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講平說2430期:「橫槊賦詩」故事裡因一句詩引發了一樁命案,其實曹操被冤枉了,來聽聽83歲的袁世海老先生的唱段

2021-02-13 平講平說

平講平說2430期#

今天是個重要的日子,下午到央視還要繼續錄《百家講壇》的孫權系列。最近這幾期內容都是圍繞孫權攻打合肥展開的。孫權率領大軍圍攻合肥,久攻不下,其中有很多因素,這些因素裡有主觀的,有客觀的,有敵方的,有己方的。在諸多因素當中,我發現了一個容易被大家忽略的因素。

查一查《三國志》的史料,我們會發現一個信息,合肥這座城市是誰建設的?是當時的揚州刺史劉馥。劉馥這個人勤政愛民,政績卓著,他是個好官。在合肥這個地方發展生產,改善民生,興辦學校,收攏流民。並且他做了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防範東吳的進攻,鑄造合肥的防禦體系。包括後來張遼防守合肥,靠的都是劉馥打下的這些家底兒。

在劉馥這個人身上還有一段著名的故事。《三國演義》裡是這樣描述的:東漢建安十三年的深秋,曹操兵臨赤壁,這一天晚上,月朗星稀,長江如練,曹操在大船之上設擺酒宴,大宴文武群臣。酒至微醺之處,曹操詩性大發,當場賦詩一首。這首詩名叫《短歌行》。這首詩開頭的幾句我特別喜歡,「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當然了,在場的文武群臣都要挑大指讚頌曹操這詩寫得好,不過故事說到這兒,意外就發生了。這首詩引發了一樁命案,因為當場有一個人提了不同意見,詩的後邊有兩句「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三國演義》它的版本裡邊說的是「無枝可依」。當時在場的揚州刺史劉馥就上前進言說,曹丞相帶領八十三萬人馬兵臨赤壁,即將馬踏江南。此時此刻「繞樹三匝,無枝可依」這一句十分不吉利,是不吉之言。曹操聽完這句話大怒,借著酒性當場一槊就將劉馥刺死,那麼大功勞的劉馥因為這一首詩丟了性命,不過實際上這都是《三國演義》小說的虛構。

查查《三國志》的史料,我們可以看到曹操並沒有因詩殺人,而劉馥也沒有死於這天晚上。曹操大軍南徵的時候,劉馥依然在合肥當他的揚州刺史。不過劉馥這個人身體不太好,孫權一打合肥前一年劉馥就去世了。後來組織合肥防禦的是劉馥的副手揚州別駕蔣濟。蔣濟雖然防守合肥功勞很大,但是曹操並沒有把他扶正。在劉馥去世之後,曹操就派了親信溫輝來合肥做揚州刺史,另外又派了武將張遼帶著副將李典、樂進來防守合肥。

那麼以上曹操臨江賦詩這一段故事在三國故事裡邊就被稱為《橫槊賦詩》。在京劇裡邊也有這齣戲叫《橫槊賦詩》,這是郝壽臣和袁世海先生的代表作。其中的唱詞特別經典,有幾句我記得是這樣的,曹操唱道,「滅袁術除袁紹又平劉表,只殺得桃園弟兄敗當陽、奔夏口,十萬百姓哭嚎啕。荊襄九郡多糧草,水陸三軍戰法高。統領著八十三萬人馬江東到,何懼那周郎孺子小兒曹。

這一段唱詞把曹操的豪情霸氣,還有發自內心的傲慢都體現得淋漓盡致。我還找到了一段小視頻,是83歲的袁世海先生在90年代的一個晚會上表演的《橫槊賦詩》,當時朱鎔基同志也在場。袁老爺子80多歲高齡,精氣神十足,又演又唱,精彩絕倫。特別是唱到「缺少大喬與小喬」這一句的時候,他所扮演的曹操輕聲一樂,就把奸雄的好色之心刻畫得淋漓盡致。借著今天這個機會,我請大家聽上幾句。

(大家聽音頻喲~~)

大家看一看,80多歲老爺子這精神頭這嗓門這表演,有一句諺語說「大藝養人」。意思就是說無論哪行哪業,當技藝達到很高境界的時候,本身就起到了健康養生的作用。

好了,今天內容我們就講到這兒。平講平說,咱明天接著說~

本微信公眾帳號發布的內容均為原創,如果您喜歡,歡迎轉發到朋友圈:)

媒體及公眾號轉載,請回復「轉載」獲得「轉載需知」

趙玉平博士

北京郵電大學教師,北京九思書院創始人

CCTV百家講壇主講人


微信ID:pingjiangpingshuo

長按左側二維碼關注

相關焦點

  • 【老戲與流派】傳世經典 袁世海《橫槊賦詩》
    袁世海 袁世海《橫槊賦詩》
  • 平講平說:知道嗎「小巫見大巫」這個成語其實說的是孫權身邊一個被大家忽視的高人
    十七歲的孫策在處理完父親的喪事之後來見一個高人,這個人名字叫張紘。這次見面很有意思,頗有點三顧茅廬的味道。孫策來了好幾次,一開始張紘的態度比較冷淡,他只是很謙虛地說:「我也沒有什麼才華,不能為您出什麼好的主意。」不過孫策很執著,表現得也很誠懇。後來張紘終於被打動了,他跟孫策有一段很長的對話,這段對話堪比諸葛亮的《隆中對》。
  • 平講平說:不入虎穴,焉得虎妞,放虎歸山,一別兩寬,劉備和孫夫人的結合沒有驚喜,只有驚嚇
    《三國》這四部內容是諸葛亮、司馬懿、曹操、劉備。這段時間抽出空來也準備把其中的一些精彩的片段切成短視頻,在網上跟大家分享。我自己統計了一下,發布渠道還挺多的。我有一個抖音號,名字叫「趙老師麻辣講名著(zlsmljmz)」。這個抖音號又關聯了頭條,也是這個名字。剛剛又申請了央視頻,已經申請成功了,每天也在發內容,名字就叫「平講平說」。另外「百家講壇趙玉平」微博上面也在發內容。
  • 橫槊賦詩【héng shuò fù shī】背後的故事
    曹操平息了北方分裂勢力後,接著又帶領83萬大軍,直達長江北岸,準備渡江消滅孫權和劉備,進而統一全中國。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冬十一月十五日,天氣晴朗,風平浪靜,曹操下令:"今晚在大船上擺酒設樂,款待眾將。
  • 袁世海回憶錄(69)山西行 「紅」「黑」獻藝
    我萬萬沒想到,像這樣一個很有實力、很受觀眾歡迎的戲班,演員們竟然生活在如此惡劣、貧困的環境裡。我們剛剛跨進後臺,一股怪味迎面撲來,刺激得我們相繼乾咳起來。陰暗,破舊的化裝室內,四面牆壁完全燻成黑灰色,牆角浮吊著層層塔灰。因是白天散戲後,撤去了燈光的點綴,更顯得昏暗。幾張桌子貼牆而放,桌子上凌亂地擺放著一些化裝用品和幾面鏡子。地下有幾盆混有化裝粉的紅色洗臉水。
  • 平講平說2356期:中秋節來啦!八戒沒吃過月餅,東坡不知道五仁,武松月下訂親,湘雲黛玉在玩擊鼓傳花
    平講平說2356期#今天是個好日子,國慶連著中秋,值此佳節到來之際,首先祝大家闔家歡樂!身體安康!吉祥如意!心想事成!按照慣例,每一年中秋節的時候,咱們平講平說,都要講一講跟中秋有關的話題。當然今年也不例外,那麼我們的話題從哪說起呢?要從一個小朋友提的非常有趣的話題講起。
  • 一首小詩,一把摺扇,一樁命案,《詩讞》中國最早的推理小說
    老規矩,咱們先講故事。話說這年清明前後,在青州府發生了一樁命案。外出經商的商人範小山之妻賀氏被人殺死家中。人們在出事的地點發現一把題詩的扇子,是一個叫王晟的人贈送給吳蜚卿的。誰是王晟大家都不知道,可這個吳蜚卿,大家都認識,他是本地一個富家子弟,此人平日為人很輕浮,喜歡沾花惹草,又與範小山相識,所以鄉鄰見到這把扇子,都認為這賀氏定是吳蜚卿所殺。
  • 平講平說2426期:關羽的孫子娶了趙雲之女,三公子關索和鮑三娘的故事後來都被刪除,其實《三國演義》存在不同的四大版本系統
    平講平說2426期#今天我們的話題要從關雲長有幾個兒子開始。按照史料記載,關羽應該有兩個兒子,長子關平,次子關興,還有一個女兒。在《三國演義》的小說當中,關平成了關羽的義子,實際上他是關羽的親兒子。眾所周知,關平隨父親南徵北戰、東蕩西除,最終在敗走麥城的時候和父親一起雙雙遇難。
  • 「老潘閒說三國」——英雄曹操
    曹操大手一揮,說:當時人家強,連我自己都沒把握打勝,何況他人乎?燒了吧,再不要提起啦。與當年因猜忌殺呂伯奢全家八口,還放言:「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兩相對比,簡直是判若兩人。因為雖然打了勝仗,殺敵三千,自損八百也在所難免,正是用人之際,再施殺戮不明智吧。我們可以說曹操胸襟寬廣,也可以說他只是個實用主義者,會隱忍之術。但曹操此舉帶來的結果就是:更多的人敬畏他,願意跟他將革命進行到底。
  • 平講平說2349期:劉琮看不見,劉表看不上,劉備看不清,諸葛亮和龐統的成長都離不開一位神秘伯樂的大力支持
    平講平說2349期#千裡馬的脫穎而出離不開伯樂的大力支持。大家看三國故事裡邊,劉備身邊有兩位軍師,臥龍先生諸葛亮、鳳雛先生龐統。有趣的是這兩位先生有一個共同的伯樂,這位伯樂就是水鏡先生司馬徽。按照《三國志》的記載,司馬徽是潁川人,為人清雅正直、學識廣博,有知人之明。他特別擅長鑑別各類人才,受到世人的廣泛尊重。東漢末年天下大亂,他避亂隱居在荊州。
  • 平講平說2472期:啃著經典坐火車,讀書讓人靈魂發光,經歷艱難困苦磨練之後學到的東西才是真本事
    平講平說2472期#昨天講到「恩格爾係數」的話題,今天咱們繼續。先來講幾句閒話。這兩天看到一則新聞,引發了我很多的回憶。新聞報導說,「承德-北京」的高鐵已經開通了,從北京到承德只需要50多分鐘的時間,這個簡直是太快了。我記得讀博士的時候要經常回承德,那個時候沒什麼高鐵,要做一個普快列車。半夜出發,天亮到達,一路上要走四五個小時的時間。
  • 能夠橫槊賦詩的曹操,真的稱不上為英雄嗎?
    自古以來,這三國時期,最為百姓們津津樂道,三國時期風起雲湧,使得三國故事人盡皆知,家喻戶曉,早在民間,帶三國的戲劇,評書等流傳之風極盛,百姓們在小茶館,小酒樓,邊聽評書,邊品茶,亦或邊觀戲劇,邊酌酒,時已成為百姓們閒暇的一大樂事。
  • 平講平說2409期:與人交往須注意「四短」:剛直者有戾氣、俊拔者有罔氣、質樸者有滯氣、曠達者有浮氣
    平講平說2409期#嗓子有點沙啞,所以今天的推送稍微晚一點。我們每個人都應該解決好和誰在一起的問題,幸福的生活不是你怎麼過,是你和誰一起過;成功的道路不是你怎麼走,是你和誰一起走。荀子告誡我們「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三國講的是結義,水滸講的是認義,西遊記講的是收徒,紅樓夢講的是認親。
  • 曹操:短歌行|配樂朗誦
    這首詩抒寫時光易逝、壯志難酬的苦悶,由此表達出渴望招納賢才、幫助建功立業的宏願。結尾以賢臣的典範——周公的事跡自勉,更顯作者的求賢若渴,也體現出作者作為政治家的雄心壯志和非凡氣概。詩歌感情充沛,語言質樸自然而又鏗鏘頓挫,格調雄深雅健、慷慨悲壯。清人陳沆在《詩比興箋》中說:「此詩即漢高《大風歌》思猛士之旨也。『人生幾何』發端,蓋傳所謂古之王者知壽命之不長,故並建聖哲,以貽後嗣。」
  • 袁世海回憶錄(171)手足情 血濃於水(一)
    一九八八年,我已經七十三歲,又在香港演出《蘆花蕩》,藝驚四座不敢說,全場觀眾還是讚許的。其中一位臺灣趕來的戲迷興奮地說:「臺灣報紙稱您是京劇的常青樹,名不虛傳。我是您的老觀眾,如今離別大陸四十載,袁老一出場,我就好像回到了北京的廣和樓,心裡甭提多美啦!真像一場夢啊!」
  • 平講平說2211期:黃祖對甘寧冷落排擠不重用,而孫權大膽使用及時獎勵,判斷一個團隊的前途只要看看人才的處境即可
    平講平說2211期#這兩天我們講了好幾個江東的英雄好漢了,「草根小猛男」呂蒙、「暴躁小鬥士」凌統,今天要給大家講講「熱血古惑仔」甘寧甘興霸。甘寧本是巴郡人士,也就是說他是個重慶人。按照《三國志》上的記載,少年時代甘寧好勇鬥狠,糾結了鄉裡一幫少年組成了一個小團夥,經常在江上打劫財物。甘寧的打扮很獨特,他經常頭插羽毛,身背弓箭,腰配響鈴。
  • 曹操的詩最後常加一句「幸甚至哉,歌以詠志」,到底是不是廢話?
    很多人都說曹操是一個被野心耽誤了的文學家,以他現存的詩作水平來看,如果能安心搞文學,將會成為文壇最閃耀的明星之一。對此,筆者不敢苟同。但關於他的詩,很多人都有一個疑惑:為什麼他寫詩最後總愛加上一句「幸甚至哉,歌以詠志」。曹操平生存詩共20餘首,這些詩的題材豐富,有寫現實的,有遊仙的,有抒寫理想的。這20餘首詩篇中,《觀滄海》、《龜雖壽》、《冬十月》、《土不同》4篇都用的是「幸甚至哉,歌以詠志」這8個字結尾。這到底是不是廢話?是否多此一舉。我們來仔細分析一、二。
  • 曹操《龜雖壽》--老驥伏櫪,志在千裡.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我非常慶幸,就用這首詩歌來表達自己內心的志向。注釋:1.該於建安十二年(207),這時曹操五十三歲。選自《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中華書局1983年版)。這首詩是曹操所作樂府組詩《步出夏門行》中的第四章。詩中融哲理思考、慷慨激情和藝術形象於一爐,表現了老當益壯、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
  • 毛主席說要給曹操翻案,郭沫若率先發文:曹操是一位民族英雄
    在1954年夏天時,毛主席到北戴河休假,有一次跟保健醫生徐濤說:「曹操是個了不起的政治家、軍事家,也是個了不起的詩人。……說曹操是白臉奸臣,書上那麼寫,戲裡這麼演,老百姓這麼說,那是封建正統觀念所製造的冤案,還有那些反動士族,他們是封建文化的壟斷者,他們寫東西就是維護封建正統。這個案要翻。」
  • 神醫華佗被處決,真的是因為曹操多疑嗎?其實華佗死的並不冤枉
    只不過讓人可惜的是,華佗的一生,並沒有什麼成果流傳於後世,而他晚年的死因,也成為了一個謎題,但是這離不開一個重要人物,那就是曹操。相傳最後他都是死在了曹操的手裡面,神醫華佗被處決,真的是曹操多疑嗎?其實華佗死的並不冤枉,不妨讓我們來分析分析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