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既然「無法言說」,佛為什麼要花49年來講呢?

2020-12-21 問過藍天

學佛的人都知道,佛傳了49年的法,最後卻不斷地強調,佛法「無法言說」。

為什麼他要強調佛法「無法言說」呢?

其實佛說「無法言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佛法圓通精微,根本無關於語言與文字,也就是說,用語言與文字無法完整地詮釋佛法的真諦或精髓,為此,佛在《楞嚴經》說:「但有言說,都無實義」,他認為但凡有可言說的東西,都不可能是佛法,更不可能是佛法的真諦。

如果真是如此的話,那麼,為什麼佛自己還要講49年的「法」呢?

我們縱觀歷代以來的經典,佛所講的「法」其實是為接引各種根機不同的眾生,於是才有無量的法門。

當佛法傳入中國,人們人為將佛傳的法門的分為禪、教、律、淨,與密宗五派。

這樣的分法對於真懂的人來說,是沒有太大的意義的,因為真懂的人已經能夠把所有的法門融匯貫通,殊途同歸,也就是說,真正的佛法,目標都是一樣,決無差別的。

因此,從這個角度來說,佛教之中的各個教派,其實是為了初入佛門的人而區分,其目的是為了方便說法,但事實上,這樣分法也會導致各教派之間贊彼毀此,歪曲佛真正的教法的現象時常發生。

因為佛法的真諦,其實是要修行者體會到殊途同歸的道理,真正的了解自心如秋月,不向外馳求,返照回光,一念無生,了無所得,也就是說,儘管門派眾多,但佛法只一個。

換句話說,佛說法有四十多年,講了八萬四千法門,其真正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為了治療各種眾生不同的貪、瞋、痴、慢等習氣或毛病,讓他們離苦得樂。也就是冰,如果你能遠離這些,你就是佛,這也是我們常說「方便有多門,歸元無二路」的道理。

但是一般僧眾,往往容易忽略了戒律,這當然不是究竟,因為佛法的根本要義,就是戒、定、慧三學,就好比鼎之三足,缺一不可。

當年,佛於靈山法會上,拈花示眾,只有迦葉尊者微笑,佛於是以心傳心,心心相印,教外別傳,為佛法的命脈,即後來的禪宗。而念佛的淨土和看經持咒等法門,其本質都是了生脫死的佛法。

有人說,禪宗是頓悟的,念佛持咒是漸修的,但這些說法其實不過是名相上的差別,實際上這些法門並無二致的,六祖大師就曾說過:「法無頓漸,見有遲疾」,所強調的不過是眾生的根智不同,而因人施教,講不同法門而已,跟佛法的真諦並沒有太多的關係。

換句話說,禪宗的法門,自從迦葉尊者之後,輾轉相傳,傳到二十八祖達摩再到六祖慧能大師,都稱為正法流傳,盛極一時。而律宗以優波離尊者為首,秉承了世尊的囑咐,讓修者以戒為師,在毱多尊者後,發揚為五部律,即後來的律宗。觀龍樹的《中觀論》,發明了心地,即大乘佛法的起源,至於密宗,是由不空尊者、金剛智等傳入中國,經一行禪師等努力,才發揚光大的。

但這些都是佛法,其實都是佛所傳佛法門,殊途同歸,實無二致,也就是說,這些法門,其實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解脫眾生出離苦海,解脫輪迴的束縛。

佛像

因此,所謂的佛法,無論是禪宗還是淨土,仰或東方或西方淨土,其實並無差別,《楞嚴經》說:「但盡凡心,別無聖解」,如果能夠斷除一切妄想、執著、習氣,那就是佛法,也是佛法的真諦,這修到這個層面的人,就是菩薩,就是佛,如果還是做不到,就還是凡夫眾生。

從這個角度來說,佛講了49年的法,其實所講的都是這個主題,他之所以花49年講同一個主題,真正的原因是依據眾生不同根智,從不同的角度講同一個主題,其目的就是讓不同根智的眾生都能夠解脫。

【問過藍天】專注國學、佛學,每天都有內容更新,喜歡的朋友別忘了點擊關注,歡迎收藏,歡迎讚賞,歡迎轉發。

本文資料重點引自《無量壽經》《金剛經》《楞嚴經》《心經》《大悲心陀羅尼經》《阿彌陀經》《阿含經》《長阿含經》《大念處經》《大藏經》《現觀莊嚴論》《宗鏡錄》

相關焦點

  • 善導宣法|〔164〕佛為什麼要說「輩品」呢?
    那為什麼又說輩品呢?輩品為世尊誘化此界眾生之方便巧言,如《大經》言「其諸聲聞、菩薩、天人:智慧高明,神通洞達,鹹同一類,形無異狀;但因順餘方,故有天人之名。顏貌端正,超世稀有,容色微妙,非天非人;皆受自然虛無之身、無極之體」。既然五乘悉皆平等,順餘方俗,列有異名,可知輩品亦如是。這個世界的眾生都是有分別心的,到哪裡都要問個輩品。
  • 無上的佛法,為什麼只是「導迷標月之指」,而不是「標日之指」呢
    那麼怎麼理解「去佛漸遠,邪師說法如恆河沙」呢?「去佛漸遠」是一個動態過程,並不單指當下的末法時期,在佛入涅槃之後,對佛法的解讀就有了不圓滿的邪師偏見、邪師偏解。這裡所說的「邪師」指的是佛家的邪師,「邪師說法」所說的「法」是佛陀留下的佛法,既然解說的是佛陀留下的佛法,卻為什麼會誤成邪師之解呢?
  • 佛法的真義是什麼?佛用這8個字來概括,太經典了
    在《金剛經》中,佛和須菩提所探討的佛法,其實就是無相法,整部經書,從開始到結束,一直都是圍繞著」無相「而所說法,其最終的目的就是讓須菩提不再著相,也就是要讓他知曉佛法的真義。但既然是無法可說,佛為什麼要說法呢?答案是為了普度眾生,因為眾生愚昧,他不得已才以」有法說非法「。
  • 面對舍利弗請說《法華經》的至誠,佛為什麼要數次拒絕呢?
    我們在這裡為什麼要將《妙法蓮華經》翻譯版本交待一下呢?就是因為現時有很多人在較這個「真」。在為誦讀哪種版本或是日常修學時,應以哪種版本為主要依據而迷惑,甚至還引發爭論。我向來的觀點是「文雖有別,但大義不乖,時所流通,應宗尚而傳」。就拿我們這部禪宗的《法寶壇經》來說,同樣有很多版本。
  • 為什麼有人說佩戴佛菩薩掛飾不好,真的不好嗎?
    金剛經上說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就拿戴佛菩薩配飾來說,如果這樣著相,又如何能夠理解領悟《心經》說的心無掛礙呢?道階法師打造徽章,也是時代發展的必然產物,試問,過去沒有汽車飛機,難道就不能乘坐了?與時俱進,道階法師給後人一個示範,既然佛菩薩像可以立在寺院佛堂,為什麼把佛菩薩像戴在身上,就是不加恭敬?
  • 我們學佛那麼多年,為什麼還沒有領悟到佛法的智慧?
    如果從理論上、智慧上、神通道力上來講,聲聞、菩薩都無法完全理解佛心,這就是淨土法門最深的地方。我們看很簡單,但實際上來源不簡單,隱含的義理不簡單,連聲聞、菩薩都無法透達明了。在淨土法門面前聲聞、菩薩都像盲人一樣,無法以此開導他人。「如來智慧海,深廣無涯底」,因為淨土法門是佛功德海。
  • 佛法無邊,為何世人還說「佛不度無緣之人」?
    關於「世人」與「佛」的緣分,在佛門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天雨雖大,不潤無根之草;佛門雖廣,不度無緣之人。」這句話充分說明了,佛門雖有四萬八千法門,但如果我們與佛菩薩無緣,佛菩薩也很難救度我們。為什麼這麼說?這其中的因由又是什麼呢?
  • 第41集 佛為什麼說如來藏
    歡迎您收看《三乘菩提之勝鬘經講記》單元,今天我們借著《勝鬘經》的經文來談談「佛為什麼要說如來藏」?《勝鬘經》中都是在說明真實如來藏的重要,可是有位主張大乘非佛親口所說的六識論法師,在他的《以佛法研究佛法》書中他說:【聽到如來藏這名詞,不要先執著有一真實的如來藏,而應探討為什麼說如來藏,如來藏究竟是什麼意義,由此始能了解經說如來藏的真義。】(《以佛法研究佛法》,正聞出版社,2003年4月新版二刷,頁306。)
  • 佛教,何以將佛、法、僧稱為寶呢?我們為什麼要供養三寶?
    為什麼稱佛法僧為寶呢?一者堅牢,如摩尼寶珠無人能破;佛法僧寶亦復如是。佛滅度後,宇宙人生的真諦要由僧寶來傳播,修行道場及其文化,要由僧寶來住持,經典儀軌,要由僧寶來保存傳承,苦海中的有情眾生,由僧寶來接引。
  • 佛法楞嚴|定慧師兄和你一起學習:《楞嚴經》之佛斥妄識非心
    一、如來重徵直呵這一段文的意思是世尊對阿難尊者說:如果你甘願受生死輪迴,那就不必談了,因為你想要了知奢摩他路,所以現在才要問你。為什麼要問?就是要令阿難尊者知道真妄兩種根本,進而要舍妄依真,才不會錯亂修習。在《楞嚴經講義》中,引了一段《正脈疏》的話,說明對於奢摩他路,阿難尊者所問與世尊所答的意思是不一樣的。
  • 佛法楞嚴|定慧師兄和你一起學習:《楞嚴經》之佛推妄識無體
    我內心生起敬愛佛陀的心,要發心出家修行,而佛陀您也慈悲令我出家——允許我出家了。我愛您,我發心出家,都是用這個心,為什麼佛陀說這不是我的心呢?我心何獨供養如來,乃至徧歷恆沙國土,承事諸佛,及善知識 我的心不只是供養如來您而已,乃至遍歷恆沙國土,親近一切諸佛,供養一切諸佛及善知識。
  • 法義隨談 | 經義標準 佛說為準
    「佛法」一定要是佛說的,如果不是佛說的或者違背佛說的就不能叫佛法。普通人講的只能叫人法,善人講的叫善法,惡人講的叫惡法。標準由誰來定?由佛定,這是最根本的。那麼,佛已經不在了,佛又不能重新再來到人間給我們解釋他的經典,凡夫又見不到佛,無法請問,那如何來理解佛經呢?這就只能靠祖師。
  • 佛法說「無我」,那念佛的又是「誰」在念佛呢?
    那既然說「我」是不存在的,那有人就會問:那念佛的人又是「誰」,能不能稱作「我」在念佛呢?這是不是自相矛盾的說法呢?其實要把這個問題說清楚,必須先了解那眾生為什麼會建立一個「我」的概念呢?可是佛法說沒有一個實體的「我」,又如何把「我」和五蘊身分開,可見這個「我」是不存在的。
  • 宣化上人:北俱盧洲就是其中一難──沒有佛法|每天一段《地藏經》
    宣化上人《地藏菩薩本願經淺釋》丨 忉利天宮神通品第一我們為什麼念佛呢?「或有佛法」:或者這個國家和這世界有佛法──有佛說法,也有佛法住世。「或無佛法」:什麼地方沒有佛法呢?就是沒有人講經,沒有人說法,沒有佛像,沒有經典,沒有出家人的地方。按照佛經所講,這是在北俱盧洲,那地方屬於八難之一。什麼叫八難?是指八種的困難。北俱盧洲就是其中一難──沒有佛法。「乃至聲聞、闢支佛」:或者有聲聞,或者沒有聲聞;或者有闢支佛,或者沒有闢支佛;或者有菩薩,或者沒有菩薩。
  • 佛法修行中的兩大目標
    說實在我們尊重每一個人自己的選擇,可是如果我們問到說:我們發心要修行的初衷的話,您會不會覺得,如果在修行的過程中,始終都沒有辦法接觸到佛法真實的義理,而只有在作善事、布施,甚至於只有在僧團裡面幫忙一些個職務的話,那麼這樣子過了這個修行的一生,您是不是會覺得有一些可惜呢!  事實上真正的修行,我們如果談佛教的修行,就必須要回到佛法的範疇來談修行。
  • 釋迦牟尼佛49年傳法,實質就圍繞著4個字,你看懂了嗎?
    釋迦牟尼佛作為王子的時候他看到人間的這樣的輪迴之苦,產生了要以無上佛法救度眾生脫離世間諸苦,所以他毅然選擇了出家修行,最後在菩提樹下靜坐49天後開功開悟,帶著自己的佛法度人。他一生中傳法49年,講過許多高深的佛法。他曾經說過,如來度人有八萬四千法門,很多人就開始迷茫,既然佛陀講過如此之多的法門,究竟是圍繞著什麼在講?
  • 佛教:既然當初已經有佛住世,為什麼世界還是業障重重呢?
    這一段開始,就等於富樓那又開始問了,通過佛前面的解釋,他又起了疑情,這都是佛正面給他這麼一解答疑惑以後,他又繞了個彎,又開始出毛病了。所以這裡講到的是:富樓那言,若此妙覺,本妙覺明,與如來心不增不減。什麼意思呢?
  • 佛法所說的真理一定是一元的,一即一切
    當然,人說話有不同的層次,如果在你的領域是真理,起碼也要遍布你所謂的領域。比如物理學的很多原理,像地球引力,那只是在地球這一小塊地方有效果。經典物理學來到現代量子物理學當中,它那些原則,認為是真理的東西,就失去了真理性,就不普遍。量子物理學就比經典物理學更加普及和普遍。佛法所說的真理一定是一元的,一即一切,一真法界,萬法歸一。
  • 佛說某某,即非某某,是名某某是什麼意思
    所謂「佛說般若波羅蜜,即非般若波羅蜜,是名般若波羅蜜」,這句話的真正含義應該是:佛所能用語言來表述的般若波羅蜜,還不是真正的般若波羅蜜,真正的般若波羅蜜是無法用語言來形容的。如來的境界,你沒親自證到,別人怎麼說它都不是它。但是不形容一下,你們又無法了解,怎麼辦?我只好用口來說,使你們知道還有這種境界存在。
  • 六祖慧能,六祖壇經,佛法就是佛法,惠能大師
    據汝所說,即色身外別有法身,離生滅求於寂滅。又推涅槃常樂,言有身受用。斯乃執吝生死,耽著世樂。汝今當知,佛為一切迷人,認五蘊和合為自體相,分別一切法為外塵相。好生惡死,念念遷流,不知夢幻虛假,枉受輪迴,以常樂涅槃,翻為苦相,終日馳求。佛愍此故,乃示涅槃真樂,剎那無有生相,剎那無有滅相,更無生滅可滅,是則寂滅現前。六祖壇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