蚵仔煎≠蠔烙啊,它倆的蛋不一樣!

2021-02-17 潮汕圈

當年一部《轉角遇到愛》的熱播劇,我是徹底記住了蚵仔煎這個臺灣地區小吃,但並不了解那是種什麼食物。

在對主角們的故事抱有美好憧憬的同時,對那份讓男女主相識,且充當劇情催化劑的蚵仔煎,也抱有深深的好奇。

 

後來終於在街邊小吃攤上得償所願,我看著生蠔拌薯粉、淋蛋液、再油煎的蚵仔煎,大吃一驚:這不是從小吃的蠔烙嗎?!

從此,蠔烙在我心中,和蚵仔煎劃上等號,成了一種代表戀愛緣分的食物符號。

 

然而,就如愛情裡,我們常常會有對方也喜歡我的誤解,蠔烙和蚵仔煎是同一樣東西這事,還真是個誤解。

蠔烙不用雞蛋,用的是鴨蛋,這是蠔烙和蚵仔煎最明顯的不同。

在眾多海鮮裡,生蠔味道鹹腥,極其霸道,淡味的食材容易被掩蓋,更無法襯出蠔獨有的鮮甜,所以雞蛋,並不是最好的選擇。

 

而鴨蛋,天生一股小腥味,因此少有人把鴨蛋直接入菜的。哪料,自帶海鮮屬性的鴨蛋,搭配一些海鮮反而極好,蠔就是其中之一。

 

若是在偶像劇裡,就是清純小白的雞蛋敗下陣來,潑辣自信的鴨蛋成了霸道男主蠔仔的正牌CP。

快火厚油,是蠔烙的秘訣。期間,需要不斷用熱豬油往蠔烙上澆。

潔姐的蠔烙,煎一次,就得用上1斤的豬油,為了「澆熟」蠔烙,否則,容易使蠔烙「外酥內未熟」,或是外皮過火。盛盤前,最後猛火逼出多餘油分。

 

火花四濺、噼裡啪啦的油滋聲,激烈如情侶的熱戀期

蠔仔乖張霸道的味道在味蕾上瞬間爆漲開,更攜著鴨蛋香任性地佔據你的所有感官。

薯粉是鴨蛋蠔仔這場戀愛中,最忠誠的助攻。忠實地將所有食材凝聚在一起,包羅下萬象,卻將自己的味道隱於身後,深藏功與名。

 

 

包括蠔烙在內,食物,其實是一部部愛情劇的演繹。食材們找尋著適合的配搭,組成cp,在熱火下,演繹一場神奇的化學反應。

而我們和食物交融,跟著體會酸甜苦辣。從味蕾到大腦,像沉浸在戀愛中,享受它帶來多巴胺分泌的快感。

這麼說來,我們也是在食物談戀愛呀。

 

食物,是我們永遠不分手的戀人啊。

來源:食裡挑一


【免責聲明】本刊所有內容均來自網絡,由潮汕圈進行整理編輯, 所有權利屬於原作者及原出版單位,本平臺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僅作參考。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潮汕蠔烙PK臺灣蚵仔煎
    泰裕盛老店民國初年,位於潮州府城開元寺古井西北的泰裕盛老店專門經營「蠔烙」,製作的「蠔烙」特別好吃。原因是因為泰裕盛老店在選料上十分嚴格,專門選取饒平汫洲出產的珠蠔,採用優質雪粉,甚至連豬油都要用本地豬的鬃頭肉煎出來的豬油,製作的每一步驟十分考究,其煎制的「蠔烙」,具有特別鮮美的蠔香味,口感酥而不硬,脆而不軟。
  • 潮汕蠔烙與臺灣蚵仔煎
    第二季央視《舌尖上的中國》在第二集裡介紹了汕頭的「蠔烙」,這讓汕頭人很高興,因為在第一季裡,這部專題片就介紹了「峽山燻鴨」「打紫菜」「糖蔥薄餅」等地方美食,讓這些食物名聲大噪。據資料顯示,西天巷蠔烙是1930年前後開始經營的,幾家製作蠔烙的攤主相繼在此聚集設點,為了招攬生意,他們不斷創新,努力提高烹製技藝,而這種技藝的競賽持續了很長一段時間,共同打造出了享譽海內外的「西天巷蠔烙」品牌。競爭並不一定是你死我活,它可以促進共同的發展。
  • 潮汕蠔烙,臺灣蚵仔煎,魚露甜辣醬各有所愛
    但是其實在我們大潮汕,有一種和蚵仔煎類似的特色小食「蠔烙」可是毫不遜色哦!說到蠔烙,外地人可能不大理解「烙」是什麼意思。其實,潮汕的「烙」,即是潮菜烹調方法中的「煎」。「蠔烙」實際即是「蠔煎」。原因是因為泰裕盛老店在選料上十分嚴格,專門選取饒平汫洲出產的珠蠔,採用優質雪粉,甚至連豬油都要用本地豬的鬃頭肉煎出來的豬油,製作的每一步驟十分考究,其煎制的「蠔烙」,具有特別鮮美的蠔香味,口感酥而不硬,脆而不軟。由於泰裕盛老店製作的「蠔烙」口味特別誘人,故在當時名噪整個潮州地區,持續達半個世紀之久。
  • 我不是蚵仔煎 開扒潮汕蠔烙鮮為人知的香豔史!(文末有彩蛋~)
    曾經因為偶像劇《轉角遇到愛》,臺灣小吃蚵仔煎被很多人所熟知,蚵仔煎的美味引得觀眾口水直流。但是其實在我們大潮汕,有一種和蚵仔煎類似的特色美食——「蠔烙」,可是毫不遜色哦!香酥柔嫩的它,在海產資源特別豐饒的潮汕誕生,這麼多年來一直都擁有著大批粉絲,就是傳說中所謂的「超人氣美食」呢!
  • 來龍洞,教你正確吃蚵仔煎的方法!
    而這一次,當我來到龍洞這家店,才真正了解到——什麼叫蚵仔煎! 蚵仔煎怎麼讀?「蚵仔」。潮汕人雖寫作「蠔烙」,卻讀作「ô lok」,與蚵的閩南語讀音「ô」一致,可見兩者的淵源關係。  蚵仔煎怎麼做? 首先,淋點油在平底鍋上後放入蠔仔,新鮮飽滿的蠔仔在油的加熱下滋滋作響。
  • 臺灣美食「蚵仔煎」
    蚵仔煎並非臺灣特有小吃,在閩南語系地區(閩南、潮汕)自古有之,是一道常見的家常菜。有人認為蚵仔煎是臺南安平的傳統點心「煎食追」的變形,但我認為不是,因為從我對臺灣與福建兩地小吃的了解,「煎食追」比較接近「蚵嗲」。而蚵仔煎比較接近潮汕的「蠔烙」。
  • 蠔烙也飄香
    三,蛋也不宜多,多了影響蠔鮮,少了影響酥脆。四,不可否認的是要用鮮豬油,而且要一定的量形成浮煎,這樣就會保證你能夠品嘗到心儀的蠔烙。事實上好吃的蠔烙也就有這麼一回事,蠔肥鮮美,粉漿均勻,厚烙慢煎,不可缺少的是鴨蛋,再配上好魚露,撒上好胡椒粉,最關健還要趁熱吃。今晚是單味蠔烙為主兼些湯雜,簡單的吃法讓你無怎麼思考一下吃完。
  • 潮汕美食數不勝數,這道「蠔烙」,卻是我一直無法忘懷的小吃
    我們不能忘記,潮汕的《蠔烙》是非常受歡迎的小吃,也是美味的海鮮小吃。今天我們帶你去看看。牡蠣是廣東潮汕地區的傳統小吃,屬於粵菜。它味道鮮美,酥而香,酥而不硬,酥而不軟。使用優質的雪粉,甚至豬油都是用豬鬃肉做的本地豬炒豬油,每一步的製作都很雅致。請不要把潮汕的《蠔烙》和臺灣的《蚵仔煎》混為一談。它們之間有本質的區別。
  • 閩南小吃丨鮮香細膩蚵仔煎
    蚵仔煎則是兩者奇妙的黃金組合。將韭菜切成一指節長短,和洗淨的蚵仔擱在一起,加入稀釋番薯粉作為粘合劑,入油鍋煎至金黃。潮汕人雖寫作「蠔烙」,卻讀作「ôlok」,與蚵的閩南語讀音「ô」一致,可見兩者的淵源關係。在閩南金三角,蚵仔煎是一道考驗婦女廚藝的必備菜之一。雖然菜譜很簡單,但是要做得特別好吃,還是有些難度的。不同的人炒煎出來的口味也是不同的。
  • 《舌尖上的中國》之潮汕蠔烙
    備受關注的《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開播後,令人垂涎欲滴的中國各地美食再次呈現於螢屏,其中,汕頭的西天巷蠔烙以及澄海蓮下「銀屏蠔烙」現身其中,再次讓汕頭美食揚名天下
  • 「解密舌尖美味」——蠔烙
    蠔烙By 君夢深藍《舌尖上的中國2》讓全國各族美食都逐一呈現在吃貨們的眼前,對於一個標準的吃貨,不僅僅限於眼睛上的美食中國,尋味並品嘗這些美食才是專業吃貨,如果尋味、品嘗再加上自已親手製作美味,那才算是骨灰級專業吃貨,哈哈……做為一個自稱骨灰級專業吃貨,今天來解密《舌尖上的中國2》第二集心傳裡的《蠔烙》這道海鮮美味。
  • 舌尖上的中國2——蠔烙
    蠔烙By 是甜甜呀看了舌尖上的中國2心傳,口水直流,雖然我也是潮汕人,經常會吃這個。可是還是忍不住流口上,晚上按照裡面的做法做了出來,總算解饞了。蠔即是海蠣,由於廣東粵語地區常寫作「蠔」,所以潮汕也沿用了這個字.是廣東省潮汕地方特色小食,臺灣省稱為蚵仔煎,外地人來潮汕總要嘗一嘗這—美食。在潮汕城市鄉村小市集,常有這種小店或擺攤小販。這種蠔烙,是用地瓜粉溶於水,拌蔥珠,在一個平底的鐵鍋上煎,加上海蠣,再下蛋花,出鍋可以粘各種醬料吃。原料:蠔、雞蛋、蔥花、香菜末、鹽、白胡椒粉。
  • 蚵仔煎(閩臺潮特色小色)
    福建閩南、臺灣、潮汕常做家常小吃蚵仔煎,口感香脆,內餡香滑。蚵仔的學名叫牡蠣,瓣鰓綱,異柱目,牡蠣科,牡蠣屬,屬食用貝類。殼多為三角型,厚薄因種而異,分布於熱帶和溫帶。牡蠣的營養價值豐富,被人比喻為「深海牛奶」。廣東人稱牡蠣為「蠔」,而在閩南潮汕及臺灣一帶稱之為「蚵仔」。
  • 潮汕蠔仔烙,很多人把「蛋」放錯了,這樣做才正宗
    多年前一部電視《轉角遇到愛》中的蚵仔煎讓人看著就眼饞,隔著屏幕就覺得香。金黃色的蚵仔煎還冒著油泡,著實讓人流口水,特別是雞蛋的香味隔著屏幕真的能味道一股清香味。多年後偶爾的機會到了潮汕,發現在潮汕街頭的蠔仔烙和電視裡的蚵仔煎是多麼的相似,所有的饞蟲一下湧上心頭,當場要了一份。
  • 一百種潮汕特產之一:蠔烙,香酥脆爽惹人愛
    蠔烙(潮汕話為o lua,潮汕話屬閩南語方言,o對應的字是「蚵」,所以潮汕也沿用了這個字是廣東省潮汕地方特色小食,臺灣地區稱為蚵仔煎,外地人來潮汕總要嘗一嘗這一美食。在潮汕城市鄉村小市集,常有這種小店或擺攤小販。
  • 汕頭蠔烙將現身《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
    近日,汕頭市潮菜研究會會長、《舌尖上的中國》美食顧問張新民受邀赴京參加《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首映式。張新民介紹到,在《舌尖上的中國》第一季中播出了汕頭的紫菜、糖蔥薄餅、燻鴨等美食,而在第二季中,汕頭的西天巷蠔烙以及澄海區蓮下鎮的銀屏蠔烙將現身其中。
  • 轉角遇見蚵仔煎
    蚵仔煎的「蚵仔」就是牡蠣。它的發音念作"哦啊煎",不過輸拼音的時候並不能直接打出來. 也許就是讀音的關係,蚵仔煎一開始並不是一道廣為人知的小吃。可以說它的流行因為一部2007年(暴露年齡的時候到了)播出的電視劇《轉角遇見愛》。
  • 臺劇「標配美食」蚵仔煎的前世今生
    導讀: 蚵仔煎(閩南話為ǒu ā jīan),是臺灣夜市裡相當普遍的一道小吃。在眼花繚亂、口味眾多的臺灣小吃中,蚵仔煎依然以它獨特的美味及其蘊含的文化傳統,成為臺灣夜市上最為風光的小吃。起源 對很多大陸遊客來講,蚵仔煎並不陌生。事實上,臺灣的蚵仔煎和韓國的「炸雞配啤酒」一樣,也是被偶像劇席捲的一種美食,被賦予一種戀愛的味道。
  • 閩南名小吃---蚵仔煎
    蚵仔煎蚵仔煎(閩南話為ǒu ā jīan,普通話譯作「海蠣煎」),發源於泉州,是閩南、臺灣等地的經典小吃。起源是先民在無法飽食下所發明的替代糧食,是一種貧苦生活的象徵,蚵仔煎據傳就是這樣的一種在貧窮社會之下所發明的創意料理。它最早的名字叫"煎食追",是臺南安平地區一帶的老一輩的人都知道的傳統點心,是以加水後的番薯粉漿裡攪拌入蚵仔、蛋、蔥或蒜等食材所煎成的餅狀物。
  • 大叔教你蚵仔煎,鮮香味美,簡單易做,家人愛吃!
    本文由「大叔下廚房」發布,喜歡的朋友可以轉發朋友圈,分享是一種美德~還是少不知事的時候,深陷臺劇的小浪漫之中,其中尤其對《轉角遇到愛》表示深刻(暴露年齡了……),因為它,讓我對蚵仔煎染上了不得不愛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