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這些被拍進紀錄片的美食!你都吃過嗎?

2021-02-22 雲南共青團

點擊上方☝ 「雲南共青團 」  → 點擊右上角...」 → 點選「設為星標 ★ 」,為雲南共青團加上星標,以後找雲團團就方便啦!

一分鐘,長水國際機場吞吐85位旅客

一分鐘,24名遊客在蒼山洱海感受慢生活

一分鐘,香格裡拉迎來28名遊客感受「心中的日月」

一分鐘,63名遊客走進西雙版納熱帶雨林

一分鐘,77人到麗江古城踏尋茶馬古道

一分鐘

雲南的美景拴住了你的心

但是!!

再給雲南一分鐘

她的美食還會會牢牢抓住你的胃!

眾所周知

雲南美食備受全國人民喜愛

這一次又又又又被拍進紀錄片啦

今天播出的《風味人間》節目裡

將會有哪些雲南美食出鏡呢?

雲團團帶大家一起看看

在雲南,有一種金燦燦、開胃十足的小吃。看一眼,就能帶給食客一夏天的好胃口,它就是宣威倘塘黃豆腐。

倘塘是烏蒙山南段的一個小鎮,以出產黃豆腐聞名,倘塘黃豆腐把地名和特產連在一起稱呼。

而這裡突出的是一個「黃」字,我們平常見到的大多是白豆腐,這種豆腐卻是黃色,方方兩寸。看之,嬌嫩欲滴,食慾大增;食之,滋嫩可口,滿口留香。

倘塘豆腐的製作工藝是世代沿襲下來的。至今,倘塘黃豆腐已有三百餘年的加工歷史。每當農閒或豆類上市後,家家戶戶懸拴豆腐,遠遠望去,極像繡房門口的串串珠簾,耀眼奪目,成為小鎮上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黃豆腐的製作工藝比一般的豆腐講究,從選豆,碾碎,到煮漿,再到點膏,壓制,每一步都很講究。製作黃豆腐的工藝非常獨特,必須通過黃豆去殼、泡豆粒、磨漿濾渣、漲漿、點漿(酸漿點制、不用石膏)、包塊、淹制,煮掛(三煮三掛)等傳統工藝。

「馬尾拴豆腐——提不起來」,這是老幼皆知的俗語。然而倘塘鎮生產出的黃豆腐,不僅能堂而皇之地用麻繩拴起來賣,即使將豆腐從3米處的高空慣下,也掉之不爛。最後形成雲南十九怪——倘塘豆腐栓著買。

起源於南詔時期的生皮,做法非常考究:選料必須是上好的土豬,然後製作方法也是關鍵。殺豬褪毛後,用麥稈或稻草對整豬進行火烤;等到豬皮烤得金黃,皮子以及以下兩三寸的部位烤到半熟,就是最重要的一個環節了:將稻草燃盡剩下的草木灰捂滿整個豬身,保留10分鐘左右,生皮才能很好地保留稻草的自然香氣。

接下來,把豬身衝洗乾淨,就可以開剝了。開剝後選取帶皮精肉(胸子肉、屁股莊、三線肉為佳)或裡脊、豬肝、豬拱嘴、豬耳朵等,分別切成絲或片裝盤(切細但不切碎),用蔥花、薑絲、蒜泥、芫荽、油辣椒、芝蔴油、油炸後舂細的核桃仁或花生米末、燉梅或醋等做成蘸水,現蘸現吃,味道極為鮮美爽口,沒有油膩的豬腥味兒,吃後滿口溢香。

做生皮(火燒豬肉),在洱源縣是非常隆重的儀式:唱歌、跳舞、喝酒、吃生皮,一個都不能少。最令人欣慰的是,這種傳統的儀式沒有隨著時代的變遷而消失,仍然得到很好地保留,既是白族的傳統,也表達了對美食的敬畏之意。

載歌載舞來殺豬是白族的傳統,同樣,在吃方面也是很有講究的:豬腳是坐著的,就留給自家吃;相反,豬手是跪著的,就用在比較重要的場合:拜師、祭祖等重要儀式必不可少,表達對師傅的敬重和對祖先的感恩。

除了倘塘黃豆腐與大理生豬皮

雲南還有哪些美食

曾獲記錄片青睞

我們繼續來看

石板粑粑是怒江獨龍族、怒族一種古老的傳統民族美食,它的製作過程古老且特別,用來烙粑粑的石板是取自丙中洛特有的一種青黑色頁巖。

人們從山旁背陰、背風的山崖上剝離出石板,富含水分,柔軟便於加工,依照火塘三角鐵的大小,用刀削成自己喜愛的形狀。這種石板厚2釐米左右,細膩平滑,如一口平底鍋,受熱後,變得堅實密硬,火燒不壞,水澆不裂,傳熱慢,散熱也慢。

製作方法:將石板放在火塘的三角架上,攤入野生甜蕎粉調製的麵漿,隨著石板漸漸被加熱,粑粑會被烤得透香而不焦糊,再蘸上一點來自怒江峽谷中的野生蜂蜜,蕎麥的焦香和野蜂蜜甜潤混合,成就了一道怒江的獨特美食。

松茸在《舌尖上的中國》第一季中就有介紹,不過,在第三季中,松茸的烹飪器具發生了改變,又衍生出了另一種關於松茸的美食——石烹松茸。

製作方法:將石鍋放在火上空燒30分鐘,灌入熬製8個多小時的高湯,再放入新鮮松茸,受熱均勻的石鍋成為松茸的溫潤天堂,他們的香氣流溢出來,珍貴食材的活力被完美釋放。

稀豆粉是雲南人最愛吃的東西之一,按照自己的喜好調製味道,再加入餌塊、油條、餌絲等,就成了最美味的早點。除此之外,曬乾後的稀豆粉,還可以油炸吃,酥脆爽口。

製作方法:將上等豌豆揀出來,放到盆裡加水泡一天或一夜,然後用石磨帶水磨細,再用乾淨的紗布濾,把濾下的豌豆粉水倒進鍋裡,就可以煮稀豆粉了。

煮的時候要不停地攪拌,火不能太大,要耐著性子用筷子不停地攪拌那豌豆粉水。攪著攪著,水慢慢變稠,待煮到用筷子插入鍋中,隨手提起,懸一股流線就可以了。

冷卻後的稀豆粉,倒在芭蕉杆上,冷卻後剝落曬乾,待水分全部幹了之後可以長久儲存,當地稱為「幹欄片」,用油炸後酥脆爽口,又是一道美味。

最早昭通燒烤,選用的是已經幹不動活兒的老耕牛。而一些有名的燒烤店的牛肉小串選用的基本為年齡三歲的牛,如果年齡稍大,肉質就會稍顯老。

烤之前把小串浸泡入味,然後猛火快烤,鎖住味道。烤到六七成熟,再配上當地特有的幹辣椒,「一天三頓小燒烤」的美滋滋生活算是開始了。


豬腳事先進滷湯慢慢煨滷,吸滿了滷湯的豬腳切小塊後就等待燒烤了。一塊塊小豬腳邊翻邊烤,豬皮漸漸開始變軟,香氣也隨之飄散開來。

和烤豬腳的工序一樣,先滷後烤撒辣椒撒芝麻。別看做法相同,吃起來卻各有千秋。烤雞腳要更適合下酒,雞腳小巧精緻決定了它的口感要更加濃鬱,啃起來更為有滋有味。

那麼多被拍進紀錄片的美食

你最喜歡哪種風味呢?

一起來留言區說說看吧

來源:拾雲南、雲南日報、人民日報、昆明吃貨團等

覺得不錯,點個

相關焦點

  • 【視頻】宣威這道美食,被大師陳曉卿拍進美食紀錄片!
    《風味人間》是一部以食物為主題的紀錄片節目通過探訪豐富多彩的世界美食為觀眾帶來一場精彩的美食文化之旅眾所周知雲南美食備受陳曉卿喜愛這次被拍進《風味人間》的雲南美食會有哪些?做生皮(火燒豬肉),在洱源縣是非常隆重的儀式:唱歌、跳舞、喝酒、吃生皮,一個都不能少。最令人欣慰的是,這種傳統的儀式沒有隨著時代的變遷而消失,仍然得到很好地保留,既是白族的傳統,也表達了對美食的敬畏之意。
  • 周末跟著紀錄片去旅行,忍不住要「雲吃」美食!
    春分節氣已至,春天真的來了,朋友圈成為曬廚藝的秀場,涼皮、蛋糕、麻辣拌都快玩壞了——其實是憋壞了。為期一個半月的廚藝錘鍊,是不是已經是極限了,想換個心情?想要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奈何特殊時期,只能宅家解決,此刻只能先【雲旅遊+雲吃】一下了,搜羅5部紀錄片,看著風景,吃著美食,豈不美哉?
  • 舌尖上的雲南,這些深藏在角落裡的昆明美食小吃,你都吃過了嗎
    對於吃貨而言,其實並不在意豪華舒適的店面,更為在意的是美食本身的味道。每個城市的路邊小攤是吃貨們最為常去的一個地方,雖然簡陋,但總能吃到一直想要追尋的美味。過橋米線「過橋米線」是雲南滇南地區特有的食品,已經有百年的歷史,五十多年前傳至昆明。
  • 第十三道鋒味——又一部精雕細琢的美食紀錄片《味道雲南》
    《舌尖上的中國1》在2012年成功讓佔人口幾乎100%的吃貨們紛紛顯露出原形,也引起了大家對美食紀錄片的熱情,可是舌尖上2足足讓大家等了兩年,僅僅7集就播完了,讓吃貨們情何以堪?而且舌尖2的評價遠遠不及舌尖1,播出以來一直爭議不斷。F自己觀後的感覺,也認為舌尖2實在是槽點多多。Mover們還記得裡面提到的一種食材——建水草芽嗎?
  • 紅過「舌尖」!這部最火美食紀錄片,吃過就上癮!
    整部紀錄片分為6集,介紹了各地不同流派燒烤的風味和特點。四方桌上南北方的燒烤雖然無法高下立現,但人們對燒烤的熱愛卻都能在這爐火裡展露出來。 當你跟一個四川人說去吃燒烤,那他第一反應一定是肥嫩軟糯的烤腦花。 小碗裡墊上大蔥和洋蔥去腥,藕片上放腦花,再加進20多種配料,麻辣鮮香讓這一碗豬腦花更加過癮!
  • 雲南最酸最甜最苦最辣的美食,你吃過幾種?
    雲南的美食非常之多,各種不同的口味也相當多,酸甜苦辣的味道在雲南都很受歡迎。 然而在這些美食之中,你知道哪種是最酸的、最甜的、最苦的和最辣的,又吃過其中幾種呢?
  • 雲南的這些奇葩美食,哪個是你的菜?
    其實,這些美食算什麼,它們與雲南的「奇葩」美食相比真的弱爆了,雲南有一句諺語:「綠的都是菜,會動的都是肉」,多元的民族文化和原生態食材,在雲南只有你想不到、不敢吃的美。不信,往下看。傈僳族手抓飯是雲南怒江大峽谷傈僳族最具傳統風味和地方特色的一種美食。是純原生態無汙染的美食。
  • 《風味原產地雲南》撒,雲南的又一種特色美食,你聽說過嗎?
    熟悉的材料,不同的配方, 釀造出多種酸甜苦辣的口味,不同口味的人可以享受到與眾不同的味道,調料有很多種,但是調料之間的組合,才是烹飪的精妙之處,相對來說,食材的新鮮程度也是決定食物品質的一部分,甚至是一大部分,所以說,新鮮的食材,加上精心配製的蘸料,形成了雲南的又一特色風味,撒。
  • 推薦 | 紀錄片《風味原產地·雲南》
    繼《風味原產地·潮汕》之後,騰訊視頻自製的美食紀錄片《風味原產地》系列最近又上線了第二部——《風味原產地•雲南》。「人間餓爸」陳曉卿和團隊深入雲南當地,為觀眾帶來雲南獨特的食材、食品和味道。這些美食「養在深閨人不識」,陌生又新鮮,具有濃烈的地域風情。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當地的獨特風味也承載著一方人的專屬記憶。
  • 假期必看的15部美食紀錄片和綜藝,每一幀都很好吃!
    假期的生活就是該吃吃該睡睡享受肥宅生活的同時還得找幾部美食片雲吃美食小日子過得可太美了!今天我仔細整理了15部值得看的美食紀錄片和綜藝@各位乾飯人你們的下飯綜藝清單該刷新了!而中國人的早餐文化,估計拍100集都不為過。第三季延續前兩季的風格,一集7分鐘,介紹一家街頭早餐店和它背後的故事,一開播就勇奪豆瓣9.1的高分。
  • 香到炸裂的昭通小肉串被拍進紀錄片!建水個舊版納不服……全雲南吵翻了
    在昆明,不用到處跑,全省乃至全國各地的燒烤口味隨你挑!這樣的吃法,一吃就可以是一夜……紅河燒烤種類繁多,每個地方都各有特色,名聲最響的則是建水燒烤與個舊燒烤。凡是吃過的人,沒有不點讚的。有人說,紅河一帶滇越鐵路沿線,是燒烤據點的發源地,紅河燒烤價格便宜,吃法眾多,說是最接地氣一點不為過!建水燒烤的名聲和影響力由來已久,無論烤肉、烤昆蟲、烤蔬菜,都透露著一股認真和精細。燒豆腐,是建水燒烤的頭牌。吃豆腐必須要坐在燒烤攤邊,豆腐燒好一個、手捉一個,趁燙一分為二蘸料吃下,其餘方法均不如人意。
  • 這些明星鍾愛的新加坡美食你都吃過嗎?
    很多人都知道,天后孫燕姿是新加坡人,而且還是新加坡旅遊局形象大使。這樣的頭銜,自然要盡地主之誼為各位推薦美食!孫燕姿曾經在採訪中表示自己最喜歡吃的就是海南雞飯和炒粿條。大米選用上等新鮮的優質米,雞是白切雞,清湯中燙熟,皮色油黃,肉白且嫩,骨髓帶血,吃來清甜爽口。怪不得天后對自己家鄉的美食讚不絕口。
  • 你吃過哪些河南麵食,這些你都挑戰過嗎
    近日《舌尖上的中國》總導演陳曉卿團隊主創成立來到鄭州拍攝年度美食人文紀錄片《此種滋味》,終於就瞄上了咱大鄭州的燴麵。對於每一個河南人來說,最不陌生的就是咱老家的燴麵味道!當然如果有親朋好友來河南,推薦一碗地道的河南燴麵絕對是不會掉譜!
  • 11部高分寶藏美食紀錄片,陪你從早餐吃到宵夜!
    除了舌尖系列和風味人間,我們特意整理了這幾部超下飯高分寶藏美食紀錄片,一次性大放送,讓你過過眼癮解解饞,等疫情結束了,我們再相約一起吃飯吧~(ps:真的不建議深夜觀看,怕你會餓到失眠)豆瓣評分:7.7集數: 10單集片長: 12分鐘看點:陳曉卿出品,《風味人間》原班人馬全新力作講述火鍋人生 天氣冷了,想吃火鍋;肚子餓了
  • 其實這些美食紀錄片更好看!
    你告訴我河南人都愛吃這個???想起《舌尖1》自播出以來,創下中國紀錄片近20年來最高收視紀錄。把一個個稀鬆平常的食物,拍出美味高級的樣子,隔著屏幕都能吃下2碗白飯,這種來自東方的神秘力量,簡直可以俯視世界各類美食。
  • 影視推介(飲食文化課程):美食系列紀錄片《味道雲南》
    本次課推介給大家美食系列紀錄片《味道雲南》《味道雲南》每季分10個篇章介紹雲南美食,
  • 雲南羅平的油菜花期已過,但想吃當地特色美食,什麼時候都不晚
    這是座轄屬於曲靖市的小縣城,在其他季節裡,跟我國大多數小城一樣,人們與世無爭,過著閒適淡然的生活。但每年早春時節,憑藉20萬畝油菜花田,這座小縣城吸引全國遊客爭相前往,變得熱鬧非凡。今年油菜花季已近尾聲,想去羅平只能等明年了。若有幸親自前往,除了油菜花海和多依河景區的美景,羅平美食也不容錯過。
  • 豆瓣評分最高的10部國產美食紀錄片,饞得連口水都要滴下來了啊
    其實,除了《舌尖上的中國》,中國還有很多美食紀錄片拍的非常好。今天,小七今天就給大家分享一下,那些讓人看了之後就想流口水的美食紀錄片。以豆瓣評分排列:TOP10:《味道雲南》豆瓣評分8.2《味道雲南》是由楊明菊執導的介紹雲南美食的紀錄片,一共10集,每一集25分鐘。
  • 盤點雲南各地美食代表,數數你都吃過幾種?
    雲南小吃種類繁多, 而且各地口味也都不一樣, 在此, 小編給大家盤點各地美食代表, 看看合不合你口味!
  • 別拍美食紀錄片了,我早看膩了
    同時,此類美食紀錄片也是展現中華文化的窗口,通過紀錄片形式傳承著中國的宴飲文化、燒烤文化、火鍋文化、釀酒文化……涮鍋、擼串、品酒,正是這些生活化的鏡頭連接起了平民美食與市井傳奇。值得一提的是,隨著美食紀錄片這塊蛋糕越做越大,越吃越香,視頻平臺巨頭們也紛紛擴大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