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暖暖i生活
金智英和老公
豆瓣評分8.7的韓國電影《82年生的金智英》,是根據同名暢銷書改編的電影。
電影講的是一個普通的韓國女性的生活,但看哭了很多人,電影中的金智英就是我們的媽媽、姐姐,甚至是我們自己。據說這部電影上映之初飽受爭議,在韓國掀起性別大論戰,遭遇韓國男性集體抵制,電影尚未上映就收到很多低分和差評。
看完這部電影,我對金智英無比心疼,不想談論電影展現出來的所謂女權,性別論、女性職場等問題,只是想談談女主金智英這個普通的人。
電影中沒有跌宕起伏的劇情,就是淡淡的講述的著一個普通的女孩兒的人生旅程,讀書工作,然後結婚,生子,辭職在家帶娃。太尋常的生活情節,我們在看電影的同時內心會暗暗驚呼,這簡直就是自己的生活啊,普遍卻戳心的情節,引起了強大的共鳴。
金智英的善良和隱忍
在春節假期來臨時,金智英和老公大賢回婆婆家過節,這是每年春節固定的安排,即使曾在身懷六甲,即將臨盆時也不例外。
在婆婆家,她是個勤快的兒媳婦,幫婆婆準備全家人的食物,刷洗碗筷,收拾廚房,雖然心裡委屈,可是沒有怨言,恪守晚輩的本分。
即使回到婆婆家,舟車勞頓,疲憊的金智英沒有過多的言語,早晨聽到廚房的動靜,知道婆婆已經開始忙活了,她急忙起來,去廚房幫忙。在婆婆面前,她是畢恭畢敬的晚輩,同時像是客人,更多的像是女僕人。
婆婆說送她禮物,她誠惶誠恐但是非常開心,她期待的看著婆婆將&34;從禮品袋拿出,不曾想是條圍裙,儘管眼神中有無盡的失落和委屈但她都努力將情緒藏在心裡,還要假裝很喜歡的樣子,感謝婆婆。
後來婆婆給她買中藥調理身體,她收到包裹後第一時間很感激的打電話給婆婆道謝,從她的笑容裡,感覺到她被關愛的開心和激動。
在老公大樸決定休育兒假,金智英信心滿滿打算重返職場時,婆婆凌厲的態度,給她澆了冷水,澆滅了內心歡喜的小火苗。她不能耽誤大樸的前程,雖然很想去工作,可是就像婆婆說的,自己掙錢又不如老公多……金智英內心憤懣卻將反駁的話壓在了心底,選擇了忍讓,去成全他人。
辭職在家帶娃的金智英,她收拾家務,照顧寶寶,時間久了,沉浸在日復一日的家務和瑣碎中,她感覺內心空落落,仿佛被世界拋棄。
她很辛苦,內心很累,可是找不到發洩的出口。
&34;
不被理解,認為你所做的是理所當然,這是最令人傷心的。
金智英總是在太陽落山時,心裡空蕩蕩的,因為又一天過去,她過得不充實,不開心。
&34;
產後抑鬱加重,她有點人格分裂。
在婆家做不盡的家務,心裡委屈不堪時,她想家,想自己的媽媽,想媽媽看到此時的自己的心疼。金智英成了自己的媽媽,站在媽媽角度,與婆婆對峙,發洩內心的不滿。
金智英變身自己的媽媽 對自己的婆婆發洩不滿
金智英內心是孤單的,普普通通的成長裡,有多少隱秘的痛苦,壓抑,不公平,以及這一切因為太過尋常而無處可訴。她有溫柔顧家的老公,可是,老公並不理解她的內心,正如他說的「你無法做想做的事,我也很痛苦。」
但金智英體諒老公的辛苦,自己辭職自家,老公大樸上班養活家庭,她體諒老公的辛苦,金智英變身自己的媽媽,表達對女婿的關心。
金智英心思細膩,她從小是個乖巧懂事的小孩兒,她知道媽媽的不容易,懂自己媽媽多年來內心的委屈和不願提及的傷痛。她明白外婆因為虧欠女兒,內心的愧疚。
生病後的金智英,在媽媽來看她時,她化身外婆,對自己的媽媽美淑表達愧疚和感激,外婆未說出口的話,她傳遞給了媽媽。
看到那一幕,我哭到不能自已,總是想著別人而忽略自己的金智英,讓人心疼不已。
當初為了照顧家,自己早早輟學去縫紉機廠打工,手受傷也不吭,默默忍著繼續工作。她從小看到媽媽手上長長的傷疤,她心疼媽媽,也感受到了外婆的內疚。
金智英變身外婆,對媽媽說話
為了不讓媽媽擔心自己,她借外婆之後說出&34;
媽媽震驚的看著&34;的智英,一下子淚流滿面,細心乖巧的女兒懂得她埋藏心底的委屈,而她自己卻默默承受很多,無處發洩。
老公大樸告訴她生病了,在看了老公手機裡自己胡言亂語的視頻,沒有歇斯底裡,沒有放聲哭泣,金智英站起來走到窗前傷心掉眼淚,想到老公的辛苦,她儘快收拾好情緒,自責又心疼的對老公說這段時間辛苦了,那一刻,我的眼淚止不住,我多想抱抱她。
媽媽抱著金智英 泣不成聲
金智英扎在家裡排行老二,上面有個差兩歲的姐姐,下面還有個小几歲的弟弟。
作為中間的孩子,內心是很缺愛的。
金智英小時候,爸爸去英國出差,帶回來一隻鋼筆,金智英特別喜歡,可是,那是屬於弟弟的,從孩提到成年,多年來,那鋼筆承載了她愛而不得的委屈。
金智英像極了《請回答1988》裡的德善,這部刷了很多遍的韓劇,裡面缺愛又懂事的德善,總是讓人無比心疼。
德善與金智英一樣,上面有姐姐,下面有個弟弟,自己總是被忽略的那個。
德善媽媽在分炸雞時,很自然地,第一根雞腿給姐姐,第二根雞腿給弟弟,一旁的德善只是看著雞腿,卻沒有說什麼。
姐姐和弟弟都說要一個煎蛋,然而家裡的冰箱裡只剩下2個雞蛋,媽媽看了德善一眼,就聽見她說,沒事,我不吃也可以。
《請回答1988》懂事到讓人心疼的德善
心理學家沙赫特研究發現親和程度隨著出生順序會逐級遞減,因為第一個孩子與父母相處的時間最長,父母給予了更多的關注和關愛,因此依戀程度會更高。當最後一個孩子出生後,父母的注意力又會轉移到更小的孩子身上。
《請回答1988》中,有一句臺詞:
懂事的孩子只是不會無理取鬧而已,只是適應了應該表現得成熟的環境,習慣了他人充滿誤解的視線罷了。
懂事的孩子,也只是個孩子。
長大的金智英仍舊是被忽略的那個孩子,生病後,弟弟去看她,他想不到姐姐喜歡吃的東西,打電話問爸爸,爸爸張口就來&34;。與弟弟聊天中金智英不以為意的說,喜歡豆沙麵包的是他,自己一直喜歡奶油麵包。
從小到大家裡有的總是豆沙麵包,每次她都是將豆沙摳掉再吃。
喜歡吃豆沙麵包的是弟弟
金智英有次帶孩子去公園,買了一杯咖啡享受片刻的閒暇,卻被人嘲諷,說花老公的錢,享受生活,她內心的自尊被擊中,慌亂離去。
看醫生後,金智英開始勇敢表達自己的想法。帶著孩子去店裡買咖啡,忙亂中咖啡掉在地上,被人嘲笑&34;,她走過去對那些人表達了自己的憤怒,懟回去,而不是默默獨自忍受負面情緒。
情緒需要發洩的出口,長久的自我消化忍受,會讓人壓抑,慢慢的 &34;
勇敢回「懟」的金智英
生活依舊在繼續,孩子越來越大,金智英的狀態越來越好,她開始寫文章 ,寫那個82年出生的小女孩的故事。
文章開始發表,每次刊發心裡有了期待和喜悅,內心變得充實而踏實。
日子一天天過著,經歷過艱難和沉重,總會越來越好。
現實每一個金智英,也會慢慢變好,等來自己的小美好。
活出自我,擁有自己的精彩。
不必行色匆匆,不必光芒四射,不必成為別人,只需做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