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禪將李嚴降為庶人,諸葛亮不計前嫌,仍要重用他的兒子!

2020-12-23 搜狐網

劉禪將李嚴降為庶人,諸葛亮不計前嫌,仍要重用他的兒子!

原標題:劉禪將李嚴降為庶人,諸葛亮不計前嫌,仍要重用他的兒子!

劉禪將李嚴降為庶人,諸葛亮不計前嫌,仍要重用他的兒子!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布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關焦點

  • 諸葛亮去世,李嚴哭的傷心欲絕的原因分析!
    但是兩人在劉備心中的地位完全不是一個檔次,劉備在託孤的時候很明顯能說明問題,他說假如劉禪不行,諸葛亮可以取而代之,但是卻沒有跟李嚴說這些話。名為託孤重臣,可是更加像是要李嚴輔助諸葛亮。分給的職位也很能說明問題,諸葛亮是丞相,輔助劉禪處理全國政務;李嚴是中都護,統管內外軍事,手握兵權,卻留下鎮守永安,遠離朝政中心。
  • 諸葛亮用計扳倒李嚴,卻不料在北伐將要勝利的時候被他拖了後腿!
    話說諸葛亮上書朝廷,提升李嚴為驃騎將軍,並推薦李嚴的兒子李峰做京州都督。李嚴知道了這事,怒火萬丈,這個傢伙還跟我玩這一招,是吧?憤怒之下把這任命書扔得遠遠的,這就是一個調虎離山的安排。這就是諸葛亮在玩政治平衡這方面幾乎沒人能比得上了,所以別那你就別掙扎了,只能放下你的李嚴大城,乖乖的帶上部隊去漢中報導吧!李嚴帶走的部隊幾乎是江州所有的本地部隊了,他這麼一走在江州留下的只有李嚴大城這個爛尾工程了,他的兒子能夠指揮的恐怕只有嘉陵江裡的魚了。來到漢中,李嚴所擔心的事兒還是變成現實了。剛一報導呢自己手下的部隊立馬就給收編了。理由呢簡單的。
  • 諸葛亮病逝,為何李嚴哭得最傷心,也跟著「激憤而死」?
    最終,李嚴被諸葛亮為首的百官彈劾,被貶為庶人,也就是普通平民,從身居高職到普通平民的巨大落差,讓李嚴非常難受,別說李嚴了,任何一個人都會難受。李嚴還私下傳言魏國司馬懿詐降他,逼著諸葛亮給加官晉爵,這不就是追求個人利益嗎?
  • 諸葛亮病逝,為何李嚴哭得最傷心,也跟著「激憤而死」有何說法?
    但是兩人在劉備心中的地位完全不是一個檔次,劉備在託孤的時候很明顯能說明問題,他說假如劉禪不行,諸葛亮可以取而代之,但是卻沒有跟李嚴說這些話。名為託孤重臣,可是更加像是要李嚴輔助諸葛亮。分給的職位也很能說明問題,諸葛亮是丞相,輔助劉禪處理全國政務;李嚴是中都護,統管內外軍事,手握兵權,卻留下鎮守永安,遠離朝政中心。
  • 李嚴意圖分裂蜀國,諸葛亮為除李嚴:先斬了馬謖吧
    劉備臨終前曾託孤諸葛亮與李嚴,諸葛亮為正,李嚴為副! 諸葛亮一生跟隨劉備忠心耿耿,能力又顯而易見,託孤於他很是正常! 而李嚴則是降官,劉備為何也要相託呢?
  • 諸葛亮是李嚴最大政治對手,為何諸葛亮去世,李嚴反而憂懼而死
    前面我們也說了,最先的時候,他在劉備的集團裡是沒有什麼存在感的,而且也沒有建立過多大的戰功。只不過被劉備火速提拔起來,作為託孤大臣而已。顯然,要讓他來牽制諸葛亮,幾乎是不可能的。劉備之所以要重用李嚴,我認為根本的原因,還是在於劉備擔心益州鬧事。畢竟劉備對於益州來說,是一個外來戶。一旦劉備去世了,益州的地主集團以及原來劉璋的部門,可能會不滿劉備而鬧事。
  • 諸葛亮之所以架空李嚴,根本不是為了自己,實則是為了蜀漢!
    劉備稱帝還沒三個月,便不顧朝中所有大臣的勸阻,非嚷嚷要傾全國之力揮兵東吳。劉備貴為皇帝,既然下定決心怎麼返回,於是開始了轟轟烈烈的伐吳,前期一篇順利,接連拿下數十座城池,打得東吳毫無還手之力。孫權為此還特地向曹丕稱臣,害怕曹丕趁機也來攻打東吳。當然,孫權這期間也不斷地向劉備求和,希望劉備能夠撤軍,但劉備卻勢在必得,根本不同意求和。
  • 諸葛亮病逝後,為什麼李嚴哭得最傷心,甚至「激憤而亡」?
    曹操在兵不血刃的拿下荊州後,全面接管了原荊州的人才,李嚴也被曹操任命為秭歸縣令。但可惜的是,李嚴不願意在曹操麾下任職,便棄官不做,向西投奔益州牧劉璋。到了益州後,李嚴被劉璋任命為成都縣令。在擔任成都縣令期間,李嚴再次以能幹聞名,多得稱讚。到了公元213年,劉備和劉璋反目,在綿竹之戰中,劉璋派遣李嚴帶兵前往抵抗。
  • 諸葛亮為什麼要提拔重用馬謖?
    諸葛亮進軍失去了依託,只好退回到漢中。這個馬謖此前並沒有臨陣指揮打仗的經驗,讓馬謖擔當前線總指揮,也是諸葛亮違背了眾人的意願做出的決定(違眾拔謖),因為這時候,蜀國還有魏延、吳壹等久經戰陣的可用之將。還有,劉備曾經告訴過諸葛亮,說馬謖這個人言過其實,不能重用他。那麼,諸葛亮為什麼要提拔重用馬謖呢?
  • 精緻的利己主義者:與諸葛亮同為託孤大臣的李嚴,結局令人惋惜
    李嚴少年出仕就表現出了卓越才華,劉表委任他到各個地方去視察民情,旨在培養未來幹部。李嚴後來為何出現在劉備的隊伍裡呢?原因是曹操打贏官渡之戰後,率軍南下準備收服荊襄。在這個時期,荊襄派系分為兩個陣營,一邊是投降派,一邊是抗爭派。而李嚴則做出第三種選擇,不投降曹魏,也不留下抗擊,而是向西進入蜀地,轉投劉焉父子麾下。
  • 李嚴的官位並不在諸葛亮之下,而諸葛亮為什麼排擠李嚴?
    但事實上李嚴在蜀漢朝堂上並不像諸葛亮那麼有話語權,儘管李嚴的官位並不在諸葛亮之下。故而有許多人說是諸葛亮排擠李嚴,那麼諸葛亮為什麼容不下李嚴呢? 另一方面,李嚴所作所為都是在為自己開脫,押送軍糧延遲不負責任,並沒有站在大局為國家和朝廷的安穩做考量和準備,這樣的人留在朝廷最終只會成為政治上的危害。
  • 李嚴與諸葛亮誰才是劉備真正的託孤對象
    現在網絡上說起劉備託孤之事,不少網友都會談論起諸葛亮鬥爭李嚴,燭影斧聲強調荊州派系矛盾,彷佛誤會李嚴為諸葛亮上司,曲解劉備重用李嚴勝於諸葛亮。然而仔細分析諸葛亮與李嚴官職高低,娓娓道來彼此的主從關係,再從劉備臨終遺囑的安排,李嚴實在沒有立場為蜀漢「興滅國」及「繼絕世」。正值外有魏吳覬覦,內無安定平靜,特別是劉備安排諸葛亮以文人政府治國,而不以邊將李嚴以軍閥幹政,更顯出穩定壓倒動亂的重要性,比起東吳二宮之爭互相殘殺,或者魏室兵禍叛變不絕,蜀漢顯然因劉備所託對人,使得國運更為平和而欣欣向榮。
  • 諸葛亮罷免李嚴,是權力鬥爭還是罪有應得?
    諸葛亮被封為丞相,足見他對諸葛亮的充分信任。司隸校尉「掌察舉百官以下級京師近郡犯法者」,威權特重,諸葛亮一身兼之,再加上「假節」和主管尚書臺,也就是說,在劉備活著的時候,他交給諸葛亮的權力就己經非常大了。劉備臨死向諸葛亮託孤將他的兒子劉禪和蜀漢的軍國政事,以及振興漢室的大業都託給了諸葛亮,對諸葛亮寄託的希望是「安國」、「定大事」。
  • 劉備臨死前,為什麼將內外軍事大權交給李嚴而不是諸葛亮?
    諸葛亮一心想著通過北伐克復中原,卻始終沒有成功,雖說兩國實力差距是其中一部分原因,但這也能從側面反映出諸葛亮的軍事能力並不突出,至少遠遠比不上他的政治才能。諸葛亮劇照反觀李嚴,他在軍事方面的作為要比諸葛亮厲害上不少。
  • 歷史探秘:李嚴也是託孤大臣 為何總是和諸葛亮過不去呢?
    因為李嚴的資歷是很淺。前面我們也說了, 的時候,他在劉備的集團裡是沒有什麼存在感的,而且也沒有建立過多大的戰功。只不過被劉備火速提拔起來,作為託孤大臣而已。顯然,要讓他來牽制諸葛亮,幾乎是不可能的。   劉備之所以要重用李嚴,我認為根本的原因,還是在於劉備擔心益州鬧事。畢竟劉備對於益州來說,是一個外來戶。
  • 諸葛亮去世後,被他廢為平民的李嚴,為何「激憤而死」呢?
    彼時,劉備讓李嚴與諸葛亮一道受遺詔輔佐少主劉禪;以李嚴為中都護,留下鎮守永安。公元223(建興元年),後主劉禪即位後,李嚴被封為都鄉侯、假節,加光祿勳。但是,公元231年,李嚴卻被諸葛亮廢為平民,遷徙到梓潼郡(治今四川梓潼)。那麼,問題來了,諸葛亮死後,同為託孤大臣的李嚴為何「激憤而死」?
  • 託孤大臣李嚴,本是劉備用來制衡諸葛亮的,不料8年後反遭被廢
    當時劉備為了給關羽報仇,不聽諸葛亮的諫言,執意攻打東吳,以至於自己狼狽逃回白帝城後一病不起,然後將劉禪託孤於諸葛亮。其實作為託孤大臣,並不只有諸葛亮,劉備臨終前還託孤了一個人,那個人就是李嚴。
  • 李嚴諸葛亮同為劉備託孤的重臣,卻為何自絕蜀漢,最終鬱憤而死?
    話說劉備為給關羽報仇,不惜大軍傾巢出動討伐東吳,不料想被火燒連營,大軍慘敗而退到白帝城的時候,因急火攻心病倒了。他自知時日不多,急令諸葛亮、李嚴等人,來到白帝城。 在臥榻前,將太子劉禪珍重地託付給了諸葛亮和李嚴二人後,劉備吐血含憤而死。諸葛亮和李嚴,就一同成了劉備的託孤大臣。
  • 蜀國在三國中最早滅亡,和諸葛亮臨終前犯下的一個大錯有關
    劉備深知其中的道理,益州攻佔下來後,劉備立即重用了當地的士族,就像李嚴、法正等人。劉備這一招就在於獲取益州豪強和老百姓的支持,也只有這樣劉備才能立足漢中。諸葛亮在劉備死後,接管蜀國,把蜀國打理的可以說是井井有條,但他卻沒有接著用劉備的用人策略,他重用自己家鄉荊州籍的官員,完全不在乎蜀川籍的人才,這樣就容易讓朝臣之間產生間隙。
  • 劉備去世前,將兵權交給了李嚴,他為何不交給諸葛亮?
    都知道劉備臨死前向諸葛亮託孤,假惺惺地告訴諸葛亮,要是覺得劉禪成才那就輔佐他,要是覺得劉禪不成才,你也可以取而代之。然後馬上讓劉禪認諸葛亮做相父,交代劉禪要像對待親生父親一樣對待諸葛亮。諸葛亮被感動得五體投地,立即表示自己會為蜀漢奉獻一生。劉備聽後點點頭,然後把兵權交給李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