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族群是遊牧者的鼻祖,為何竟被農耕民族所制服?

2020-12-23 騰訊網

文/王凱迪

在傳統的歷史觀念中,早期的先民最初都是遊牧者,定居農耕文明則是部分遊牧者升級的產物。實際上,遊牧民族的出現並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早,根據拉鐵摩爾的說法,遊牧民族的出現要晚於大規模馬匹的馴化。而最早出現規模馬匹馴化的區域,則是在今天的南俄草原之上(公元前9世紀左右),在這裡也誕生了最早的遊牧民族——斯基泰人,正是他們催生了後續我們熟悉的諸多遊牧民族。

這群最古老的遊牧民族是如何被定居者所制服的呢?

01 帝國的徵伐

最早對斯基泰人進行徵伐的是世界上第一個橫跨歐洲非三洲的世界帝國——波斯帝國。當時的斯基泰人恰好處在波斯帝國領土的北方,時常從巴爾幹、高加索與中亞三個位置向波斯帝國的北境發動侵擾。

公元前530年,建立波斯帝國的居魯士大帝揮師北伐,劍指屬於斯基泰遊牧文化的馬薩格泰人。儘管居魯士在裏海東岸取得了多次勝利,當波斯帝國越過錫爾河進入中亞荒漠之後,隨即遭蓄勢待發的大股騎兵合圍,居魯士本人也在戰鬥中陣亡。

圖/斯基泰人的範圍

數十年後,繼承了居魯士衣缽的大流士皇帝再度北伐。這次波斯軍隊直接越過土耳其海峽,跨海一路向北直指斯基泰人聚居的南俄草原之上。在多瑙河北岸,大流士皇帝總結了之前的失敗經驗,利用波斯重騎兵的戰略包抄促使斯基泰人的遊牧輕騎兵近戰,從而取得了輝煌的戰果,但最終因為後勤補給線過長也只得草草收場。

圖/斯基泰騎兵

02 定居者的策略

面對遊牧者,定居者們的自然選擇就是促使遊牧者落地。有趣的是,斯基泰人自己就逐漸走向了這條道路,當他們發現南俄草原糧食可是輕易耕種獲得大量小麥,而位於博斯普魯斯海峽附近的希臘殖民城邦又願意用真金白銀去換取大量糧食,這就讓當地的斯基泰人大量轉向定居農業。

公元前4世紀,馬其頓國王菲利普二世就率軍迎戰一批斯基泰入侵者。當時進入希臘北部的斯基泰人,已經在希臘商人的金錢餵養下成為了半農耕的定居者,軍隊的構成也不再是當年的全副武裝的遊牧者,而是大量步兵外帶少量騎兵的部隊。因此,當斯基泰人從純粹遊牧社會向定居化進行轉變時,其軍事力量的自由與勇武便遭到限制,定居力量所自帶的後勤與居民點負擔便凸顯出來。

圖/馬其頓軍隊

03 斯基泰人的結局

在斯基泰人開始定居化之後,定居國家民眾就可以通過圍攻定居點、切斷後勤,同時控制建造控制水源和草場附近的交通要塞,並輔助以聯姻等外交手段,用一套組合拳促使斯基泰人在定居的路上越走越遠。

隨著西方的凱爾特人與東方的薩爾馬提亞人相繼出現在斯基泰人的周邊,牧場被削弱的斯基泰人只得更加依賴於定居農業力量,最後的結局只能是被其他遊牧者肢解,倖存者徹底同化於希臘城市的定居者中。

參考文獻:

1.世界全史百卷本

2.漢書

相關焦點

  • 縱觀歷史,中原王朝與北方遊牧乃宿敵,為何不去統一遊牧地區?
    在歷史長河中,一般都是遊牧民族南下入侵中原,而農耕民族奮起抵抗。具體的原因可詳見拙文《在歷史長河中,遊牧民族為何既能佔據草原,又能統一中原地區?》。那麼,中原王朝能不能徹底擊垮遊牧民族而連同遊牧地區一併統一了呢?
  • 元朝被滅後,為何蒙古人又很快變回遊牧民族,而不是繼續務農?
    而元順帝脫歡鐵木兒北逃時所帶的基本上都是蒙古貴族及其家屬,軍隊數量並不算太龐大,因為當時北京能夠用於作戰的軍隊實際上已經沒有多少了,尤其是蒙古人,這時候在北京附近並沒有比較大的集團。跟隨元順帝及其他將領分別退出中原的幾個大的軍事集團,因為其中漢人比較多,而這些人在逃到蒙古草原之後,並不適應當地的生活方式,所以後來逐步南下向明朝投降了,比如關中地區的一個軍事集團,還有河西走廊的軍事集團,都是如此。
  • 木蘭辭與電影中的花木蘭:古代遊牧與農耕文明碰撞下的文化異同
    花木蘭這個角色是中國家喻戶曉的女扮男裝的英雄角色,在中國自古以來的農耕文明中英雄譜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這個花木蘭甚至不如權力的遊戲中的二丫的表情豐富。另外劇中人物的化妝和服飾,跟古代講究魏晉灑脫的古風的裝飾韻味相反。這個人設定位完全是用中國的酒葫蘆裝了白蘭地,外表很好看,一喝卻完全不是二鍋頭的味道了。古代農耕社會與遊牧民族是生產方式非常迥異的,遊牧民族一家人要想生活下去就大約需要放牧300頭左右的羊。這三百頭的羊吃的草大概需要方圓幾裡。
  • 海南周刊 | 臨高語族群文化: 從農耕手作到人文蔚起
    農耕文明與「編戶齊民」臨高語族群人登上海南島之後,主要生活在什麼地方?根據一些學者的研究,臨高語族群的先民上島後最先生活在南渡江流域,亦即現在的海口市區及瓊山區範圍,然後逐步擴大到海南島四周沿海。而僻居海隅的臨高語族群卻已經達到「養蠶八度,收稻再度」的農耕水平。葉顯恩說,對臨高語族群的農耕文明現在研究得還不夠。他說,正因為臨高語族群很早就開始了農耕文明,由此可以推斷,在秦漢及爾後相當長的時期裡,當已有社會組織和家族組織,這對於海南島歸化漢王朝,接受先進的郡縣制,納入編戶齊民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或者說發揮了決定性的作用。
  • 講座丨現代化進程中,遊牧民族後裔的精神困境
    但是,我們蒙古人偏偏要追求遊牧這個看起來單一的東西。把遊牧當作衡量蒙古性的標準,沒有達到標準的,就開始自卑或相互排斥。人們喜歡我們的寬容,我們心裡卻表現出另一個截然不同的自我,這種落差是從何而來的?我認為,現在我們所追求的遊牧一元性是個幻想的世界,我們眼前的現實是多樣性的。也就是說「幻想的一元性」和「現實的多樣性」之間產生了劇烈的落差和隔閡。
  • 辭去工作週遊世界,當代「精神遊牧民族」的異想天地
    就像他在中亞看到的遊牧民族一樣,他開始了自己的「遊牧」生活——即成為自由職業者,用自己的方式旅行,日復一日的寫作。你如何看待他們的民族建構問題?你為何會特別關注中亞邊緣群族的認同?劉子超:首先,這些民族的名稱有些是在1920年代才出現的。當時,蘇聯將西方的民族國家理論套在中亞這片還處於前現代的土地上。最明顯的例子是,在1924年以前,蘇聯人把哈薩克人和吉爾吉斯人都稱為吉爾吉斯人。
  • 古時戰馬餵食不能光吃草得加料,那麼塞外草原上的遊牧民族給戰馬吃...
    古代戰馬要想正常作戰就必須吃有營養的食物,但對於營養食物供給農耕民族沒有問題,那麼生活在草原上靠放牧為生的遊牧民族用什麼食物餵養戰馬呢? 要想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大家首先要明白一個事實,那就是遊牧民族也種地!
  • 蒙古帝國:遊牧民族建立的最大帝國
    在大航海時代之前的亞歐大陸,歐亞草原區就是遊牧民族的高速通道。 蒙古帝國滅了40多個國家,統治了270多個民族,疆域更是到達了3000多萬平方公裡,建立了大航海時代之前最大的帝國
  • 定居高麗的外來者,古代朝鮮半島的「楊水尺」是什麼族群?
    當然,從科學角度來說,這個思想肯定是錯的,民族血統這個東西本身就有些虛無縹緲,雖然不同民族的基因的確有差異,但現在世界上各個民族多少都會有部分其它相近民族的血統,這沒什麼奇怪的。所以不可能存在完全單一血統的民族。
  • 禍伴福生,長城建立後,為何催生了遊牧民族首次大一統?
    起初,雙方也有基礎貿易,交換彼此的需要,比如遊牧民族用畜牧業相關產品以較大差價交換邊民手中常見的物資,比如用但大量的肉交換少量的鹽,即使以今天的眼光來看待這種行為,我們也會覺得這種貿易行為嚴重不對等,可是對遊牧民族來說這卻是無可奈何的選擇了。
  • 11張珍貴老照片:1898年,非洲沙漠中阿拉伯遊牧民族的日常生活
    貝都因人是阿拉伯遊牧民族的一支,他們的居住和活動區域曾經從北非的廣闊沙漠一直延伸到中東的巖石沙漠。 在傳統上,「貝都因人」(Bedouin)這個詞與阿拉伯語中「久坐不動的人」( ā ir)一詞的意思相反。這也預示著他們是以遊牧為生,四海為家的一群人。
  • 中國古代遊牧民族的帽子上,為何總會有兩根動物尾巴?
    在武俠古裝劇中,那些遊牧民族的首領們,一出場總是戴著動物皮毛做成的帽子。這本來無可厚非,這是遊牧民族的天性。但是帽子的左右兩側都有一根動物尾巴,而且不分什麼民族。遼國蕭太后、金國完顏洪烈、西夏的李元昊和蒙古的鐵木真,都是這個形象。那麼,當時北方的遊牧民族是否真的會佩戴這樣的帽子呢。
  • 同樣海陸兼具,為何古代中國選擇農耕文明,而歐洲選擇海洋文明?
    柏拉圖曾言:「如果公民們要從別的民族那裡得到他們所需要的, 他們的代理人就必須運去這些民族所需要的。如果他們兩手空空而去,他們也將兩手空空而返……因此,我們城裡的工人就不但要生產足夠國內消費的東西,而且也要生產一定數量和種類為別的民族所需要的東西」,從這可看出古希臘的對外交往非常普遍,海洋貿易非常發達。
  • 「女真族」是中道興起的民族?為何唐末前的史書中未見其名?
    女真族在中國歷史時期也是一個較為古老的民族,按照族系劃分來看,女真族實際上屬於靺鞨的後裔,而靺鞨卻是早在兩漢時期便已經出現,並且取得一定文明程度和成果的古老民族。 因此,女真族在族系上是有一定深遠的歷史淵源的,這也使得這個在中國五代時期以後不斷走向壯大的民族,擁有了一層神秘的色彩。
  • 北方遊牧民族的各類飾物、帶鉤
    他們中的絕大部分應為腰帶飾,就是文獻中記載的匈奴及其前身民族特有的「胡帶」,它是鄂爾多斯青銅器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是早期畜牧民族聰敏智慧的結晶,造型生動,特徵鮮明,不僅具有極大的史學研究價值,同時還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 銅管形飾、鈴鐺 考古發現,這類青銅管形飾及青銅鈴鐺,多數應是人們隨身的佩戴飾物。
  • 契丹及耶律阿保機的生存與奮鬥:中國古代北方遊牧民族崛起的縮影
    古時遊牧民族的崛起,基本上是靠在某時期冒出一個特別的優秀的首領:匈奴是冒頓單于,突厥是木桿可汗,金國(女真)是完顏阿骨打,蒙古是鐵木真,契丹(遼)則就是耶律阿保機。但他們的崛起,光靠這一點遠遠不夠,還需要一個寬鬆的外部環境:即中原政權由於各種原因,失去對北方遊牧民族的有效壓制 。
  • 漢唐王朝能擊敗遊牧騎兵,為何到了宋明時期,反被人吊打?
    冷兵器時代,遊牧民族(匈奴,鮮卑,突厥,西夏,契丹,女真,蒙古,滿清)能徵善戰,來去如風,把騎兵的機動性發揮出了極致,特別是元朝的蒙古騎兵。但自從進入熱兵器時代,特別是馬克沁機槍問世後,那些遊牧民族突然變得熱情好客和能歌善舞,因為騎兵面對馬克沁機槍就如同活靶子一樣。冷兵器時代,遊牧民族對農耕文明有天然軍事優勢。
  • 北活故事丨歐洲「最後的遊牧民族」,薩米人的現代生活
    原始遊牧民族薩米(Sámen)有著許多的頭銜,如「歐洲最後的遊牧民族」、「四國之民」、「最後的土著」及「拉普人」。薩米人從前有自己的語言和宗教,他們掌握有7種方言,其中以北薩米語為主,而且語言含義特別的豐富,光是「雪」這個詞,就有100多種的說法。
  • 雅利安民族--希特勒所嚮往的種族
    希特勒掌權後,德國納粹改變了「雅利安」原來的定義,用這個字眼指「高尚的純種」,宣揚金髮碧眼的日耳曼人是雅利安人的典範, 實際上,將日耳曼人歸為雅利安人僅僅是納粹毫無科學依據的宣傳手段,而「金髮碧眼」這種納粹所謂的「最完美 最純種的雅利安形象」 其實是只能在北歐和俄羅斯北部等靠近北極圈的地區經過長期進化篩選才能形成的外貌,與歷史和生物學家經過長期研究論證的雅利安人發源地差之千裡,作為遊牧民族的雅利安人可能在德國人佔據相當的血統
  • 在我國歷史上,為何只有南北朝而無東西朝?
    其一為小南北朝,即魏晉南北朝的「南北朝」北朝由鮮卑人拓跋氏所建,後來分裂為西魏(北周)和東魏(北齊),北周滅北齊後有重新一統北方;南朝由劉裕篡晉始,歷宋齊梁陳四朝。其二為大南北朝,即唐朝和元朝之間的遼宋金時期北朝是遼金,南朝是兩宋。之所以稱之為大南北朝,是因為這一時期南北對峙的分界線開始北移至長城一線。那麼,我國為何只有南北朝而無東西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