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皇帝和張廷玉之間的君臣關係,在歷史上並不多見。可以說,作為一個漢臣,張廷玉所達到的高度是他人所無法企及的,身後能配享太廟不說,就是生前的種種殊遇,也是讓滿朝大臣羨慕不已。就拿進入皇宮大內來說,張廷玉就是漢臣中唯一持有金牌之人。
按照清制,任何人進入紫禁城都需要經過層層的檢查,從午門開始一直到乾清門,幾乎侍衛們都要驗看身份。如果是大臣就要出示腰牌,如果是工匠則要內務府人員的帶領方可進入。
憑腰牌進入大內,這是順治帝那會兒就定下的規矩。腰牌並不是影視作品中所描述的那樣,是金屬所制,上面寫有「大內」兩字。而是一種木質的牌子,由內務府統一製作,上面標註有官員的姓名、衙門,以及身高、體型、特徵等。清初中期,對腰牌的管理制度十分嚴格,嚴禁轉借外人,一旦持牌者有升調降革,或是老病退休,就要上繳腰牌。
不過,持有進出宮腰牌並不代表著身份高貴,因為只要是在宮中當差的人,都會發給腰牌,具有普遍性。而且,即便有腰牌,還是要接受侍衛和護軍的檢查。
鑑於腰牌出入宮禁的繁瑣,自康熙以後便逐漸有了金牌這一特權,顧名思義,金牌就是黃金所制,為皇帝特旨賜予的。但這種特權僅限於宗室的王、貝勒,後來普及到一些滿洲貴族王公。康熙一朝,漢大臣中尚無一人持有金牌。
雍正即位後,張廷玉也是水漲船高,官職越來越多,權力越來越大。尤其是雍正帝創立軍機處以後,張廷玉的煩惱便來了。因為當時朝廷對西北用兵,經常遇見緊急軍務,有時稟報皇上會不及時。雖然張廷玉身為大清第一大臣,但同樣進宮也要辦手續,比如見皇上,事先要通報,得到允許後,才能進宮,這樣便會耽誤軍務。
張廷玉知道,只有持金牌者可以免查,可金牌畢竟只有皇室子弟才有,一般外臣是沒有資格擁有的。持有金牌是眾多大臣夢寐以求的,金牌象徵著無限的榮耀和地位。張廷玉身為首輔,也盼望得到一道金牌,可以在皇宮中暢通無阻。
雍正皇帝心也比較細,見張廷玉公務繁重,便格外開恩,賜予他一道金牌。張廷玉小心地將金牌捧在手裡,眺望桐城老家,淚流滿面。因為他的父親張英曾是康熙帝的心腹大臣,可他終其一生也未能獲得如此殊遇,如今,總算是完成了他老人家的夙願。
可是出乎意料的是,張廷玉獲賜金牌僅幾個月後,便被雍正給收回了。這又是為什麼呢?難不成張廷玉犯了什麼錯,又或是雍正對他不信任?其實都不是,相反,此舉是雍正憐愛張廷玉的一個表現。
雍正八年夏天的一個晚上,張廷玉接到寧遠將軍嶽鍾琪一封十萬火急的軍報:清軍在攻打準噶爾部的一次戰鬥中,傷亡嚴重,請求朝廷速派援軍。在昏暗的星光下,張廷玉手持金牌直接進入了皇宮,要面見雍正帝。趕到養心殿外時,已經是子夜時分,皇宮早已宵禁,四下一片寂靜。
值班的小太監見張廷玉深夜入宮,於是便準備趕緊稟報皇上。張廷玉一把拉住了他,說:「如果皇上睡了,就等他醒了再稟報。」小太監出來後,告訴張廷玉皇上睡得正香,請張廷玉到執事房暫且歇息。
謹小慎微的張廷玉生怕皇上隨時醒來,不敢離開,於是便跪在了寢宮門口,這一跪就是三個多時辰。正當張廷玉迷迷糊糊之時,小太監過來傳話說皇上醒了,馬上覲見。雍正得知張廷玉在外面跪了三個多時辰,心裡頗為過意不去,擔心股肱之臣身體累垮了。
面對這位忠誠的大大臣,雍正帝馬上便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下令將張廷玉的那道金牌收回來。張廷玉一時不解,趕緊跪下,額頭的汗都出來了,但他怎麼也想不到自己哪裡錯了。這時,雍正才發話:之所以收回金牌,是怕愛卿身體受罪,萬一有個三長兩短,朕於心不忍。
得知是皇上關愛自己,張廷玉鬆了一口氣。不過,失去了金牌他的內心還是有點失落。幸好,雍正帝重情重義,他又賞賜張廷玉一對皇家瑪瑙,以示補償。君臣二人如此惺惺相惜,一時間羨煞朝野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