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凱迪
在傳統的歷史觀念中,早期的先民最初都是遊牧者,定居農耕文明則是部分遊牧者升級的產物。實際上,遊牧民族的出現並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早,根據拉鐵摩爾的說法,遊牧民族的出現要晚於大規模馬匹的馴化。而最早出現規模馬匹馴化的區域,則是在今天的南俄草原之上(公元前9世紀左右),在這裡也誕生了最早的遊牧民族——斯基泰人,正是他們催生了後續我們熟悉的諸多遊牧民族。
這群最古老的遊牧民族是如何被定居者所制服的呢?
01 帝國的徵伐
最早對斯基泰人進行徵伐的是世界上第一個橫跨歐洲非三洲的世界帝國——波斯帝國。當時的斯基泰人恰好處在波斯帝國領土的北方,時常從巴爾幹、高加索與中亞三個位置向波斯帝國的北境發動侵擾。
公元前530年,建立波斯帝國的居魯士大帝揮師北伐,劍指屬於斯基泰遊牧文化的馬薩格泰人。儘管居魯士在裏海東岸取得了多次勝利,當波斯帝國越過錫爾河進入中亞荒漠之後,隨即遭蓄勢待發的大股騎兵合圍,居魯士本人也在戰鬥中陣亡。
圖/斯基泰人的範圍
數十年後,繼承了居魯士衣缽的大流士皇帝再度北伐。這次波斯軍隊直接越過土耳其海峽,跨海一路向北直指斯基泰人聚居的南俄草原之上。在多瑙河北岸,大流士皇帝總結了之前的失敗經驗,利用波斯重騎兵的戰略包抄促使斯基泰人的遊牧輕騎兵近戰,從而取得了輝煌的戰果,但最終因為後勤補給線過長也只得草草收場。
圖/斯基泰騎兵
02 定居者的策略
面對遊牧者,定居者們的自然選擇就是促使遊牧者落地。有趣的是,斯基泰人自己就逐漸走向了這條道路,當他們發現南俄草原糧食可是輕易耕種獲得大量小麥,而位於博斯普魯斯海峽附近的希臘殖民城邦又願意用真金白銀去換取大量糧食,這就讓當地的斯基泰人大量轉向定居農業。
公元前4世紀,馬其頓國王菲利普二世就率軍迎戰一批斯基泰入侵者。當時進入希臘北部的斯基泰人,已經在希臘商人的金錢餵養下成為了半農耕的定居者,軍隊的構成也不再是當年的全副武裝的遊牧者,而是大量步兵外帶少量騎兵的部隊。因此,當斯基泰人從純粹遊牧社會向定居化進行轉變時,其軍事力量的自由與勇武便遭到限制,定居力量所自帶的後勤與居民點負擔便凸顯出來。
圖/馬其頓軍隊
03 斯基泰人的結局
在斯基泰人開始定居化之後,定居國家民眾就可以通過圍攻定居點、切斷後勤,同時控制建造控制水源和草場附近的交通要塞,並輔助以聯姻等外交手段,用一套組合拳促使斯基泰人在定居的路上越走越遠。
隨著西方的凱爾特人與東方的薩爾馬提亞人相繼出現在斯基泰人的周邊,牧場被削弱的斯基泰人只得更加依賴於定居農業力量,最後的結局只能是被其他遊牧者肢解,倖存者徹底同化於希臘城市的定居者中。
參考文獻:
1.世界全史百卷本
2.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