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與六便士》:不再愛你的女人,還能挽回嗎?真相很殘酷

2021-01-17 騰訊網

說起對愛情的痴與傻時,我們常常會聯想到女人。

因為女人天生是感性的,所以,相對於男人的神經大條來說,女人更容易把自身的情緒過分渲染,而且非常容易沉浸在裡面,不能解脫出來。

其實,男人一旦重情重義的痴情起來,無論對感情的付出,還是承受的情感之傷,一點都不亞於女人。

只是,感情永遠是兩個人的事情,一個人的努力永遠解決不了兩個人的關係。若一個女人打心底要離開你了,再多的苦留與自傷,都只會引起她更多的厭惡。

《月亮與六便士》裡,就有這麼一個重情重義的男人,最後連尊嚴都失去了,也沒能挽回那個,他認為是自己人生全部意義的女人。

這個男人叫施特略夫,靠畫畫為生,他娶了一個在他眼中完美的女人勃朗什。

其實,在外人看來,他們確實擁有著一個溫馨的小家庭。施特略夫收入還算不錯,勃朗什又是一個很會打理家的女人,她會把一切都打理的井井有條。

施特略夫深愛著自己的妻子,而且,在外人面前也絲毫不會掩藏起自己的這份真心與熱情,他小心地把這個女人捧在手中,並希望周圍的人與他一樣,承認這個女人的完美。

而勃朗什在看自己丈夫時,眼睛裡也裝滿了溫柔與體貼。她是一個勤快的女人,每天不辭辛苦,購置物品,做飯,縫補衣服,家裡的一切,都因為她而分外有秩序。

但是,每一對夫妻,也許都會在別人看不見的地方,有著自己隱藏在深處的不安定因素。

只是,很多時候沒有什麼引子可以把這些東西引出來,所以,大部分夫妻都還算安穩與和睦地度過了一生的歲月。

但是施特略夫與妻子就不那麼幸運了,把他們中間那種不安定因素無限擴大的男人出現了,而且這個男人還是施特略夫哭著鬧著弄到自己家裡去的。

結果,最後自己倒成了一個多餘的人,流落到了外面。

不得不說,施特略夫是一個很善良的男人,但他那種善良是毫無尊嚴與體面的。可以說,他是一個不懂得自重的男人,連他的妻子都說他太沒有血性了,就連一隻小狗都比他有骨氣。

他的妻子不是無故這樣說他,而是他本人真的是那種滑稽又可笑,對別人的幫助沒有底線的人。哪怕是被人罵著鄙視著,他仍然樂呵呵地去幫助人家。

勃朗什一定也會有時候打心底裡看不起他,因為與他在一起時,也許會面對時不時侵襲而來的尷尬。

比如說,施特略夫會盯著自己的妻子,認真地問朋友,覺著她怎麼樣。

這讓人家怎麼說,所以他的妻子在旁邊除了尷尬就是尷尬。

最終,讓這個女人徹底離開他的,是因為施特略夫哭著鬧著,非要把一個嘲笑自己最厲害的男人思特裡特蘭德帶回家,因為他病得快不行了。

勃朗什用盡了所有方法,都沒能阻止這個男人的到來,最後,也沒能阻止自己不可救藥地愛上了這個男人。

最終發現這件事情時,施特略夫已經無力挽回。

他不能失去妻子,於是,本來就不拿尊嚴與體面當回事的他,更是把自己拍平在了泥土裡。而他的妻子,都懶得去踩那一寸土地。

他哭著求她回心轉意,跪在她面前訴說自己的真心,結果被勃朗什厭惡地打了一巴掌。

他甚至怕妻子跟這個男人去生活時,住的不好,吃的不好。於是,便讓他們住在他原來的家裡,自己搬了出來。

何其卑微。

但是,他的這種卑微,換來的,是她更多地想要擺脫。

也許,曾經他這種毫無尊嚴的樣子,她就已經忍受夠了。如今,他越是這樣做,她便越想遠離這個男人。

這個世界上,沒有誰離了誰就一定活不下去。那些苦苦的悲情,以為自己活不下去的感覺,只是傷痛一時的作祟。

就像是是施特略夫一樣,他以為自己的生命裡不能失去勃朗什這個人,她就是自己生命全部的意義。

但是,最終這個女人自殺去世後,他又不得不開始自己的另一番生活。

女人就是這樣,對待自己不愛的男人,會分外殘忍。

因為不愛,所以內心總是想要擺脫,若是男人苦苦追求,只會激發起女人更多的敵意與自我保護。

再愛一個女人,再想挽回,也不要跪舔。那種丟了尊嚴的模樣,女人不但不會感動,反而會像擺脫一塊粘在鞋底的口香糖一般,只想趕快甩掉。

男人討好一個女人時,若她也有同樣的心意,或者她並不厭惡你,才會被你的殷勤感動,才會轉過身去,看見你的付出與努力。

但若她心裡已經厭惡你了,你只有不出現,才能稱了她的心意。

所以,倒不如你也轉身瀟灑地走開,留給自己尊嚴,也好過讓自己最愛的人,變成最討厭自己的人。

寫在最後的話:

當男人死心塌地地愛著一個女人時,會覺得她哪裡都好,所以,一旦失去的時候,才會不甘心,才會拼命想要挽回。

有時候,女人只是鬧鬧情緒,等著你去哄她。

這樣的女人,往往會給你機會,哪怕是罵你嗆你,也是願意同你說話的。因為,至少說明,她對你還有期待。

但有的女人,分開之後恨不得永遠不再見你,無論你說什麼,都入不了她的心,她不願意同你再講一句話。

這樣的女人,就不要放棄尊嚴地去跪舔了。

因為你越是丟掉尊嚴去找她,她就越是心生厭惡。再愛一個女人,她也不會是你的全部,傷總會痛,路還要走,只是心傷需要時間來平復罷了。

願我們的相逢,不早不晚,恰在最好的時候。喜歡就留下,我們都有一個世界,餘生漫漫,唯願相伴。

相關焦點

  • 《月亮與六便士》:你願意為了月亮放棄六便士嗎?
    花了八天時間,終於看完《月亮與六便士》。掩卷而思,問了自己一個問題:你願意為了月亮放棄六便士嗎?月亮,指的是遙不可及的理想。
  • 《月亮與六便士》:何妨彎腰撿六便士,再抬頭描摹月亮
    月亮代表著我們的信仰與追求,六便士則是世俗的生活,為了天上的月亮,我們就必須像他們一樣捨棄地上的六便士嗎?帶著這樣的疑問,下面將從斷臂式取捨是否可取,月亮與六便士是否可以共存及如何共存這三個方面對這本書進行剖析,以便我們能更深入了解月亮與六便士的取捨問題。
  • 人生如夢,我們枕著月亮 |《月亮與六便士》
    ——言之有詩·紙短情長                                                         人生如夢,我們枕著月亮什麼是生活?生活的意義是什麼?這些沒有人能真正告訴你,需要你自己滿懷勇氣,像小說主人公那樣拋棄一切,用整個靈魂去探索。                                                   ——《月亮與六便士》火車靠站的時候,我剛好看完了《月亮與六便士》,啞然半天,感慨系之。
  • 毛姆《月亮與六便士》:西西弗斯與巨石
    毛姆《月亮與六便士》:西西弗斯與巨石 2016年06月08日 08:02 來源:文藝報 作者:文澤爾 字號 內容摘要:當時的毛姆45歲,正值創作巔峰期,《月亮與六便士》是他在全盛期寫下的傑作,亦是其作家生涯的最重要代表作
  • 《月亮與六便士》:雙性戀作家毛姆是否真的貶低女性?
    《月亮與六便士》被稱之為文藝青年的夢想之書,作者毛姆被譽為是「20世紀最會講故事的天才故事家」,這本書自1919年出版以來,被翻譯為62種文字,暢銷於110個國家,並多次被改編為電影和舞臺劇。「愛情對我來說是多餘的東西,我沒有時間去和女人戀愛。」除了「要月亮還是六便士」的主題之外,這本書另一個亮點便是思特裡克蘭德的三段情史折射的女性觀,這也是本書評論裡廣受爭議的地方。更有甚者,認為毛姆對女性群體是帶有偏見和鄙視的。在刻畫一個純粹而獨特的靈魂背後,到底彰顯著毛姆怎樣的女性觀?
  • 《月亮與六便士》:一本值得你用心去閱讀的好書,強烈推薦
    但《月亮和六便士》所討論的問題更為深刻與極端。六便士象徵著世俗,包括事業、愛情、家庭、婚姻、道德約束等。對於思特裡克蘭德來說還包括那些所謂的普世價值,甚至人性;而月亮則代表了「詩和遠方」,也就是理想,是人生存在的價值或本來面目。除此以外的一切,說白了就是「眼前的苟且」,就是「人生的枷鎖」。我們的生命,如盧梭說過的那樣:「人生而自由,卻無往不在枷鎖之中。」
  • 影響千萬人的小說《月亮與六便士》到底講了什麼?
    上一篇文章中,懵董菌剛剛解讀了毛姆的《刀鋒》,刀鋒之外,《月亮與六便士》是一部影響了千千萬萬各個年齡段讀者的作品。即使被出軌,丈夫依然愛著自己的妻子,表示只要她願意,隨時可以回來投奔他,司卓夫認為如果真的愛對方就不會斤斤計較誰愛誰更多,他知道妻子沒那麼愛自己,但只要她接受自己的愛就滿足了。斯特克裡蘭德不久之後便拋棄了司卓夫的妻子,在他看來,愛情似乎更像是短暫的欲望,他認為女人的愛是狹隘的,當她們愛你,總想著控制你、佔有你、改變你。
  • 瘋狂追夢人:以存在主義視角解讀《月亮與六便士》
    毛姆在《月亮和六便士》中說:「做自己最想做的事,生活在自己喜愛的環境裡,淡泊寧靜,與世無爭,這難道是糟蹋自己嗎?與此相反,做一個著名的外科醫生,年薪一萬鎊,娶一位美麗的妻子,這就是成功嗎?我想,這一切都取決於一個如何看待生活的意義,取決於他認為對社會應盡什麼義務,對自己有什麼要求。」
  • 重讀《月亮與六便士》:原諒與背叛,失衡的天平稱不出愛的分量
    愛是有輕重之分的,重讀了毛姆的經典小說《月亮與六便士》後,我開始並不理解德克·斯特羅夫面對妻子背叛所採取的方式,但是後來我發現,在面對月亮與六便士的人生選擇題,不管是做了怎樣的選擇,其實與個人高貴的自我追求息息相關。這個選擇無關對錯,只有對愛是否看重!
  • 《月亮與六便士》:從阿德勒個體心理學角度,深析人生3大終極問題
    用《月亮與六便士》中的兩個問句來試問一下你:做自己最想做的事,生活在自己喜愛的環境裡。淡泊寧靜、與世無爭,這難道是糟蹋自己嗎?與此相反,做一個著名的外科醫生,年薪一萬磅,娶一位美麗的妻子,就是成功嗎?這兩個問題本身就沒有正確答案。如果你硬持著肯定或否定的態度,那我只能說那是你的個人看法和偏見而已。問題出現在哪呢?
  • 《月亮與六便士》:思特裡克蘭德和他的三個女人,三種婚姻觀
    《月亮與六便士》裡的男主角思特裡克蘭德讓人印象深刻。人到中年,無論是工作還是家庭都步入了正軌,生活也在蒸蒸日上,思特裡克蘭德卻在某一日辭掉了自己證券經紀人的工作,毅然決然地離開了這個生活了17年的家庭,離開了自己的妻兒。他為的是追求他的夢想,對他而言一日不畫畫,就如溺水的人。
  • 《月亮與六便士》:原諒我一生放蕩不羈愛自由,人生從來沒有對錯
    《月亮與六便士》中描述到「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月亮與六便士》出版於1919年,至今恰好100年的時間了。歷經百年時間考驗,依然受到許許多多讀者的喜愛,我想這就是經典之作的力量,好書常讀常新,每次總能帶給我們不一樣的感受和啟發。是英國作家毛姆的代表作,這本書至今在經典裡歷久不衰。如果你也時常在尋思人生的終極意義,那麼閱讀本書將會找到答案。
  • 《月亮與六便士》簡單的故事背後,藏著發人深省的人生真相
    《月亮與六便士》是英國作家威廉·薩默塞特·毛姆的經典之作。一經出版,就引發了轟動。這本書以法國畫家保羅·高更的經歷為原型,描述了一位證券經紀人查理斯的追夢之旅。整本小說的篇幅不長,一共只有約20.7萬字。可簡單的故事背後卻藏著發人深省的人生真相。下面我們就來詳細說說。
  • 舞臺劇《月亮和六便士》即將上演
    今年9月,根據毛姆小說改編的舞臺劇《月亮和六便士》將重返美琪大戲院與上海的觀眾見面。觀眾將在劇場中,跟隨著主人公的歷程,完成一次與理想的對話。 《月亮和六便士》上一輪的巡演,在觀眾中反響熱烈。舞臺劇在儘可能尊重、再現原作的基礎上,以當代劇場的表現方式,對這一經典故事進行了重現。首輪演出後,有劇評人如此評價,「舞臺劇《月亮與六便士》之所以能帶給觀眾震撼,並不只是因為毛姆擅長說故事。作品的震撼一定是源於對意義和價值的追求,而非對故事的追求。 這一點是《月亮與六便士》區別於國內很多原創劇本我認為最重要的一點。」
  • 《月亮與六便士》:我們用盡全力,做好自己,是最了不起的才華
    隨後,他的生活像一段不確定焦距的影片,不斷切換場景,一會兒成為負心的朋友,一會兒是碼頭工人,一會兒在南太平洋的小島上,跟當地土著女人一起生活。唯一不變的是畫畫,他畫出了很多無與倫比的傑作,他創造了一個世界,也看到了自己的創造多麼美好,然後在人生的盡頭,又以驕傲、輕蔑的方式命令土著妻子一把火全部燒掉……書中說,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到了月亮。
  • 《月亮和六便士》:在迷惘中試圖理解
    《月亮和六便士》雖然是一百年前的作品,但卻一直有著經久不衰的現實價值,這也是它暢銷至今的原因。書名中的月亮和六便士,它的寓意是:月亮高高在上,是我們的理想。六便士是當時英國金額最少的錢,象徵著我們的生活。
  • 《一本好書》月亮與六便士
    月亮與六便士(趙立新黃維德)一理想與現實。在中年的時候更有體會,年輕的時候我們覺得自己是被選中的的,與眾不同的,成長後你就會發現自己所有的經歷是普通的。我們在擺動的過程斯特裡我必須畫畫!!毛姆艾米/我和他真的完了。我為什麼給他自由?女人的悲哀。絕望的被拋棄,如果為了女人離開,她還可以比賽。
  • 《月亮與六便士》:婚姻裡最可怕的敵人不是小三,是男人的夢想
    如果他是為了女人,激情過後,他還有可能回來。可是如果是為了夢想,他就不再回來了。阿美接著恨恨地說道:我從來沒有這麼恨過一個人,我詛咒他臨死前過著孤獨窮困的生活,我真想看到他染上惡疾,不堪病痛折磨的樣子。一個幸福的家庭,就因為一個畫畫的夢想變得支離破碎。沒想到,打敗婚姻的,不是小三,不是性格不合,也不是貧窮,而是夢想。
  • 六便士代表物質需要,月亮代表精神追求,如果可以誰不想只看月亮
    書名叫《月亮與六便士》,書中對月亮這樣的字眼隻字未提,讀著讀著就明白了,六便士便是物質生活,月亮是一種擺脫了六便士的精神世界。查爾斯·思特裡克蘭德有著穩定的工作,幸福的家庭,按照平常既定的軌跡,他會這樣一直安靜地活到老,可是他突然拋妻棄子。他離家的時候,我覺著他是個自私的,沒有責任感的人。
  • 悅讀|「月亮」的選擇與「六便士」的選擇|餘啟紅專欄
    讀完《月亮與六便士》,我陷入了沉思。為什麼一個描述在40歲時放棄「六便士」、選擇仰望「月亮」追求夢想的藝術家生活的小說,會成為當時的暢銷書,並歷經100多年依然不衰?我想這大抵是因為在浮躁的社會裡,一代又一代的人們看到了抬頭仰望月亮、追逐理想的珍貴。得到眾多人的關注,書就會暢銷,得到不同時期的人的關注,書就會長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