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前一段時間,在看太宰治的書《人間失格》。
一句格外眼熟的話引入眼帘:
「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這句話在知乎,微博,朋友圈...都或多或少見過。
第一次看到這句話時,很是困惑。
現在的年輕人都怎麼了?對生活都如此失望了嗎?
以至於,因為自己作為一個人類誕生於世,而感到抱歉。
圖片來源:網絡
曾經,我有過一段低沉的日子。
那時,我也曾和朋友說過,在朋友圈發過:「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回想起當時的心情,那一切都是在進行自我療傷。
「喪」不過是自我療傷的一種方式。
雖然許多人並不是很認同這種方式,他們會說:
「你可以選擇和朋友出去玩呀,去看看電影。」「不要選擇這樣的方式嘛,笑一笑,沒有什麼過不去的。」
但是笑一笑對當時的我來說,太難了,我只想好好的「喪」一下。
「喪」不過是我們選擇自我療傷的一種方式,卻會被懷疑成一種悲觀厭世的態度。
記得那時在朋友圈發過一些「喪」的內容。
隨後,便有一個朋友找到我。
朋友:你這是怎麼了嗎?這麼悲觀厭世?我:沒事啊,哈哈哈哈。朋友:真的嗎?看你挺喪的。我:真的沒事,我就裝裝文藝。哈哈哈朋友:這樣哦,如果有什麼不開心的事,記得和我說哦。我:哈哈哈哈,好啊!一定!謝謝啦!
我知道他在開玩笑,我也十分感謝他。
在我低沉的時候,過來安慰我,溫暖我。
但就像魯迅說的:人類的悲傷並不相通。
是的,人類的悲傷並不相通。
現在的年輕人,之所以會選擇自我治療,選擇不說。
大多是明白這個道理。而「喪」只不過是其中的一種方式罷了。
02
《被嫌棄松子的一生》
第一次接觸到「生而為人,我很抱歉」來自於一部電影:《被嫌棄松子的一生》。
總的來說,這是一個悲傷的故事。
因學生偷竊被迫辭職;
因一時的衝動,背井離鄉;
因生活到處借錢,委身於人;
因失敗的生活與感情,去做浴店女郎;
隨後又被掃地出門;
好事從未降臨,等待她的是殺人犯罪名、牢獄之災、被愛拋棄、又為愛走上黑道...
她的一生是在期望與失望之間徘徊渡過的。
期望迎來的是失望,失望能帶來的也只有死心了。
死心的人,總變得封閉自我,厭惡人世。
以至於準備在空蕩的公寓裡,孤獨的渡過一生。
松子的人生真的很「喪」,她選擇的方式真的很「喪」。拒絕與他人交流,不再注意自己的形象。
在「喪」的那些日子裡,她也從清麗動人松子老師,變成了惡臭阿婆。
圖片來源:網絡
但她真的厭惡人世嗎?她真的討厭這個世界嗎?
並不是的。
當愛情拋棄她後,她依舊相信著愛情;
當家人嫌棄她後,她依舊對空蕩房屋說「我回來了」;
當生活傷害她後,她依舊選擇活著,選擇活下去。
就算已經成為了一個惡臭的阿婆,在最後她還是選擇了重新站起來,追逐生活。
而松子不就是當代年輕人的真實寫照嗎?
就算被擊倒,就算被拋棄,我們依舊會選擇再次的站起來,我們依舊會選擇再次的擁抱生活。
只不過在這個過程中,需要一點點時間,我們需要自我療傷一下。
我們需要「喪」一下。
03
被消費的童年
仔細想來,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喪」作為療傷的方式?
之前在網上有一則視頻特別的火:
問:你有房嗎?答:沒有啊。問:你有車嗎?答:沒有啊。問:你有女朋友嗎?答:也沒有啊。問:那你是月薪過萬了嗎?答:都沒有啊!問:那你月薪多少?答:三千問:那幹嘛你笑這麼開心?答:我除了笑,還能幹嘛?
小時候,父母也常和我說起他們曾經困難的日子。
「小的時候,可窮了,有的時候還要餓肚子。」
「但就算是這樣,我們還是會放聲大笑。」
在「活下去」面前,是沒有「喪」的資格!但現在「活下去」早已不是難事。我們不單要「活下去」,更想「活得好」!
圖片來源:網絡
於是,我們開始了奔跑。
但奔跑的過程,難免會跌倒。跌倒後,可以稍微休息一會嗎?
當然可以的。畢竟,學會走路就很累了。
奔跑摔倒後,受傷了,更是疼痛。
坐在地上哭一會也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我們「活下來」了,剩下來的只是與自己較量的友誼賽。
這場比賽沒有時間的限制,沒有終點的限制。
當我們覺得可以了,終點就到了。
無需像個成人,像個小孩就好了,難過的時候「哇哇」大哭就好了。
但不知道是什麼時候,我們開始認真扮演起成人的角色。
有一個男孩,你一定認識。
因為假笑火爆全球,他就是「假笑BOY」—Gavin。
圖片來源:網絡
剛來中國,便登上了微博熱搜,一天吸粉超過100萬。
隨後引來的各種推廣,廣告等等更是應接不暇。說一些自己都不懂的臺詞,然後擺出標準假笑就好。年初時,他受邀參加微博之夜,大半個娛樂圈都與他合影。
他在每個人的照片裡假笑,卻在離開鏡頭後一秒就恢復了面無表情。
不止是Gavin,還有童模妞妞。
圖片來源:網絡
3歲的妞妞是一個童模,負責穿上好看的童裝,擺出造型被拍攝。但卻在一次的拍攝中,因為太累了,動作沒有做到位,就被媽媽踹了一腳。
被踢的3歲妞妞沒有哭鬧,她就像一個不動聲色的大人。
雖然他們很小,但他們像不像你?像不像正在扮演著「大人」的你?是從什麼時候你開始扮演成了「大人」?
圖片來源:網絡
我想就像這群童模說的那樣,懂事了,有責任了。有責任的我們,要像「大人」一樣,用笑容示人。
但你自我療傷的時候也要像個大人嗎?
「Are you tired?」
04
我們已是大人
作為大人的你,累了嗎?
你要做一個不動聲色的大人。
不準情緒化,不準偷偷想念,不準回頭看。
你要做著一些自己都不是很明白的事情,遇見難過的事情,也必須微笑。
1月25日,廈蓉高速生機收費站,一輛汽車發生故障導致繳費通道堵車。
畢節收費員翁芯幫忙疏通,卻被一名排隊不知情的司機罵哭。
但是,下一秒面對工作時,翁芯依然保持微笑。
扮演大人角色的你,累嗎?
圖片來源:網絡
不累,都是騙人的,不過是自己忘了罷了。你忘記了自己內心的小孩。
你像個大人一樣把頭髮梳在後面;
你像個大人一樣溫暖他人;
你也像個大人一樣面對悲傷。
但,這都只是「像」而已,你的內心還是一個小孩。
如同網上常說的,每個女人都是一個小公主;每個男人都是一個小王子。
他住在我們內心最柔軟的地方。
我們總喜歡把他關在內心的最深處小房子裡。只有真正直面內心時,我們才會把他放出來。
就像面對女朋友變得越來越幼稚時,面對家人時...而我們,在面對悲傷時候,卻很難面對他。
我們一直在告訴自己是「大人」了,不能再像個小孩了。直面自己的內心吧,你還是一個孩子,哭一下沒事的。
其實他們都知道的:
我們的「喪」,只是一種自我治療方式;
我們的不說,只是種為人著想的溫柔;
我們的休息,只是為了下一次的起航;
我們的堅強,只是為了更好生活下去;
我們的內心,只是一個還未長大的孩子。
懂我們的人,也會知道我們多愛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