廟宇:鳳山寺
方位:南安詩山鎮西北角鳳山麓
小 檔 案
【廣澤尊王聖號為「威鎮·忠應·孚惠·威武·英烈·保安廣澤尊王」,簡稱廣澤尊王,此外尚有郭聖王、郭王公、聖王公、保安尊王諸稱,又稱「保安尊王」,俗稱「郭相公」、「蹺腳王」等。升天前為出生於今安溪境內的牧童郭洪福,十六歲時在南安詩山鎮鳳山上坐化成神,因民間傳說廣澤尊王是「白目佛益境外」。據史志記載,廣澤尊王成仙登神後,神通廣大,有求必應,行仁賜福,興神助戰,功勳卓著。自宋至清,獲歷朝皇帝六次敕封祭典。所以歷代出外打拼的閩南人都視廣澤尊王為保護神,香火遍及華僑聚集地。】
孝順牧童十六歲坐化
廣澤尊王升天前,傳說是一個叫郭洪福的牧童,後唐年間,生在泉州府南安縣小溪場金谷(今屬安溪縣),父親名叫郭亮,母親姓林,人喚素娘,郭家貧苦,夫妻二人都受僱於當地楊姓地主家。七歲時,父親亡故,卻無錢安葬,郭洪福便開始幫著楊家放牧,一邊照顧母親,一邊攢錢安葬父親。
地主生性吝嗇卻極信風水,特地請了一位風水師住在家中為他細細查訪風水寶地,卻並不善待風水師,甚至將跌落糞坑的羊屍煮熟來招待他。郭洪福平日與風水師交好,跟著風水師讀書識字,知道實情的他深感不安,偷偷將真相告訴風水師。風水師本就十分疼愛懂事、孝順的郭洪福,指引了一處難得一見的「羊棚蜈蚣穴」寶地讓郭洪福安葬父親,並告訴他一個「好地方」,讓他帶著母親前去安居。
郭洪福依言將父親葬於寶地後,又照著風水師的指點來到了鳳山開始新生活。郭洪福十六歲的一天,和小夥伴在鳳山上拾柴時,突然發現一棵大樹,或許是心有所感,郭洪福攀上樹枝打坐起來,小夥伴見他形狀怪異,忙跑去告訴林素娘,林素娘跑去樹邊,只見兒子雙目圓睜,已然坐化。
孝子郭洪福坐化的消息很快傳遍了鳳山,鄉人知道他待父母孝順,待鄉人友善,做事更是勤勉有禮,又因他坐化而去,所以自發在鳳山上建寺紀念他。傳說後來,郭洪福屢次顯靈,不僅託夢給雍正皇帝送藥治療天花,而且還曾顯靈驅寇,廣受民眾愛戴。官方封其為「威鎮忠應孚惠威武英烈保安廣澤尊王」,民間稱「廣澤尊王」。
羽化成仙 威靈顯赫
一、南宋高宗紹興年間,裡人吳德奉尊王香火入京,適值皇宮起火,尊王顯靈揮以白旗,忽下傾盆大雨,將火熄滅故敕封「威鎮廣澤侯」賜廟額曰「威鎮廟」。
二、南宋寧宗慶元年間,賊寇逼境,裡民欲逃,問卜尊王不許,忽然大雨驟至,溪水暴漲,賊寇不能渡,尊王著白衣,乘白馬誘賊,使其溺死,餘賊慎而遁之,四境護安,故加封「忠應孚惠」四字,累封「威鎮忠應孚惠廣澤侯」。
三、南宋理宗開慶元年,皇太后得疾,宋帝遍請名醫,均告罔效,尊王顯靈為之治癒,故加封「威武英烈廣澤尊王」擴建寺宇,因郭山地形頗似鳳凰盤舞,故稱「鳳山寺」累封「威鎮忠應孚惠威武英烈廣澤尊王」。
四、清朝穆宗同治九年,以尊王神靈赫濯、息逆亂、沛甘霖、袪瘟疫,故加封「保安」二字,敕賜祭瑩。累封「威鎮忠應孚惠威武英烈保安廣澤尊王」
清朝雍正帝尚未登基時,得了嚴重的天花,藥石罔效,群醫無策,正病危時,某夜夢見一少年送來「降痘丹」,問其姓名,答云:「泉州郭幹」,夢醒,果然病癒,遍訪其人,始知乃廣澤尊王顯靈,逐加封為「保安廣澤尊王」。最後一次受封則在清朝同治年間,累積封號為「威鎮忠應孚惠威武英烈保安廣澤尊王」。
以上圖網來源網絡,僅供交流學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