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盾:沒有藝術支撐的國度,人性的底線在哪裡?

2021-02-08 布穀學習


問:關於中國文化在世界著陸的問題:中國人對於很多外國的作曲家、外國的音樂比較熟悉,但反過來,國外的民眾對於中國的作曲家、中國的音樂有相同程度的認知嗎?還是說他們的認知大都還只停留於「東方」 「王朝」 「民族文化」等符號型概念?


譚盾:中國的文化要走出去,一定要融合世界文化,佔領教育。每個國家都有交響樂團,而交響樂團周圍會有很多音樂學院,這樣的話,一個音樂學院的學生在上課時,可以彈中國的音樂,透過中國的音樂又可以看到孔子、老子,這很有意思。


我現在在美國,很多年輕人能認出我來,因為美國的學校裡教我的音樂。而一旦教我的音樂,必然要牽扯到什麼是禪宗、什麼是老子、什麼是孔子、什麼是長江、什麼是黃河。所以我覺得,民族文化要走出去,最重要的是跟世界機制、世界文化、世界教育接軌。


莎士比亞、貝多芬在中國家喻戶曉,那是因為我們的課堂在講莎士比亞,我們的音樂課在講貝多芬,中國所有城市的新年音樂會都演奏《歡樂頌》。西方音樂已經進入到中國的教育體系,中國的音樂走出去時,不要走馬觀花,更不要天女散花;中國的文化走出去就是要擁抱世界文化,要進入他們的教育體制。


中國的藝術家需要有國家的支持,這個民族一定要懂得,象牙塔裡需要有人。這麼一個偉大的民族,如果象牙塔裡是空的,我們怎麼讓我們的文化跟世界接軌?怎麼讓我們的文化進入全世界的教育體系、進入全世界的交響樂團?我每次做一個新的交響樂作品時,都希望把傳承擴大,融入在我的音樂裡。


同時我認為,社會一定要明白,我們的藝術和藝術家需要整個社會去愛、去捧著。


一個愛藝術的民族、一個學藝術的民族、一個對教育和美非常崇尚的民族,一定是非常偉大的民族。


這樣別人才願意來到你這裡,跟你交心,把你的東西當成寶貝帶出去,帶到別人的靈魂之屋裡,帶到別人最深的心房裡保護起來。


相關焦點

  • 譚盾:「如果每個人都喜歡藝術,這個國家會充滿人性.」
    譚盾說。本文轉載自公眾號:LCA作者:謝子竹「如果每個人都喜歡藝術,這個國家會充滿人性。」音樂家譚盾小時候去美國留學,母親對他說:「不喜歡藝術的女孩子千萬不要娶,不喜歡藝術的家庭千萬不要去住,不喜歡藝術的國家千萬不要去。」
  • 《一齣好戲》影評:夢想是人生的翅膀,底線是人性的支撐
    《一齣好戲》影評:夢想是人生的翅膀,底線是人性的支撐 這兩個特寫鏡頭一上一下,就像整部影片的眼睛,散發著人性的光輝,照亮了一切的黑暗。它們一個是夢想,一個是底線。為了生存,馬進早已和小興一起放棄了人性的底線。而沒有底線作為支撐,所有的夢想不過是海市蜃樓般的幻影。當他面對珊珊的質問為什麼要騙自己時,他痛苦而絕望地笑了。其實,他不只騙別人,他連自己也騙。
  • 譚盾:大音希聲達天下
    《武漢十二鑼》中的部分旋律來自譚盾從武漢博物館收集到的《楚頌》。譚盾是湖南人,一直著迷於楚文化,清朝人稱讚《楚頌》,說「風流人去一千年」,而這段旋律已經流傳了超過2400年。譚盾已經是國際公認、享譽中西的音樂大師,但在創作中,他始終把自己看成一個普通人,去感悟生活,探索人性,「希望人們可以在音樂裡,找到精神的良藥。」滄海桑田,音樂和人性不變。
  • 《星際探索》什麼支撐我們「探索」?人性?還是沒有人性?
    是什麼支撐我們繼續下去?支撐羅伊的是感情,支撐爸爸的是理智和信仰。也讓我想到了《三體》中的,程心和章北海,分別代表人性和沒有人性(沒有人性不是貶義,但我也不想用理性這個詞總覺得理性也是人性中的部分,就是常人不能理解的偏執的感覺吧),也不好說到底誰是好誰是不好,按照導演的看法應該還是站人性吧,人的感情,最後羅伊的心理測試和前妻(還是妻子)的何解,應該說明了這個。
  • 譚盾「開講」水樂堂 左耳巴赫,右耳禪鍾
    槳聲燈影中,譚盾划著船登上水樂堂的舞臺,面對臺下一眾年輕人,他將彼岸到此岸的幾秒拉伸為「從哪裡來?到哪裡去?」的人生大話題。 2010年世博會,譚盾被選為文化大使,他致力做一個年輕人項目,來到朱家角,他天天划船,劃了上千次。
  • 韓國電影《姐姐》,人性是沒有底線的
    那個修車的猥瑣大叔卻沒有意識到危險的降臨,還想一窺女主的裙下風光。相比於女性,男性更喜歡色情的東西,他們對性更抱著隨意的態度。因為他們從來不覺得他們會吃虧,更喜歡佔別人便宜。第一個打給了姐姐,因為姐姐一直在找她,也沒有手機。恩惠就聯繫了其他人。欺辱她的人有小賣鋪的一個看似和藹的老頭,猥褻的攝影師,修理廠的骯髒修理工。看完後你對整個人生都會懷疑,對身邊的人都會懷疑,這世界上還有好人嗎?最重要的一個人就是那個進行評選的衣冠禽獸的議員,一面給人民群眾講著仁義道德,要帶領大家走向美好人生,一面做著豬狗不如的事情。
  • 觀音的感悟——直覺譚盾視覺音樂
    電影是一個視聽藝術,而譚盾為這部電影所創作的音樂,無論是從作曲技巧上還是音樂風格上,都與唯美的畫面達到了完美的統一,而且最重要的是它很通俗,而電影本身就是一種很通俗的藝術,所以說《臥虎藏龍》的配樂使得很多不大聽得懂古典音樂、交響樂的人開始傾聽他的音樂、理解他的音樂,同時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國音樂的魅力和證實了中國音樂的實力。事隔一年,譚盾的名字隨著電影《英雄》鋪天蓋地的宣傳,而再一次成為了大眾話題。
  • 西北師範大學舉辦譚盾先生客座教授聘任儀式暨「一堂生動的思政課」
    12 月 27 日,記者從西北師範大學獲悉,國際著名作曲家、指揮家譚盾正式受聘成為西北師範大學客座教授。聘任儀式在西北師範大學音樂學院音樂廳舉行,隨著音樂學院學子們一浪高過一浪的掌聲與歡呼聲,譚盾和世界著名歌唱家黃英、王傳越、吳虹霓、王雲鵬一行五人走進了音樂廳。
  • 【獨家】李安「好基友」譚盾:做自由的巫師
    彼時,李安和譚盾這一代在美國打拼的年輕人可謂惺惺相惜:如果李安是在美國街頭流浪的李白,譚盾就是流浪的阿炳,他們都試圖找到最適合自己的表達方式。兩人都窮,過年過節,啃個燒餅、喝碗羊肉湯就算是打牙祭了。他們此前沒有合作過。
  • 城事|《敦煌·慈悲頌》首次登陸蘭州 音樂大師譚盾以音樂點亮傳統...
    城事|《敦煌·慈悲頌》首次登陸蘭州 音樂大師譚盾以音樂點亮傳統文化 2020-12-25 19:5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獨爆:譚盾和譚維維又撞出了火...
    這次,中國國家交響樂團和它的榮譽藝術指導譚盾大師攜手,為中國樂迷們打造的這二場北京新年音樂會,火爆十分,聽說12月30日在國家大劇院那場的票,一個月前早已售空,而12月29日在中山音樂堂這一加場,也在火熱購票中。
  • 江青|我與青年譚盾一起創作的日子
    我當然不會甘心於這個嘗試探索人性、探索新的語彙、新的表達方式的舞劇胎死腹中,憋了一肚子氣告訴譚盾:「按照原方案繼續下去,遲早會在外面公演的。」一九八二年我出任香港舞蹈團第一任藝術總監,《負·復·縛》便放在了第二年的劇目規劃中。記得後來在音樂上都是通過書信和錄音帶交流、磋商的,我也專程在一九八二、八三年間到北京和主創人員做進一步溝通。
  • 譚盾與遊戲音樂,一場從符號到意義的「實驗」
    音頻團隊在和譚盾溝通時,幾乎沒有太多限制,唯一需要保留的核心只有英雄「大的線條」以及強烈的戰鬥氛圍。但要讓玩家能感知到譚盾想表達的抽象意義,其實並不簡單。《五虎上將》形式是3分鐘時長的交響樂曲。如同以往的製作,中國元素、西方的樂器編制加上現代手法,創作架構是譚盾招牌式的三位一體。
  • 譚盾,一個大時代下的瘋子
    在候選人事跡展播短片的開頭,重現了譚盾在奧斯卡頒獎禮上的話「《臥虎藏龍》超越了東西方文化浪漫戲和動作戲高壓和流行的界限……」最後他高呼:「謝謝李安和馬友友!」 而一個多月前,譚盾和李安相約霧霾裡的北京。 那天晚上,北京室外PM指數達到407,屬嚴重汙染。但國家大劇院裡沒有霧霾,兩位大師在這裡清楚地相遇。
  • 把聲音拍成電影-譚盾的女人秘訣
    譚盾把母親與女兒的「女書」拍成了電影,馬伊琍把母親與女兒的「血書」演成了戲劇。無論是馬伊琍的《找到你》,還是譚盾的《女書》,都是女人生命緣分的極限表述。本場音樂會是這兩部在藝術本源上有著異曲同工之妙的聲音電影問世近20年來,首次同臺呈現,對觀眾來說將是一次非常難得的聲音經歷。
  • 譚盾《敦煌·慈悲頌》-穿越敦煌千年歷史 重現中華文明史詩
    作曲家譚盾在「慈悲頌」中借鑑了大量唐樂,為觀眾展現了一幅盛唐畫卷,讓聽眾隨著音樂暢遊「絲綢之路」,在這富有西域特色的古道上品味唐朝藝術鼎盛時期的大國風貌。2018年5月23日,《敦煌·慈悲頌》首演於久負盛名的德勒斯登音樂節。當譚盾指揮完最後一個音時,一千八百多名觀眾轟地一下起立,雷鳴般的鼓掌和歡呼長達十五分鐘之久,實現了中國文化藝術上的出口。
  • 明日演出丨2018譚盾新年音樂會
    剛獲得世界權威的「威尼斯雙年展藝術終身成就獎·金獅獎」的譚盾,現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球親善大使,中國國家交響樂團榮譽藝術指導、深圳交響樂團首席客席指揮。作為世界知名作曲家和指揮家,譚盾的藝術和音樂對世界產生了不可磨滅的影響。在新的2017-18樂季裡,譚盾將指揮歐洲知名的德國NDR廣播交響樂團巡演歐洲五個城市,並指揮世界知名的倫敦交響樂團巡演巴黎和倫敦。他還將帶領法國裡昂國家交響樂團2019年巡演法國及中國。
  • 音樂家譚盾受聘西北師範大學客座教授
    澎湃新聞記者從西北師範大學方面獲悉:12月25日,西北師範大學音樂學院舉行譚盾先生客座教授聘任儀式。西北師大校長劉仲奎為譚盾頒發客座教授聘書,西北師大副校長鄧小娟主持聘任儀式。我國四位著名歌唱家黃英、吳虹霓、王傳越、王雲鵬和音樂學院全體師生參加。
  • 俠之樂 海之聲 譚盾之藥 譚盾大手筆串起青島「珠鏈」「音藥周...
    這是對譚盾音樂創作歷程的精彩剪輯,也體現了他寄托在國風、國樂中的時尚元素、浪漫情懷。譚盾表示,在疫情讓人與人、國與國割裂的情形下,希望藉助音藥周為全世界的人注入一劑「良藥」,帶大家重新擁抱自然,治癒心靈。譚盾和青島交響樂團演奏人員一起為演出進行排練。
  • 譚盾:「從《武俠三部曲》到《敦煌·慈悲頌》,是我的心路歷程」
    1月8日晚,由譚盾指揮,作為珠海華發中演大劇院開年首場演出的《敦煌·慈悲頌》在珠海奏響。這也是2021年珠海迎來的首位「音樂大咖」。從歌劇《秦始皇》到電影《臥虎藏龍》,從《水樂》到《網際網路交響曲》,譚盾創作了諸多經典,也曾斬獲格萊美音樂獎、奧斯卡金像獎等諸多獎項。而對於《敦煌·慈悲頌》,譚盾稱之為「一生中最重要的作品」。《敦煌·慈悲頌》取材於絲綢之路上敦煌壁畫中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