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上演末日大逃離!數十萬輛車堵成巨龍,歐洲嘲諷敦刻爾克撤退

2020-12-24 排頭觀察

12月21日,據英國媒體消息披露,在新冠疫情掀起第二波大流行危機局面下,英國國內不得已開始實施最高等級的防控舉措,受此直接影響,該國首都倫敦上演了一場末日大逃離劇目。據悉,從最新情形來看,數十萬車輛擁堵於倫敦各出城要道上,被批評家嘲笑為又一次敦刻爾克大撤退。

眾所周知,年初至今,新冠肺炎病毒伴隨著人口頻繁流動等主客觀因素而迅速在全球各地持續傳播,讓人類遭受到上百年未曾經歷過的大規模傳染性疾病。期間,由於病毒的複雜性和防控力度不足,全球除少數幾個國家外,大多數國家均深陷疫情危機而無法自拔。尤其在進入冬季後,新冠病毒逐步實現了變異傳播,向人類發起了新一輪攻擊。截止目前,全球212個國家和地區共確診感染病例8000萬例,其中死亡病例突破180萬例,美國和印度疫情形勢最為嚴峻,共確診2000多萬例,且死亡50萬例。

據了解,作為疫情最嚴峻的國家之一,英國目前累計確診病例超過200萬例,且死亡6.7萬例,造成了極大的社會恐慌。更加值得關注的是,日前該國衛生部突然證實新冠病毒已在其境內發生變異現象,這對其疫情防控提出了新的挑戰。當地時間本月19日,英國首相詹森基於對疫情形勢的總體判斷,對倫敦等東南部區域發布了更為嚴格的四級防控舉措。根據該舉措要求,除生活必需外,當地民眾一般不得擅自外出活動和營業。同時,他認為這種病毒傳染性更強,但對病情是否有影響尚無法判斷。

隨著該消息的公布,英國倫敦民眾徹底炸開了鍋,於是掀起了一股逃離行動。從當地媒體公開報導來看,大批民眾為躲避疫情而紛紛選擇駕車或乘車逃離,造成倫敦火車站陷入癱瘓狀態,而多條出城道路也被堵塞。在此背景下,英國此前所謂保持社交距離的禁令已然成為了一種奢求,人們在地鐵和火車站等公開場所互相貼近,根本無法做到疫情防禦。

對此,外界普遍認為病毒的變異助推了倫敦民眾的逃離,使當前英國繼續深陷疫情擴散危機。伴隨英國政府強化疫情防控舉措的實施,歐洲多地也迅速做出了反應。比如保加利亞、羅馬尼亞和加拿大等國先後發布了禁止英國航班入境的緊急命令,而伊朗等國則出臺旅行禁令。而且隨著事態的發展演變,將有更多國家加入到上述行為之中。

在專家看來,此次英國爆發新一輪規模更大的疫情,讓自身成為了整個歐洲病毒策源地,這與該國此前極力脫歐形成了強烈的反差,讓世人見證了極具諷刺性的一幕。

相關焦點

  • 【9.1】有一種撤退,叫敦刻爾克
    1662年,敦刻爾克正式歸屬法國。這個地方因為臨海的特殊位置,所以一直是中世紀歐洲各類戰爭爭奪的一個焦點,但在這塊土地上發生的大大小小的戰役,都沒有1940年夏季的那場大戰來得有名。說是一場大戰,但其實是一場大撤退。但正是那場被堪稱「奇蹟」的大撤退,讓「敦刻爾克」這個名字,名垂青史。
  • 如何看待敦刻爾克撤退?
    就事論事,郵局港劇,英國人在這一場撤退中,確實是無愧於盟友稱號。首先看數據:敦刻爾克撤退,一共撤出了338226人,其中英軍只有21.5萬人,其餘的十多萬人中,有9萬法軍部隊。3萬出頭的比利時軍隊。從這點角度來說,英國人盡到了盟友的責任。
  • 諾蘭新作或關注二戰題材 將聚焦敦刻爾克大撤退
    諾蘭新作或關注二戰題材 將聚焦敦刻爾克大撤退 時間:2015.12.27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雲貓貓 分享到:
  • 二戰中最大的撤退奇蹟,敦刻爾克大撤退到底是如何成功的?
    5月24日,當德軍先頭裝甲部隊進至距敦刻爾克只有12千米的時候,希特勒突然通過龍德斯泰特向部隊下達了停止前進的命令。就是這道命令幫了英、法軍隊的大忙,使他們得到寶貴的喘息時間,迅速組織撤退。5月26日下午,英國當局意識到已無力在西歐大陸繼續抵抗德軍的入侵,遠徵軍再不撤退就有全軍覆沒的危險,於是下令"發電機"計劃開始實施。此時,大約有40萬英法聯軍和比利時軍隊聚集在敦刻爾克周圍。 敦刻爾克是法國第三大港口,如果設施完好,撤退工作會進行得很快。
  • 【送福利】諾蘭新作《敦刻爾克》9.1公映,讓觀眾跟著一起撤退
    吳京微博截圖敦刻爾克大撤退是廣為英國人所知的一個軍事行動,它發生在1940年5月25日,英法聯軍防線在德國機械化部隊快速攻勢下崩潰之後,英軍在敦刻爾克這個位於法國東北部靠近比利時邊境的港口城市進行的當時歷史上最大規模的軍事撤退行動。
  • 在看電影《敦刻爾克》前,你最好了解這些背景知識
    電影《敦刻爾克》劇照敦刻爾克戰役時間線1940年5月10日德軍在136個師、3000多輛坦克引導下繞過馬奇諾防線,發動西線進攻,入侵荷蘭、比利時、法國、盧森堡。邱吉爾成為英國首相。5月20日古德裡安的裝甲部隊以令人嘆服的推進速度在短短數天時間內突破阿登地區,橫貫法國,完成了對北部盟軍的大包圍。英法聯軍3個集團軍約40個師被切斷了與南部法軍的聯繫,包圍在法、比邊境的法蘭德斯地區。英國遠徵軍司令戈特勳爵提出撤退計劃,希望每天撤離10000人。
  • 普世價值假假真真:《敦刻爾克》和敦刻爾克大撤退
    法軍在敦刻爾克外圍跟趕來的德軍殊死搏鬥,等英國佬逃光之後, 法國佬不是陣亡就是被俘。從政治和軍事角度看,敦刻爾克大撤退保存下來的有生力量的意義不可低估,丘胖說:勝利不是靠撤退得來的,但撤退蘊藏著勝利。在這種氛圍下,《敦刻爾克》與敦刻爾克大撤退可以脫鉤,各自表述。單單說這一歷史事件,英國人的表現令人髮指。6月3日是潰逃最後一天,為什麼是最後一天?因為最後一批英軍登船逃離了。防守任務全部壓在法國佬身上,四萬名法軍在格拉夫林到貝居一帶防線上,一直跟德國人打到6月4日。法國人抵制《敦刻爾克》,是因為他們抵制藝術嗎?當然不是。
  • 「二戰大逃亡」敦刻爾克大撤退裡有12萬法國人,你知道嗎?
    圖1-1.敦刻爾克這部電影講述的是1940年5月到6月期間,因在與德國的作戰中法國軍隊一觸即潰而導致盟軍不得不由敦刻爾克港口撤退的故事。敦刻爾克地理位置上圖中紅色箭頭所指的灰線是比利時和法國的國境線。而多佛爾海峽往上便是與之相連的北海。對歐洲比較了解的朋友應該也同時會知道,布魯塞爾是比利時的首都。
  • 「敦刻爾克大撤退」背後,是一座守衛了英國1500年的古堡
    圖:窮遊er@Karenssv這座城堡要從一部大火的電影說起——前不久的那部《敦刻爾克二戰初期,40 萬英法聯軍被圍困在敦刻爾克的海灘上。一面是茫茫大海,另一面,距離他們最近的德軍坦克已在十英裡外。圖:當年的敦刻爾克海灘,Photo from Imperial War Museums這次代號「Operation Dynamo」(意為:發電機行動)的救援行動最終從海上撤回了 33 萬人,史稱「敦刻爾克大撤退
  • 20170908 聊聊電影《敦刻爾克》
    敦刻爾克大撤退遺蹟諾蘭是我們這個時代的希區柯克。人類歷史上最著名的大撤退行動,就在這樣一個海陸空螺旋交織的環境中開始。這已經很諾蘭了;這樣的敘事結構讓人想起Memento,或者是《盜夢空間》中的陀螺:三個圓環,從大到小,不停旋轉,旋轉的軌跡又交織在一起,有點像我們小時候玩的齒輪畫畫模具,一個模板,幾個不同大小的齒輪,用筆尖插進去,齒輪與模具貼合,不同大小的齒輪形成的軌跡交織在一起,形成一朵美麗的花。
  • 電影《敦刻爾克》:那一條,永無盡頭的撤退的路
    戰爭不是靠撤退而贏得的。但是,撤退中卻孕育了勝利。Tommy和其他許多英國士兵一樣,從各地撤往敦刻爾克的沙灘,等待救援的海軍將他們接回家。在撤軍的路上,他們神情麻木,彼此之間幾乎不交談。德軍撒下的摧毀他們意志的宣傳單,被Tommy拿來當手紙用。
  • 英國電影《敦刻爾克 Dunkirk (2017)》高清中字
    類型: 劇情 / 歷史 / 戰爭官方網站: www.dunkirkmovie.com製片國家/地區: 英國 / 法國 / 美國 / 荷蘭語言: 英語 / 法語 / 德語上映日期: 2017-09-01(中國大陸) / 2017-07-13(倫敦首映) / 2017-07-21(美國)片長: 107分鐘又名: 敦刻爾克大撤退 / 敦克爾克大行動(
  • 十大未解之謎之敦刻爾克大撤退
    敦刻爾克大撤退經常在世界未解之謎資料中看到,在我們歷史課本中只有不足100字的介紹,人們習慣於記住勝利者,記住諾曼第登陸史詩般的輝煌,卻忘卻了輝煌背後的星星之火——敦刻爾克大撤退。
  • 農大影院 |《敦刻爾克》當四十萬人無法回家,家為你而來
    又名: 敦刻爾克大撤退 / 敦克爾克大行動(臺) / 鄧寇克大行動(港)導演: 克里斯多福·諾蘭編劇: 克里斯多福·諾蘭主演: 菲恩·懷特海德 / 湯姆·格林-卡尼 / 傑克·勞登類型: 劇情 / 歷史 / 戰爭製片國家/地區: 英國 / 法國 / 美國 / 荷蘭語言: 英語 / 法語 / 德語片長: 107分鐘劇情簡介:故事改編自著名的二戰軍事事件「敦刻爾克大撤退」。二戰初期,40萬英法盟軍被敵軍圍困於敦刻爾克的海灘之上,面對敵軍步步逼近的絕境,形勢萬分危急。
  • 從敦刻爾克的狼狽,到諾曼第的激昂,在法國海岸看英國不屈的精神
    根據史料記載,整個敦刻爾克撤退期間,一共有693條英國籍船舶和168條其他國籍船舶參與了這次被載入史冊的援救行動。5月27日,走投無路的英國政府開始公開號召民眾參與這一行動,在動員廣播中,英國政府毫不隱瞞將會遇到的危險,包括炮火和空襲,甚至提出不需要船主自行駕駛,只需要提供船舶即可的建議,但是全部693條英國船舶全部由原船主駕駛前往敦刻爾克。
  • 電影《敦刻爾克》觀後的閒言碎語 | 鬼首天龍
    今天行文,是想談一下有關《敦刻爾克》這個歷史事件的一點感想。 關於電影《敦刻爾克》的評論文章,看到一篇中國人所寫的文章標題好像是「敦刻爾克大大撤退,是綏靖政治的大失敗」,如果文章標題在文字上有出入,但是中心思想應該是這麼個內容。這篇文章看標題好像在闡述一個歷史教訓,其實是針對當年的國際政治有所指向的,明眼人都看得出來,也能理解作者想表達什麼意思。
  • 這部愛情片的史詩感,不輸「敦刻爾克」
    不過《贖罪》中關於敦刻爾克大撤退的長鏡頭只是一段華彩,愛情才是本片的重頭戲。也正因為有這麼一個前提,上文提到關於敦刻爾克大撤退的一幕才會更加震撼。由於是囚犯出身,羅比註定是軍隊中默默無名的小兵,只能排隊等著救援船隻的來到。
  • 長徵敦刻爾克,浪漫的法蘭西和紳士的英吉利被嚴謹的德意志追著跑
    馬奇諾防線圖這樣,一場敦刻爾克的悲劇就要上演了!德國繞過馬奇諾防線之後,英法聯軍就潰不成軍。兩國聯軍總計40萬被迫撤到了敦刻爾克。敦刻爾克,位於英吉利海峽南側,除英吉利海峽外,三面都被德軍給包圍了。要想撤退,只能等待英吉利海峽對岸的英國前來救援。
  • 電影《敦刻爾克》背後的歷史細節
    三天的時間,落荒而逃的英法聯軍大口喘氣。回望歷史,大家都會把英國成功撤出33萬遠徵軍和10餘萬法國、波蘭和比利時軍人,都歸功於希特勒的「昏招」。但是請別忘了,進攻的停止時間只有3天,而德軍對敦刻爾克前線的英法盟軍始終保持了高壓,從5月20日到6月4日的十餘天裡,德國空軍和海軍一直在使用多種手段殺傷在海灘上等待登船的英法聯軍。
  • 關於《敦刻爾克》,全部的花絮都在這裡了!
    在談到敦刻爾克戰役重要性的方面時,克里斯多福·諾蘭說道:「敦刻爾克大撤退在二戰史上是個極其重要的轉折點。如果大撤退失敗了,英國就不得不臣服於德國,整個世界也將淪陷,或者說世界將會走向不同的命運:毫無疑問,德國將會佔領歐洲,美國也不願意去參戰了。敦刻爾克大撤退不僅是二戰的轉折點,也是世界歷史的轉折點,這是具有決定性的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