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當你的生命裡出現一道讓你願意追隨的光時,請一路相隨,至少心是光明的!大海,就是老蔣生命中的那道光。在大海的濤聲中誕生,在大海的浪濤中成長,大半輩子都與其共享潮起潮落的時光。當他老了,大海似乎也開始滄桑,當別人只曾愛她青春歡暢的時辰時,老蔣依然深愛著大海虔誠的靈魂。於是,當他劃不動船的時候,在海的身旁,開了一間海鮮館,把他摯愛的大海搬回家。
當你在幻想擁有一間自己的咖啡屋或花店時,一位退休的船長,在自己的老家開了一間海鮮館,經營著齒間的休閒時光。老蔣生長於廈門翔安區的小漁村澳頭,出於對這片大海的熱愛,十六歲就跟著大人出海捕魚。每聽到漁船噠噠的馬達聲,老蔣就有種踏實自在的感覺,一天總要出海好幾次,一次至少兩三個小時。
隨著年齡的增長,老蔣的兒女們心疼父親的身體,不再讓老蔣出海,大女兒更因為老蔣颱風天和大熱天出海而哭過鼻子。過了知天命之年的老蔣,舍不下對大海的情感,又不想讓兒女為難。他坐在漁船裡,重重地吸了一口煙,望著海的方向,看著天際看著白鷺看著討海歸來的人,心想要是能有辦法不讓孩子們操心又能延續和大海的聯繫該多好啊。
有著三十幾年討海經驗的老蔣,在新加坡也有十年的餐飲管理經驗。翔安澳頭村是著名的文化僑鄉,老蔣的大姐和三妹就嫁給了新加坡人。因為這樣的機緣,老蔣和他媳婦蔣阿姨也曾在新加坡待過十年,幫三妹的餐廳打理管事。別看老蔣老實巴交的樣子,他可是會英語和馬來語的哦。「在新加坡的時候,學了些點菜和收銀這些招呼客人用的當地語言,秀幾句還是會的。」老蔣憨厚地笑了,黝黑的額頭展開了歲月的印記,一波波細紋摺疊在一起。
於是老蔣將自家後院閒置的三層小樓裝修成了船蔣海鮮滋味館,把大海的美味搬進了自己家。海鮮館裡大部分的海鮮是從事海鮮批發工作的二女婿精挑細選送來的,老蔣一有機會也會開著漁船出海,偷樂著拉回一船的鮮貨,那天來海鮮館吃飯的人可就有福了。
老蔣把漁網抖一抖,橫七豎八地趴在網上的雜魚掉落到網箱裡;竹籃裡跳躍著野生海蝦和蝦姑;螃蟹在桶裡爬來爬去,鰻魚已盤成一個圈又一個圈蜷縮在大桶裡;最惹人心水的海味是招搖地甩動爪子的八爪魚和瞪著圓眼睛的小管,將新鮮的二貨洗淨切塊,直接蘸特製辣椒醬或芥末,是會讓人激動的美味。這些最鮮的吃法,只有老蔣拉回的野生海鮮才能吃出最自然的味道。「和這片海打了半輩子的交道,我懂她。」老蔣眯著眼笑著說,「我知道她哪裡最美,哪裡最需要被認可。我不希望大家覺得這片大海已經不能再生產出讓人滿意的海鮮了,我要讓人們知道她依然很美。」
老蔣的海鮮館是自家的農家小樓,來這裡用餐,有種到鄉下親戚家串門的感覺。院落前還搭著老蔣的母親蔣奶奶種的絲瓜、地瓜葉、秋葵、生薑等,不同的四季蔣奶奶都會種上當季最適合的瓜果蔬菜。海鮮館裡的蔬菜有些就出自蔣奶奶之手。一到蔣家,蔣奶奶就會拉著你的手嘮嗑個不停,可能你還會想我是不是在哪裡見過她。蔣奶奶會新鮮的地瓜葉摘下送給來用餐的客人,有時候還會把曬乾的絲瓜送給他們。「曬乾的絲瓜刷碗特別好用,還不會對鍋造成傷害,有些島內的客人很好奇,就會送幾個給他們。」蔣奶奶亮出她的招牌笑容拉著人手說道。
船蔣海鮮館裡最讓人稱道的兩道菜是翔安的特色美食:海蠣炸和地瓜粉條。而這兩道菜,是老蔣的媳婦蔣阿姨親自操刀的。海蠣炸用的海蠣,是長在海邊巖石上的野生石蠣子,肉比較實味也鮮。除了海蠣、洋蔥、蒜苗這些通用的配料外,蔣阿姨還加入了廈門人愛吃的蔥頭油,讓海蠣炸吃起來更香更酥脆。地瓜粉條裡的海蠣也是野生石蠣。製作地瓜粉條的時候,蔣阿姨一定要用上三絲罐古龍豬腳罐頭,她說這是翔安的特色做法,保留最原始的味道。
翔安的地瓜粉條、海蠣炸都是在島內吃不到的鄉村美食。很多人認識澳頭是從這裡的美食為指引叩開了它的一扇門,而老蔣的海鮮館,可以為你叩開另一扇大門——大海的原味。
船蔣海鮮滋味館裡的大海味道
敢用於白灼的海鮮,自然是夠自信的,因為都是老蔣親自出海拉回來的。白灼,最考驗的就是產品的新鮮度,一吃就能感覺到。不是最新鮮的,絕對不敢白灼。白灼章魚吃的就是原味,上等白灼章魚材料必須新鮮生猛。將剛上岸的章魚用鹽巴清洗乾淨,直接鮮活地放入燒開的水中灼一下,一分鐘即可,保持肉的嫩度,然後撈出放入冰水中冰一下,裝盤。將白灼好的章魚在芥末或醬油裡蘸一下,放入口中,那時你的世界只剩三個字:嫩,脆,爽!
在廈門,很多海鮮大排檔或者川菜館都會有一道水煮三鮮。不例外,船蔣家也有,而這三鮮是真的夠鮮。來船蔣家,如果只能選擇一道菜品,絕對百分百毫不猶豫是水煮三鮮!將川味做成地道閩味,水煮三鮮裡的食材多樣,如何做到每一樣食材的滋味都恰到好處呢?
首先選材很關鍵。水煮三鮮裡的魷魚一定是本港魷魚,大概一隻手長,身上斑點均勻,肉質厚實的,這樣的魷魚煮出來才會脆;對蝦,一定要鮮活才能保證口味的鮮美;油蛤挑選肥美新鮮,湯汁才會更入味。而魷魚和蝦恰恰是老蔣出海經常會拉回來的海味。水煮三鮮裡還有花菜、黃瓜、木耳、腐竹.滿滿的都是料,香味似乎已經撲鼻了,好想來碗米飯直接開吃!
除了在電視上看過大廚翻鍋時,可以拉風地在鍋上燃起一陣大火苗,在船蔣裡,你卻可以在餐桌上直接看到一盆會冒火的火焰螺。將旺螺用毛刷刷淨外殼泥沙,放入清水中加熱幾分鐘氽至8成熟時取出,放置裝滿鹽巴的盤中,添上調好味的蒜蓉,撒上白酒,竄起的火苗將蒜蓉烤得冒泡,香汁流入旺螺內,待火滅即可食用。這樣的做法可以保留旺螺的鮮香爽脆,口味也比較獨特。
何謂醬油水,顧名思義,就是適量的醬油和水按照一定比例調製而成。其實煮醬油水的方法十分簡單,但是只適合新鮮的海魚。因為這樣簡單的做法,最容易吊出海鮮的鮮甜滋味。如果不新鮮,馬上就能嘗出來。
雜魚,是老蔣出海拉回來最多的海味。一拉起漁網,都是滿滿跳躍的海魚。將魚洗淨,放入油鍋中煎熟,放入調料,就是關鍵是醬油和水。差不多的時候再加入薑片和蘿蔔乾,起鍋後撒點紅色的辣椒絲和青翠的蒜苗,一盤醬油水雜魚就噢啦。
這道菜看起來像煮熟的雞蛋切成了塊,其實是在魷魚裡包滿了鹹蛋黃蒸熟的冰花黃金卷,是船蔣家的廚師師傅自創的美味。將洗好的魷魚拔出頭,灌入鹹蛋黃,不加任何調味料,進行蒸熟,切塊,擺盤。透過脆脆的魷魚管再品嘗到鹹蛋黃,感覺像吃到了魷魚的籽,跟吃到魚籽一樣好吃和妙香。
將新鮮上岸的螃蟹蒸熟去殼拆肉,用好的上湯倒入鍋中燒開,放入蟹肉和蒸好的乾貝,一起煮開調入鹽和雞粉、胡椒粉等佐料。最後調試可口後,用溼澱粉勾芡至粘稠度適中,即可加入雞蛋清。
這道菜品一定要用上等的上湯,這樣味道才會鮮美。同時要開小火勾芡,才能讓湯質細滑,在煮湯勾芡這一環節要不斷向同一個方向攪動,避免糊鍋底。這樣製作出來的「蟹肉羹」風味獨特、湯質細滑、入口綿綿、鮮香可口,融入了蟹的鮮美、雞蛋的嫩滑,口感細膩,營養豐富。
地瓜粉條,是廈門翔安最著名的美食,它源於一個感人的歷史故事。明嘉靖進士洪朝選家境貧寒,赴京趕考前夕,母親想做一頓佳餚為兒送行,可家裡只剩一點稀飯、地瓜粉和別人送的海蠣、文昌魚。母親把地瓜粉和著稀飯加水攪拌成糊狀,然後放到鍋裡烤成薄薄的地瓜粉粿,出鍋後切成一條條粉條,之後加上海蠣和文昌魚,就煮出了香味四溢的地瓜粉條湯。
船蔣家的地瓜粉條是老蔣的媳婦蔣阿姨親手做的。蔣阿姨可以算是船蔣家的二廚,大多數當地特色菜餚都出自蔣阿姨之手。為家裡人做了半輩子家常菜的蔣阿姨,更注重吃東西的人對菜的認可,看到客人把她親手做的菜美美地吃光是她最開心的事。不管在揉地瓜粉,還是挑選海蠣,她都在思考怎樣做大家會更喜歡吃。加了很多心思的地瓜粉條,自然也是船蔣家最受歡迎的一道菜咯。
廈門翔安曾隸屬於同安,2003年正式掛牌為翔安區。自然擁有悠久歷史的同安封肉在翔安也是傳統美食。
船蔣家的封肉也是出自蔣阿姨之手。將豬肉切成四四方方的大塊,配上佐料(香菇、蝦米、板慄等),用黃巾(即用白紗布浸煮同安北辰山的所產黃梔子葉而成)包裹,形如大印,下鍋蒸煮,食時肉香撲鼻。四方形封肉恰似封王的大印,包裹的黃布猶如束印黃綾,布包為「封」。封者,「敕封」也,所以就叫「封肉」。蔣阿姨細膩的做法,使得封肉的皮肥而不膩,很多客人將皮也一起下肚,補充滿滿的膠原蛋白。
除了美食,船蔣家還有個農家小菜園,裡面種著當季瓜果蔬菜。院子裡還有船長蔣先生出海捕魚的道具,漁網、小船、魚叉、編織簍等,讓您用餐之餘還能享受一下田園生活之趣。
在船蔣家百米之外,還有一個在閩南紅磚古厝中的北歐風格的藝術文化中心。當人們習慣於到美術館去欣賞藝術的時候,澳頭漁村打破常規,把來自遙遠北歐的當代藝術請進了蔣氏小宗,依著海洋文化的共通性,和「返璞歸真,變廢為寶」的理念。在船蔣家吃完飯,您還可以到這裡散散步,體驗最北歐的生活藝術。
9(99 [北歐(廈門)文化交流中心]
船蔣家地址:廈門市翔安區新店鎮澳頭村上施18號
營業時間:每天11:00——22:00
預訂熱線:0592——7082622
(預約時,如您不是自駕或找不到路線可以跟老蔣說哦,
他會讓他家的小船長小蔣去接您,服務妥妥滴!)
跟著地圖走,找到船蔣海鮮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