚不久,擔心妻子有意見,但轉念一想,妻子是一名優秀的共產黨員,絕不會不贊同我去,就這樣我答應了下來。新年剛過,我便到了沿河自治縣夾石鎮堰田村開始了我的第三次沿河駐村幫扶工作。
  • 「文軍扶貧」:扶貧路上歌聲嘹亮——記貴州日報駐村幹部熊江睿
    動人的歌詞直指人心,婉轉的旋律自然流瀉,最近,一首名為《天眼人家》的歌曲在網上走紅起來,歌曲以打好打贏脫貧攻堅戰、讚美扶貧幹部和群眾勤勞善良、保護國之重器為主題,表達了扶貧幹部紮根基層,敢於向貧困發起攻堅,當地群眾感黨恩、知黨情,甘於奉獻的精氣神。歌曲一經傳唱,引起了人民群眾的熱烈反響。
  • ...我愛清河村的「親人」們丨沿河自治縣中寨鎮清河村駐村幹部文智宏
    我叫文智宏,今年31歲,是沿河自治縣中寨鎮清河村的一名駐村幹部。清河村從駐村的第一天開始,我深感責任重大,使命光榮,來不得絲毫馬虎。連續幾天,我都早早來到會議室,參加當日「一日一學」活動,由於沒有相關駐村工作經驗和理論知識,只好加倍補上。貧困戶田仁安的女兒田海鳳患有紅斑狼瘡病,生活比較困難。在走訪當天晚上,我就將田仁安的家庭情況詳細向村指揮部匯報,建議將田海鳳納入最低生活保障。按照低保有關程序,田海鳳順利享受到最低生活保障待遇。
  • 「我的扶貧故事」「撿」回來的生命|沿河自治縣駐村幹部楊箭
    我叫楊箭,是沿河自治縣人大辦公室派駐中界鎮聯山村的駐村幹部。這是我第二次到聯山村開展駐村工作了,第一次是2016年到2018年,第二次是2019年8月至今。   楊箭(右一)帶領村民開展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幾年駐村工作,我的敬業精神和誠摯態度得到了群眾的一致認可。
  • 「我的扶貧故事」與群眾同呼吸丨安順市關嶺自治縣百合街道擺布村...
    我叫胡勝陽,今年54歲,關嶺自治縣百合街道擺布村支部書記。擺布村375戶1505人,脫貧戶53戶214人。我堅持把黨建抓在手上,切實加強農村黨員的教育管理,發揮其模範帶頭作用。堅持把脫貧政策落到實處,精準實施教育、醫療、產業、就業、基礎設施等扶貧措施,壓實結對幫扶責任,確保脫貧攻堅不落一人。堅持增收作為重點,發展光伏產業,壯大集體經濟;發展特色產業,為實現穩定脫貧奠定基礎。
  • 大東山下,扶貧花開——一位駐村幹部的扶貧之路
    其實,埋怨指責的又何止是自己的父母,聽到從小沒吃過苦的我要到鄉下去駐村扶貧,姐姐妹妹、叔叔姑姑都輪番上陣,極力勸我不要去駐村,堂哥更是在電話那頭罵道:你是瘋了嗎?好好呆在城裡朝九晚五坐辦公室,風不吹、雨不淋不好嗎,偏偏要下鄉扶貧去受罪?人家躲還來不及,你卻主動申請?你太年輕了,這麼衝動,世界上可沒有後悔藥咯!
  • 「我的扶貧故事」春去秋來扶貧情|興義市南盤江鎮壩艾村駐村幹部劉鑫
    我是劉鑫,春去秋來,時光荏苒,從2019年7月被下派至南盤江鎮壩艾村駐村扶貧已經過去了一年多的時間,而我作為一名幫扶幹部心連心幫扶貧困戶也有了兩年的時間,在這段時間裡,我和一起來駐村的四位駐村幹部,還有五位村幹部,更有在南盤江鎮和興義市自然資源局的一百餘位幫扶責任人一起做了很多有意義的事情。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路上盛開的三朵花丨都勻市歸蘭鄉翁奇村駐村...
    接到脫貧攻堅任務成為歸蘭鄉翁奇村駐村幹部時,我才27歲,還有些青澀。3年的基層實踐中,我和所有一線扶貧幹部奔跑著、衝刺著、收穫著,用拼搏的汗水在脫貧攻堅的路上種下三朵花。絕知此事要躬行,我們在脫貧攻堅的路上種下了一朵名叫實踐的花。
  • 扶貧故事丨累倒在扶貧路上的「第一書記」
    扶貧故事丨累倒在扶貧路上的「第一書記」 2020-12-15 17: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的扶貧故事」青春閃耀扶貧路|六盤水市青林鄉海發村駐村幹部劉行
    我叫劉行,是一名共產黨員,也是鐘山供電局派駐六盤水市水城縣青林鄉海發村的一名駐村幹部。2019年9月,在向脫貧攻堅戰全面勝利發起總攻之際,我被組織安排到貧困發生率極高的海發村開展脫貧攻堅工作。面對未知駐村前路,我是迷茫的,也是嚮往的,更向自己立下過誓言——「未來,這裡就是我踐行青春夢想的舞臺。」有人對我說「農村是一所大學、一個大舞臺、一個大熔爐,能從基層幹起,才能經風雨、長見識、成良才」,我深以為然。作為一名90後駐村幹部,我認為我是幸運的。從埋頭專業計量技術領域,到奮戰脫貧攻堅一線崗位,工作上的轉變曾令我迷茫不已,但同時也令我成長不少。
  • 「我的扶貧故事」心繫群眾才能對得起這個時代丨道真自治縣棕坪鄉...
    我叫王俊,今年30歲,2015年考入道真自治縣棕坪鄉黨政辦工作,現任坪鄉蒼蒲溪村黨支部副書記。當時,脫貧攻堅戰開展得正如火如荼,我雖初來乍到,但也有5戶貧困戶的幫扶任務,就此成為千千萬萬幫扶幹部中的一員。
  • 河源龍川:過年不回家的駐村幹部——張曼
    駐村工作隊隊長張曼  張曼,一位80後駐村幹部,是深圳聯合產權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駐麻布崗鎮紅陽村扶貧工作隊隊長,大年三十,她挨家挨戶走訪,給鄉親們拜個早年,第一家就來到她最不放心不下的貧困戶溫傳海家,一進門,張曼就與溫傳海算起了帳
  • 駐村幹部:青春在脫貧一線閃耀 脫貧路上幸好有你
    初冬的大慶,記者驅車來到駐村幹部身邊,用紙筆記錄他們的幫扶故事,用快門定格他們帶領村民走向富裕的喜人瞬間。12月3日,市交通運輸局派駐林甸縣東興鄉旭日村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隊長孫立秋和村幹部、種糧大戶們,進完糧倉、再上堤壩,一起研究著如何壯大水稻深加工產業,促進全體村民增收致富,確保貧困群眾脫貧不返貧。
  • 身邊的力量丨梁湘傑:輕傷不下火線的駐村幹部
    身邊的力量丨梁湘傑:輕傷不下火線的駐村幹部 2020-02-20 21: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的扶貧故事」點滴小事見幫扶大義丨沿河自治縣甘溪鎮桑木村駐...
    我叫任旭剛,2019年8月成為貴州銅仁沿河自治縣西部計劃志願者,同年8月12日,我被派駐到沿河縣甘溪鎮桑木村開展脫貧攻堅工作。任旭剛(圖中)與攻堅隊成員研判工作到村第一天,作為「小白」的我便跟著駐村第一書記到四個自然寨走訪,這讓我對桑木村的村情有了初步了解。  走訪途中,書記對我說,「桑木村村情複雜,工作量大,要多出力、配合原有幹部將桑木村的工作支撐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