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普遍覺得中年是個煎熬的時期,很容易出現情緒問題。本書作者喬納森·勞赫通過對幸福曲線理論的介紹分析,幫人們更好地應對中年情緒問題,積極看待衰老。
第一,為什麼中年人幸福感偏低?
英國經濟學家安德魯·奧斯瓦爾德發現,幸福感和年齡的關係是一個U形曲線:人們的幸福感從20歲開始緩慢下滑,在45歲到50歲左右達到最低谷,接著幸福感會重新上升,在80歲達到新高峰。
另一項研究則指出,黑猩猩的幸福感同樣符合U型幸福曲線,在相當於人類45歲到50歲時降到最低。奧斯瓦爾德認為,人類與類人猿共有的生物因素是中年幸福感下降的根源,這些生物因素與進化有關。
進化會在兩個方面降低人們的幸福感:
1、人們容易對未來過於樂觀
樂觀對生物的生存和發展都是有利的,樂觀的人壓力更少、更健康,更容易採取積極行動,獲得好結果的可能性也更大。
但樂觀也會帶來失望,人們會對未來生活預期過高,等他們發現現實和預期之間的落差,就會情緒消沉,對生活不滿,並降低對未來的預期。在進入40歲以後,我們會覺得生活已經到頂,未來不會更好只會更糟,於是陷入對過去和未來的雙重失望中,就算沒遇到任何實際問題,仍然會消沉焦慮。
2、無意識思維讓我們不滿足於已有成就
無意識思維是進化的結果,它的目標不是讓我們幸福快樂,而是讓我們生存下去傳宗接代,它會用各種方法阻礙我們享受已有的成就:
①進步原則:只有不斷朝著新目標前進,才能感到快樂。
②適應原則:不論生活變好還是變壞,在一段時間後人們都會適應現狀。
③不斷和他人比較。
第二,如何應對中年的幸福低谷?
1、智取:借鑑老年人的智慧
①關注他人的利益,建立更密切的人際關係。
②調整關注對象的優先級,讓自己更幸福。
③更好地掌控情緒。
2、自助:調整自己的心態
①正常化,把中年的幸福低谷看成自然的過渡階段。
②打斷內心的批評。
③活在當下。
④尋找符合人生經驗的新目標。
3、互助:藉助他人的力量
①公司提供輔導教練,幫員工思考價值觀。
②非盈利機構建立同類人的圈子。
③社會在各個環節提供幫助,讓中老年人重返職場。
中年的時候非常適合開始第二次職業生涯,重新進行挑戰。
加入同類人的圈子
利用高等教育來做自己在人生早期所做的事情:重新探索、重新思考、重新與人接觸,並規劃人生的下一個階段。發生在青少年時期的事情可能會在中年時再次發生。
尋找合適的輔導教練
接受輔導不意味著你已經崩潰,需要修復;相反,你被認為是健康的、完整的,教練試圖闡明你的價值觀,然後幫助你實現生活與價值觀的一致。輔導不同於顧問或諮詢,因為教練的工作不是傳遞建議或專業知識,相反,他們經常把自己稱為你的盟友。他們所受的訓練使他們能夠認真傾聽,注意事物,並提出「我們是誰」、「我們想要什麼」以及如何實現目標等核心問題。
社會支持很重要
隨著越來越多的人和機構開始理解中年過渡究竟是什麼,中年人會開始得到相應的社會支持。中年過渡是一個健康的情感重啟過程,對個人和社會都有很多益處。社區、企業、大學,甚至政府都將為正在經歷中年過渡的人提供資源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