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保存茶葉,讓茶葉更具風味?有5個方式,看完漲知識

2020-12-22 小詹茶肆

文|小詹茶肆(專注優質原創文章,歡迎轉發分享)

《茶經》是一本偉大的茶學專著,被稱為茶葉的百科全書。茶聖陸羽幾乎寫盡了關於茶的一切事,比如詳細寫了茶葉的生產歷史、技術、飲茶手法、茶道原理等等,但你若認真翻看《茶經》就會發現,裡頭關於茶葉的保存法的記載好像只有一言半語,並不像講述煎茶時有萬語千語。

陸羽將《茶經》劃分為10個部分,分別為一之源;二之具;三之造;四之器;五之煮;六之飲;七之事;八之出;九之略;十之圖。而在這10個部分中我們沒能發現「茶之存」的身影,關於茶葉的保存法,陸羽沒有專門列出一欄來講究,不過他卻在二之具、三之造、四之器中提到一些。

茶聖陸羽

在《茶經·二之具》中寫道:育,以木製之,以竹編之,以紙糊之,中有隔,上有覆,下有床,傍有門,掩一扇,中置一器,貯煻煨火,令熅熅然,江南梅雨時焚之以火。意思是說,「育」就是一種用木頭製成的架子,四周是用竹篾編織而成的,裡頭還有間隔夾層,下層放著盛火的盆子,上層可以放茶餅,若是遇到梅雨季,那麼就可以用火來烘乾茶餅。由此可見,「育」就類似於現代烘乾設備,主要作用就是去溼氣,給茶葉提供一個乾燥環境。

而在《茶經·三之造》中記載:晴採之,蒸之,搗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茶之幹矣。這是鮮葉原料到茶餅的流程,書裡只有「封之」2字,沒有寫明到底是怎麼一個封法。我們再來看看《茶經·四之器》中的記載:紙囊:紙囊以紙白厚者夾縫之,以貯所炙茶,使不洩其香也。

大意是說,「紙囊」是一種有夾層的潔白且厚實的剡藤紙,我們把烤好的茶塊裝到裡面,這樣茶香就能得到保存。這一步驟可以看出現代的醒茶法,我們在泡餅茶的時候,往往也會先撬下些許茶塊放置一旁,過一會兒拿來泡,不過與唐人不同的是,如果是泡新茶茶餅,那麼可以不用醒茶,如果是老茶餅,那麼就很有必要晾一下茶塊。

紙囊

唐人的飲茶方式多為煎茶,首先他們的茶餅的製作方法與今人不同,唐朝人制餅用的是蒸青方式,直接將鮮葉搗碎了,然後定型烘焙,再串扎包封。而今人的茶餅為再加工茶,直接用已經做好的茶類(如白茶)經過蒸軟壓製成不同形狀的緊壓茶(比如有茶餅、茶磚等),所以說,古今茶餅大不同。

話說回來,唐人會將撬下的茶餅拿去火上烤,且對如何烤茶有一番細緻研究。《茶經·五之煮》寫道:凡灸茶,慎勿於風燼間灸,如鑽,使炎涼不均...若火幹者,以氣熟止;日幹者,以柔止...灸之,則其節若倪,倪如嬰兒之臂耳。既而承熱用紙囊貯之,精華之氣無所散越。

原來在烤茶的時候得注意不能在大風中或者剩餘的火堆中烤,因為茶餅會受熱不均勻,如果是用火烘乾的茶,那麼要烤到茶餅散發出香氣,如果是靠日曬而成的茶餅,那麼只要烤到茶餅發軟就可以了。烤好的茶餅要及時的裝到紙袋中存儲,防止茶香潰散。

從以上可以得知,《茶經》中記載的存儲茶葉的道具有「剡藤紙(紙囊或叫茶囊)」和「」,通過它們來保持茶葉的風味。對於存茶,陸羽沒有過多的描述,可能是因為唐朝人特別喜歡現場制茶與煎茶的緣故,從採摘茶葉到品飲茶湯,這是一連串接連發生的事。想來陸羽也是喜歡這種飲茶方式,特別喜歡在山野中制茶與飲茶。

這並非無稽之談,《茶經》有過記載。陸羽在《茶經·九之略》寫有:其造具,若方春禁火之時,於野寺山園叢手而掇,乃蒸,乃舂,乃以火幹之,則又棨、樸、焙、貫、相、穿、育等七事皆廢。意思是說,在山野中的寺廟中飲茶或者山間茶園裡頭飲茶,那麼大家可以現場採摘茶葉,蒸青、搗碎、烘乾等環節,直接製成成品茶,不需要棨、樸、焙、貫、相、穿、育這些制茶道具。這是唐朝人對野外飲茶之事的特例特辦,顯得灑脫、不拘一格。

茶經

雖然在《茶經》中沒有詳細寫出存茶之法,但這並不能說唐朝人沒有比較好的藏茶的辦法。唐代韓琬撰有《御史臺記》,此書記載著存茶方式:貯於陶器,以防暑溼。古人當然知道存茶的重要性,自然不會直接將茶暴露於空氣中,做出天物這樣的事。唐朝人用來存茶的道具叫做茶罌,也叫瓷瓶,一般用來裝散茶或者末茶的,如果是茶餅的話,一般用帶有夾層的藤紙裝。

唐朝人的存茶道具與今人相比會顯得有些簡陋些,當然這是因為古代科技有限的緣故,不像如今現代存茶方式如此繁複。古代沒有科技手段進行真空包裝、充氣包裝或者是除氧包裝等等,更沒有複雜的包裝材料,只有樸素的茶盒、紙囊、、瓷瓶等,但這不能說明古人對存茶的不重視。

科技上的發展讓現代人在存茶方式上有了更多更好的選擇,只要你願意,就能裡三層外三層用最昂貴的包裝材料和方式去打包茶葉,給茶葉最貼心的保護,達到存出好茶的目的。不可否認,藉助科技的力量我們會比古人輕鬆些,可是我們要知道,如何運用巧妙且合適的存茶方法,是顯得尤為關鍵的。

01.茶葉為什麼會變質

在說保存茶葉方式前,我們不妨先來了解一下茶葉變質的原因,知道變質的原因後或許我們才能更好的理解存茶方法。眾所周知,茶葉是具有吸溼性、吸味性的。如果你將幹茶直接暴露於空氣中,再過個一天來看看,那麼你就會發現茶葉好像變得有點軟蔫,聞著不香,喝著不鮮,時間久了,可能還有黴味。

這是因為空氣中有氧氣與水分,而它們對於幹茶來講是不友好的。茶葉與氧氣接觸,會讓自身多種內物質發生氧化反應,比如茶多酚氧化、維生素C的氧化等,最終影響了茶味的風味。長期暴露於空氣的茶葉,不斷吸收空氣中的水分子,最終自身水分超標,而茶葉中水分如果過多的話那麼茶葉就很容易發黴變質。所以說,我們在包裝茶葉時一定的紮緊袋子,然後放在乾燥的地方。

除了水分、氧氣這2個大敵之外,茶葉還怕高溫和強光。高溫會促進茶葉的褐變,能促進茶多酚的氧化反應,使得茶黃素和茶紅素聚合速度加快,換句話說,讓茶葉老化,失去營養。而強光會讓茶葉色澤變得暗淡無光,翠綠不在。強光不僅會讓葉綠素褪色,更會讓香氣變差,最終影響風味。也因此,我們要將茶葉放在避光且陰涼的地方。

水分、氧氣、高溫和強光容易讓茶葉變質,它們是茶葉變質的主要原因。其實茶葉的變質也就是茶葉內物質在發生氧化、降解反應。而茶葉內最主要的有機成分為水分、茶多酚、咖啡鹼、蛋白質、胺基酸、維生素、色素、芳香物質等,而當以上物質受到影響後,茶葉的風味就改變了,換句話說,這些茶葉內物質受到外界不好的影響後,那麼茶葉的色香味就會減分,導致風味不存。

我們只要為茶葉提供良好的環境用來減緩茶葉的氧化、降解反應,那麼就能達到存出好茶的目的。所以為了防止葉綠素、茶多酚等茶葉內物質受到水分、氧氣、高溫和強光的刺激,那麼我們就必須通過有效的茶葉包裝或者打造合理的茶葉存儲環境來達到隔離這些能讓茶葉變質的因素。

02.如何存茶

要保持茶葉的風味,那麼就要遠離強光、高溫、氧氣與水分,換句話說,我們要將茶葉置於防潮避光乾燥防塵陰涼的地方。此外我們還不能把茶葉放在有異味的地方,茶葉有很強的吸附性,容易吸收周圍的氣味,影響了本身的茶味,茶葉也容易吸收空氣中的塵埃,所以取完茶葉記得紮好袋子。

潮溼和高溫的環境都會容易讓茶葉變質,流失營養。包裝袋密封性不好的話,茶葉容易發生氧化,不僅茶葉色澤不鮮豔,口味也會變得不醇厚。但話說回來,我國茶葉種類豐富,自然不能一言蔽之,只要放在避光陰涼防潮乾燥的地方就行。不同茶類有不同的存茶法,而防潮避光乾燥防塵只是存茶法的基礎,在基礎之上進行變化。

第1個方式:低溫冷藏

並非所有茶類都適合低溫冷藏,像白茶、黑茶、普洱茶就完全不適合放在冰櫃或冰箱中存著,只要常溫存儲就行了。那麼哪些茶適合低溫冷藏?最適合低溫冷藏的是綠茶、黃茶。綠茶是不發酵茶,且主要以鮮爽為賣點,而黃茶是輕發酵茶,它的工藝與綠茶相似,只不過多了悶黃一道步驟而已,所以在存儲方式上,兩者可以是一樣的。

低溫冷藏就是通過降低溫度來減緩茶葉內物質氧化反應的速度,以此來達到阻撓茶葉陳化的目的。茶葉對外界刺激是有反應的,且根據不同刺激而做出不同反應。降溫是其一,說白了是為了讓它慢點變老。值得一提的是,浙江的安吉白茶茶樹就對低溫很敏感,安吉白茶的葉子在溫度較低的初春時表現為白色。而到了溫度還算暖和的尾春時,葉子成了白綠相間。最後到了夏天,安吉白茶的葉子全部變成綠色了。安吉白茶就是典型的對低溫敏感的白化茶。

茶葉冷庫

總之,低溫可以延緩茶葉的衰老。看到這,想必有不少朋友會感到好奇,白茶也是以鮮爽著稱,發酵程度不高,為何不能與綠茶一同放在冰箱中冷藏?因為白茶需要在常溫中才能進行有效的轉化、陳化。綠茶不能陳化,陳化的綠茶,不管是顏值還是口感都會大打折扣,而陳化後的白茶,不管是品飲價值還是藥理價值都會增加,我們把存了三年以上的白茶稱之為老白茶,如今市場上的老白茶深受追捧。白茶與冰箱不搭,或者說我們基本無法從冰箱中存出老白茶。而且白茶怕潮溼與異味,而這兩點正是冰箱存茶法的缺點。

冰箱雖然不適合白茶,卻與綠茶出奇的相配。綠茶、黃茶不需要陳化,也不能要陳化,所以它們非常需要用冰箱的低溫來減緩陳化的速度。如果說常溫狀態下的綠茶的保質期只有1年,那麼放入冰箱後,綠茶的保質期可以達到2到3年,大大增加了綠茶的品飲時間。這就是現代發達科技帶給我們的福利,試想一下,若是唐朝人也有冰箱,那麼那時陸羽掀起來的飲茶之風將會更甚。

福鼎白茶

除了綠茶、黃茶適合存冰箱之外,清香型烏龍茶也可以放冰箱。有的人喜歡將烏龍茶與紅茶放冰箱,其實發酵程度高的烏龍茶與紅茶雖說勉強可以放冰箱但還是不建議,多少不如綠茶那麼適合,只要常溫存儲就行了。當然並非直接將散茶隨意用一個袋子一裝扔到冰箱中,我們要用食品塑膠袋、鋁袋或密封袋去包著茶葉,此外還可以用鐵罐裝著帶有包裝的茶葉。

如果茶葉很多的話,我們還可以分成幾個袋子裝,最好是有獨立小茶葉包裝,這樣取用方便,不會因為頻繁打開袋子取茶葉而損害到茶葉。如果家裡存茶空間不大,那麼購茶時就不要買太多,只要剛好滿足一兩年的量就行了,因為綠茶的保質期大概是2年。如果是白茶的話,那麼限制會寬鬆些,畢竟白茶的保質期很長,一般能存十幾年。

第2個方式:常溫存儲

所謂的常溫存儲並不是說直接將茶葉暴露在空氣中,自然先得用食品塑膠袋或者鋁箔袋來包住茶葉,有的人喜歡用各類罐子去裝茶葉,比如各種金屬罐、玻璃罐、陶罐、木頭箱子等等。從密封性上來講,木頭箱子很差,很容易「走漏風聲」,引來溼氣。從避光上來看,玻璃罐效果最差,一點都不避光,茶葉放在玻璃罐裡面容易被強光照射,最終影響風味。如果非要將茶葉放在玻璃罐裡面,那麼請將玻璃罐放置於陰涼避光處。

說實在的,如果僅僅將沒經過包裝的散茶直接放在各類罐子中,那麼茶葉遲早都會水量超標,因為罐子無法做到完美的密封性,且不說每次打開蓋子都會讓空氣溜進去,此外蓋子多多少少會有些縫隙,但這並非沒有解決的辦法。

第一,我們可以選擇做工好的、密封性好的罐子。

第二,我們可以用食品塑膠袋、鋁箔紙或者牛氣紙袋等包住茶葉,再放入罐子。

第三,我們可以在罐子裡面放入塊狀石灰包,再把包裝好的茶葉放在上面,這便是瓦壇貯茶法。

在使用瓦壇貯茶法時要注意,這並非永久之計,每過一段時間我們要去更換一次石灰包,一般是半年一次。除了可以用石灰包外,我們還可以用木炭、矽膠放入各類罐子中(密封容器),通過它們來吸收空氣中的水分,保持存茶環境的乾燥,這樣就能延緩茶葉的變味。

像白茶可以不用罐子裝,我們一般使用三層包裝法。

第一層:先用鋁箔袋裝茶葉

第二層:再用食品塑膠袋套上

第三層:外頭再用紙箱包上

經過這3層保護,白茶在未來的日子裡就能安然轉化、陳化。總之那些適合常溫存儲的茶,基本的包裝還是要有的,不管用罐子還是各類包裝紙、鋁箔袋等,將茶葉包裝好後放在常溫的環境中就可以了,不能放冰箱。總結下來,在常溫下有5種存茶方式。

第一、罐子存茶法(不管是金身罐子還是陶瓷罐或玻璃罐)

第二、瓦壇存茶法(裡頭放石灰包,吸收溼氣)

第三、塑膠袋存茶法(密度高、質量好的食品塑膠袋)

第四、鋁袋存茶法(有很好的防潮、避光、隔水效果)

第五、紙箱存茶法(可以先用白棉紙或牛皮紙包好茶葉)

第3個方式:脫氧包裝存法

脫氧包裝顧名思義就是要將袋子裡的氧氣排掉,氧氣消失了,茶葉也就不會發生氧化反應,減緩變味速度。那麼怎麼脫氧?常見辦法就是使用除氧劑或者乾燥劑,從而吸收走袋子裡的氧氣。脫氧方式雖然看起來很厲害,但它對包裝袋有比較高的要求。

要保證包裝袋能長期有效處在無氧狀態,那麼包裝袋的密封性一定要好,不能走漏一丁點兒的空氣,不然就破壞了包裝袋內的無氧環境。脫氧包裝一般適合於小包裝,將脫氧劑放入包裝後只需一天後就能發揮作用,能將袋子內的氧氣密度從21%降到0.1%。脫氧包裝常被用於高檔綠茶。

脫氧劑

第4個方式:充氮包裝存法

充氮包裝便是往袋子裡充入氮氣,用氮氣來交換原先袋子裡的空氣。我們都知道,氮氣很「懶」,這種惰性氣體會抑制微生物的發展,阻礙茶葉與氧氣的交流,最終達到預防茶葉變質的目的。充氮包裝雖然有保鮮的優點,但也有些缺點,比如與脫氧包裝一樣,對袋子材料要求高,充氮後的包裝袋體積大,不易運輸,還怕袋子漏氣、破裂等。

第5個方式:真空包裝存法

顧名思義就是抽掉袋子裡的空氣,當然做不到完全排除。真空狀態下,茶葉自然能得到有效保護,不過這對茶葉有要求,比如那些一捏就碎的茶就不能用真空包裝。一般家庭存茶時很少採用充氮包裝或脫氧包裝、真空包裝。

真空包裝

總結

要想茶葉風味好,存茶方式少不了。所謂的茶葉的風味,就是指茶葉的「色香味」,而茶葉的色香味的基礎就是茶葉別變質了。那麼如何讓茶葉減緩衰敗的速度?不就是使用正確的存茶方式。不過是低溫冷藏還是常溫存儲,或者是脫氧包裝存法、充氮包裝存法、真空包裝法,它們的目的就是讓茶葉走向劣質的速度會慢些。茶葉品質得到保證了,風味自然更好。

值得一提的是,以上存茶方式有些適合茶商茶廠,有些適合家庭存茶。其實廠家存茶的方式與家庭有些不同,比如存茶的空間更大。普通人會使用冰箱,而廠家則直接使用冷庫。如果是需要在常溫存儲下的茶,一般會在倉庫準備抽溼機器,在梅雨季時打開抽溼機器保持乾燥。存茶方式看著好像有些多,但萬變不離其宗,都是在為茶葉製造避光防塵防潮乾燥的密封環境,或在這些基礎上進行優化。

更多精彩茶知識,歡迎關注【小詹茶肆】

相關焦點

  • 茶葉種類豐富,到底什麼茶才有收藏價值與增值空間?看完漲知識
    哪些茶可以存1、白茶前面提到的3個特性,而白茶可謂是完全滿足。首先我們來看第1個特性「高保質期」,白茶則完全符合,在良好的存儲環境以及正確的存儲方式下,白茶可以放上十幾二十來年。市面上有很多十多年的老白茶,且20年以上的老白茶也偶爾出現。白茶的製作工藝很自然,採用萎凋與乾燥的方式來製作白茶,不炒不揉的特性讓白茶更天然。
  • 喝不完的茶葉怎麼保存?能直接放冰箱嗎?
    食物都有保質期,茶也不例外,一般包裝好的茶葉如未開封,只要存放在陰涼乾燥的地方,可保存6-12個月。拆封后的茶最好儘快飲用,若暫時無法喝完,可使用以下幾種方法保存,以免茶葉變質。茶葉罐儲存法這是最常見的儲茶方法。一般家庭少量用茶,用錫罐、鐵罐、有色玻璃瓶或陶製茶葉罐儲存即可。裝有茶葉的茶葉罐必須放置在乾燥陰涼處,不可放在陽光下直曬,也不能放置在潮溼、有異味的地方,以免加快茶葉氧化或陳化變質的速度。
  • 茶葉沒有保質期?別叫商家花言巧語把你弄暈了。學會家庭保存茶葉...
    我看了看,嗯這個樣子還差不多。 好東西的確是有,只是覺得不那麼好賣,懂的人又不多,看我一個年輕人也不太能消費得起,就沒捨得拿出來。 我打開包裝紙聞了一下,嗯?味道上已經不對了。當時已經是10月份,即使存放的不好,也不應該是當年茶葉的味道。
  • 家中如何儲存茶葉品質更穩定?別讓細節毀了茶葉
    家中如何儲存茶葉品質更穩定?別讓細節毀了茶葉今天茶人就為大家分享下家中如何存茶,大家如果喜歡可以關注我,本文章末尾為大家解答1個常見問題。相信有喝茶的你,家裡或多或少會備點茶葉,但又不經常喝,偶爾有客人或閒暇時,泡上一泡品嘗……存茶有講究,你存對的方法了嗎?如果存儲不當,久了之後,口感是不是和原先買的時候不一樣呢?
  • 茶葉好不好,要看這三點!
    但是,忽略這些「個體差異」的因素,一款茶好不好,還是有一些具體標準的。今天就以綠茶和黑茶這兩種風格迥異的茶葉為例,來說說決定茶葉好壞的幾個因素。一、選對原料綠茶的原料講究細嫩,用料大多很嫩。黑茶的原料不講究細嫩,用料大多粗老。綠茶的原料,用料都是越細嫩越好。細嫩的原料,能讓茶湯滋味更加鮮爽。
  • 茶葉沒開封「過期」能喝嗎?讓大神告訴你,真漲知識了
    茶葉有抑制心血管疾病、降低血壓、穩定血糖的好處,所以很多朋友都有喝茶的愛好,一次就會買很多,認為只要保存好就可以繼續喝,但是一不小心還是會過期,那茶葉的保質期是多久?過期了還能喝嗎?首先告訴朋友們茶葉的保質期和茶葉的品種有直接的關係,例如普洱的保質期大概是10~20年左右。比如說綠茶它在常溫的情況下可以保存一年左右,一般盒子上面會標明是18個月,也就是一年半。茶葉過期了到底還能不能喝1、茶葉一般都是乾燥為主的,過期的茶葉基本都會受潮失去本質口感。
  • 完全不懂茶葉的人該怎麼買茶葉?學會5大方式,輕鬆買到好茶
    那麼對於新人來講,有哪些合適的並且能快速被實踐的買茶方法?主要有5大方式,熟練運用後,就會讓你買茶變得老道起來,買茶不再是你的煩惱。不過在講方式之前,我們來看看不懂茶的新人一般會遇到什麼難題?老白茶買茶時:學會掌握這5種辨茶方式買到好茶的前提就是學會如何辨茶,也就是說,學會辨茶便能讓你更好的買茶,成為經驗老道的茶友。那麼是哪5種方式?分別是望、聞、觸、問、品。
  • 不同的茶葉有不同的儲存方法,你知道家裡的好茶應該如何儲存嗎?
    茶葉如何保存最好的保存方式不同茶葉茶葉儲存的特性喝茶的人,大概都知道茶容易受外界條件影響,如果保存不當,茶葉的品質會發生變化或降低飲用價值,卻因為我國茶葉分了許多茶類,不同茶葉的保存方法都不太一樣,茶葉拿回家就容易糊塗,不知道如何是好,那我們根據茶葉儲存的特性和適合茶類保存方法的角度來說明。
  • 茶葉是怎麼加工製作的?
    我國是茶樹的原產地,不僅茶葉種類豐富,制茶歷史也非常悠久,又因為茶葉那麼多,所以各地制茶的方式有所不同,而且從古至今,制茶方式並非一蹴而就的,而是慢慢改善,慢慢變得技藝高超起來。要想了解茶葉是如何製作的,我們先來了解一下茶葉的科學分類法,也就是說,茶葉一共分幾類?
  • 衝泡茶葉之前如何醒茶?
    醒茶其實很好理解,從「醒」這個字眼就可以猜個八九不離十,就是讓陳放了一陣子、一段時間又或者是一段歲月的茶葉通過與空氣和水的接觸而甦醒過來,故此稱為醒茶。人們往往直接倒掉醒茶的水,或者用醒茶的水澆茶杯或茶寵,所以醒茶可以叫洗茶,洗掉茶葉身上的灰塵等。
  • 在家自己也能做的高逼格臺灣風味茶葉蛋!
    可是又想吃地道的臺灣土豪茶葉蛋腫麼辦?今天雅編就來教大家4種簡單易學的製作既有臺灣風味,又不失大陸家鄉味道的茶葉蛋。自己在家也能親手做,趕緊快來試試吧~做法一原料:6個雞蛋、3個紅茶包、2枚八角(大料)、1小段桂皮、2粒丁香、2杯水、2小勺白糖5大勺醬油、1大勺王守義十三香、鹽適量這個茶葉蛋最適合用電慢燉鍋(slow
  • 黑茶和紅茶的區別,這是一個茶葉基礎知識的科普
    2006年剛開始接觸茶葉的時候,我就覺得紅茶真好喝,不但有好聞的香氣,而且茶葉的味道不苦不澀真的好喝。這幾年開始喜歡生普了,隨著喝茶數量的增加,越來越覺得喝紅茶不夠滿足,紅茶也是香甜,但是生普的香甜的確是更加深厚的。
  • 茶葉有哪些種類?
    我國古人飲茶,早已脫離了止渴的基本需求,而更注重於一個「品」字。品講究的是一種情趣,包括對茶葉的製作、泡製的方式和品茶時的環境,都有要求。茶葉的製作是我國茶文化的根本,其中又包括對茶葉的種類、質量和新舊的要求。茶葉的種類大體可以分為綠茶、青茶、白茶、黑茶、紅茶、黃茶和花茶。
  • 我國茶葉是怎麼分類的?
    我國是茶樹的原產地,有幾千年的種茶、制茶和飲茶歷史,茶文化十分燦爛。我國有眾多產區地區,茶葉種類豐富,名茶眾多。那麼問題來了,這麼多茶葉又該如何去分類,目前是否有完整且統一的劃分方法?其實目前是沒有完全統一的劃分方法,因為茶葉各式各樣的,很難將每一種茶葉一一對號入座,只能根據製造方式的不同與茶葉品質上的差異進行劃分。
  • 茶葉冷知識:女人喝玫瑰花茶有什麼好處?
    花朵的香氣已經被茶葉完全吸收,花朵自然沒了價值,茶葉有香就不需要花朵的點綴。而中低檔的茉莉花茶一般是帶有茉莉花的,當然除了要看香氣吸收程度之外,還需要看茶胚的優劣,茶胚質量好自然有助於提升花茶的等級。 一般花茶的茶胚會用到綠茶、紅茶和白茶,以前福鼎白茶還未流行時,我們也曾用白茶來當茶胚製作茉莉花茶。
  • 如何打造茶葉品牌產品的爆款文案?
    我在總結6月份的工作時,曾言,6月份的生活費全靠文案稿費,找我撰寫茶葉產品文案的朋友有十來個,後了解下來,接了少數幾個。沒接的幾個茶葉產品,要麼是茶葉品質不如我意,要麼稿費不到位,也就沒接了……也因為接的廣告有點多,自己的茶葉產品就推薦得少了些。
  • 原來明朝以前的喝茶方式,真是把茶葉,都吃進肚裡去了!
    現在我們普通老百姓喝茶,都是買一包茶葉,然後放進杯子裡,衝上開水,溫了就喝。這種方式,簡單爽快,非常大眾化。但是古代人喝茶的方式,可完全不一樣!原來明朝以前的喝茶方式,真是把茶葉,都吃進肚裡去了!可不是簡單的泡水就喝哦。 1.「茶葉粥」古人飲茶主要有四種方式,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變化。
  • 一樣的茶青製作不同的茶葉
    最近有朋友問,同樣的茶青,可以做成不同的茶葉嗎?這個是肯定可以的。茶葉的種類分類如此多,其實真正的大類就是六大類,紅茶,綠茶,黃茶,黑茶,白茶,烏龍茶。大體上市面上,或者是大家喝得比較多的茶都是屬於這六大類裡面的。
  • 煮茶葉蛋時,直接煮就錯了!牢記3個技巧,茶葉蛋更入味,更好吃
    導讀:煮茶葉蛋時,直接煮就錯了!牢記3個技巧,茶葉蛋更入味,更好吃 你的童年記憶裡,一定有茶葉蛋的味道! 說起茶葉蛋,讓我想起了兒時看的電視劇《還珠格格》。在電視片段中,一位賣茶葉蛋的老夫婦要暗殺皇上,掀翻了一鍋茶葉蛋,抄起匕首刺向皇上。
  • 茶葉的保質期你了解過嗎?不同的茶葉保質期分別是怎樣?詳細解說
    茶葉在我國已經有了幾千年的歷史了,從先前的無人問津到現在家喻戶曉,所以說一種真正的好東西,即使過再久,也會發揮它的光芒,茶葉就是這樣的,從之前到現在茶葉一直流行,愛它的人更是越來越多,說明茶葉不僅僅是一種美食飲品,更是一種文化的傳承,作為有著幾千年文化的國家,我們應該把我們祖先傳承下來的東西,繼承下去,並且愛戴、保護,茶葉是個好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