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青中國」《文字之美》中國書法趣聞之喬裝改扮為《蘭亭》

2020-12-24 丹青中國

【丹青中國】《文字之美》

中國書法趣聞之喬裝改扮為《蘭亭》

《蘭亭序》是王羲之的經典之作,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正因為它是天下第一,所以天下無數人想得到它。不管是帝王將相,還是黎民百姓,都想一睹《蘭亭序》的真容。為了這本《蘭亭序》,歷史上演義出了不少的趣聞軼事,這些趣聞軼事的真偽咱們無法考究,但說明了一個問題,那就是《蘭亭序》在人們心目中是何等的重要,也說明了這個《蘭亭序》是如此的珍貴,那唐太宗李世民是如何得到這本《蘭亭序》的。

蘭亭序

唐太宗李世民打下天下以後,在治理政務的茶餘飯後,酷愛書法藝術,專愛臨摹王羲之的真、行、草書,派人到處收購王羲之的墨跡真品,幾乎全部搜集到手,只有《蘭亭序》一直沒有得到。經多方搜尋查找,李世民得知《蘭亭序》的真跡在智永弟子的辯才手中。智永是王羲之的第七代世孫,辯才是智永的得意門生,因此,在智永彌留之際,將珍藏一生的《蘭亭序》交給了自己的得意弟子辯才。辯才保護愛惜《蘭亭序》,比他師父更有過之而無不及。辯才為了把《蘭亭序》收藏的更加隱秘,曾在他的寢室橫梁上鑿出一個暗洞,專門存放《蘭亭序》。

當李世民知道蘭亭序的下落後,就把辯才請到了宮裡,對他熱情款待,還賞賜給辯才許多財物,使辯才感到很溫暖。幾天後,李世民在與辯才閒聊之中,故意把話題往《蘭亭序》上引導,希望辯才把《蘭亭序》奉獻給朝廷。可是,李世民用盡辦法,說盡好話,辯才始終不承認《蘭亭序》在自己手裡,說:「過去我在侍奉師父的時候,確實見過此帖。但自師父死後,又經多年戰亂,真不知此帖流落到何處了。」李世民聽此言,知道不好強迫,況且,辯才是一位德高望重的佛教大師,就放他回越州(今浙江紹興)去了。

李世民

在歷史上,李世民是一個明君,口碑還不錯。另外,李世民對佛家一直懷有感恩之心。大家都看過《十三棍僧救唐王》的電影,說的是少林寺的出家人救他與水火的故事。所以他對出家人常懷感恩。尤其是辯才又是一位高僧,是永欣寺的方丈,也就不會太為難他了。這樣看來,會覺得合理一些。李世民經過一番研究,確信《蘭亭序》不會離辯才之手。於是,又派人把辯才請到京城,仍然熱情招待,詢問《蘭亭》一事。辯才堅持以前的說法,口氣更為堅定。如此往返三次,也無法使辯才獻出《蘭亭》來,李世民很失望。有一天,李世民對侍臣們說:「王羲之的墨跡,我都搜尋遍了,只缺《蘭亭》,而《蘭亭》是王羲之帖中最高的。我得不到這帖,簡直夜裡睡覺都睡不好。辯才和尚年歲已高。此帖在他那裡用處不大了,可他就是不想獻出。

當時,左丞相房玄齡正在跟前兒,對李世民說:「我聽說監察御史蕭翼,是梁元帝的曾孫,很有才能,琴棋書畫樣樣精通,而且還善謀略,如果派他去,定能得到此帖。」李世民立即召見蕭翼,蕭翼說:「如果讓我以公開身份,向辯才索取,必然無效,我想用私訪的方法前往,或許有希望成功。但必須攜帶王羲之的幾件雜帖,方便與辯才交往。」李世民一聽,覺得有道理。心想,我作為一個皇帝都沒要過來,也只有巧取了,就一一答應了蕭翼的條件。

蕭翼接受任務後,脫去官服,裝扮成商人的模樣,到洛陽乘船南下,前往越州(浙江紹興)。到越州後,住在客棧裡,換上了當時人們愛穿的華貴服裝黃衫。蕭翼的黃衫,故意做得很大,看上去很象一個樸實的儒商的樣子。看看夕陽西下,便前往辯才住持的寺廟——永欣寺。沿著廟裡的長廊,興致勃勃的觀看壁畫,不時的向四周瞟上兩眼。當他跨過永欣寺方丈辯才和尚所住的大門口時,停住了腳步,故作驚奇的向屋裡望了一眼。說來也巧,正好和辯才的同樣驚奇的目光碰到了一起,兩個人都笑了。這微笑之中,流露出互相間的善意和好感。

辯才

辯才問道:「施主,請問你從哪裡來呀?」蕭翼上前施禮說道:「弟子蕭翼,剛從北方來,到這裡賣蠶種,順便到貴寺一遊。」 兩個人寒暄過後,彼此感到情投意合。辯才把客人邀請到房間,兩個人一邊品茶,一邊下棋,一起談文論史,一起撫琴彈唱,氣氛熱烈,趣味盎然。辯才高興的說到:「有的交朋友到了白髮蒼蒼,卻像剛見面時一樣生疏。有的雖然初次見面,卻一見如故,像熟識多年的老朋友一樣。你和我之間就是這樣的老朋友啊!」此時,夜幕降臨,辯才熱情的招呼蕭翼在寺內過夜,蕭翼也不推辭。當晚,辯才取出了時鮮水果,兩人談笑鬥詩,歡樂無比。兩個人都很有學問,詩又作的新奇脫俗。彼此吟詠,大有相見恨晚之感,直玩了一個通宵。

第二天,蕭翼向辯才才告辭,辯才依依不捨的說到:「施主忙完了生意,一定抽空來呀!」幾天之後,蕭翼又來拜訪辯才。兩人又是賦詩,又是彈唱,感情越來越融洽,情趣越來越相投,他們的關係變得更加親密了。這樣來來往往半個月之後,一天,蕭翼取出了他爺爺梁武帝親愛寫的《職貢圖》,請辯才觀賞,於是,兩人又熱烈的談論起書法。蕭翼說:「弟子從前學過王羲之的書法,特別欣賞王羲之的楷書。如今,還有幾個王羲之的法帖留在身邊呢。經常隨身攜帶,以便閒時隨時觀摩。這次出來也攜帶了幾幅。」辯才高興的說到:「你明天過來吧,把法帖帶上,讓我看看。」蕭翼聽了,爽快的答應了。

次日,蕭翼拿著王羲之的幾幅真跡來見辯才。辯才仔細看後說到:「這些果然是王羲之的真跡,但這些法帖在真跡中不算是最好的。」蕭翼問到:「那麼,什麼法帖才算是最好的呢?」辯才說:「那當然要數《蘭亭序》了。」蕭翼又說:「幾經亂世,哪裡還能見得到蘭亭帖呀?」辯才神秘的說到:「《蘭亭序》並沒有丟失,它現在還在我的手裡。我的師父智永禪師在世時十分珍惜,臨終之際親手交給了我,千叮嚀萬囑咐要我小心保存,說它是永欣寺的鎮寺之寶。太宗皇帝曾經要過幾次,我都沒有拿出來。」看到蕭翼吃驚的表情,接著說:「我知道你一定想見見,但今天不方便,明天來看吧。」

第二天,蕭翼早早來到永欣寺。他看見辯才正從屋梁上的暗洞向外取帖。之後,兩人一起觀賞,蕭翼故意挑著毛病說到:「這哪裡是真跡呀?果然不出所料,又是一個偽帖。」辯才多次辯解,蕭翼堅持說不是真跡。兩人爭論不休,也沒爭出個結果。自從向蕭翼展示過《蘭亭序》之後,辯才便不再將它放回屋梁上了,把它和另外的幾幅法帖一起放在几案之上,每天都要臨寫數遍。因為蕭翼與辯才往來頻繁,辯才的弟子也都很信任蕭翼。有一天,辯才離開永欣寺,去一個施主家吃齋。

這時蕭翼來到永欣寺,對辯才的弟子說到:「我有一樣東西遺落在大師屋裡的桌子上了。」弟子並不懷疑,立即為他打開房門。蕭翼便把案上的《蘭亭序》和他帶來的幾幅法帖一起裝在身上,急速離開了永欣寺。蕭翼見真跡到手,立即趕到永安驛站,對驛站長說:「我是御史,奉旨來到這裡,現有皇上手諭,要儘快見到你們都督。」當地的都督齊善行聞知,飛馬前來拜見。蕭翼向他宣示聖旨,並把來越州的實情告訴他,要他派人護送回京。蕭翼飛馬從越州出發,一路馬不停蹄,直奔長安。

辯才墓

辯才知道了事情的原委後,極其悲憤,昏倒在地,半天才醒過來。幾個月後,唐太宗下令賜給辯才許多金銀財寶,這時辯才以年屆九旬,他用不了這麼多財富,便建造了三座十分精美的寶塔。經過了這一場風波,辯才因悲痛而身染重病,過了一年多就去世了。

蘭亭序

貞觀二十三年(公元627年),李世民病重,臨危之時把太子李治叫到身邊說:「我想向你要一件東西,你是孝順的,一定不會違背我的心願,你以為如何?」李治哭訴著接受父親的遺命。李世民說:「我想要《蘭亭》,你給我拿來。」李世民去世後,《蘭亭序》的真跡作為殉葬品隨皇帝的靈柩葬入了昭陵。此後,《蘭亭序》的真跡無人可見。

丹青中國

相關焦點

  • 「丹青中國」《文字之美》中國書法史上的「天下第二行書」
    【丹青中國】《文字之美》中國書法史上的「天下第二行書」這個時候河北的二十四郡紛紛瓦解,只有顏真卿為太守的平原郡(今山東陵縣)和堂兄顏杲(音搞)卿為太守的常山郡(今河北正定縣)得以固守,抗擊叛亂。他們兄弟倆一直暗中聯絡,希望能形成角牴之勢,切斷叛軍後路。然而兵強馬壯的叛軍士氣正銳,朝廷大將封常清在河南、高仙芝在陝西,臨時籌兵,均抵擋不及。僅一個月,東京洛陽陷落,官兵退守到了陝西的潼關,局勢進入了第一個相持階段。
  • 「丹青中國」中國書法趣聞之獨樹一幟鄭板橋
    【丹青中國】中國書法趣聞之獨樹一幟鄭板橋 「六分半」是鄭板橋獨創的書法字體,他以隸書的筆法形體摻入行楷,創出這種介於楷書和隸書之間,而隸書的成分多於楷書成分的字體。由於隸書又稱「八分」,因此,鄭板橋戲稱自己所創的這種非隸非楷的書體為「六分半書」。其實他的這種創造,是來源於「頓悟」,這種頓悟,不是隨隨便便就能得來的,那必須有紮實的書法功底做基礎,是一種日積月累到達一定的程度,形成的「質」的飛躍。
  • 「丹青中國」文字之美中國書法創作中的「四個原則」
    【丹青中國】文字之美中國書法創作中的「四個原則」丹青中國我們在欣賞一幅書法作品時,一般而言,都是先從整體著眼,一眼看去,整篇作品給人的印象如何,是美?還是不美?然後再看,墨色是不是舒服啊?用筆是不是流暢啊?
  • 「丹青中國」文字之美 中國書法的「永字八法」
    【丹青中國】文字之美永中國書法的「永字八法」「永字八法」是中國書法的用筆法則。它是將楷書的「永」字分成八個不同的筆畫,每一筆畫都有一個名稱及其寫法。但不管是誰所創,這永字八法的貢獻是巨大的,為我們後人學習書法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永字八法的主要內容,就是永字的八個筆畫,代表中國書法中筆畫的大體,分別是「側、勒、弩、趯、策、掠、啄、磔」八劃。側為點,勒為橫,弩為豎,趯為鉤,策為提,掠為撇,啄為短撇,磔為捺。
  • 「丹青中國」中國書法趣聞之浩然正氣顏真卿
    【丹青中國】中國書法趣聞之浩然正氣顏真卿也許正是因為他的書法藝術家喻戶曉的原因,而掩蓋了他浩然正氣的為官之政績。顏真卿曾歷任太子太師、監察御史、吏部尚書、刺史等職務。太師,在古代是一個榮譽官職,就跟現在軍銜式的,屬於正一品,相當於現在的人大、政協之類的,政治局常委,正國級待遇。
  • 揭開書法頂峰之謎,盤點二王書法精髓,中國書法之美欣賞系列一
    觀點:要衡量書法的美,可以從作品的筆法、結構、墨法、章法去分析。如何去評判一件美的作品?如何對書法的美進行欣賞呢?中國書法是中國文化遺產之一,她跟象棋、舞蹈、音樂、繪畫稱為"棋琴書畫"。書法作為古代是以記錄文字為核心和載體。
  • 中國書法史上之最!漲知識了!
    石鼓文,秦刻石文字,因其刻石外形似鼓而得名。其書法字體多取長方形,體勢整肅,端莊凝重,筆力穩健,石與形,詩與字渾然一體,充滿古樸雄渾之美。《泰山刻石》宋拓本李斯被後代書法家尊崇為小篆書法之祖和秦漢書法家之首。
  • 千秋縱橫,翰墨流芳——中國近代書法之美
    在這其中,中國書法以其獨特的特點,成為世界最美的藝術之一。梁啓超認為:中國寫字有特別的工具,就成為特別的藝術。中國書法的美是線的美、力的美、光的美和表現個性的美。他說:「美術一種要素是發揮個性,而發揮個性,最真確的莫如寫字。如果說能夠表現個性就是最高的美術,那麼各種美術,以寫字為最高。」 中國書法的美是線的美、力的美、光的美以及表現個性的美。
  • 「藝惠藏」朱非書法作品賞析:蘭亭序
    現任中國收藏家協會書畫收藏委員會副會長,紹興市墨趣會名譽會長,紹興書畫社顧問,浙江省紹興市課外書法教師(中國教育學會)。朱非先生生於書香門第,受家庭薰陶,幼時即隨祖、父研習書法,楷書學歐、趙等名家諸體。作品端莊舒朗,涵蘊豐富,功底深厚,技藝超群。行書以二王為宗。其小字清秀飄逸,大字剛勁有力。先生可謂是一個人書俱老,楷、行、草皆善的實力派老年書法家。
  • 中國書法的情象美
    書法作品中國書法的情象美什麼是情象美呢?情象,是書法中重要的審美因素。情象可解釋為抒情的意象或有情意的形象。情象「屬於「意象」範疇。從西晉開始,意象開始由人文之象發展為具有審美功能。魏晉之際,個性的覺醒和個體生命價值的肯定,促使文人將寫作視為保持自己生命不朽的手段,於是普遍重視在作品裡抒述個人的情懷與感受,不再強調其政教內涵。作家們將注意力投向「情」、「物」關係的把握,在藝術構思中把物象情思自然地交織起來,在賦體文學中,大量的鋪陳物象,抒情感懷的文字源源不斷,使情思與物象的交會達到高峰。
  • 中國文化之美系列 書法之韻,翰墨飄逸,矯若遊龍
    中國書法,一個在我看來,是全世界上最美的字體,沒有之一。筆鋒柔轉處,墨香情韻;真草隸篆間,盡顯風流。自倉頡造字起,蒙恬制筆以來,歷經甲骨文、銘文、金文的發展,各種充滿藝術美感的字體不斷呈現的世人面前,李斯的篆,漢碑的隸,鍾繇的楷,羲之的行,張旭的草,形成了各具特色書法藝術。
  • 中國書法的結體美
    伯遠帖中國書法的結體美中國書法漢字是世界文字林中的一朵奇葩,與其他文字比較而言,具有很強的空間塑造能力和抽象美的基因,世界上的任何一種文字都是難以與漢字的藝術氣質相抗衡的文字在不斷的發展,原有的表現外物美的因素在逐漸消退,點畫的抽象形態逐步被固定下來,擺脫了直接體現自然形態美的原始要求,開始借重於意象,把人們從自身和大自然中獲得的美感,概括到書法形象中來,表現反映物物之間、物我之間的種種內在規律美,以便更切合文字符號的抽象特徵。
  • 林玉梅書《蘭亭序》
    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或取諸懷抱,悟言一室之內;或因寄所託,放浪形骸之外.雖趣舍萬殊,靜躁不同,當其欣於所遇,暫得於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況修短隨化,終期於盡!古人云,「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
  • 中國書法表現功夫美
    指出他們筆下缺少書寫功夫,將許多醜的現實反映到書寫中來,以至產生不美的效果。功夫是中國書法創作的保證,是書法以其特有的形式展現人的本質力量的豐富性。一切藝術,都是人們在為生存發展生產創造中,形象地展示了人的本質力量引起了美感後逐漸形成的。
  • 2018蘭亭十大青年書家殷旭明,書作曾獲第二屆書法蘭亭藝術獎!
    的確,古代的揚州是多少文人墨客心中的尋夢之地,高郵是揚州的縣級市。江蘇書法最高獎--首屆江蘇書法獎提名獎得主殷旭明就出生在高郵。殷旭明,1969年生於江蘇高郵,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南京印社社員、揚州市書法家協會理事、高郵市文聯委員、高郵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兼秘書長,擅長行草,書法作品曾榮獲中國書法最高獎--中國書法蘭亭獎·藝術獎。
  • 甲骨文書法,中國最早的書法之美!
    ——泰戈爾  人類的文字發明,是一件無論如何去評價都不會過分的偉大進步。是「驚天地,泣鬼神」的大事件。我們現在所能見到的最早、最系統、最豐富的古代文字,是商代王室進行佔卜活動時的甲骨文字。始稱「千年神甲、文字始祖」。從王懿榮時代開始,至今已整整110年(備註:此文章為作者寫於2009年)。
  • 關於書法神品《蘭亭序》之美,請看這位高手的總結篇
    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遊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或取諸懷抱,悟言一室之內;或因寄所託,放浪形骸之外。雖趣舍萬殊,靜躁不同,當其欣於所遇,暫得於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況修短隨化,終期於盡!古人云:「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
  • 中國的漢字之美:書法,美在形也美在意
    廣義上的書法就是語言符號的書寫法則,就是按照文字的特點和它的內在的涵義,結合它的書體筆法、結構和章法寫字,使它成為一件藝術品,而並不僅僅只是一個簡單的漢字,它還有它的藝術美。狹義上的書法是指用毛筆進行書寫漢字的方法和規律,這包括很多的方面,分別是執筆、運筆、點畫、結構、布局(分布、行次、章法)等內容。
  • 中國書法的線條美
    中國書法的線條美對此,林語堂先生在《吾民吾土》中就這樣讚嘆過:「在書法上,也許只有在書法上,我們才能看到中國人藝術心靈的極致,某些美學鑑賞範疇,如對參差不齊之美的尊崇,對那些乍看搖搖欲墜,細看則安如磐石的結構的尊崇,這些美學範疇會使西方人大為吃驚,如果他們知道這些範疇在中國藝術的其他領域中並不容易看到,他們就會驚嘆不已。」
  • 學習書法的點滴體會「屈軍強」
    孩提時書法藝術給我朦朧之美,新娘嫁妝裡的古篆,農戶大門上的楹聯,橫豎撇捺在紅彤彤中令我喜歡。老師教我手持毛筆,父親催我日暇磨墨,"羲之愛鵝"的等故事聽得我入迷,"蘇軾筆禿"的趣聞使我感嘆。無韻之詩,無聲之畫,墨象之藝術,凝聚著熱戀的古典情結。1978年春節,縣文化館舉辦書畫展覽,我寫了五幅字冒著大雪送去參加,這是我第一次"作品"上展覽,給了自己很大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