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節之類一直覺得挺高大上的活動,之前還沒參加過。
這次看朋友圈好幾位分享有關西安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的影單,我也去湊了湊熱鬧。
今晚剛觀看完在威尼斯電影節獲獎的這部《馬丁·伊登》,由傑克·倫敦的同名小說改編。這兩個多小時深受啟迪,太值啦。
以下內容涉及劇透,謹慎觀看喲~
剛開始時,馬丁是個窮水手,從11歲起就開始了海上世界的漂泊,不做水手後寄宿在親姐姐的家裡,由於脾氣暴躁和姐夫相處的很不好。
偶然去到富家小姐伊蓮娜家裡,他眼中的油畫只是一堆亂糟糟的油彩;伊蓮娜口中的波德萊爾他不知道是誰,名字都讀不順;伊蓮娜彈鋼琴,他分不清留白和結尾胡亂鼓掌;飯桌上,不懂禮儀的侃侃而談招致伊蓮娜母親的厭惡。
讓他命運產生改變的,是他和伊蓮娜的愛情。兩個年輕人在最懵懂青春的時候,一見鍾情。
伊蓮娜給他畫油畫肖像時,他露出了最陽光和積極的笑容。
「遇見你之後我想要進步了。我想像你那樣認知和思考。」
馬丁絕不是愛慕虛榮的人。也許是伊蓮娜身上散發的高雅和美好,給了他啟迪,讓他想變得更好,和她在一起,配得上她。
於是連小學都沒畢業的他開始大量讀書,日夜耕耘。漸漸的,他愛上了文學。即使有些常識都不夠,但他身上流露出了對文學的敏感和天賦。
他勵志要當一個作家。
於是,他辭去了重體力活的工作,寧願過著窮困潦倒的生活,也要獲得精神的自由。
不斷閱讀,寫作,投稿。
但每一次的結果,都是收到出版社的拒信。
他的朋友看到他的作品,說你的作品談論的話題都太沉重,人們需要的是快樂和希望。
他不在意,也許在他的心裡,這些才是他最想寫的東西。
然而瑪蓮娜看了之後也做了相同的評論。深愛的人也這麼說了,暴躁的馬丁忍不住了,牽著瑪蓮娜的手就去帶她看他住的地方。
娼妓,酒鬼,賭場,貧窮,落魄。
瑪蓮娜這個公主從小到大被保護的那麼好,怎麼會見過這些呢?
看過這些之後,也許瑪蓮娜懂了馬丁的作品為何帶著那樣濃重的黑暗色彩。
但現實的問題,最終還是爆發了。
馬丁沒有憑寫作掙到一分錢,也拒絕瑪蓮娜家裡的資助,更是在飯桌上公然懟瑪蓮娜的家人。
他們分手了。
可能講到這裡,感覺這部電影就是一個窮小子愛上富家小姐遭遇挫折和阻攔的故事。
但影片的另一條線索,讓它的內涵上升到了一個非常有深度,發人深省的層次。
這條線就是政治。文學與政治的碰撞。(這裡有許多我沒有看懂的地方,我就按照我的理解來講)
馬丁在瑪蓮娜家的聚會上,認識了一位老者布蘭森登,他是馬丁在政治上面的啟蒙者。
他們一起去觀看工人階級的政治講演,之後馬丁大量閱讀了斯賓塞的著作,政治立場上支持個人主義。
布蘭森登鼓勵他也在講演上發表自己的觀點,結果由於過於犀利與激進,受到了群眾的炮轟。
布蘭森登和他成了惺惺相惜的忘年交。
當馬丁的作品終於獲得了出版社的認可時,布蘭森登去世了。
成了大作家的馬丁將布蘭森登的手稿也發行了,將他們極少數人共鳴的政治觀點帶給了大眾。
另一件戲劇化的事情是,馬丁富裕了,成名了後,瑪蓮娜又回頭來找他,說這次要和他一輩子在一起。
馬丁又激動又憤怒,眼含熱淚地狂怒道:我們不可能再回到過去了。
影片的最後,瑪蓮娜面帶黑紗走到了河邊,馬丁脫掉了上衣,一點一點遊向了大海。
他死了嗎?
······
他一定死了。
因為馬丁是個從不回頭的人。
影片的很多處都讓我覺得十分引人深思。
首先,馬丁是個徹頭徹尾的理想主義者。可以為了追夢忍受各種生活的殘酷考驗。
他也是個很真的人。總是表達自己的真實觀點,不會因為別人的意見妥協。
反覆磨練的最後,他的文字太動人了。
在瑪蓮娜家的聚會上,他把手放在蠟燭的火焰上,說著他曾經為瑪蓮娜寫的情詩。
馬丁曾對酒吧裡絕望的女人說:世界是一座地獄,但你可以找到牢房的鑰匙。這把鑰匙就是愛情。
這時的他,正陷於愛情的甜蜜中。
也許瑪蓮娜的愛曾經是他對世界最後的希望,可他最後發現這段愛情也逃不脫世俗的牽絆時,他絕望了。
布蘭森登的離世也帶走了他的政治希望,他再也無人訴說,陷入更深的絕望。
成名後的他面對記者,當眾演講時總是一副玩世不恭的樣子說著些大實話。
可他知道人們不懂,他總是越說越憤怒。
他的精神世界崩塌了。
他讓人驚豔,又讓人惋惜。
帶有傳奇色彩的人,好像總會在一個事物上堅定的走向極端。
如果從心理健康的角度去看,馬丁的性格其實很需要被改變。
他的脾氣太差,不懂如何與人相處,又偏執,自我。
可從藝術的角度,不加評判,無疑,這種執著又有強烈的美感,壯烈的美。
這可能就是電影的迷人之處了。有機會想看看原著。
電影的海報也非常耐人尋味。
馬丁和他同一階層的服務員美女(他最後結婚的對象)抱在一起。
而瑪蓮娜的臉在海報的背景中若隱若現。
看過電影的人都會明白,自始至終,馬丁只愛過瑪蓮娜一人。
可也剛好如海報所示的那樣,一個是不想屈服卻最終屈服的現實,一個是看似很近,實則很遠的理想。
馬丁和瑪蓮娜,永遠都是兩個世界的人。
(最後再吹爆男主的演技啊!他把人物每個階段的神態和狀態都刻畫的太到位了,而且長相和我的男神之一蒂姆·羅斯也有幾分相像。記住他,叫盧卡·馬裡內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