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前的匈牙利V-3輕型坦克,這個技術宅也很有創造力

2020-12-22 丹書戰史

匈牙利雖然算不上大國,但是在兩次世界大戰期間也算是一個軍工小強,繼承了大量工業遺產的它擁有可觀的創造力和生產力,也正是有了這層基礎,匈牙利的國防科技也曾蓬勃發展,尤其是陸地裝甲武器,雖然與外界的技術和商業交流相對更少,不像斯柯達等知名企業,但其研製的產品仍可圈可點,Straussler V-3輕型坦克就是比較獨特的一款武器。

在上世紀30年代,設計師Straussler在匈牙利擁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它先後參與了多種裝甲武器的研發,例如AC2裝甲車,有了豐富的設計經驗後,Straussler決定設計一種輪履兩用坦克,也就是V-3輕型坦克,他的這種思路受到克裡斯蒂的影響。

V-3輕型坦克採用一臺100馬力的4缸4衝程汽油發動機,搭配乾式離合器;坦克的行走裝置稍微不同,主動輪在後,導引輪在前,它們為直徑950毫米的掛膠輪,同時輪軸被放得很低,跟汽車一樣,也就是這兩個輪都直接承擔壓力,並且有獨立的懸掛,而不是像常規坦克履帶一樣高於負重輪。這套特殊的行走裝置可以拆除履帶,使用主動輪和導引輪直接在公路上行走,前導引輪也充當轉向輪。

車體裝甲為箱式,內部被大致分割成兩部分,分別為前部戰鬥室(包含了駕駛位置)和後部的動力艙,車體正面帶有傾斜設計,最大厚度為23毫米,側面為13毫米,頂部和腹部厚9毫米。樣車有設計炮塔,但是在大部分測試中都沒有安裝。

該坦克的武器裝備很薄弱,車體上安裝一挺8毫米機槍,不過這只是無炮塔的樣車配置,炮塔內可能會安裝一門小口徑的火炮,搭配同軸機槍。

V-3不僅具有輪履兩用能力,同時也有兩棲能力,它在尾部安裝一具直徑450毫米的螺旋槳,不過車體的浮力不夠,需要在車體兩邊安裝額外的浮箱,設計師的想法是坦克日常用一具拖車裝載著浮箱一起行動。

坦克在1935年開始測試,當時坦克的表現甚至讓英國也感興趣,坦克在公路上最高時速達到了45千米,水上最大速度達到了千米每小時,能夠爬上40°的斜坡(輕裝狀態下),可以直接跨越0.9米深的淺灘。

儘管評價還不錯,但是V-3更像是一款實驗坦克,它並不適合實戰,例如人們對它兩棲浮渡能力就不看好,畢竟戰鬥的時候掛上一輛拖車裝載浮箱,既不利於坦克執行一些戰術動作,浮渡的準備也很麻煩,嚴格來說坦克自身並不具備獨立浮渡能力。另外坦克還有前輪轉向不靈活、履帶太松導致越野時脫落等問題。

V-3輕型坦克雖然沒有定型量產,但是它的很多技術探索並沒有白費,不久後出現的V-4輕型坦克,就是其技術的直接「繼承人」。

V-3輕型坦克重約8噸(計劃中重量會達到12噸,可能是安裝炮塔和加強裝甲),車長3.64米,寬2.31米,高2.01米,採用3人車組。

相關焦點

  • 二戰性能最優秀的輕型坦克,攜帶75毫米坦克炮的M24輕型坦克
    在這樣的情況下,美國所生產的M3/M5輕型坦克成了搶手貨,成為了當時同盟國主要的坦克型號,廣泛配備與各盟國部隊之中,承擔了多項作戰任務。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M3/M5輕型坦克也暴露了不少的缺點,這迫使美國人必須考慮M3/M5輕型坦克的後繼型號,而二戰中最優秀的輕型坦克,M24輕型坦克也因此孕育而生。
  • 蘇聯t-70輕型坦克,一舉雙殺黑豹坦克,除便於生產外毫無優點
    1944年3月16日,隸屬於蘇軍近衛坦克第3集團軍的一輛T-70輕型坦克在車長波格夫中尉的指揮下,執行戰場偵查的任務。突然車長在不遠處的公路上看到了兩輛德國黑豹中型坦克正在行進。
  • 美國罕見推出輕型坦克為了應對中俄?
    按照通用動力公司的說法,這個平臺展示的是該公司利用先進技術和現有裝甲平臺,建造新輕型和中型坦克的能力。 以這個「格列芬技術展示平臺」為例,它就是由通用動力公司為英國開發的AJAX裝甲偵察車的車體改造而來,使用了全新設計的炮塔。值得一說的是,炮塔上的主炮,是美國陸軍當初失敗的FCS項目中研發的XM360型120毫米坦克炮。
  • 指尖之下,猛犬出更——M41A3輕型坦克賞析
    華克山莊當年的命名由來和今天本文的主角都來自於一位聲名顯赫的美國將軍——沃爾頓•沃克,這個驍勇倔強的德州佬同時也把自己在士兵中傳開了的綽號「鬥牛犬」,賦予了這輛美軍二戰後第一代輕型坦克。該型坦克的最初技術立案目的是為了替代二戰末期美軍才開始列裝的M24型霞飛輕型坦克,研製計劃於二戰結束後不久便開始啟動,按照當時美國軍械委員會所發布的#33476號命令,新的以火力來劃分重、中、輕型三個檔次的坦克標準中,輕型坦克的火力配置需達到76mm口徑火炮,顯然M24霞飛裝備的M6型75mm坦克炮正好處在「及格線」以下,且中短身管的徑倍也嚴重製約了對敵方裝甲的殺傷能力,這一弱勢在接下來的朝鮮戰場上暴露無遺
  • 二戰日本絕密坦克計劃亞洲版本象式殲擊車
    說到二戰時期的日本坦克,給人印象較為深刻,性能最好的坦克型號無非就是95式輕型坦克和97式坦克這兩款了,日本的95式輕型坦克,由日本三菱重工於1934年生產,是日本輕戰車中品質、性能最好的一款,九五式輕戰車主要任務是支援步兵並伴隨車輛快速前進,可以快速攻下敵人的據點可設計製造的,在1934年時期95式輕型坦克的最高時速就能達到
  • 二戰比利時T.13系列坦克殲擊車,在鋼鐵洪流中英勇奮戰的小強
    T.13系列坦克殲擊車,是二戰爆發前比利時利用輕型裝甲車輛自行改裝的裝甲武器,它們樣貌並不帥氣,甚至有點滑稽,數量也不多。可就是這樣的裝備,卻在德軍的坦克大軍攻擊下,以弱小的身軀給德軍製造了不小的麻煩。
  • 英國維克斯MC77坦克,二戰後設計,可能是巡洋坦克最後的倔強
    維克斯MC77中型坦克,它也被稱為巡洋坦克,可能也是英國最後的巡洋坦克,在二戰結束後不久設計建造,當時的主要目的是出口到法國,因為法國在二戰期間表現不佳,裝甲設計出現了斷層,導致復國後沒有合適的國產坦克,成為二戰結束時唯一有可能繼續對外購買坦克的大國,英國正是想分一杯羹。
  • 瑞典L-62自行防空炮,安裝博福斯高射炮,二戰前期的反坦克神器
    瑞典在上世紀30年代,以L-60輕型坦克為基礎研發了一種自行式防空炮,也就是L-62 ,作為早期投入使用的專業機動防空武器,這款裝備參與了二戰中歐洲戰區的很多作戰行動,儘管數量不是很多,但卻有一些在戰爭中倖存,對戰爭起到了一定的影響。
  • 二戰期間日本唯一量產的重型坦克95式重型坦克
    ,從真正意義上講,二戰期間義大利的M14坦克和日軍97式坦克都只能算是輕型坦克,日本從一式坦克量產開始,一式才能真正意義上中型坦克但是火力依舊是47毫米48倍徑坦克炮,充其量與二戰初期德軍的三號H型坦克是同個檔次,而一式坦克的量產已經是1944年的事情了,在東線蘇聯已經研發出了T34.85坦克,德國也有豹式中型坦克等,英國獨立製造巡洋坦克也開始裝備75毫米45倍徑火炮。
  • 自行火炮界的小不點,二戰前美國T1自行榴彈炮
    二戰前的美國在裝甲武器的設計研發上比世界同期先進水平落後不少,一方面是軍事思想保守,另一方面則是技術上過於保守,加上沒有實戰需求,發展就非常的緩慢了。不過緩慢不等於不發展,二戰前的美國在各類型裝甲武器上都有涉獵,包括自行火炮,T1自行榴彈炮就是1930年出現的一款小不點。
  • 坦克世界更新,義大利炮來了!波蘭線?二戰波蘭真的有坦克嗎?
    《坦克世界》最新版,增加了義大利線和波蘭線,如果對美蘇英法系產生了審美疲勞,這下可有新玩具了。不過,這兩個國家在大家的印象中都屬於比較弱雞的那一類,他們在二戰時候真的有自己的坦克嗎?還值得單獨搞兩條線?其實,別看義大利和波蘭在二戰中只能充當配角打醬油,但他們對坦克還是有想法的。
  • 二戰美國M3輕型榴彈炮,專為空降兵打造,步兵卻率先裝備
    空降部隊在二戰前初露苗頭,那個時候研究專門為空降兵使用的輕量級武器裝備,就已經是軍工企業一個獨立的課題,美國在1941年開始組建空降部隊的時候,研製專門的空降部隊重武器也被提上日程。設計之初保留了直接使用M2A1榴彈炮彈藥的能力,然而縮短的身管沒有留給發射藥足夠的燃燒空間,炮口火焰和煙霧增大,後來通過改進燃燒速率更快的發射藥解決了這個問題。
  • 二戰期間戰鬥在東線的英國坦克 性能平平卻是關鍵時刻的重要外援
    二戰中,蘇聯通過《租借法案》獲得了大量美國坦克的同時,也接收了數量可觀的英國坦克。這些英國坦克主要是「瓦倫丁」和「瑪蒂爾達II」步兵坦克,許多人認為英國坦克第一次大規模使用是莫斯科戰役期間。很多人會認為「瓦倫丁」和「瑪蒂爾達II」步兵坦克性能與美國坦克相比並不理想,但是需要強調的是,當時美國提供的坦克是M3「李」中型坦克和M3「斯圖亞特」輕型坦克,M4「謝爾曼」還沒有開始提供,因此英國坦克的性能並不差。對於當時的蘇軍來說,為了保衛哈爾科夫他們已經傾盡全力,搜集了任何能夠找到的重型裝備。
  • T18自行榴彈炮,美國二戰前早期自行火炮嘗試
    嚴格來說美國的自行火炮起步並不算晚,雖然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少有相關方面的研究,但是一戰結束後以購買的法制雷諾FT-17輕型坦克進行了研發,製成了早期自行火炮,這種自行火炮畢竟技術基礎薄弱,加上使用的底盤本身就很小巧,實戰能力堪憂。
  • 15式輕型坦克性能怎麼樣,到底算不算先進?
    李三萬摘要:國產最新型的15式輕型坦克,被譽為世界輕型坦克之王,這個讚譽是不是誇大了?究竟性能怎樣,到底算不算先進?國產最新型的15式輕型坦克,被譽為世界輕型坦克之王,這個讚譽是不是誇大了?究竟性能怎樣,到底算不算先進?15輕型坦克開始似乎就是用來替換已經老舊不堪的62式輕型坦克的,等研製出來以後,感覺布局有點大。
  • 二戰後期日本最後掙扎量產重型百式100噸坦克計劃日本的終極武器
    說到二戰時期各國的重型坦克計劃,日本對於重型坦克研究卻是起步時間最快研製出來坦克最不倫不類的國家,這間接導致後來日本坦克性能落後,但日本最終把落後的產物魔改成了一輛黑科技。倍徑基本具備跟蘇聯同一個時期打大規模坦克戰能力,引擎發動機象徵當時日本工業領域的最高技術可以讓91式坦克保持25公裡/小時速度,這在1930年可以說是相當先進了,副武器除炮塔正面兩挺機槍外,還有一挺在坦克的後方,日本似乎很明白坦克弱點就是害怕敵軍在背後偷襲。
  • 臺灣地區現役主戰坦克一覽|炮塔|輕型坦克|機槍|坦克炮_網易訂閱
    臺灣地區現役主戰坦克一覽  M60A3主戰坦克  CM11(M48H)主戰坦克  CM12(M48A3)主戰坦克  M41A3與M41D輕型坦克M60A3主戰坦克   建造沿革  1959年3月M60坦克定型,1960年開始生產,並於1960年裝備美國陸軍 ,與M48A2坦克相比,主要是採用了新的105毫米線膛炮、改進型火控系統和柴油機等,火力加強,最大行程大為提高。到1985年5月停產時,M60系列坦克共生產了15000多輛。
  • 【大家幫新作品取名字】餵雞老婦與哈奇開斯H39輕型坦克
    手頭工作一直很忙,好久沒有做像樣的模型了,朋友前段時間扔過來一個裝了一半的小號手 1/35 法國39(H)輕型坦克(德軍繳獲改進版)的模型。
  • Le Panther:二戰後法軍的黑豹坦克
    二戰結束之後,法國這個本土在戰時淪陷的國家可謂百廢待興,急切想利用一切能利用的資源,而黑豹(豹式)坦克是他們的考慮對象之一。
  • 武士的戰甲,差強人意的裝甲車輛,二戰期間日本97式系列中型坦克
    97式中型坦克為了讓大部分讀者對二戰時日軍裝甲部隊的情況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本文今天就以97式中型坦克的誕生和發展作為主線,向各位讀者介紹下這款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對日軍裝甲部隊產生重大影響的中型坦克,讓各位讀者朋友們對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日軍裝甲部隊的情況有更加清晰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