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民間信仰之四:廣澤尊王——孝順牧童化作閩南遊子保護神

2020-12-28 網易

2020-09-09 06:33:32 來源: 坐雲端水東流

舉報

  

  

  廟宇:鳳山寺

  方位:南安詩山鎮西北角鳳山麓

  小 檔 案

  【廣澤尊王聖號為「威鎮·忠應·孚惠·威武·英烈·保安廣澤尊王」,簡稱廣澤尊王,此外尚有郭聖王、郭王公、聖王公、保安尊王諸稱,又稱「保安尊王」,俗稱「郭相公」、「蹺腳王」等。升天前為出生於今安溪境內的牧童郭洪福,十六歲時在南安詩山鎮鳳山上坐化成神,因民間傳說廣澤尊王是「白目佛益境外」。據史志記載,廣澤尊王成仙登神後,神通廣大,有求必應,行仁賜福,興神助戰,功勳卓著。自宋至清,獲歷朝皇帝六次敕封祭典。所以歷代出外打拼的閩南人都視廣澤尊王為保護神,香火遍及華僑聚集地。】

  
孝順牧童十六歲坐化

  廣澤尊王升天前,傳說是一個叫郭洪福的牧童,後唐年間,生在泉州府南安縣小溪場金谷(今屬安溪縣),父親名叫郭亮,母親姓林,人喚素娘,郭家貧苦,夫妻二人都受僱於當地楊姓地主家。七歲時,父親亡故,卻無錢安葬,郭洪福便開始幫著楊家放牧,一邊照顧母親,一邊攢錢安葬父親。

  

  地主生性吝嗇卻極信風水,特地請了一位風水師住在家中為他細細查訪風水寶地,卻並不善待風水師,甚至將跌落糞坑的羊屍煮熟來招待他。郭洪福平日與風水師交好,跟著風水師讀書識字,知道實情的他深感不安,偷偷將真相告訴風水師。風水師本就十分疼愛懂事、孝順的郭洪福,指引了一處難得一見的「羊棚蜈蚣穴」寶地讓郭洪福安葬父親,並告訴他一個「好地方」,讓他帶著母親前去安居。

  

  郭洪福依言將父親葬於寶地後,又照著風水師的指點來到了鳳山開始新生活。郭洪福十六歲的一天,和小夥伴在鳳山上拾柴時,突然發現一棵大樹,或許是心有所感,郭洪福攀上樹枝打坐起來,小夥伴見他形狀怪異,忙跑去告訴林素娘,林素娘跑去樹邊,只見兒子雙目圓睜,已然坐化。

  

  孝子郭洪福坐化的消息很快傳遍了鳳山,鄉人知道他待父母孝順,待鄉人友善,做事更是勤勉有禮,又因他坐化而去,所以自發在鳳山上建寺紀念他。傳說後來,郭洪福屢次顯靈,不僅託夢給雍正皇帝送藥治療天花,而且還曾顯靈驅寇,廣受民眾愛戴。官方封其為「威鎮忠應孚惠威武英烈保安廣澤尊王」,民間稱「廣澤尊王」。

  羽化成仙 威靈顯赫

  一、南宋高宗紹興年間,裡人吳德奉尊王香火入京,適值皇宮起火,尊王顯靈揮以白旗,忽下傾盆大雨,將火熄滅故敕封「威鎮廣澤侯」賜廟額曰「威鎮廟」。

  

  二、南宋寧宗慶元年間,賊寇逼境,裡民欲逃,問卜尊王不許,忽然大雨驟至,溪水暴漲,賊寇不能渡,尊王著白衣,乘白馬誘賊,使其溺死,餘賊慎而遁之,四境護安,故加封「忠應孚惠」四字,累封「威鎮忠應孚惠廣澤侯」。

  

  三、南宋理宗開慶元年,皇太后得疾,宋帝遍請名醫,均告罔效,尊王顯靈為之治癒,故加封「威武英烈廣澤尊王」擴建寺宇,因郭山地形頗似鳳凰盤舞,故稱「鳳山寺」累封「威鎮忠應孚惠威武英烈廣澤尊王」。

  

  四、清朝穆宗同治九年,以尊王神靈赫濯、息逆亂、沛甘霖、袪瘟疫,故加封「保安」二字,敕賜祭瑩。累封「威鎮忠應孚惠威武英烈保安廣澤尊王」

  清朝雍正帝尚未登基時,得了嚴重的天花,藥石罔效,群醫無策,正病危時,某夜夢見一少年送來「降痘丹」,問其姓名,答云:「泉州郭幹」,夢醒,果然病癒,遍訪其人,始知乃廣澤尊王顯靈,逐加封為「保安廣澤尊王」。最後一次受封則在清朝同治年間,累積封號為「威鎮忠應孚惠威武英烈保安廣澤尊王」。

  以上圖網來源網絡,僅供交流學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閩南民間信仰隨大陸移民傳入臺灣,是水土不服呢?還是發揚光大
    臺灣民間信仰的早期形態是從大陸移民傳播過去的,帶有明顯的大陸化色彩。由於早期前往臺灣拓荒的大陸移民主要來自福建(其中又以閩南地區為主)及廣東,所以在臺灣民間信仰的體系中,大部分神祇都是從福建和廣東傳播過去的,其中又以地方性神祇為多。
  • 福建鳳山文化旅遊節開幕 兩岸四地同祭「廣澤尊王」
    福建鳳山文化旅遊節開幕 兩岸四地同祭「廣澤尊王」 2015-09-21 15:27:51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民間信仰和一尊尊「神明」映照下的共同家園
    華裔青少年  入寺先「上香」  「忙」也好,「火」也罷,田都元帥、九龍三公,都只是閩南民間信仰中的冰山一角。  據考證,閩南民間信仰非常興盛,包括泛神崇拜與一些敬神習俗等,就多達200多種,並與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
  • 有拜有保庇|關於閩南信俗文化的起源
    從天庭陽界到陰曹地府的各路神明,組成一個與民間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信仰體系,從衣食住行,到生老病死;從博取功名,到消災解厄,都蒙上一層濃厚的神明保護色。外地人往往對閩南人的信仰不甚理解,要理解這些問題,首先要了解閩南的歷史發展狀況、人口與地理的因素。其次是這些所謂的神是怎麼來的,為什麼會得到閩南人的敬拜?
  • 媽祖、廣澤尊王、鄭成功、關帝……漂洋過海來「串門」
    海峽兩岸同根同源閩臺民間信仰,一脈傳承福建有什麼樣的神廟臺灣幾乎也有相同神廟兩岸民間信仰盛行,廟宇香火旺盛而兩岸廟宇裡供奉的神明也會相互「串門」那麼,它們搭乘什麼交通工具?「中遠之星」輪!再比如「廣澤尊王」也搭乘過「中遠之星」
  • 保安廣澤尊王率十三行祠太子尊王祭掃封塋
    關注我喲☀ 定期推送碼頭咱厝本土文化,碼頭之家微信平臺是海內外碼頭鄉親們茶餘飯後的憩息場所,也是在家生活、在外工作和海外遊子了解家鄉信息的一個重要窗口。2017年10月15日(歲次丁酉年八月廿六),詩山鳳山寺、龍山宮保安廣澤尊王率十三行祠太子尊王,丑時,福安社中堡眾善信由龍山宮起駕直詣清溪梓裡太王陵祭掃太王太妃陵墓,謁祖封塋。
  • 「泉州民間信仰」泉州的天公信仰
    在中國民間信仰中,天公,又稱天帝、玉皇大帝、玉皇上帝、昊天上帝、玉皇、玉帝,是至高無上的神祇,號稱昊天金闕至尊玉皇上帝,總管三界十方,是神鬼世界真正的皇帝。 我國敬天、畏天的思想由來已久。據傳上古唐堯時敬制鹹池之舞,帝舜興五禮以敬享上帝;商湯伐桀,周武王伐商,都要昭告於上天;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蒼天信仰有所淡薄。春秋戰國以前,對「天公」的崇拜是屬於樸素的自然崇拜。東漢以後,佛教傳入我國。佛教宣揚因果報應六道輪迴,天公賞善罰惡的思想成為人們共有的信念。到了唐宋時期,道教發展很快,將原來廣泛流傳的敬天畏天思想發展為具體的偶像崇拜,並尊稱為玉皇。
  • 六一兒童節,聊聊道教信仰裡的「小孩子神仙」
    三太子信仰引發的很多傳說故事如今仍然在臺灣民間流傳著,其中最有名的莫過於他曾經平息曾文溪的故事。三太子信仰,在臺灣很受歡迎,不得不說,這是道教信仰中「小神仙」裡的頭號人物。廣澤尊王福建道教神仙信仰繁多,鼎鼎大名的有媽祖娘娘、青山王、馬元帥、馬仙娘娘、保生大帝、清水祖師等等。其中也有一位「小神仙」,也就是十六歲得道的廣澤尊王,恩,十六歲過兒童節沒毛病!
  • 閩臺地區的「蘇王爺」信仰文化:被誤認為瘟神的海上保護神
    有清一代,閩臺地區迎來了大發展,大量福建鄉民移入臺灣,這些背井離鄉的先民,不僅帶著全部家當細軟、先進的生產技術、對未來生活的希望,同時,他們也帶去了鄉土信仰。閩地的鄉土信仰,很快在臺灣變成了「王爺」信仰,這種民間信仰通常以「送瘟神」及「王船祭祀」等最為民眾所知。
  • 「送王船儀式與海洋文化遺產保護」專題學術研討會在泉州順利召開
    本次會議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中國宗教學會、中國宗教學會宗教人類學專業委員會主辦,由中國民俗學會、中國閩臺緣博物館、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泉州華僑歷史博物館、泉州師範學院中國泉州文化遺產研究院及泉州市區民間信仰研究會協辦,由泉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泉州富美宮董事會承辦。
  • 【城南往事】泉州富美宮
    富美宮位於泉州市區城南,晉江下遊的富美古渡頭之畔南門水巷末端,因而得名。
  • 「送王船」被列入人類非遺代表作名錄,泉州多地至今仍舉辦活動
    泉州民俗專家介紹,「送王船」是廣泛流行於閩臺兩地的王爺崇拜信俗,其中泉郡富美宮的「送王船」民俗頗負盛名,主要神靈是富美宮的蕭太傅蕭王爺。隨著民間往來和經貿活動,富美宮的「送王船」民俗活動由泉州傳入臺灣,對蕭王爺的信仰也傳入多個地區,其分靈寺廟遍及閩南、臺灣及東南亞,其中僅臺灣就有多達2000餘處。
  • 泉州民間拜神明農曆日期一覽
    泉州民間有哪些神佛信仰 農曆敬附諸聖誕辰日期一覽今日泉州網2月15日訊 古城泉州被稱為世界宗教博物館,佛、道、儒等宗教和民間信仰在此兼容並包,遍布城鄉的宮廟中出現各種神明同時奉祀的奇特現象。因為拜神明少不了廟宇和神龕,在泉州但凡有人祭拜的神明都會有一座寺廟或一間殿堂,比如泉州天后宮、關帝廟、鳳山寺,等等。
  • 福建泉州十八景之一,被譽為閩南建築大觀園,紅磚古厝的傑出代表
    閩南建築的傑出代表,除了土樓,另一個就數那些獨具特色的紅磚古厝了。紅磚古厝又叫「皇宮起」,是福建四大民居形式之一,自五代以來,閩地的先民們將獨具閩南特色的建造技藝發揚光大,留下了眾多古厝遺蹟。泉州作為古厝的重要發源地之一,至今保留著眾多聞名全國的古厝群,而位於泉州南安的蔡氏古民居,更是其中傑出的代表。
  • 【文化】鳳山詩廣澤尊王傳說(下)
    郭聖王見來者不善,猜出他的用意,立即化作一個屠夫,操起一把明晃晃的屠刀,猛力向水牛的心窩刺去,那水牛終於被殺掉。黃法師的老婆得知丈夫化牛被刺死,忍不住悲從心來,放聲大哭。黃法師自知命該如此,反而安慰老婆道:「我死之後,你在我的棺材四角放上四塊燒紅的木炭,我便心足了!切記!切記!」他要用這法子把鳳山圭燒光,報此一仇之恨。說罷,便兩腳一伸死了。
  • 「送王船儀式與海洋文化遺產保護」 專題學術研討會在泉州召開
    會上,與會人員共同觀看了紀錄片《神船通天:富美宮送王船儀式》,該片由上海音樂學院儀式音樂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程俏俏拍攝,內容為己亥年(2019年)三朝祈安王醮暨富美宮送王船儀式。學術研討會分為四大板塊,主題涉及王爺信俗的跨境傳播、王爺信俗的功能與特徵、王爺信俗的田野研究以及泉州富美宮的王爺信俗傳承,參會專家學者發表了24篇相關論文。
  • 【泉港民俗風情系列展播第15期】神靈崇拜之二崇敬陳靖姑
    (《閩雜記》卷5《陳夫人》)據統計,近現代以來,對臨水夫人的信仰以古田至福州為中心區,以閩北、閩東、浙南為亞中心區,以閩南、臺灣以及東南亞為散播區。泉港區位於閩南湄洲灣畔,海疆逶迤,漁鄉豐腴,而當地民間對「順天聖母」陳靖姑之崇拜,可與海上女神湄洲媽祖相提並論。傳說陳靖姑違反天條祭出法寶降雨,拯救黎民於倒懸,因而遭天遣受雷擊,玉容變黑。
  • 閩臺地區瘟神與王爺信仰
    歡迎收聽海峽之聲閩南話廣播《海峽文化講堂》節目,我是冬冬。  配樂廣告:王爺信仰是臺灣影響很大的民間信仰,特別是在臺灣南部特別盛行,俗語有:「南王爺、中媽祖」說法,還有「三月瘋媽祖、四月王爺生」諺語。據1981年調查,臺灣的王爺廟,共有753座,廟宇數量均全臺之冠。   王爺信仰在臺灣迅速傳播是在鄭成功收復臺灣之後,隨著漢人的增多,各種神廟包括瘟神廟被相繼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