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產電影中,抗戰題材不少。
但是,能夠成為經典的,卻是很少。
而其中有一部,時常被人們提起,這部電影就是1986年的《血戰臺兒莊》。
在當時,這部電影一張門票才是3毛錢,但卻創下了2.7億的票房紀錄。
如果換成現在的消費水平,起碼有300億。
這是一部真正的巨作。
據說,當時蔣經國看完了這部電影後,都流下了眼淚。
在1988年6月11日,電影《血戰臺兒莊》在香港首映,萬民爭看,轟動香港。
一位在香港的臺灣的負責人把這個消息告訴蔣經國,並說道:「我剛才看了中共在香港上映的一部抗戰影片,講的是國軍抗戰打勝仗的,名叫《血戰臺兒莊》,裡面出現了令尊的形象,跟他們以前的影片形象不同,這次形象是正面的。」」
在《血戰臺兒莊》中,蔣介石形象一改負面的形象,而是很正面的形象,比如有這樣一個情節:國民黨師長王銘章在戰鬥中英勇犧牲
後,蔣介石親自主持了追悼會。這時,天空上有日本侵略者的戰機飛來掃射轟炸。面對危險,蔣介石臨危不亂,發表講話,鎮定自若。
經過諸多途徑,蔣經國終於看到了這部電影。
當看完了這部電影,蔣經國內心很複雜和激動,他當場流下了眼淚,並說道:從這個影片看來,大陸已經承認我們抗戰了。這個影片沒有往我父親臉上抹黑。看來,大陸對臺灣的政策有所調整,我們相應也要作些調整。
也正是從那時候開始,蔣經國開始同意開放國民黨部隊老兵回大陸探親,也揭開了海峽兩岸公開互動往來的序幕。
這部電影由田軍利、費林軍編劇,楊光遠、翟俊傑導演共同執導,邵宏來、初國梁、江化霖等主演,該片講述了1938年春,國民黨軍隊在臺兒莊與日軍展開正面作戰,最終取得勝利的故事。
該片的引人注目,不僅僅在於取材新穎,更由於它在藝術風格上的把握。
從影片的總體構思和藝術風格來看,它的基本進程、人物設置、矛盾展現等,是圍繞著真實的歷史事件來鋪陳的。眾多場景追求一種歷史的紀實感和凝重感。
《血戰臺兒莊》是一部史詩級的經典抗戰影片,如實地反映了當時的國軍奮勇抗戰,捍衛家園,震撼每個觀眾的心靈。
為何以前能夠拍出那麼好的電影,而現在卻不能呢?
因為以前的電影是為了記錄現實和追求藝術,而如今的電影只是商業,電影質量高下立判!